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力耦合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李盛 王渺 +2 位作者 李亮辉 孙煜 张海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95-2911,共17页
横向微裂缝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CRCP)的薄弱位置,易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劣化扩展,导致出现基层冲刷脱空和冲断破坏等病害,严重影响CRCP结构耐久性。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 横向微裂缝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CRCP)的薄弱位置,易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劣化扩展,导致出现基层冲刷脱空和冲断破坏等病害,严重影响CRCP结构耐久性。为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CRCP微裂缝处力学响应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CRCP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和非均布荷载模型,研究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分析的最不利温度场与最不利荷位;分析与CRCP结构及微裂缝相关的5个因素对热力耦合下微裂缝处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处力学响应分析的最不利温度场为冬季早上6:00左右的温度场,最不利荷位是横向微裂缝沿行车方向的缝后位置;随着裂深比增大,钢筋对裂缝的约束作用增强,裂缝处拉应力先增加,越过钢筋后迅速减小;采用小裂缝间距、大配筋率、小钢筋直径和小埋置深度可降低裂缝处拉应力,推荐试算配筋率为8‰左右,同时,建议将裂缝间距控制在1.2 m左右;采用大裂缝间距、小配筋率、小钢筋直径和小埋置深度可提高纵向钢筋承载效率;在热力耦合下,影响微裂缝处力学响应的因素从大至小依次为裂深比、裂缝间距、钢筋埋深、配筋率、钢筋直径。研究结果可为CRCP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微裂缝 热力耦合 力学响应 非均布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小冬 张嘉元 +4 位作者 朱辰 郭贵松 黄辰 姜瑜 谢戎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6-2857,共12页
针对建筑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缺乏行业特定的理论方法指导和案例参考,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指南等,通过调研国内典型建筑企业10余家公司及500多个项目,结合该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构建涵盖四大范... 针对建筑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缺乏行业特定的理论方法指导和案例参考,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指南等,通过调研国内典型建筑企业10余家公司及500多个项目,结合该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构建涵盖四大范围21个类别及相应排放源与计算公式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开展了碳排放核算分析,揭示了典型建筑业企业碳排放特征。该方法可为相关行业企业高效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及方法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建筑业企业 碳排放 核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千斤顶推力对衬砌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稳军 牛荣健 +4 位作者 起建兵 张弛 张高乐 何历超 吕计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6-78,共13页
为研究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不同千斤顶推力及偏移作用下的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水土压力、盾尾刷反力、千斤顶推力的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三维模型,并分析衬砌管片在盾构直行、上行、下行以及左行条件下... 为研究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不同千斤顶推力及偏移作用下的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水土压力、盾尾刷反力、千斤顶推力的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三维模型,并分析衬砌管片在盾构直行、上行、下行以及左行条件下发生偏角时的衬砌内力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千斤顶推力对衬砌管片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前8环,明显反应在前3环,且环内最大错台位置主要集中在封顶块位置附近;2)盾构掘进方向主要影响该方向的管环位移,对垂直方向的管环位移基本无影响;3)拱顶/拱底主要受俯仰偏角影响,不受横摆偏角作用,拱腰则对横摆偏角更为敏感,受俯仰偏角影响较小;4)当千斤顶发生俯仰偏角时,向下偏角极易引起前几环管片的应力激增;5)当千斤顶发生横摆偏角时,同侧偏角更易引起该侧管片的位移及应力激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浅埋盾构隧道 千斤顶推力 衬砌管片 结构内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的盾构土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占斌 段海煦 +4 位作者 冯俊义 叶康军 胡兴波 刘雪磊 张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盾构土的研究与应用动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全文数据库(包括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盾构土的研究与应用动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全文数据库(包括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3个子库),对2006-2020年盾构土相关领域15年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年度发文量、发文文献类型、国家发文量、载文期刊、高被引论文、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和基金资助项目等内容分析。结果表明,2006—2020年该领域全球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状态,其中中文发文量远高于英文;国内外发文量最多机构是中国的同济大学,占比7.59%,发文量最多的基金资助项目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占比20.59%;国内外对盾构土领域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不同,但均偏重盾构土的处理利用;我国主要以盾构、隧道和土体改良等为研究目标,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发文量和第一高被引论文均居首位;国际较为关注研究的是盾构、隧道、机械和土体等方面,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发文量最高,第一高被引文期刊为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通过分析,盾构土堆积污染及处理成本高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加强盾构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盾构土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柱式桥台土-结构相互作用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焦驰宇 吴闰然 +1 位作者 龙佩恒 鲁子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5-242,共8页
为研究桩柱式桥台在地震过程中的结构响应规律。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某立交G匝道曲线梁桥的桥台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基于实体的地震反应研究,并对地震过程中桥台背墙自底部向上各位置的位移时程曲线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桥台高度... 为研究桩柱式桥台在地震过程中的结构响应规律。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某立交G匝道曲线梁桥的桥台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基于实体的地震反应研究,并对地震过程中桥台背墙自底部向上各位置的位移时程曲线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桥台高度、土体剪胀角度、土体与桥台接触条件三个因素对桥台地震响应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桥台高度的增加,台背最大位移的放大系数逐渐变大;在该研究范围内,土体剪胀角对桥台地震位移响应影响不大;当不考虑桥台与土体分离效应时桥台顶部地震响应比考虑桥台与土体分离时的地震响应小,建议在进行桥台抗震设计中应准确模拟土体与桥台的接触界面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桥台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土-桥台相互作用 ABAQUS软件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富水砂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影响分析和控制措施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沉彬 郭郅威 +1 位作者 姜瑜 刘明高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引起的地表沉降及既有地铁沉降问题,以北京市东六环拟建隧道下穿既有北京地铁6号线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施工过程获得不同控制位置的变形及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拟建盾构隧道下穿地... 针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引起的地表沉降及既有地铁沉降问题,以北京市东六环拟建隧道下穿既有北京地铁6号线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盾构施工过程获得不同控制位置的变形及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拟建盾构隧道下穿地铁6号线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及6号线衬砌结构沉降均在变形控制标准内且影响不大,安全风险可控;拟建盾构隧道通过设置试验段、加强中盾注浆、控制掘进姿态、加强监测、做好地铁轨道防护等措施,可大幅降低相关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大直径盾构 数值模拟 高压富水砂层 沉降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形状分布和配准位置的BIM模型对比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佳 吴磊 +2 位作者 周小平 宋冰玉 李亮辉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BIM模型,其间的差异可以对建筑的施工和运维阶段提供决策支持。大部分BIM模型对比都是基于目视检查、手动计数和选择性属性检查。尽管目前有学者和相关机构研究了一些自动比较BIM模型的...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版本的BIM模型,其间的差异可以对建筑的施工和运维阶段提供决策支持。大部分BIM模型对比都是基于目视检查、手动计数和选择性属性检查。尽管目前有学者和相关机构研究了一些自动比较BIM模型的方法,但大多依赖于模型中构件的ID,而且比较的结果无法直观地体现到具体构件、具体属性上。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分布和位置配准的BIM模型对比方法,即提取构件特征进行构件匹配,从构件级进行BIM模型对比。首先根据构件的几何信息构造构件的形状分布,计算类型相近构件的形状分布之间的相似度;再配准构件的位置,计算位置之间的相似度;然后结合2个相似度进行构件匹配,比较匹配构件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出模型间的差异,并利用WebGL进行可视化展示。该方法忽略了构件ID变化对模型对比的影响,并且能得出模型构件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模型对比 忽略构件ID 形状分布 构件匹配 可视化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