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方式的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袁蓉芳 田烨 +3 位作者 施春红 周北海 顾军农 张春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4-1021,共8页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结...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布气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但当布气点个数高于3个时,臭氧传质效率无明显提升,而且造成出水ρ(O3)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采用三段式臭氧投加方式,臭氧投加比为3∶3∶1时,密云水库水中臭氧传质效率达78.1%,有机物去除率为47.5%;向密云水库水中添加3 mg/L腐殖酸后,该投加比下臭氧传质效率为76.8%,有机物去除率为40.3%,出水ρ(O3)为0.26 mg/L,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并且该条件下臭氧利用率最高,BrO3-生成量最低,为最佳臭氧投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接触池 投加方式 三点布气 传质效率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投加量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水库水影响的中试 被引量:9
2
作者 邬晓东 周北海 +2 位作者 袁蓉芳 张磊 顾军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 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 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物活性炭 预臭氧 主臭氧 臭氧投加量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丹江口水库水的中试 被引量:6
3
作者 袁蓉芳 周北海 +2 位作者 邬晓东 顾军农 张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7-1623,共7页
活性炭过滤是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重要工艺,其中滤速、炭层高度、温度和炭龄是影响活性炭滤池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丹江口水库水为处理对象,以混凝-沉淀-砂滤出水作为炭滤池进水,以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2011年4月—2... 活性炭过滤是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重要工艺,其中滤速、炭层高度、温度和炭龄是影响活性炭滤池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丹江口水库水为处理对象,以混凝-沉淀-砂滤出水作为炭滤池进水,以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2011年4月—2013年5月取自北京某水厂的新炭、1年炭、3年炭和5年炭(2011年5月时炭龄)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滤速的增大,有机物去除率降低;活性炭炭柱滤速为8 m/h时,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41.9%和41.2%,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UV254去除率随总炭层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炭层高度的增加,单位高度活性炭滤料对UV254的去除率降低.夏季高温期,1年炭对高锰酸盐指数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4.2%~57.4%和38.5%~53.1%,高于其在冬季低温期的去除率(38.9%~51.1%和31.7%~45.5%).活性炭在使用初期,主要依靠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活性炭的生物载体作用日益明显,生物作用占主导地位,炭龄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变小,不同炭龄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差异不大,可适当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年限,降低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滤速 温度 炭龄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饮用水中藻类叶绿素含量 被引量:26
4
作者 戴荣继 佟斌 +1 位作者 黄春 王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叶绿素以及超声波法提取叶绿素的方法.用超声波破碎藻类20 min达到了叶绿素的完全提取.用V(甲醇)∶V(丙酮)=80∶20的混合流动相,并且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甲酸,得到了良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液相色谱图,用标准...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叶绿素以及超声波法提取叶绿素的方法.用超声波破碎藻类20 min达到了叶绿素的完全提取.用V(甲醇)∶V(丙酮)=80∶20的混合流动相,并且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甲酸,得到了良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液相色谱图,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密云水库不同地点的叶绿素浓度.HPLC作为叶绿素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水中叶绿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与荧光分析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高效液相色谱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袁蓉芳 周北海 +2 位作者 施春红 顾军农 李玉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0-806,共7页
通过在生物滤池表面接种MIB(2-甲基异茨醇)及geosmin(土臭素)降解菌,增强生物滤池的作用,并探讨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MIB和geosmin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生物滤池可使ρ(MIB)和ρ(geosmin)从初始的500 ngL分别降至125和112... 通过在生物滤池表面接种MIB(2-甲基异茨醇)及geosmin(土臭素)降解菌,增强生物滤池的作用,并探讨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MIB和geosmin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生物滤池可使ρ(MIB)和ρ(geosmin)从初始的500 ngL分别降至125和112 ngL,MIB和geosmin的去除效果先随EBCT(空床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当EBCT大于20 min后无明显变化;随着滤料深度的增加,滤池生物量逐渐降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缓慢.在接种生物滤池前增加臭氧单元,当EBCT为20min、臭氧投加量为2 mgL时,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去除84%的MIB和94%的geosmin,其中接种生物滤池单元中生物量随滤池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滤料深度为100~200 mm时,单位高度滤料的去除率最高.采用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MIB和geos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异莰醇(MIB) 土臭素(geosmin) 臭氧化 生物滤池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去除效果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仇付国 王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84,共3页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病原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焦点,再生回用工艺普遍采用多种深度处理技术的组合,如何准确有效评价组合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成为再生水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病原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焦点,再生回用工艺普遍采用多种深度处理技术的组合,如何准确有效评价组合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成为再生水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各自去除城市污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种技术联用工艺对病原微生物整体去除效果的蒙特卡洛(Monte-Carlo)评价方法,评价了混凝沉淀过滤-生物活性炭-超滤联用处理流程对总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计算结果证明这种评价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方法 污水回用 再生水 总大肠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氯化工艺去除水中氰化物、硫化物及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研究
7
作者 张春雷 柴文 +2 位作者 姜颖 顾军农 陈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4,共5页
以较常见的预氯化为技术手段,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氰化物、硫化物以及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随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有效氯投加量>5.0mg/L时降低到低于《生活... 以较常见的预氯化为技术手段,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氰化物、硫化物以及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随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有效氯投加量>5.0mg/L时降低到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限值(0.05mg/L),在有效氯投加量>6.0mg/L(此时有效氯与氰化物质量比大于7.3∶1.0)时低于检测线,有效氯与氰化物质量比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6.8∶1.0)基本一致;硫化物浓度下降幅度与有效氯投加量的平方基本呈直线关系;水合肼与氯的反应基本符合直线关系,有效氯与水合肼反应的质量比约为1∶3,与理论值(0.35)基本一致。(2)3种污染物与氯的反应速率很快。在有效氯投加量为3.0mg/L时,2min内氰化物浓度基本达到稳定;硫化物与氯的反应在30s内即可完成;水合肼和氯的反应在2~3min内完成。(3)在pH约为8的条件下,硫化物溶液浓度较为稳定,基本不受pH的影响;氰化物溶液稳定性较差,浓度易发生变化。pH对氰化物、硫化物、水合肼和氯反应过程的影响同样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物 硫化物 水合肼 预氯化 应急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F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胜武 马世虎 顾军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5,共5页
研究了连续微滤技术(CMF)在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排放水中的应用前景,以某污水厂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着重考虑了CMF系统对水中COD、SS、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MF系统对水中COD有30%左右... 研究了连续微滤技术(CMF)在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排放水中的应用前景,以某污水厂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着重考虑了CMF系统对水中COD、SS、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MF系统对水中COD有30%左右的去除率,出水浊度低于0.5 NTU.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膜污染物分析,得知膜表面的污染物以微生物和有机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连续微滤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