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1年北京市某社区新增与死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旭海 石秀秀 +1 位作者 赵峥峥 韩金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02-2407,共6页
背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病人群庞大与收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多数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因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该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初级精神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2011—2021年北京市某社区新增与死亡严重精神... 背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病人群庞大与收治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多数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因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该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初级精神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2011—2021年北京市某社区新增与死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征,为开展社区精神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月,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某社区6类(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障碍、持久性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和建档情况。计算2011—2021年历年的患病率、死亡率、生命损失年(YLL)率。以截至2010-12-31的患者信息为基础数据,统计2011—2021年历年新增与死亡患者信息。结果 2011—2021年历年新增患者例数多于死亡患者例数,患病率从2012年开始逐年上升,至2021年达3.77‰。与基线时相比,2021年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处于在职状态者占比更高,≥60岁老年患者占比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比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占比升高,未建档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21年新增患者212例: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57.08%,121/212)和双相情感障碍(36.32%,77/212)居多,发病年龄集中在19~45岁(65.57%,139/212),未建档期以≤5年者居多(40.57%,86/212),中位未建档期为8.5(15.5)年。2011—2021年死亡患者共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最多(86.67%,78/90),死亡年龄>60岁者占74.44%(67/90),死亡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躯体疾病(84.44%,76/90)、自杀(7.78%,7/90)、意外死亡(2.22%,2/90)。2011—2021年的YLL率为-0.250‰~1.436‰。结论 2011—2021年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新增多于死亡,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新增患者未建档期缩短,死亡患者以老龄躯体疾病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前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社区卫生服务 患病率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命损失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精神分裂症自我报告康复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廉思源 吴涵 +5 位作者 韩金祥 肖存利 任艳萍 金文青 王雯 马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报告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康复技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编康复调查问卷收集接受精神康复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结果自编康复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C... 目的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报告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康复技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编康复调查问卷收集接受精神康复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结果自编康复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68和0.874。纳入102例康复患者,根据患者自我报告的康复训练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78例,无效组24例。有效组和无效组相比,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交友状况、康复次数、康复时间、人际关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OR=0.083,P=0.019)、居住状况(OR=0.093,P=0.025)、朋友(OR=0.011,P=0.001)、每年康复次数(OR=1.029,P=0.027)与康复效果有关。结论自我报告的康复效果评估是临床康复评估的有益补充,婚姻状况为单身、居住无独立空间、无朋友、康复次数少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在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靶向训练,以提升康复疗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 自我报告康复效果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