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撤机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建军 董海山 温丽荣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撤机的不同方法。方法选择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需要有创呼吸机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研究A组采用"以肺部感染控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撤机的不同方法。方法选择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需要有创呼吸机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研究A组采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方法,研究B组采用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后接有创-无创序贯撤机方法。观察两组有创通气时间、48小时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有创通气时间、48小时再插管率、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和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在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研究B组延长(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撤机与采用SBT有创-无创序贯撤机相比并未获益,且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力衰竭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晔 赵敏 姜晓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天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天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并计算复苏前后外周动脉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主要包括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cv-aCO_(2)/Ca-cvO_(2))。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氧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Hb)、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复苏前后的Lac、Pcv-aCO_(2)和Pcv-aCO_(2)/Ca-cvO_(2)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Lac和复苏后Pcv-aCO_(2)是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后Lac:相对危险度(RR)=1.624,95%可信区间(CI)1.107~2.382;复苏后Pcv-aCO_(2):RR=2.584,95%CI 1.280~5.216;均P<0.05];ROC分析显示,复苏后Lac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0,对应最佳截断值为4.0 mmol/L(敏感度为0.533,特异度为0.972,95%CI 0.567~0.933);复苏后Pcv-aCO_(2)对应的AUC值为0.846,对应最佳截断值为7.1 mmHg(敏感度为0.733,特异度为0.917,95%CI 0.712~0.980)。结论:复苏后Lac和复苏后Pcv-aCO_(2)可作为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 脓毒性休克 心功能不全 乳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