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辉 贾敬敦 +4 位作者 王文月 陈秀娟 吴世嘉 王洪新 王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3,共9页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内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广泛关注,合理开发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营养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但长期以来,有关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没有将"食品添加剂"与"其他化学添加物"准确区分,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严重的误解。据此,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相关研发背景对发展重点等提出建议。对于指导食品添加剂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尤其对推动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格局形成,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安全健康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与贵州地区2种高温大曲的品质差异研究
2
作者 杨月 郝静 +4 位作者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8,161,共15页
高温大曲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来源,对酱香型白酒的风格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北京和贵州地区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具有地方特色风味,但风味化合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仍不清楚。对北京与贵州地区的2种高温大曲的理化指标、菌群组成以及挥发... 高温大曲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来源,对酱香型白酒的风格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北京和贵州地区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具有地方特色风味,但风味化合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仍不清楚。对北京与贵州地区的2种高温大曲的理化指标、菌群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品质差异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源自北京地区的高温大曲样品中的淀粉含量、液化力及酯化力均明显高于源自贵州地区高温大曲样品,但贵州地区高温大曲样品具有更高的酸度和糖化力(P<0.001)。北京和贵州地区的2种高温大曲挥发性风味组分存在显著差异,贵州地区含有挥发物质种类(27种)高于北京地区(23种)。北京与贵州地区高温大曲样品中的细菌核心菌群是Virgibacillus、Kroppenstedtia,真菌核心菌群是Thermoascus和Thermomyces。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北京与贵州地区高温大曲风味化合物相关性最高的菌属不同,导致2种白酒的风味呈现差异。对北京与贵州地区的2种高温大曲的理化指标、菌群组成和风味物质组成等品质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北京与贵州地区高温大曲中微生物及其功能特征,进而明晰两地区白酒风味差异的原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高温大曲 微生物群落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技术的不同聚合度多酚与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祥权 曹瑞 +3 位作者 余美宏 赵劲灵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4,I0004-I0006,共13页
内源性甲醛是影响海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常见因素,而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rimethylamineN-oxide demethylase,TMAOase)被证明在内源性甲醛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抑制TMAOase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海产品内源性甲醛的产生。以往研究表... 内源性甲醛是影响海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常见因素,而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rimethylamineN-oxide demethylase,TMAOase)被证明在内源性甲醛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抑制TMAOase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海产品内源性甲醛的产生。以往研究表明,植物多酚可以显著抑制TMAOase的活性,但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通过抑制动力学和光谱学分析证明它们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鲜有团队尝试利用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两者间的关键结合位点和构效关系。因此,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聚合度多酚与TMAOase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复合物的结合稳定性及对TMAOase结构的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种不同聚合度的多酚均能与TMAOase形成复合物,其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结合,其中原花青素B2与酶的结合能力最强,其可通过疏水性氨基酸His-89、Phe-169、Gly-195、Gly-198、Gly-243和Phe-244以及氢键作用位点Thr-199和Asn-438与TMAOase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4种多酚均能增加TMAOase的表面疏水性并降低其分子内氢键数量,但并未使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原花青素B2对TMAOase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与酶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最好,且范德华力作为主要相互作用力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解析了不同聚合度多酚与TMAOas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未来TMAOase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MAOase) 多酚 相互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技术在食品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君仪 刘飞 徐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料预处理方式,该方法不需添加化学试剂,通过高温高压改变原料结构,提高原料中有效成分得率,绿色环保且高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蒸汽爆破技术在食品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对食品原料中营养组... 蒸汽爆破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料预处理方式,该方法不需添加化学试剂,通过高温高压改变原料结构,提高原料中有效成分得率,绿色环保且高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蒸汽爆破技术在食品原料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对食品原料中营养组分、功能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食品原料 预处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磊 肖潇 +3 位作者 刘国荣 商锋 王旋 王成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8-73,共6页
分析了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化学比色法、免疫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ATP生物发光法等技术为主,阐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对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并对其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流通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食品藻蓝蛋白的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郝帅 秦玉 王成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33-1240,共8页
藻蓝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蓝藻、螺旋藻细胞中的色素蛋白复合体,除了能够捕获光能为藻类细胞提供能量外,藻蓝蛋白还具有抗炎性、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藻蓝蛋白的生理调控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对藻蓝蛋白的开发与利用有... 藻蓝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蓝藻、螺旋藻细胞中的色素蛋白复合体,除了能够捕获光能为藻类细胞提供能量外,藻蓝蛋白还具有抗炎性、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藻蓝蛋白的生理调控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对藻蓝蛋白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以藻蓝蛋白的研究现状出发,分别从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活性几个方面对藻蓝蛋白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对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关键瓶颈——藻毒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藻蓝蛋白调控机制的新筛选方法。作者为深入研究藻蓝蛋白的调控机理以及进一步开发安全性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功能性食品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技术研究藻蓝蛋白在抑制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郝帅 李爽 +3 位作者 王静 吴婷婷 张佳雯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1,共9页
藻蓝蛋白是我国认可的天然食品着色剂,广泛用于多种食品产业中,同时也是一种天然功能性食用因子,具有优良的抗肿瘤能力。本研究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学技术对藻蓝蛋白处理前后的H460细胞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53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 藻蓝蛋白是我国认可的天然食品着色剂,广泛用于多种食品产业中,同时也是一种天然功能性食用因子,具有优良的抗肿瘤能力。本研究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学技术对藻蓝蛋白处理前后的H460细胞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53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受到了藻蓝蛋白的影响,其中藻蓝蛋白处理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491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041个;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增殖调控过程、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细胞因子应答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dk2、Cdc25、PCNA、TLR4等影响细胞增殖的基因均出现了显著下调(P<0.05);p27、p21等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出现了显著上调(P<0.05);Bcl-2、NKD1等癌基因出现了极显著下调(P<0.01);而CCT6、GBP2等促凋亡基因出现了极显著上调(P<0.01),并且这些基因的变化情况与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一致;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是藻蓝蛋白参与调控H460细胞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深入分析了藻蓝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的调控机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和抗肿瘤类功能性食品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H460细胞 转录组学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的壁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马铁铮 赵宏亮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65-369,375,共6页
脂溶性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问题。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脂溶性食品配料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复合凝聚法是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复合凝聚法的原理,概述了脂溶性... 脂溶性食品配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问题。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脂溶性食品配料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复合凝聚法是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化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复合凝聚法的原理,概述了脂溶性食品配料微胶囊所选用蛋白质与多糖类壁材的特性与研究进展,讨论了常用壁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 微胶囊 壁材 脂溶性食品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乳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辑 杨贞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8,3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益生菌在不同种类乳制品如发酵乳、干酪、乳饮料、冰淇淋和干燥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技术展望,以期为益生菌乳制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益生菌 益生菌乳制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包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慧娟 郝一铭 +2 位作者 王静 马铁铮 刘英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1-386,共6页
微胶囊这种新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油脂抗氧化、食品风味物质保存、医药控制释放、食品发酵以及益生菌制品等相关领域当中。本文根据不同的工艺原理对微生物进行微胶囊包埋的方法分类,并评价包埋方法和壁材对微生物存活性的影响以及微... 微胶囊这种新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油脂抗氧化、食品风味物质保存、医药控制释放、食品发酵以及益生菌制品等相关领域当中。本文根据不同的工艺原理对微生物进行微胶囊包埋的方法分类,并评价包埋方法和壁材对微生物存活性的影响以及微胶囊产品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微胶囊壁材材料作为微胶囊产品的主要功能成分不仅要能为微生物提供物理保护,同时对微生物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物质扩散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微生物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奶酪发酵菌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娟 张铭霞 +2 位作者 曹雁平 杨贞耐 王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5-399,共5页
DNA指纹图谱技术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发酵菌群的DNA指纹图谱直接反映DNA水平上的差异,因而作为微生物指纹图谱的一个组成部分,DNA指纹图谱这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这种技术在发酵菌群的... DNA指纹图谱技术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发酵菌群的DNA指纹图谱直接反映DNA水平上的差异,因而作为微生物指纹图谱的一个组成部分,DNA指纹图谱这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这种技术在发酵菌群的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常用于发酵菌群研究的DNA指纹图谱技术有RFLP、T-RFLP、SSCP、RAPD、DGGE、AFLP等。本论文在综合介绍DNA指纹图谱的一般常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奶酪发酵菌群中DNA指纹图谱技术研究现状,在探讨其在奶酪发酵菌群相关领域应用的基础上,逐一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对我国传统奶酪发酵菌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图谱 传统奶酪 发酵菌群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吡咯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琳 穆琳 +1 位作者 陈晓默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0-93,102,共5页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吡咯素。食品原料采用OasisTMHLB固相萃取柱进行预富集,并用HPLC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吡咯素在5×10^(-7)~2×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RS...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吡咯素。食品原料采用OasisTMHLB固相萃取柱进行预富集,并用HPLC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吡咯素在5×10^(-7)~2×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RSD为0.78%~7.51%,最低检出限为5×10^(-7)mol/L(S/N=3)。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应用于食品中痕量吡咯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吡咯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血糖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运平 任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共7页
糖尿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市面上常见的降血糖药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找天然、低毒副作用的降血糖食品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重点介绍常见的降血糖食品原料(包括桑叶、白芸豆、葛根、苦瓜和苦荞等)及主要... 糖尿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市面上常见的降血糖药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找天然、低毒副作用的降血糖食品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重点介绍常见的降血糖食品原料(包括桑叶、白芸豆、葛根、苦瓜和苦荞等)及主要降血糖功能性成分物质,并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这些功能性成分降血糖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血糖食品原料在发酵食品及低血糖指数(GI)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我国降血糖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降血糖食品原料 发酵食品 低血糖指数食品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滕超 鹿发展 +1 位作者 范光森 李秀婷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34-41,共8页
木聚糖酶在半纤维素转化成工业产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食品和化工行业中。本文对木聚糖酶的分类及基本性质,酶的制备生产,酶分子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木聚糖酶的一般适用环境,天然菌株及基因资源... 木聚糖酶在半纤维素转化成工业产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食品和化工行业中。本文对木聚糖酶的分类及基本性质,酶的制备生产,酶分子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木聚糖酶的一般适用环境,天然菌株及基因资源的发掘情况,包括基于理论研究及应用需求进行酶蛋白改造的通用方法及进展。另外,对木聚糖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如功能性寡糖的制备及其在烘焙食品、果汁和酿酒等方面的应用均进行了论述。关于木聚糖酶的研究将会在新资源发掘,关键酶催化性质尤其是在较复杂催化环境影响因素的确认,以及工业适用性方面进行更多的探讨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制备 改造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产业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中国创新模式分析
15
作者 刘英丽 聂少平 +4 位作者 张卫文 左敏 李斌 王静 孙宝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4,共5页
当前,食品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都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食品产业需要技术革新,并加大力度的向前发展,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正成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作者对国际形势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结合高新... 当前,食品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都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食品产业需要技术革新,并加大力度的向前发展,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正成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作者对国际形势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结合高新技术推动食品产业研究系统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是国际大势所趋,同时对国内现状与需求进行梳理,进一步阐述我国在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 全链条 前沿交叉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稻米油形成乳状液的破乳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佳 许朵霞 +1 位作者 王振华 张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_...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_(2)破乳法和乙醇破乳法的破乳效果,研究最佳破乳条件下乳状液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并观察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稻米油乳状液最佳破乳工艺条件为采用调节pH破乳法,调节乳状液pH至7,60℃下300 r/min搅拌60 min。在最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3.15%。经过破乳的乳状液油滴表面的蛋白膜被破坏,油滴之间发生聚集,平均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 乳状液 水酶法 破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食品中微生物和真菌毒素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裴鹏钢 熊科 +4 位作者 叶宏 王小艺 赵峙尧 柳佳芸 邓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87,共9页
粮油食品供应链环节多,危害物种类复杂,其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而基于预测微生物学的理论,将其应用于粮油食品构建真菌毒素污染预测模型,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以... 粮油食品供应链环节多,危害物种类复杂,其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而基于预测微生物学的理论,将其应用于粮油食品构建真菌毒素污染预测模型,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对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以及典型微生物预测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在粮油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进展。对现阶段粮油食品毒素污染预测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 真菌毒素 预测微生物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娜 曹强 +7 位作者 肖雨诗 黄蓉 程雷 刘欢 韩刚 李晋成 李梦龙 吴立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2-339,共8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快速检测技术对实现食品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修饰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优势;此外,聚多巴胺及其修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快速检测技术对实现食品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修饰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优势;此外,聚多巴胺及其修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基于这些优点,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在食品安全评价、环境监测、生物分析等领域的运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光学、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一些设计和应用,以体现其明显的应用优越性。最后,对多巴胺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对多巴胺在食品快速检测新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衍生物 快速检测 传感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GC-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奶嘴中VMSs的模拟迁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喜荣 王文娟 +2 位作者 戚冬雷 杨慧敏 封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1-27,共7页
目的建立婴幼儿食品接触喂食奶嘴中9种挥发性甲基硅氧烷(VMS)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馏水、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测定喂食奶嘴在40... 目的建立婴幼儿食品接触喂食奶嘴中9种挥发性甲基硅氧烷(VMS)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馏水、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和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测定喂食奶嘴在40℃浸泡24 h后9种VMS单体的迁移量。结果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选择性好,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迁移实验结果表明,9种VMSs均被检出,3个品牌的硅胶奶嘴中的VMSs总迁移量在乙醇(50%)中最高,为2.62~11.58μg/m L。结论硅胶喂食奶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VMSs迁移和食入风险,尤其在高脂类食物中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甲基硅氧烷 迁移 硅胶奶嘴 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申卫家 郦金龙 +1 位作者 黎金鑫 李秀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共3页
脂肪酶(EC3.1.1.3)是一类可以水解长链甘油三酯的水解酶。脂肪酶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而微生物中脂肪酶的种类多,作用温度范围较广且底物特异性高,可用于生产高纯度的酶制剂。目前,微生物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在传统... 脂肪酶(EC3.1.1.3)是一类可以水解长链甘油三酯的水解酶。脂肪酶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而微生物中脂肪酶的种类多,作用温度范围较广且底物特异性高,可用于生产高纯度的酶制剂。目前,微生物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在传统工业和新型的产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直是行业中的研究热点。对微生物脂肪酶的种类、结构、催化机理、固定化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微生物 结构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