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脊髓炎研究发展史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凯 张星虎 许贤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44-750,共7页
19世纪中叶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认识是双侧同时发病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而后续研究则发现两侧视神经炎呈先后发病,一般相隔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自2004年水通道蛋白4抗体被发现以来,“视神经脊髓炎”的概念遇到挑战并被修改。因此,200... 19世纪中叶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认识是双侧同时发病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而后续研究则发现两侧视神经炎呈先后发病,一般相隔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自2004年水通道蛋白4抗体被发现以来,“视神经脊髓炎”的概念遇到挑战并被修改。因此,2007年提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概念,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同命名,包括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视神经脊髓炎扩展谱系等。笔者拟通过对不同时期“视神经脊髓炎”概念的回顾,对19~21世纪有关视神经脊髓炎研究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复习,前瞻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质4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丹 于海华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P患者76例(VP组)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92例(PD组)。比较2...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P患者76例(VP组)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92例(PD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VP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VP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小便失禁、LDL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PD组,静止性震颤、嗅觉减退及睡眠障碍比例明显低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6,95%CI:1.010~1.298,P=0.008)、高血压(OR=7.012,95%CI:1.092~30.201,P=0.035)、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OR=11.030,95%CI:3.560~70.542,P=0.002)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802,95%CI:1.200~2.780,P=0.004)是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患者在临床上常合并锥体束征、认知功能障碍及小便失禁,而静止性震颤、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较少合并;老年、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VP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认知障碍 脑梗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丹 于海华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非房颤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房颤组在年龄、女性、意识障碍、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灶、梗死后出血转化、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营养障碍、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脑疝、死亡及出院后90d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眩晕、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和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R=5.206,95%CI:2.906~9.040,P=0.016)、慢性心力衰竭(OR=15.026,95%CI:7.460~30.020,P=0.003)、冠心病(OR=8.920,95%CI:4.200~12.906,P=0.030)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20,95%CI:0.406~1.020,P=0.042)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抗凝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抗血小板治疗(25.3%vs 74.7%,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龄老年、女性为主,意识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脑梗死病灶多发、面积偏大且出血转化较多,慢性心力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抗凝现状有所改善,新型抗凝药物选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冯凯 郑志东 许贤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58-860,共3页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系指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再次出现一系列以急性痴呆、精神症状,以及锥体束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其发...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系指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再次出现一系列以急性痴呆、精神症状,以及锥体束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其发病并起重要作用。本文拟对近年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对今后临床研究有所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海华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AD患者63例,将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1例作为合并组,未出现合并症的52例患者作为AAD组,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AD患者63例,将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1例作为合并组,未出现合并症的52例患者作为AAD组,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 AAD组年龄低于合并组[(60.79±9.55)岁vs(61.0±7.93)岁,P<0.05]。合并组血压降低和双上肢血压不等较AAD组高,血压正常比例较AAD组低,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较A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病死率较A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vs75.0%,P<0.01)。结论 AAD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偏高,血压变化更显著,且病死率更高,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AAD并发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海华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小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老年TIA和小卒中患者115例,分为非认知障碍组55例及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随访1、3及6个月,比...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小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老年TIA和小卒中患者115例,分为非认知障碍组55例及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随访1、3及6个月,比较患者临床特点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预后。结果 VCIN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升高[(23.38±3.31)μmol/L vs(17.21±2.10)μmol/L,P<0.01]。非认知障碍组MoCA总分(27.46±1.21)分,VCIND组MoCA总分(22.12±2.0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语言复述、抽象能力评分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P<0.01)。VCIND组1、3及6个月随访时,认知改善率分别为8.3%、33.3%和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IA和小卒中患者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语言复述、抽象能力方面,且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认知损害会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认知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钟试验在轻度认知障碍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会 于海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画钟试验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鉴别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MCI患者65例,轻度AD患者63例,比较两组患者间3分法画... 目的探讨画钟试验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鉴别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MCI患者65例,轻度AD患者63例,比较两组患者间3分法画钟试验评分,应用操作者特征性曲线确定画钟试验对区别MCI及轻度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画钟试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俨〈0.05)。3分法画钟试验区别MCI与轻度AD的敏感性为54.0%,特异性为80.9%。结论画钟试验对鉴别MCI与轻度AD方面有一定帮助,但仍需与其他认知功能筛查量表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钟试验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静脉血栓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志东 张梅 +1 位作者 冯凯 赵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66-3267,共2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是导致缺血性卒巾的少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所进展,但是由于病因的多样性,使其诊断标准仍得不到统一。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皮层 少见病因 诊断标准 缺血性 国内外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脑动脉狭窄的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跃峰 冯凯 +2 位作者 张郡 郑立宏 欧阳取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分析伴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择经CT或MRI确诊的51例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观察统计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闭塞血管的侧支代偿情况。... 目的分析伴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择经CT或MRI确诊的51例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观察统计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闭塞血管的侧支代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狭窄程度:9例(17.65%)≤50%,12例(23.53%)50%~70%,14例(27.45%)71%~99%,16例(31.37%)闭塞。51例中,40例(78.43%)存在梗死相关病变血管。16例闭塞病例中,12例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对伴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梗死主要由前循环系统血管病变引起,观察血管病变程度及侧支代偿建立情况对疾病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脑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术前间期脑电图与术后癫痫发作结局的关系:16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媛 黄上萌 丁成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临床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并分析间期脑电图的特点与术后早、中期癫痫发作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168例经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严格术前评估并实施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随访术后2年和... 目的回顾性总结临床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并分析间期脑电图的特点与术后早、中期癫痫发作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168例经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严格术前评估并实施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随访术后2年和5年的癫痫发作结局,分析发作间期脑电图与手术后不同时期癫痫发作结局的关系。结果 7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2年和术后5年癫痫发作结局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单侧异常放电与双侧异常放电在术后发作结局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且主要局限于颞叶者术后2年的癫痫发作,结局改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间期脑电图 癫痫发作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音法在失语患者沟通中的应用
11
作者 胡志学 马永国 冯凯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1期37-37,共1页
临床常遇到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脑梗死、脑出血所致失语患者,其主要通过眨眼、摇头、书写或极其简单的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但上述沟通方法操作不便,无法准确表达,影响沟通效果。鉴此,笔者对10例意识清楚的失语患者采用拼音法有... 临床常遇到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脑梗死、脑出血所致失语患者,其主要通过眨眼、摇头、书写或极其简单的肢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但上述沟通方法操作不便,无法准确表达,影响沟通效果。鉴此,笔者对10例意识清楚的失语患者采用拼音法有效促进了沟通效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患者 应用 沟通效果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肢体语言 沟通方法 意识清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会 王玉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发生率、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分为CMB组87例与非CMB组78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发生率、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分为CMB组87例与非CMB组78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记录CMB病灶数量、位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CMB共87例(52.7%),其中1级CMB患者43例(49.4%),2级25例(28.7%),3级19例(21.9%)。总共502个CMB病灶,分布在皮质-皮质下区域138个(27.5%),脑深部区域230个(45.8%),幕下区域134个(26.7%)。CMB组年龄、高血压、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量表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比例及Hcy水平明显高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67±11.28)岁vs(57.74±10.52)岁,P=0.004;86.2%vs 64.1%,P=0.001;8(4,13)分vs 5(2,7)分,P=0.000;55.2%vs 37.2%,P=0.028;69.0%vs 50.0%,P=0.017;(18.65±6.15)μmol/L vs(16.38±6.14)μmol/L,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大动脉粥样梗化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cy水平与CMB发生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CMB发病率高,以脑深部区域分布为主,年龄、高血压、大动脉粥样梗化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是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脑白质疏松症 高血压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比较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会 王玉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损害特点。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文版...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损害特点。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文版神经精神问卷(CNPI)评估75例AD与63例PD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1)认知量表评分:AD组与PDD组在MMSE总分、Mo CA总分、CNPI总分及AD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o CA亚项分析,AD组记忆力(2.17±0.65)比PDD组(2.44±0.50)患者减退更严重(P<0.01);而PDD组(3.73±0.70)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比AD组(4.01±0.76)受损更严重(P<0.05)。(2)CNPI量表分析:与PDD患者(19.41±3.52)相比,AD患者有更低的CNPI评分(15.31±3.16)(P<0.05)。CNPI亚项分析:与AD组相比,PDD组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幻觉、抑郁、激越,分别为55.6%、54.0%、52.4%(P<0.05);与PDD组相比,AD组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焦虑、淡漠、易激惹,分别为53.3%、52.0%、49.3%(P<0.05)。结论 AD及PDD在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均有差异,结合病史及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有助于AD与PDD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痴呆 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亚梅 冯凯 欧阳取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溶栓治疗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溶栓治...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溶栓治疗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494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早期疗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估远期预后。观察2组出血发生率。结果2组溶栓早期预后有效率和溶栓远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vs 5.5%,P<0.01)。结论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但没有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患者溶栓后早期预后及远期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病形式不同的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亚琨 冯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患者66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为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27例和隐匿性起病VP组39例。分析VP患者... 目的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VP患者66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为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27例和隐匿性起病VP组39例。分析VP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结果2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脑血管病病史,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比例明显高于隐匿性起病VP组(66.67%vs 23.08%,P=0.000;48.15%vs 12.82%,P=0.032)。急性/亚急性起病VP组偏瘫、构音障碍比例明显高于隐匿性起病VP组,步态异常、冻结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及嗅觉障碍比例明显低于隐匿性起病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患者隐匿性起病更常见,根据临床症状和起病形式的不同,关注VP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更应重视非运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脑血管障碍 回顾性研究 隐匿性起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