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段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树库 许绍发 +3 位作者 刘志东 吴纪峰 李福根 韩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8-421,共4页
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年龄也出现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不同年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 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年龄也出现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不同年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3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按年龄分组,第一组(青年组)(年龄≤40岁),第二组(中年组)(年龄在41-69岁),第三组(老年组)(年龄≥70岁),对各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平均年龄(58.16±0.26)岁,其中青年组为35.76±0.57(范围12-40),中年组为58.00±0.22(范围41-69),老年组为72.30±0.21(范围70-80)。女性在青年组与老年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P=0.024)。老年组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0)。鳞癌为主要的组织细胞类型,三组所占的比例为41.79%(28/67)、54.12%(644/1190)和58.54%(72/123),无统计学差异(P=0.080),但腺癌在青年组的比例则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43.28%(29/67)、29.50%(351/1190)和26.82%(33/123)(P=0.036)。肺叶和全肺切除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分别占各组的58.21%、65.29%、78.86%(P=0.004)和34.33%、26.22%、12.20%(P=0.001)。术后病理分期Ⅲ期肺癌在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3.28%(29/67)、38.82%(462/1190)和26.02%(32/123),青年组高于其他组(P=0.015)。各组接受术后化疗的比例分别为55.22%(37/67),47.48%(565/1190)和29.27%(36/123)(P=0.000)。全组5年生存率为38.96%,青年组29.99%,中年组39.61%,老年组37.99%(P=0.494)。结论 青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主要为女性多见,肺腺癌所占比例较大,且分期较晚,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大。而老年肺癌则肺鳞癌所占比例大,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多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大。但三组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2
作者 徐丽艳 刘树库 朱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49例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对其病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肺部少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约占同期手... 目的 探讨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49例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对其病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肺部少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约占同期手术切除的肺内肿瘤的 0 .70 % (41 /5 872 )。 49例中 1例行支气管镜活检 ,1例行颅骨转移活检 ,2例行淋巴结活检 ,4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其余 4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外科手术是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探讨
3
作者 阮军忠 王子彤 杨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单发脑转移瘤 患者 Γ刀治疗 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位生存期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子彤 张海青 李世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探讨nm2 3 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4 7例NSCLC标本中nm2 3 H1、CD44v6的表达。结果 全组nm 2 3 H1阳性率为62 .6% (92 /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 目的 探讨nm2 3 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4 7例NSCLC标本中nm2 3 H1、CD44v6的表达。结果 全组nm 2 3 H1阳性率为62 .6% (92 /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与N1~ 3 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 ,腺癌与鳞癌 ,生存期低于 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 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44v6阳性率为 63 .9% (94/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与N1~ 3 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 ,鳞癌与腺癌 ,生存期低于 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 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m2 3 H 1(+ )CD44v6(-)者的预后明显好于nm 2 3 H1(-)CD44v6(+ ) (P <0 .0 1)。结论 nm2 3 H 1和CD44v6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 ,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nm 2 3 H1(+ )CD44v6(-)者比nm 2 3 H1(-)CD44v6(+ )的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CD44V6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意义 预后 免疫组化S初学者 肿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类癌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子彤 李世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肺类癌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