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病专科医院92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胡培安 孙怡芬 秦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对急诊病人死亡分析和探讨报道较多,而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分析少见报道。随着结核病和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急重症病人急诊留观数不断增加,抢救和死亡病人比率上升。为了研究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特点,我们对近3年本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 对急诊病人死亡分析和探讨报道较多,而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分析少见报道。随着结核病和肺癌的发病率上升,急重症病人急诊留观数不断增加,抢救和死亡病人比率上升。为了研究专科医院急诊死亡病人特点,我们对近3年本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死亡病人 专科医院 死亡病例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鉴定牛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喜悦 呼西旦 +5 位作者 曹瑞 杜鹏飞 努尔拜合提 古努尔.吐尔逊 孙照刚 范伟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7期68-71,共4页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确诊需要病原分离与鉴定。我们采集了病牛的结核结节,接种于培养基上,获得了临床分离菌株,灭活后经Ziehl-Neelsen(Z-N)方法染色镜鉴怀疑为分枝杆菌。用分枝杆菌群多重PCR鉴定...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确诊需要病原分离与鉴定。我们采集了病牛的结核结节,接种于培养基上,获得了临床分离菌株,灭活后经Ziehl-Neelsen(Z-N)方法染色镜鉴怀疑为分枝杆菌。用分枝杆菌群多重PCR鉴定,结果MYCGEN引物扩增有1030bp片段,TB1引物扩增有372bp片段,证实分离菌株属于结核分枝杆菌群。用分枝杆菌群内多重PCR对其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16SrRNA、Rv0577、IS1561和Rv38774对引物扩增均为阳性,片段大小依次为543bp、786bp、943bp和999bp;而Rv1510、Rv1970和Rv31203对引物扩增为阴性,证实分离菌株为牛结核分枝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分支杆菌 细菌分离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徐丽艳 刘树库 朱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49例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对其病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肺部少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约占同期手... 目的 探讨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49例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对其病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肺部少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约占同期手术切除的肺内肿瘤的 0 .70 % (41 /5 872 )。 49例中 1例行支气管镜活检 ,1例行颅骨转移活检 ,2例行淋巴结活检 ,4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其余 4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外科手术是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树库 许绍发 +3 位作者 刘志东 吴纪峰 李福根 韩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18-421,共4页
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年龄也出现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不同年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 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年龄也出现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不同年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3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按年龄分组,第一组(青年组)(年龄≤40岁),第二组(中年组)(年龄在41-69岁),第三组(老年组)(年龄≥70岁),对各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平均年龄(58.16±0.26)岁,其中青年组为35.76±0.57(范围12-40),中年组为58.00±0.22(范围41-69),老年组为72.30±0.21(范围70-80)。女性在青年组与老年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P=0.024)。老年组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0)。鳞癌为主要的组织细胞类型,三组所占的比例为41.79%(28/67)、54.12%(644/1190)和58.54%(72/123),无统计学差异(P=0.080),但腺癌在青年组的比例则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43.28%(29/67)、29.50%(351/1190)和26.82%(33/123)(P=0.036)。肺叶和全肺切除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分别占各组的58.21%、65.29%、78.86%(P=0.004)和34.33%、26.22%、12.20%(P=0.001)。术后病理分期Ⅲ期肺癌在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3.28%(29/67)、38.82%(462/1190)和26.02%(32/123),青年组高于其他组(P=0.015)。各组接受术后化疗的比例分别为55.22%(37/67),47.48%(565/1190)和29.27%(36/123)(P=0.000)。全组5年生存率为38.96%,青年组29.99%,中年组39.61%,老年组37.99%(P=0.494)。结论 青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主要为女性多见,肺腺癌所占比例较大,且分期较晚,接受辅助化疗的比例大。而老年肺癌则肺鳞癌所占比例大,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多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大。但三组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 不同年龄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SCLC患者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丽艳 游泳红 +1 位作者 朱允中 刘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关键词 SCLC 小细胞肺癌 血清胃泌素 释放肽前体 神经特异性 烯醇化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海青 吕福东 +2 位作者 邓立宏 王术增 严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p5 3蛋白、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4 7例NSCLC癌组织标本中p5 3、ER、PR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总阳性率为 61.2 % ( 90 / ...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p5 3蛋白、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4 7例NSCLC癌组织标本中p5 3、ER、PR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总阳性率为 61.2 % ( 90 / 14 7) ,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63 .5 % ( 4 0 / 63 )、5 7.6% ( 3 3 / 66)、66.7% ( 10 / 14 )、5 0 % ( 2 / 4)。腺癌p5 3蛋白阳性表达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 ,生存期低于 3年组和高于 3年组的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5 % ( 2 1/ 2 8)和 44.7% ( 17/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ER和PR总阳性率分别为 49.7% ( 73 / 14 7)和 76.9% ( 113 / 14 7) ,鳞癌与腺癌的ER阳性率分别为 3 8.1% ( 2 4/ 63 )和 66.7% ( 4 4/ 66) ,PR阳性率分别为 66.7% ( 4 2 / 63 )和 90 .9% ( 60 / 66)。ER和PR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型相关 ,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 (P <0 .0 0 5 ) ;ER和PR表达的部位在鳞癌和腺癌中亦有不同 ,鳞癌以核阳性居多 ,腺癌则以浆阳性为多。在PR阳性组中 ,细胞核阳性者的 3年生存率低 ,而细胞浆阳性者生存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结论 检测肺腺癌p5 3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检测ER和PR表达在鉴别肺鳞癌和肺腺癌中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53蛋白质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子彤 张海青 李世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探讨nm2 3 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4 7例NSCLC标本中nm2 3 H1、CD44v6的表达。结果 全组nm 2 3 H1阳性率为62 .6% (92 /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 目的 探讨nm2 3 H1与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4 7例NSCLC标本中nm2 3 H1、CD44v6的表达。结果 全组nm 2 3 H1阳性率为62 .6% (92 /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与N1~ 3 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 ,腺癌与鳞癌 ,生存期低于 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 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44v6阳性率为 63 .9% (94/14 7) ,其中Ⅰ +Ⅱ期与Ⅲ +Ⅳ期 ,N0 组与N1~ 3 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 ,鳞癌与腺癌 ,生存期低于 3年组与生存期超过 3年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nm2 3 H 1(+ )CD44v6(-)者的预后明显好于nm 2 3 H1(-)CD44v6(+ ) (P <0 .0 1)。结论 nm2 3 H 1和CD44v6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预后密切相关 ,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nm 2 3 H1(+ )CD44v6(-)者比nm 2 3 H1(-)CD44v6(+ )的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CD44V6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意义 预后 免疫组化S初学者 肿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莫司琼预防肺癌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新杰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背景与目的顺铂对各种恶性肿瘤都有明显疗效,是肺癌联合化疗的常用药物.但它所引起的严重的恶心、呕吐成为临床应用顺铂的一个剂量限制因素.新一代止吐药物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可以减轻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为了观察雷莫司琼注... 背景与目的顺铂对各种恶性肿瘤都有明显疗效,是肺癌联合化疗的常用药物.但它所引起的严重的恶心、呕吐成为临床应用顺铂的一个剂量限制因素.新一代止吐药物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可以减轻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为了观察雷莫司琼注射剂预防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恩丹西酮进行对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50例和恩丹西酮组50例.雷莫司琼0.3 mg化疗前30 min静脉冲入,恩丹西酮8 mg化疗前15 min和化疗结束时静脉冲入.结果雷莫司琼对顺铂所致恶心的控制率在第1~3天分别为82%、72%、84%,恩丹西酮分别为84%、70%、76%,两药疗效相似.雷莫司琼对呕吐控制的有效率在第1~3天分别为88%、86%、90%,恩丹西酮分别为80%、76%、86%,雷莫司琼对呕吐的有效率高于恩丹西酮,但无统计学上差异.两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结论雷莫司琼能有效预防顺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其疗效略优于恩丹西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莫司琼 恩丹西酮 顺铂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类癌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子彤 李世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肺类癌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场热疗治疗55例晚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家棣 苏海龙 贺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内生场 热疗 治疗 晚期肺癌 化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伴单发脑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探讨
11
作者 阮军忠 王子彤 杨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关键词 单发脑转移瘤 患者 Γ刀治疗 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位生存期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Iressa)在晚期肺腺癌的靶向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华 王敬萍 +3 位作者 孟弃逸 刘赞 李宝兰 朱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9-23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是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腺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6例晚期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直至...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是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腺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6例晚期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直至出现任何疾病进展的客观证据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定期复查,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CR1例(3.8%),PR11例(42.3%),SD9例(34.6%),PD5例(19.2%)。客观缓解率为46.2%,疾病控制率为80.8%。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2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0.4个月,1年生存率为31.6%。年龄(<70岁)、产生皮疹及CEA降低与较好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吉非替尼治疗级别及化疗次数等因素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用药前平均PS(ECOG)为3.0,用药后平均为1.8。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5.2天。结论吉非替尼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可以明显提高肺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靶向治疗药物,对没有化疗条件的腺癌患者,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首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