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7
1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刘晨 王淑珍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接受HR-HPV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符合纳入标准的2305例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 II,HC-II)进行HR-HPV检测。结果1)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HR-HPV感染率为34.84%,年轻女性(20~24岁)感染率最高(50.0%),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下降,45~49岁女性感染率最低(24.18%),≧55岁者感染率升高(47.02%),感染率呈双高现象。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异常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与HR-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一致。2) TCT结果为正常或者炎性反应、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of cervical carcinoma,SCC)中, HR-HPV的感染率分别是23.98%、66.47%、87.21%、98.04%、100%。宫颈组织活检病理为正常或炎性反应、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Ⅰ,CIN-Ⅰ)、CIN-Ⅱ、CIN-Ⅲ、SCC患者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67.44%、86.96%、88.24%、94.57%、90.48%。3)在ASCUS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发生率31.73%,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36.93%,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21.43%,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2)。4)在LSIL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34.40%,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37.37%,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14.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16)。结论不同年龄,HR-HPV感染率及TCT异常率不同,〈24岁和≧55岁为HR-HPV感染及异常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高峰年龄。 HR-HPV感染率和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HR-HPV检测不能作为ASCUS和LSIL患者分流管理的唯一手段,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不能排除≧CIN-Ⅱ级病变,仍然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2
作者 刘畅 李炤 +4 位作者 金蕾 刘春毅 王春静 张杰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情况,探索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4490例围产儿结局及其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的信息,应用泊松(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情况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为2.71‰。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63‰和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粗风险比(crude risk ratio,cRR)=0.77,95%CI:0.54~1.14]。调整母亲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胎数、孕周、是否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年份和孕前体重指数潜在混杂因素后,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调整风险比(adjusted risk ratio,aRR)=0.93,95%CI:0.77~1.13]。服用单纯叶酸组与服用含有叶酸的复合营养素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2.23‰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R=1.34,95%CI:1.02~1.76),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aRR=1.31,95%CI:1.06~1.62)。进一步分析叶酸营养补充剂开始服用时间和服用频率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服用组开始服用的时间及服用频率(孕前或孕后及低频或高频)与未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组比较,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发现母亲围受孕期服用叶酸营养素补充剂与围产儿死亡率间存在关联,围受孕期服用含叶酸的复合营养素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受孕期 营养补充剂 叶酸 围产儿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慕坤 贾潇湘 +2 位作者 任正洪 顾蓓 白文佩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背景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 背景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绝经 年龄 肥胖 中年女性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王淑珍 朱志清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35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排除高级别病变的306例患者定期进行HR-HPV随访。 HR-HPV检测采用杂交检测法2代(hybird capture-Ⅱ,HC-Ⅱ)。结果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7.9%和9.1%。 HR-HPV阳性/ASCUS和LSIL患者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9%和17.9%。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HR-HPV阳性对ASCUS及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3%和84.42%。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是14.3%。不同年龄段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的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8.2%)。结论 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发生CIN-Ⅲ及以上病变分别是7.9%和9.1%,CIN-Ⅱ及以上病变达14.3%,30~39岁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达18%,建议对于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不典型鳞状细胞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红霞 金娅 +5 位作者 杨蕊 贺豪杰 宋雪凌 马彩虹 李蓉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9例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15例腹腔镜手术探查,4例开腹探查。术中见患侧输卵管扭转或系膜囊肿伴随输卵管扭转,无卵巢扭转发生,11例右... 目的探讨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9例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15例腹腔镜手术探查,4例开腹探查。术中见患侧输卵管扭转或系膜囊肿伴随输卵管扭转,无卵巢扭转发生,11例右侧输卵管扭转,8例左侧输卵管扭转。4例扭转360°,1例扭转540°,11例扭转720°,2例扭转1080°,1例扭转1440°。14例发生患侧输卵管坏死。术后病理:1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6例输卵管积水,1例浆液性囊腺瘤。结论输卵管扭转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容易误诊。输卵管系膜囊肿和输卵管积水是输卵管扭转的高危因素,治疗应综合患者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合并输卵管积水同时腹痛应考虑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扭转 输卵管系膜囊肿 输卵管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情况及其对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6
6
作者 金蕾 王程 +6 位作者 张杰 孟文颖 张佳煜 于锦慧 蔺桂银 佟明坤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5,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121例分娩妇女... 目的: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受孕期 叶酸 依从性 神经管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孟文颖 黄琬桐 +3 位作者 张杰 焦明远 金蕾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8,共9页
目的: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 目的:了解北京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发病率和孕早期维生素E(vitamin E,VE)营养状况,探究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通州区孕期保健系统和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并在孕早期测定了血清VE浓度的22283名单胎孕产妇的信息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VE浓度与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HDCP总发病率为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1%,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率为3.3%。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中位值为10.1(8.8~11.6)mg/L,99.7%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E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年间,妇女孕早期血清VE浓度(P<0.001)及HDCP的发病率(P=0.005)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浓度较高的孕妇HDCP的发病风险更高;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25~P75范围内的孕妇相比,血清VE浓度高于P75的孕妇HDCP(OR=1.34,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1.39,P=0.002)和子痫前期-子痫(OR=1.34,P=0.001)的发病风险均较高。与血清VE浓度在百分位数P40~P60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当血清VE浓度达到11.2 mg/L时,HDCP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且随着血清V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北京地区妊娠妇女孕早期VE营养状况良好,孕早期血清VE浓度高与妇女HDCP发病率相关,可以预示HDCP发生风险升高的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临界值可能是11.2 mg/L,提示妊娠妇女应慎重服用含有VE的营养补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子痫 妊娠 维生素E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受孕期服用微量营养增补剂与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邢云飞 刘春毅 +4 位作者 孟文颖 张杰 焦明远 金蕾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442,共9页
目的:探究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微量营养增补剂对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it.E)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的孕期保健和医院信息系统中22171位分娩妇女的孕期保健及血液检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回顾... 目的:探究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微量营养增补剂对孕早期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it.E)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的孕期保健和医院信息系统中22171位分娩妇女的孕期保健及血液检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围受孕期服用营养增补剂[单纯叶酸(folic acid,FA)或复方微量营养增补剂(multiple micronutrients,MM)]情况为自变量,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和血清Vit.E浓度是否≥11.2 mg/L为结局变量,分别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与结局变量的关系。结果: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为5.2~24.0 mg/L,中位浓度为10.1(8.8~11.6)mg/L。服用MM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过量率为0.3%,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和服用单纯FA的妇女Vit.E过量率为0.1%。关于血清Vit.E浓度,服用MM的妇女比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及服用FA者高(P均<0.05),孕前开始服用FA或MM比孕后开始服用高(P均<0.05),规律服用比不规律服用高(P均<0.05),且服用FA和服用MM的两组妇女血清Vit.E浓度均随服用依从性提高而升高(P<0.05)。关于孕早期血清Vit.E浓度≥11.2 mg/L的风险,服用MM的妇女风险高于未服用营养增补剂及服用单纯FA者(OR=1.36,95%CI:1.21~1.53;OR=1.39,95%CI:1.31~1.48),孕前开始服用FA或MM者比孕后开始服用高(OR=0.86,95%CI:0.77~0.96;OR=0.88,95%CI:0.81~0.95),规律服用较不规律服用风险高(OR=1.16,95%CI:1.05~1.29;OR=1.13,95%CI:1.04~1.22);且随依从性提高,服用MM者该风险升高(OR=1.10,95%CI:1.07~1.14),但服用FA者该风险未见升高(OR=1.04,95%CI:1.00~1.08)。结论:北京地区妇女孕早期Vit.E营养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服用MM的妇女孕早期血清Vit.E过量率较高,提示围受孕期妇女应考虑自身Vit.E营养状况选择营养增补剂配方,以免导致相关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E 叶酸 围受孕期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曼 王淑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查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早期宫颈癌相关文献,文献涉及早期宫颈癌保守性手术、根治术后长期随访观察LVSI与预后的影响。活检标本与根治术标本比较,分...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查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早期宫颈癌相关文献,文献涉及早期宫颈癌保守性手术、根治术后长期随访观察LVSI与预后的影响。活检标本与根治术标本比较,分析其对淋巴转移、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共计34篇文献符合要求,部分文献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不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否定其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而部分文献显示LVSI与预后相关。临床观察发现LVSI阳性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仍应谨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尚存争议,其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后者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宫颈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或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与早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银晓 刘春毅 +3 位作者 张杰 孟文颖 金蕾 靳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索自然受孕、单胎妊娠、阴道自然分娩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或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 目的:探索自然受孕、单胎妊娠、阴道自然分娩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或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孕期保健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然受孕、单胎妊娠、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保健并阴道自然分娩的16332名孕产妇的信息,将妇女服用营养补充剂的开始时间与频率相结合形成依从性得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妇女围受孕期是否服用单纯叶酸片(folic acid,FA)或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multiple-micronutrients containing folic acid,MMFA)、服用方式、服用依从性得分与早产率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的早产率(孕周<37周)为3.8%,平均孕龄为(38.98±1.37)周,其中,有6174(37.8%)名妇女在围受孕期服用了FA,8646(52.9%)名服用了MMFA,1512(9.3%)名未服用任何营养补充剂。与未服用营养补充剂的妇女相比,服用FA或MMFA与早产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1.01,95%CI:0.74~1.37],服用营养补充剂的种类、开始服用时间及频率与早产的关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样,也未发现围受孕期服用营养补充剂的依从性得分与早产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尚未发现自然受孕、单胎妊娠、阴道自然分娩的妇女在围受孕期服用FA或MMFA与早产之间的关联,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来论证妇女围受孕期服用FA或MMFA与早产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多种微量营养素 早产 围受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