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贴膜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测定及质谱确证
1
作者 杨玲 左雪 +4 位作者 杜勇 王琪 毕思丹 邸铮 张华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5-1273,共9页
建立面贴膜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及质谱确证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涡旋超声提取,以乙腈和8m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经Waters Sym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用荧光检测器(FLD... 建立面贴膜中可迁移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及质谱确证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涡旋超声提取,以乙腈和8m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作为流动相,经Waters Sym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用荧光检测器(FLD)进行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确认。9种荧光增白剂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3.6%~10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9%。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面膜类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面贴膜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溶出度仪机械参数校准方法研究与探讨
2
作者 祝天宇 周文 +3 位作者 周亮 戴翔 徐含青 楼舸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8-91,共4页
药物溶出度仪是在体外对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也是保证和衡量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是否合理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溶出度仪机械参数校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就国内外溶出度仪机械... 药物溶出度仪是在体外对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也是保证和衡量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是否合理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溶出度仪机械参数校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就国内外溶出度仪机械参数校准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以Agilent 708-DS溶出度仪作为机械验证实验对象,依据《药物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对水平度、篮(桨)轴垂直度、溶出杯垂直度、溶出杯与篮(桨)轴同轴度、篮(桨)轴摆动度、篮摆动度、篮(桨)深度、篮(桨)轴转速、溶出杯内温度9个项目分别进行了校准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参数校准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对溶出度仪性能进行评价,此外,有必要对溶出度仪各溶出杯温度一致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制药一致性比评价 溶出度仪 机械验证 校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6种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水杨酸甲酯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汪亚菁 贾伯阳 +1 位作者 邬国庆 邸铮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测定6种基质化妆品中水杨酸甲酯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对目标物进行定性确证。蜡基样品经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其他基质样品经无水乙醇提取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测定。GC-M...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测定6种基质化妆品中水杨酸甲酯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对目标物进行定性确证。蜡基样品经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其他基质样品经无水乙醇提取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测定。GC-MS采用全扫(SCAN)与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对结果进行确认。水杨酸甲酯质量浓度在5~50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6种基质在高、中、低三个浓度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6.9%~108.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9%(n=6);方法检出限为4μg/g,定量限为100μg/g;方法用于不同基质样品的分析,其中1批润唇膏检出水杨酸甲酯含量为0.083%,超出了欧盟对此类产品的限值要求。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水杨酸甲酯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化妆品中水杨酸甲酯的测定与筛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甲酯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螯合锌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对Caco-2细胞锌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徐萍 李倩 +3 位作者 王君淑 鞠凤霞 马睿 张凤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年第5期1523-1531,共9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有机补锌剂,将药食同源植物黄精(Polygonatum rhizoma)中的黄精多糖与硫酸锌进行螯合制备黄精多糖螯合锌,优化螯合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实验对螯合物进行表... 为开发一种新型有机补锌剂,将药食同源植物黄精(Polygonatum rhizoma)中的黄精多糖与硫酸锌进行螯合制备黄精多糖螯合锌,优化螯合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实验对螯合物进行表征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螯合工艺为温度60℃、pH=7、时间60 min、多糖锌比8∶1,该条件下螯合率可达58.7%;Zn ^(2+) 与黄精多糖发生吸附作用并形成螯合物,螯合位点为羧基、羟基和羰基;Caco-2细胞中锌相关转运蛋白ZnT-4,ZnT-6和ZnT-8表达量升高.因此制备的黄精多糖螯合锌具有良好的螯合特性及促进锌吸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锌螯合物 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