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2 位作者 宋扬 蔡守旺 张文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例(70%),轻度腹痛或上腹不适9例(39%),体重减轻10例(43%),3例无症状。影像学特点包括:胰腺肿大,尤以胰头明显(16例),主胰管狭窄(9/15)及胰腺段胆总管狭窄合并近端胆管扩张。病理可见胰腺组织内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和实质纤维化。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临床误诊为胰胆恶性肿瘤22例,入院误诊率为96%。21例实施手术,2例口服泼尼松治疗。平均随访45个月未发生胰腺癌。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因临床特点和胰腺癌极其相似而常采取手术治疗;鉴别诊断时若未能意识到AIP的可能性,常导致AIP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12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8 位作者 吕福林 谭林琼 孔令学 段国升 张远征 魏少波 郑瑛 王凤玲 吕学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病人 ,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三叉神经分开 ,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三叉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三叉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 ,以两银夹固定 ,这称为“围套式减压” ;贯穿型病人 ,尽可能将血管推向三叉神经远端 ,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90 2例 (98.90 % )。得到随访者 80 7例 (88.4 9% ) ,远期复发 2 0例 (2 .4 8% ) ,随访时间 0 .5~ 18年 ,平均 6 .5年。结论 :“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 ,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 ,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 ,疗效好 ,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围套式减压术 手术方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鲁 郑瑛 +1 位作者 段国升 陈援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成熟手段。强调要从神经根的进出脑干处一直探查到神经根远端 ,全段血管都要减压。减压材料大多采用特氟隆或涤纶片 ,多数学者将减压材料放在血管与神经根之间 ,有的放在血管袢与脑干之间 ,有的则行... 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成熟手段。强调要从神经根的进出脑干处一直探查到神经根远端 ,全段血管都要减压。减压材料大多采用特氟隆或涤纶片 ,多数学者将减压材料放在血管与神经根之间 ,有的放在血管袢与脑干之间 ,有的则行“围套式减压”。术中应用脑干诱发反应(BSER)监测对预防听力丧失帮助甚大 ;切开硬脑膜前及缝合硬脑膜后 ,均应用骨蜡封闭乳突气房 ,缝合硬脑膜时要严密 ,以防脑脊液漏。强调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只要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就会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颅神经疾病 手术 并发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静脉与颅底骨三维空间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钟 步荣发 +2 位作者 赵红 赵绍宏 黄大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显示对比正常侧和病变侧颈内动静脉与周围骨结构的解剖关系 ,以完善术前准备。方法 :10例颌颈部肿瘤患者 ,术前行颈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 (CTA) ,同步注射造影剂 ,螺旋CT对病变区血管段进行重点薄层螺旋扫描 ,由EasyVision工作站三... 目的 :显示对比正常侧和病变侧颈内动静脉与周围骨结构的解剖关系 ,以完善术前准备。方法 :10例颌颈部肿瘤患者 ,术前行颈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 (CTA) ,同步注射造影剂 ,螺旋CT对病变区血管段进行重点薄层螺旋扫描 ,由EasyVision工作站三维重建。结果 :5例颈外动脉和颈内静脉受压狭窄 ,其中 3例出现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向内侧移位 ,另 1例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清晰定位。CTA能够显示病变区血管段 (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 )与下颌骨、舌骨、颈椎、颅底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 ,进行旋转、放大 ,三维测量 ,多视角观察 ,无重叠干扰。结论 :对颌颈、口咽部肿瘤患者术前CTA检查 ,能够判断颈部大血管的情况及颈部巨大肿瘤造成颈内动脉移位 ,CTA可显示血管性肿瘤的三维形状和与颅底骨空间关系 ,为手术入路及术式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成像 颈内动脉 颅底骨 颈内静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陶海 马志中 姜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视神经管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 ,厚度为 (0 .48± 0 .36 )mm ;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 ,横截面积为 (17.47± 3 .97)mm2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37.46°± 4.6 6°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2 1.0 0°± 3 .4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可能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可能最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钝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管 显微外科解剖 视神经间接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Ile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海燕 王士雯 +4 位作者 陈瑞 王琳 徐斌 李泱 朱庆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90例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70例血压正常的对照人群线粒体基因tRNAIle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9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共...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90例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70例血压正常的对照人群线粒体基因tRNAIle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9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中的6个突变(A4263G,T4277C,A4295G,T4314C,T4316ins,A4317G)位于tRNAIle的基因上,3个特异性位点4277、4295及4316在进化过程中都呈高度保守趋势。A4263G,T4314C及T4277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tRNAIle上的碱基突变影响了tRNAIle的结构稳定,改变了tRNA-氨基酰化水平,进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对照组270例受检者中未发现tRNAIle基因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Ile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能作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线粒体 tRNAIl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与检测离体猪肝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萍 董宝玮 +7 位作者 于晓玲 于德江 程志刚 苏莉 彭见曙 南群 王怀军 党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模拟超声引导下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在离体猪肝中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能量输出条件下微波热凝固的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检测。通过实验得到了离体猪肝的模拟参数 ,建立了离体猪肝的计算机模... 目的 :探讨计算机模拟超声引导下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在离体猪肝中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能量输出条件下微波热凝固的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检测。通过实验得到了离体猪肝的模拟参数 ,建立了离体猪肝的计算机模拟热场图 ;在 2 6个猪肝上进行了 496个点次的测温以验证模拟热场的准确性。结果 :微波辐射时离体猪肝温升曲线与计算机模拟温度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的占 88.91% ,猪肝凝固边界温度与计算机模拟的 5 4℃所对应的边界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 :用计算机模拟离体猪肝微波热场是准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猪肝植入式微波辐射热场 微波热疗 肝脏 计算机模拟 介入性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银霞 王胜良 +2 位作者 王巧玲 贾亮 崔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 目的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或在前述手术基础上联合视网膜、青光眼等其它的手术方式。结果脱位的晶状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均成功摘除,术后矫正视力51眼(77.3%)提高,7眼(10.6%)不变,8眼(12.1%)下降。结论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依据脱位程度、位置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较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玻璃体切除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侧后牙缺失对髁状突和关节盘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敏 周继林 +1 位作者 洪民 王东胜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本研究对一侧后牙缺失后小型猪髁状突和关节盘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一侧后牙缺失1个月后,失牙侧髁状突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3个月时仍呈上升趋势;非拔牙侧髁状突和两侧关节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失牙后1个月... 本研究对一侧后牙缺失后小型猪髁状突和关节盘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一侧后牙缺失1个月后,失牙侧髁状突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至3个月时仍呈上升趋势;非拔牙侧髁状突和两侧关节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失牙后1个月时升高,而至3个月时则趋于回归。这表明两侧髁状突和关节盘的骨和软骨细胞在一侧后牙缺失后代谢活性均有变化但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He因素 形态定量学 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灌注及通透性的CT测量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聂永康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灌注 通透性 临床应用 CT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核P^(5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怀银 祝庆孚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80-482,共3页
用p53的单克隆抗体pAb1801对73例原发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观察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极,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73例中17例癌细胞核P53呈阳性表... 用p53的单克隆抗体pAb1801对73例原发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观察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极,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73例中17例癌细胞核P53呈阳性表达,占23%。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等因素明显相关。在组织学分级S级,临床分期Ⅳ期以及ER阴性病例中,p53阳性率最高,差异显著(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密切关系(P>0.05)。对34例病人的术后回顾性随访也表明:P53阳性病人存活期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细胞核 P53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亮度环境下犬荧光留置针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莉 相磊 +3 位作者 程艳爽 姜翠翠 徐艳 王建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在暗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模拟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分别对犬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对比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在晨昏光亮度组和低光亮度组应用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在暗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模拟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分别对犬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对比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在晨昏光亮度组和低光亮度组应用2种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晨昏光亮度和低光亮度的环境下使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亮度 荧光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机体炎症反应及乌司他丁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强 唐胜平 +2 位作者 于颖群 杨武威 米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致伤组(H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致伤组(H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致伤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三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D组比较,H组致伤3h后IL-2和TNF-α开始明显升高,并分别于致伤后6h和12h达到峰值。U组IL-2和TNF-α升高幅度明显低于H组(P<0.01),且于致伤后24h基本恢复正常,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H组。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大鼠机体发生显著炎症反应,乌司他丁能下调致炎因子水平,并可上调抑炎性因子水平,阻断炎症反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效应,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急性肝损伤 乌司他丁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生蛋白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子 李朝辉 何守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7-1089,1093,共4页
丛生蛋白是玻璃膜疣的主要蛋白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丛生蛋白与衰老密切相关,不仅通过对补体系统的调节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也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是AMD发生过程中... 丛生蛋白是玻璃膜疣的主要蛋白成分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丛生蛋白与衰老密切相关,不仅通过对补体系统的调节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也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是AMD发生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的感受器。本文就丛生蛋白参与AM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丛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锦平 尹岭 朱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26-528,共3页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穴 脑功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颞颌关节强直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3
16
作者 祝祎 张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4-344,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颞颌关节强直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平 韦立新 王士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4-16,共3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为心血管急症之一,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因其发生部位、器官受压和组织穿破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常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78年以来经尸检(8例)和主动脉造影(2例)证实为DAA的10例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为心血管急症之一,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因其发生部位、器官受压和组织穿破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常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78年以来经尸检(8例)和主动脉造影(2例)证实为DAA的10例分析报告如下,并重点提及本病在老年人中的某些特点。临床资料分析本文10例,年龄28~90岁,男女各5例,60岁以上者6例,女性占5例。10例中8例死亡,均做尸检;2例存活,其诊断由主动脉造影证实,DeBakeyⅡ、Ⅲ型各1例。一、致病因素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史者9例(90%),马凡氏综合征2例。严重主动脉粥样硬化(Ⅲ~Ⅳ级)6例。二、临床表现特点 1.疼痛:除2例猝死者外,3例呈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向背、腹部放射,其中2例于发病后第3、6天出现腹部剧痛。其他3例分别为一般性胸痛、胸闷或剑下疼痛。疼痛呈持续性,用硝酸甘油和止痛剂不能缓解。2例无疼痛者为老年人,伴休克和全身衰竭。2。血压:疼痛发作时3例血压异常升高。3例发病初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24小时内异常升高,最高达40/13.3 kPa,其中2例后期血压再度下降,需用升压药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颈部及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红 周宏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95-295,共1页
关键词 CT 诊断 颈部 纵隔 淋巴结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支架构建工程化肝组织小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迎新 王文杰 +5 位作者 张勇 吴仕和 宋旭华 刘巨超 李荣 冯庆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50-551,F0003,共3页
目的探索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与透明质酸支架复合后构建工程化肝组织小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小鼠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种植于透明质酸海绵状支架上培养,形成支架材料细胞复合体,植于小鼠肝包膜下肝组织表面。2周后将支架... 目的探索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与透明质酸支架复合后构建工程化肝组织小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小鼠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种植于透明质酸海绵状支架上培养,形成支架材料细胞复合体,植于小鼠肝包膜下肝组织表面。2周后将支架取出观察植入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肝细胞和肝窦血管内皮细胞活力较高。构建的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体内后与宿主肝组织紧密融合,可见移植物内有微血管形成,血管周围肝细胞聚集生长,结构类似正常肝组织。结论利用透明质酸支架复合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构建工程化肝组织小块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透明质酸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G-PET诊断B超、CT为阴性的肾癌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书文 丁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阴性 参考值 FDG-PET 肾癌 治疗 B超 异常发现 简介 E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