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世斌 阎惠平 +2 位作者 陶明玲 贺立香 汪俊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与应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 (IAIHG)制订的评分诊断标准所作的评分诊断的一致性 ,评估此评分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1住院患者 14 12例 ,筛选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病毒指标...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与应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 (IAIHG)制订的评分诊断标准所作的评分诊断的一致性 ,评估此评分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1住院患者 14 12例 ,筛选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病毒指标阴性的 4 6例患者为对象 ,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18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2 1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 7例。根据 1999年IAIHG制定的评分诊断标准予以打分。 18例临床诊断为AIH的患者 ,得分在 10~ 15的 12例 ,符合可能的AIH ;大于 15的 4例 ,符合确定的AIH ;小于 10的 2例 ,不能诊断为AIH。2 1例临床诊断为PBC的患者 ,得分均小于 10。 7例临床诊断为PSS的患者 ,5例得分在 10~ 15 ,符合可能的AIH诊断 ;2例小于 10 ,不符合AIH的诊断。AIH临床诊断与评分诊断一致性较高 (16 / 18) ,而PBC无一例符合 ,反应此标准特异性、准确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评分诊断标准 AI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PBL HBV)DNA存在状态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马筠 陈文胜 +2 位作者 檀玉芬 林秀玉 汪俊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27-28,共2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V具有泛嗜性。白细胞也是其靶细胞之一。为明确HBV感染外围血白细胞的意义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本文采用Southern分子杂交和斑点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材料及方法一、病例选择:根据1984年南宁会议标准选择乙型肝炎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V具有泛嗜性。白细胞也是其靶细胞之一。为明确HBV感染外围血白细胞的意义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本文采用Southern分子杂交和斑点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材料及方法一、病例选择:根据1984年南宁会议标准选择乙型肝炎病人61名。47人经肝活检证实诊断,其中急性肝炎8名,慢性肝炎53名。慢性肝炎中的33名与全部急性肝炎患者以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另20名慢性肝炎患者以Southern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二、斑点杂交和Southern分子杂交斑点杂交:将静脉血中分离的白细胞(1×10~5个)充分消化后,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以后步骤同血清HBV 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DNA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胰腺组织中HCV的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郎振为 黄德庄 +3 位作者 郭兴会 闫惠平 孟忻 张士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应用HCVC33c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23例丙型肝炎患者尸解的胰、肝组织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其中胰腺5例阳性(21.7%),肝组织14例阳性(60.9%)。HCVAg染... 应用HCVC33c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23例丙型肝炎患者尸解的胰、肝组织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其中胰腺5例阳性(21.7%),肝组织14例阳性(60.9%)。HCVAg染色颗粒均见于细胞浆内,胰腺组织中的HCVAg阳性细胞呈单个或簇状弥散分布,同时还在部分胰岛及导管上皮细胞内可见阳性表达。进而用地高辛素标记的HCVcDNA探针,对其中9例做了原位杂交检测,胰腺中检测出3例阳性,肝脏5例阳性,均为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病例。本结果为HCV存在肝外的胰腺组织中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胰腺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中TTV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新会 阎惠平 +3 位作者 贺立香 罗朝霞 黄德庄 郎振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筛选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 4 8例 ,采用冰冻组织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4种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 (AMA)、抗平滑肌抗体 (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 ,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结果显示 ,4 ... 筛选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 4 8例 ,采用冰冻组织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4种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 (AMA)、抗平滑肌抗体 (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 ,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结果显示 ,4 8例病人中 4种自身抗体阳性总人数 2 2例 ( 45.8% ) ,其中抗 ANA阳性 1 5例 ( 31 .3% ) ,抗 AMA阳性 5例 ( 1 0 .4 % ) ,抗 SMA阳性 4例 ( 8.3% ) ,而抗 LKM未检出阳性。有 7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 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TTV阳性者 1 4例 ( 1 4 / 36,38.9% ) ,男女比例 2∶1 ,3例TTV感染者伴有自身抗体阳性。提示非甲~非庚型肝炎中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TTV感染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TTV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血清中抗乙型肝炎X抗体ELISA竞争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在川 金灵 +3 位作者 陈万荣 张习坦 蒋豫图 阎惠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2年第1期6-9,共4页
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乙型肝炎X抗原(HBxAg)和抗-HBx单克隆抗体(抗-HBx McAb),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HBx抗体的ELISA竞争法。此方法敏感性高,血清抗-HBx效价达1∶10即可测出:特异性强,与抗-HBs、抗-HBc、抗-HAV和抗-HD等皆无有意义... 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乙型肝炎X抗原(HBxAg)和抗-HBx单克隆抗体(抗-HBx McAb),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HBx抗体的ELISA竞争法。此方法敏感性高,血清抗-HBx效价达1∶10即可测出:特异性强,与抗-HBs、抗-HBc、抗-HAV和抗-HD等皆无有意义竞争;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而且由于使用了单克隆抗体,可使方法标准化。对200份临床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抗-HBx阳性率为2.5%,此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乙肝X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学玲 杜卫东 +1 位作者 阎惠平 张月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4-85,共2页
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马学玲,杜卫东,阎惠平,张月娥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以来[1],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对HBVDNA及其相关蛋白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 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马学玲,杜卫东,阎惠平,张月娥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以来[1],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对HBVDNA及其相关蛋白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不断研究。近年有人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GN 乙型肝炎病毒 地高辛 DNA探针 切片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水平测定及干扰素治疗对其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秀英 陈俊梅 +4 位作者 阎惠平 贺丽香 黄德庄 罗朝霞 武志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测定 干扰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被引量:3
8
作者 阎惠平 郎振为 +4 位作者 黄德庄 周育森 金荣华 罗朝霞 贺立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 ,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 ,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 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 2 7.5% ( 1 4 /51 ) ;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 ,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 ,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 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 2 7.5% ( 1 4 /51 ) ;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TTVD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内 ,受染肝细胞见于急性、慢性和重症肝炎的肝组织。双链探针杂交结果与单链探针检测病毒基因链的结果一致 ,2例 ( 2 /6)例组织TTV基因链与互补链同时存在。提示TTV是导致肝炎的一种新病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输血传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修饰变异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和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杰 姚明琦 +5 位作者 魏飞力 徐金凤 郭乐乐 杨海霞 李铭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索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修饰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方法入选HBV-ACLF患者90例,同期60例慢性乙型肝炎作对照。套式PCR扩增患者的HBV S区序列并测序,分析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情况与ACLF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索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修饰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系。方法入选HBV-ACLF患者90例,同期60例慢性乙型肝炎作对照。套式PCR扩增患者的HBV S区序列并测序,分析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情况与ACLF发生的关系,并分析ACLF疾病严重程度、90 d生存率与HBV包膜蛋白N-糖基化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分析51例(85.0%),HBV-ACLF患者纳入分析79例(87.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sn59 N-糖基化样本33例(64.7%),Asn4 N-糖基化样本21例(41.2%),高于HBV-ACLF患者的Asn59 N-糖基化样本16例(20.3%)(P<0.001)和Asn4 N-糖基化样本14例(17.7%)(P=0.003)。ACLF患者中Asn59、Asn4 N-糖基化与非糖基化患者肝功能水平、HBV DNA、MELD评分及90 d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V包膜蛋白变异导致的Asn59、Asn4 N-糖基化水平降低与ACLF发生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病毒包膜蛋白类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急性肝坏死小鼠肝脏的组织学影响
10
作者 熊峰 宁惠娟 +5 位作者 金瑞 徐健 谢贤春 吉中和 郎振为 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D 氨基半乳糖(D -Gal)诱导的急性肝坏死模型小鼠的肝组织学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将50 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 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D 氨基半乳糖(D -Gal)诱导的急性肝坏死模型小鼠的肝组织学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急性肝坏死模型,将50 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 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模型对照组(B)及不同给药剂量的实验组(C、D、E),B组予以腹腔注射D -Gal+TNF -α,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与B组等量的D Gal+TNF α及rhGH(给药剂量C组<D组<E组),A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旦有小鼠出现濒死表现,即处死所有小鼠,每只小鼠取肝组织1块送光镜观察,同时每组取2 只小鼠的肝组织作电镜观察。A组与B组小鼠于处死前送检血清ALT及AST。结果 A组血清ALT、AST明显高于B组,2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E组小鼠肝脏坏死面积明显小于B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组及D组小鼠肝脏坏死面积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03及P=0.020)。结论 rhGH可以减轻TNF- α+D Gal诱导的小鼠急性肝坏死,其保护作用与使用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急性肝坏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BALB/C小鼠 D-氨基半乳糖 血清ALT 腹腔注射 给药剂量 肝脏坏死 TNF-α 统计学 肝组织学 模型小鼠 方法建立 生理盐水 光镜观察 电镜观察 RHGH 使用剂量 保护作用 对照组 实验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肾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
11
作者 崔世昌 苏纯信 +2 位作者 阎惠平 郑佳 郭天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73-274,共2页
在肾组织中检出HBV及其抗原已屡有报道,但大部分研究对象为HBV相关肾炎(HBVGN)患者。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对54例无明显肾炎症状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肾组织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 在肾组织中检出HBV及其抗原已屡有报道,但大部分研究对象为HBV相关肾炎(HBVGN)患者。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对54例无明显肾炎症状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肾组织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并与肾脏病理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肾组织 HBSAG HB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Ⅰ9株基因组克隆及其部分结构分析
12
作者 余力 张廼衡 +5 位作者 吴凌 冯树异 张颖妹 刘惠珍 闵福源 张昌颖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71-77,共7页
以脊髓灰质炎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了长链ds-cDNA。将合成的脊灰病毒中I9株ds—cDNA片段重组到质粒pAT153上,获得了约占脊灰病毒中I9基因组95%以上的cDNA克隆。对克隆的中I9cDNA部分片段作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和部分核酸的序列... 以脊髓灰质炎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了长链ds-cDNA。将合成的脊灰病毒中I9株ds—cDNA片段重组到质粒pAT153上,获得了约占脊灰病毒中I9基因组95%以上的cDNA克隆。对克隆的中I9cDNA部分片段作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和部分核酸的序列分析,发现脊灰病毒中I9部分核酸顺序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灰病毒 CDNA克隆 核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