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食用菌育种研究现状
1
作者 谷莉 高琪 +5 位作者 严冬 宋爽 王守现 刘宇 宗宪春 范阳阳 《蔬菜》 2025年第6期27-42,共16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从传统的人工选择育种逐步发展为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诱变育种及分子育种等多技术融合的现代育种体系;其中,杂交育种在香菇等主栽品种选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文章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品种保护、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并建议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分子育种研究,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育种 品种保护 品种登记 分子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2
作者 矫文玉 王守现 +2 位作者 刘宇 宗宪春 郭远 《蔬菜》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食用菌营养均衡、食药兼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发掘的食用菌萜类、多糖、蛋白质和多肽、酚类、固醇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的种类、结构和检测方法,并分别概述了不同功能成分具有的抗癌、抗氧化、抗炎... 食用菌营养均衡、食药兼用、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发掘的食用菌萜类、多糖、蛋白质和多肽、酚类、固醇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的种类、结构和检测方法,并分别概述了不同功能成分具有的抗癌、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等药理功能。食用菌多样化的活性成分使其具有很高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开发潜力,目前活性物质的挖掘、利用和产品开发正逐渐成为食用菌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仍有部分关键技术需要突破,未来可以在加强技术研究的同时提高食用菌活性成分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活性物质 生物功能 提取 检测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武月园 刘宇 +5 位作者 孙晓红 高琪 郑凯 王守现 宋庆港 宋爽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维护和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强大的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系可将林业废弃物中的营养转化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物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消耗大量...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维护和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强大的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系可将林业废弃物中的营养转化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物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消耗大量林业废弃物,同时还可以解决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从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从宏观政策引导、基础应用研究加强以及基质化生产链条建立等角度推进林业和菌业结合的发展潜力,以期为林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废弃物 食用菌 基质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侧耳属食用菌子实体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杰 缪钱江 +3 位作者 赵爽 刘宇 王守现 许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79-1881,1891,共4页
比较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6种侧耳属(Pleurotus)食用菌子实体的抗氧化... 比较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鲍鱼菇(Pleurotus abalon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6种侧耳属(Pleurotus)食用菌子实体的抗氧化作用,通过FRAP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6种食用菌多糖对Fe3+的还原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检测6种食用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鲍鱼菇抗氧化活性最高,总抗氧化能力为327.60μmol/g,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为1 111.85 U/g,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达到66.13%,具有深度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Pleurotus) 食用菌 子实体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奥德蘑属食用菌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崔玉进 荣成博 +3 位作者 秦文韬 宋忠娟 刘宇 王守现 《食药用菌》 2021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真菌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真菌。通过阅览文献评介卵孢小奥德蘑、丝球小奥德蘑、拟粘小奥德蘑、厚褶小奥德蘑、褐褶边小奥德蘑和毛柄长奥德蘑的人工驯化栽培现状,以及在育种、多糖和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小奥德蘑属 栽培驯化 育种 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消毒剂对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爽 刘宇 +3 位作者 许峰 王守现 王兰青 黄晨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4-115,共2页
通过摇瓶抑菌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稀释液对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 0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40 000倍液对3株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对平菇、... 通过摇瓶抑菌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稀释液对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 0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40 000倍液对3株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对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菌丝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消毒剂 褐斑病 托拉斯假单胞杆菌 抑菌试验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进展 被引量:58
7
作者 郭远 宋爽 +5 位作者 高琪 严冬 荣成博 秦文韬 刘宇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食用菌产业现状对菌渣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化利用 理化性质 利用风险 农林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病害发生与防控概况 被引量:27
8
作者 秦文韬 王守现 +2 位作者 荣成博 宋忠娟 刘宇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病害的发生亦愈来愈普遍和严重,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介绍食用菌病害发生与防控的特点,指出了病害防控工作尚存的问题,并针对后期病害防控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食用...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病害的发生亦愈来愈普遍和严重,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介绍食用菌病害发生与防控的特点,指出了病害防控工作尚存的问题,并针对后期病害防控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食用菌病害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病害发生 防控措施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9
作者 弥春霞 许澍 +3 位作者 王守现 刘宇 宋庆港 宋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3,共9页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丰度,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出菇前后土壤细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网络分析揭示ARGs、MGEs和细菌群落之间的共现模式。【结果】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后,土壤中ARGs总相对丰度降低34.62%(P<0.01),总绝对丰度降低48.56%(P<0.01),其中氨基糖苷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类和四环素类ARGs削减效果显著。MGEs总相对丰度下降20.63%,总绝对丰度降低32.99%(P<0.01)。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P<0.01),解释了31.50%的ARGs变异,细菌群落结构与MGEs共同解释了8.01%的ARGs变异。【结论】糙皮侧耳菌丝在土壤中的增殖和发育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了削减ARGs丰度的效果。利用糙皮侧耳覆土栽培的方法无需高温和发酵处理,实施操作简便,不仅能够降低土壤中ARGs丰度,而且能够正常收获食用的子实体,产生经济效益,为受ARGs污染的农业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污染 农业土壤 食用真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
10
作者 宋爽 刘宇 +4 位作者 武月园 高琪 吴灵芝 张欣媚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菌株菌丝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计算等位基因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构建52个白灵侧耳菌株的聚类图,采用SPSS16进行数量性状的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64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52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0.93;5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01~1.26,10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05,其中菌柄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Q型聚类可将52个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菌株JZB2106018,第二类包括菌株JZB2106020,第三类包括其余50个菌株;综合得分较高的菌株是JZB2106048、JZB2106045和JZB2106039。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菌株的单菇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灵侧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树抚育废弃物基质的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
11
作者 弥春霞 许澍 +4 位作者 刘宇 孔繁建 武月园 宋庆港 宋爽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35-40,49,共7页
以杨树抚育修剪的枝桠废弃物为主料,研究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发酵料短时高温灭菌和发酵料不灭菌4种不同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处理的平菇菌袋发菌速度较快;在常压灭菌的基质上生长的平菇菌丝表现... 以杨树抚育修剪的枝桠废弃物为主料,研究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发酵料短时高温灭菌和发酵料不灭菌4种不同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处理的平菇菌袋发菌速度较快;在常压灭菌的基质上生长的平菇菌丝表现出较稳定的漆酶活性和较高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更有利于基质中木质素的分解利用,出菇结束的培养料木质素相对含量较初始料降低幅度最大。在以杨树抚育废弃物为基质主料的处理中,常压灭菌处理出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2.23%,袋均产值为4.10元,经济效益最高。但与常规生产方式相比,以杨树抚育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改进林业废弃物基质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菌袋制备工艺 杨树抚育废弃物 农艺学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种提纯复壮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莎 刘宇 +3 位作者 马康 马元伟 李明 许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8-250,共3页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株菌丝洁白、浓密的菌株,命名为自交45×49。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对复壮菌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自交45×49菌株与白10菌株在液体PDB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的菌丝生物量分别为1.58、0.90 mg/m L;一级种与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未达0.01显著水平;自交45×49菌株的漆酶活性比白10强43.47%。由此证明原生质体单核技术在白灵菇菌株的提纯复壮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退化 白灵菇 原生质体单核化 提纯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PD和ITS分子标记对血红铆钉菇菌株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5 位作者 张英春 许峰 赵爽 王兰青 耿小丽 孟莉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收集的3个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菌株和采集的4个血红铆钉菇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APD和ITS序列测定两种技术鉴定其是否为血红铆钉菇。RAPD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子实体样本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三个菌株之间的差异大,... 以收集的3个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菌株和采集的4个血红铆钉菇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APD和ITS序列测定两种技术鉴定其是否为血红铆钉菇。RAPD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子实体样本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三个菌株之间的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TS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个子实体样品与已登录的血红铆钉菇菌株的相似度都大于99%,表明这4个样品是血红铆钉菇;而3个菌株与子实体样本间的同源性较小,分别与其它种类的ITS序列相似,表明这3个菌株不是血红铆钉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铆钉菇 RAPD ITS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空气中几种微生物杀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爽 刘宇 +2 位作者 牛玉蓉 陈文良 吴灵芝 《食用菌》 2017年第4期52-53,68,共3页
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熏蒸对食用菌接种室空气消毒的有效作用时段及对空气中几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四种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均在熏蒸1h时杀灭作用达到最强,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平均清除率为91.11%~100%;15... 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熏蒸对食用菌接种室空气消毒的有效作用时段及对空气中几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四种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消毒剂均在熏蒸1h时杀灭作用达到最强,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平均清除率为91.11%~100%;15mg/m^3浓度消毒剂熏蒸杀灭效果最好,24h内对空气中微生物清除率保持在91.89%~100%;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后,接种室空气中木霉和细菌数量回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杀灭效果 空气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病原菌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俊 秦文韬 +3 位作者 高琳 刘宇 王守现 宋庆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1,共8页
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是近年来成功驯化栽培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近年来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作者在北京某卵孢小奥德蘑种植基地发现疑似蛛网病,为明确其病原菌,对发病子实体进行了病... 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是近年来成功驯化栽培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近年来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作者在北京某卵孢小奥德蘑种植基地发现疑似蛛网病,为明确其病原菌,对发病子实体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综合其形态学特征、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的结果,将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病原菌鉴定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无性阶段为异形枝葡霉Cladobotryum vari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碳源为木屑,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产孢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8,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源为木屑;孢子萌发的最适营养液为0.2%葡萄糖溶液,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孢小奥德蘑 蛛网病 金黄菌寄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伞栽培菌棒的真菌类杂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琳 王守现 +5 位作者 刘宇 荣成博 宋庆港 廖燕玲 冯巧丽 秦文韬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9期74-79,共6页
真菌类杂菌是影响食用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5株黄伞(Pholiota adiposa)为供试材料,研究其抗杂性、栽培菌棒上真菌类杂菌的种类及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黄伞菌株的抗杂性存在差异,菌株JZB216061和菌株JZB216016的抗杂性较强,具... 真菌类杂菌是影响食用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5株黄伞(Pholiota adiposa)为供试材料,研究其抗杂性、栽培菌棒上真菌类杂菌的种类及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黄伞菌株的抗杂性存在差异,菌株JZB216061和菌株JZB216016的抗杂性较强,具有开发潜力;从25株黄伞的污染栽培菌棒上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类杂菌,其中青霉(Penicill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是污染黄伞栽培菌棒中的主要真菌类杂菌,且青霉污染最为普遍;不同真菌类杂菌对黄伞栽培菌棒的污染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黄伞栽培菌棒中的污染最为普遍,可污染10个不同黄伞菌株的栽培菌棒,在栽培过程中应重点防护。研究结果将为黄伞栽培菌棒上真菌类杂菌的防治、黄伞的安全生产及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伞 抗杂性 真菌类杂菌 多样性 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真菌发酵桑枝-燕麦麸皮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倩 张佳婵 +3 位作者 王昌涛 王守现 赵丹 王亚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99,106,共8页
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桑枝和燕麦麸皮为药性基质,探讨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韩芝、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四种药食用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发酵后的药性菌质的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碳氮比的增加... 利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桑枝和燕麦麸皮为药性基质,探讨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韩芝、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四种药食用真菌的生长情况,并对其发酵后的药性菌质的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碳氮比的增加,韩芝、奥德蘑菌丝体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变化,猴头菌与桑黄菌丝体生长速度明显增长(p <0.05)。发酵后混合菌质活性成分含量明显变化,其中当碳氮比为20∶1 (g/g)时,桑黄和奥德蘑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2.8±1.16) mg/g干物质和(111.22±4.83) mg/g干物质,二者多肽含量明显增加,均增加了一倍多;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长。多酚整体含量下降,在碳氮比为50∶1 (g/g)时,猴头菌、桑黄和奥德蘑的总酚浓度在发酵后分别下降了(6.57±0.18) mg/g干物质、(6.78±0.25) mg/g干物质和(5.64±0.47) mg/g干物质,均下降了约1/3。另外,发酵产物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碳氮比为40∶1 (g/g)时,韩芝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96.90%。四种菌质对于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有较明显的提升。本文为药食用真菌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固体发酵 药食用真菌 药性菌质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鳞环锈伞的驯化栽培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守现 杨琼 +4 位作者 刘宇 许峰 孙满吉 王兰青 赵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72,共7页
文章研究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条件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尖鳞环锈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2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1,最适培养温度... 文章研究尖鳞环锈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条件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尖鳞环锈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2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1,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 7.0;驯化栽培研究表明,尖鳞环锈伞可以在棉籽壳、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上生长,一般从接种到子实体采收完成约75~87 d,生物学效率为51.29%;子实体营养分析表明,尖鳞环锈伞多糖、维生素B3、蛋氨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6.0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85.19%,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人工栽培食用菌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鳞环锈伞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生物学效率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木耳多糖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爽 荣成博 +2 位作者 张淑曼 刘宇 陈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的最佳作用浓度为40μg/m L时,与模型组相比较,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26.84百分点,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胞外转氨酶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乙醇引发的肝内脂肪堆积,减少细胞凋亡,同时游离活性氧的检测结果显示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从而可推断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途径发挥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多糖 乙醇性肝损伤 活性氧 胞外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珍稀野生真菌鉴定及生理指标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爽 许峰 +3 位作者 刘宇 杨琼 马康 陈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6-829,共4页
以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该真菌属于乳菇属(Lactarius),GenBank登录号为KC70300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该菌在属内的遗传... 以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该真菌属于乳菇属(Lactarius),GenBank登录号为KC70300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该菌在属内的遗传地位。对该菌株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子实体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较低,存在蛋白酶、磷酸酶和漆酶的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真菌 乳菇属(Lactarius) 内转录间隔区(ITS) 蛋白酶 磷酸酶 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