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正式发布《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等2项地方标准
1
作者 刘晓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3,共1页
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方法。北京市地方标准《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3-2024)、《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于10... 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方法。北京市地方标准《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3-2024)、《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分别从新增耕地的源头“防污染”和污染耕地“治污染”两个不同的土壤污染防治角度出发,解决了调查程序、内容、方法尺度不一、难以保证结果科学性的问题,填补了该项工作的技术空白,为行业领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 土壤污染防治 防污染 调查程序 技术规范 示范引领作用 科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施肥模式对北京市菜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 张蕾 +4 位作者 王胜涛 田云龙 朱昌雄 宋婷婷 李红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3-1310,共8页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时,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长率最高,均值增长率分别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仅有机肥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持续的有机肥养分(N+K_(2)O+P_(2)O_(5))投入量小于900 kg/(ha·a)〔相当于有机肥实物投入量约22.5 t/(ha·a)〕时,农田土壤有机质随养分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同样的,肥料总养分投入量小于900 kg/(ha·a)时,土壤养分随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平原农业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近郊农业区和山地生态涵养区次之,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果园(p<0.05)。本研究为北京市耕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化肥减量增效 种植类型 有机肥化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打好“一二三四”组合拳 高质量完成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及校核
3
作者 张立新 邱玥 +1 位作者 郜允兵 贾小红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构建出可跨区域复制的标准化技术路径,为全国土特产资源调查提供了可推广的北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土特产品 样点布设 样点校核 经验总结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各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飞 范珊珊 +3 位作者 刘继远 季卫 陈素贤 张新刚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4期40-42,共3页
加强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体系建设是保证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建设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文章通过到北京市各区县走访调研,从当前实验室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北京市各区县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实验室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北京 耕保 检测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方标准《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5
作者 刘晓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9-2259,共1页
北京市地方标准《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解决了调查程序、内容、方法尺度不一、难以保证结果科学性的问题,为行业领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履行了法律法规要求,为强化土壤污染... 北京市地方标准《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1-2024)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解决了调查程序、内容、方法尺度不一、难以保证结果科学性的问题,为行业领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履行了法律法规要求,为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必要的科学支持,为科学实施动态更新管理清单、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将有效提升耕地土壤分类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风险管控 类别划分 动态更新 耕地土壤 技术规范 调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新增耕地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工作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洁 王鸿婷 +5 位作者 冯洋 李昌伟 王维瑞 张梦佳 王艳平 刘晓霞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7期8-9,共2页
为落实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要求,北京市在全国较早启动了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本文通过总结北京市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机制实施以来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探讨优化解决路径,以... 为落实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要求,北京市在全国较早启动了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本文通过总结北京市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机制实施以来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探讨优化解决路径,以期为全国农业部门参与新增耕地质量验收探索道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 联合验收 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现状与思考
7
作者 颜芳 王胜涛 +3 位作者 韩宝 张蕾 吴文强 刘继远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9期12-14,共3页
对耕地质量进行系统调查评价,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了北京市10个农业区的耕地质量调查... 对耕地质量进行系统调查评价,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了北京市10个农业区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改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北京市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孔晨晨 张世文 +3 位作者 袁胜君 王维瑞 夏沙沙 胡睿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7,共9页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el test、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模型开展SOCD空间变异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SOCD的影响程度及各因素间交互后的作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D在空间上呈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0~15 cm土层的SOCD显著高于30~60 cm(P<0.05),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0.80 Tg。2)土壤含水率、土壤亚类、地形部位分别对0~15、15~60、45~60 cm土层的SOCD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土壤亚类、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地形部位与SOCD的空间关联性较强,关联程度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3)各重要因子交互后对研究区SOCD的解释能力呈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土壤亚类与其他各因子交互后对SOCD的解释能力提升最为突出。今后研究区内开展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等相关研究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土壤亚类(土壤类型)可作为重点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农田资源空间结构,制定农田固碳增汇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有机碳 三维空间模拟 影响因素 空间相关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谋划早 措施实 要求严 北京市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
9
作者 于跃跃 陈小慧 +2 位作者 颜芳 郭宁 贾小红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北京是全国2022年8个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试点省份之一,10个试点区数量占全国试点县总数的11.4%,为全国之最。截至目前,10个试点区的试点工作成果通过国家验收,其中通州区获得优秀。现将试点的工作成果及相应经验做... 北京是全国2022年8个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试点省份之一,10个试点区数量占全国试点县总数的11.4%,为全国之最。截至目前,10个试点区的试点工作成果通过国家验收,其中通州区获得优秀。现将试点的工作成果及相应经验做法总结成文,供大家交流经验,加快推动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试点 工作成效 经验总结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市为例
10
作者 樊晓刚 陈素贤 +4 位作者 李昌伟 李萍 文方芳 张雪莲 王维瑞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7期13-16,共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占补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而新增耕地验收是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最重要一环,既要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又要确保其质量。本文在研究新增耕地验收政策来源和新增耕地验收机制主要流程的基础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占补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的硬措施,而新增耕地验收是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最重要一环,既要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又要确保其质量。本文在研究新增耕地验收政策来源和新增耕地验收机制主要流程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新增耕地联合验收机制的流程和创新经验,并对下一步完善新增耕地验收机制给出了几点笔者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 联合验收机制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界牌村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小慧 张新刚 +4 位作者 刘士华 尹心馨 李彬彬 李跃超 李昌伟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
为促进村级农业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驻村调研者视角,以界牌村农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界牌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品牌、农民培育、挖掘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措施,推进界牌村农业产... 为促进村级农业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驻村调研者视角,以界牌村农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界牌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品牌、农民培育、挖掘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措施,推进界牌村农业产业发展和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农业产业 发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在北京典型覆膜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12
作者 周洁 王鸿婷 +1 位作者 冯洋 刘晓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1,共9页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北京典型覆膜作物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春玉米、马铃薯和露地蔬菜(西蓝花)为研究对象,以3种生物降解地膜[SW1、SW2和SW3,主要成分均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试验材料,以普通聚乙烯(PE)... 为探索生物降解地膜在北京典型覆膜作物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春玉米、马铃薯和露地蔬菜(西蓝花)为研究对象,以3种生物降解地膜[SW1、SW2和SW3,主要成分均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试验材料,以普通聚乙烯(PE)地膜和裸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情况、残留情况以及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墒情、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性能虽不及PE地膜,但均优于裸地;三种生物降解地膜可显著提高春玉米、马铃薯和西蓝花产量,SW1处理由于降解起点早,导致产量最低;SW2和SW3处理春玉米的产量分别为20 160、20 490 kg·hm^(-2),马铃薯的产量分别为35 409、36 175 kg·hm^(-2),与PE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SW2和SW3处理西蓝花产量分别为9 706、9 946 kg·hm^(-2),由于地膜覆盖安全期设置短,导致降解地膜处理产量显著低于PE处理。3种生物降解地膜于覆膜后230 d无肉眼可见残膜,填埋240 d后失重率在93%以上,SW2处理于填埋240 d后几乎全部降解,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北京地区地膜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降解地膜的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SW3>SW2>SW1,高于裸地,但全部低于PE地膜。综合生物降解地膜的上机性能、降解和残留情况、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SW2和SW3两种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满足北京地区主要覆膜作物的覆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典型覆膜作物 降解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
作者 颜芳 刘继远 +4 位作者 张蕾 赵凯丽 吴文强 王维瑞 沈兰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才能充分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国家对补充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趋严格,要求数量和质量双平衡。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属性出发,结合北京补充耕地验收评定的实际工作,在现有的《耕地质...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才能充分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国家对补充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日趋严格,要求数量和质量双平衡。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属性出发,结合北京补充耕地验收评定的实际工作,在现有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GB/T 33469-2016)基础上,选择田面坡度、土壤剖面构型、土层厚度、土壤侵入体含量、耕层质地、土壤容重、土壤pH值、水溶性盐含量、有机质、灌溉保证率、排水能力、田间道路通达度、清洁程度等13项指标作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本研究选择了5块不同来源的补充耕地开展指标体系验证,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和撂荒地来源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要低于林地和园地来源的补充耕地质量,该指标体系对于新增耕地质量评价具有针对性。今后应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和提升潜力的研究,同时加快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体系建设,从数量和质量双平衡角度推进耕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层次分析法 补充耕地 质量等级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北京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筛选
14
作者 梅丽 孟范玉 +6 位作者 周吉红 王俊英 罗军 冯万红 高飞 王燕 张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500.0~9667.5和7666.5~9834.0 kg·hm^(-2)。这2个品种株高适中,分别为70.3~75.5和72.4~77.4 cm;抗寒性较好,越冬死苗率分别为0.5%~2.0%、1.8%~2.2%,死茎率分别为4.0%~4.7%、4.0%~10.0%;越冬和返青期单株干物重较高,今后可在京郊大面积种植。华麦18在密云、中麦886在房山的产量表现与农大3486、中麦1062差异不显著,这2个品种株高适宜,分别为72.1和75.3 cm;抗寒性较好,死苗率分别为3.0%和1.2%,死茎率分别为4.0%和8.5%,今后可多点示范种植,明确其丰产、稳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群体 抗寒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复垦新增耕地土壤综合肥力及麦玉周年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娟 郭宁 +3 位作者 王艳平 于跃跃 赵凯丽 王维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为探究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快速科学提升模式,以复垦新增耕地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有机肥15 t/hm^(2)(OF15)、化肥(MIN)、有机肥7.5 t/hm^(2)+化肥(OF7.5+MIN),有机肥15 t/hm^(2)+化肥(OF... 为探究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快速科学提升模式,以复垦新增耕地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有机肥15 t/hm^(2)(OF15)、化肥(MIN)、有机肥7.5 t/hm^(2)+化肥(OF7.5+MIN),有机肥15 t/hm^(2)+化肥(OF15+MIN)和有机肥30 t/hm^(2)+化肥(OF30+MIN))。基于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基础数据,采用土壤养分综合肥力指数(IFI)对不同施肥土壤肥力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增耕地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增加土壤全氮108.6%~149.0%,土壤碱解氮253.6%~311.0%,土壤速效磷78.8%~171.6%,土壤速效钾35.6%~80.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8%~41.9%,土壤容重降低1.0%~8.3%,土壤pH值降低3.4%~7.3%,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高21.6%~27.7%,增加玉米小麦周年产量33.2%~127.1%。新增耕地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土壤肥力水平和玉米小麦周年产量均表现出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以有机肥30 t/hm^(2)效果最佳。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增加12.3%和22.0%。综上,有机肥+化肥相较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的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均提高,有机肥30 t/hm^(2)+化肥处理显著提升复垦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新增耕地 有机肥 周年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瓜主产区养分管理与连作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方芳 于兆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共7页
实地调查了北京3个西瓜主产区中22个村51个日光温室和春秋棚的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pH、电导率(EC)、微生物和酚酸类物质含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西瓜连作障碍成因。结果表明,生产中化肥严重超量,有... 实地调查了北京3个西瓜主产区中22个村51个日光温室和春秋棚的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pH、电导率(EC)、微生物和酚酸类物质含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西瓜连作障碍成因。结果表明,生产中化肥严重超量,有机肥以畜禽粪肥为主,肥料运筹随意。西瓜主产区土壤多为中高肥力等级,养分富集明显,土壤出现了明显的酸化、盐类物质积聚、微生物群落紊乱、酚酸类物质累积的问题。西瓜连作障碍受土壤因子影响大小顺序为放线菌、真菌>有效磷、化感物质>pH、EC>细菌、速效钾。因此,西瓜连作障碍是土壤微生物失衡、磷钾富集、酚酸类物质累积、土壤酸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养分管理 连作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首次发布实施
18
作者 刘晓霞 周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8-1978,共1页
10月1日,由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3-2024)正式实施。这是针对拟开垦耕地领域发布的首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标准,填补了新增耕地验收中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技... 10月1日,由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牵头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B11/T 2263-2024)正式实施。这是针对拟开垦耕地领域发布的首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标准,填补了新增耕地验收中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技术空白,对把好耕地质量入口关、保证新增耕地资源“量质并重”,坚守耕地资源的安全底线以及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一条的相关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 耕地资源 耕地质量 安全底线 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沸石和有机肥对砂质农田春玉米土壤CO_(2)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学霞 张雪莲 +4 位作者 陈延华 曹兵 许佳妮 樊兆希 王甲辰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探究沸石与有机肥增施对作物增产及土壤CO_(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各自特征及二者协同效应,为华北砂质潮土固碳、增产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大兴区砂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 探究沸石与有机肥增施对作物增产及土壤CO_(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各自特征及二者协同效应,为华北砂质潮土固碳、增产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大兴区砂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增施沸石(T2)、增施有机肥(T3)、增施沸石和有机肥(T4)5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土壤CO_(2)排放、土壤碳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了18.25%。在玉米生长初期和施肥后,各处理土壤CO_(2)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趋势。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T3>T1>T4>T2>CK,与T1处理相比,T2、T4和T3处理其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9.44%、2.39%和增加了6.78%;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其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5.19%。与T1处理相比,T2和T4处理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土壤固碳潜力,增幅分别为15.13%、25.45%和17.97%、19.92%,而使作物碳排放速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0.93%和22.73%。相关分析表明,增施沸石与有机肥处理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及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而降低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由此,增施沸石与有机肥处理可以作为华北砂质潮土春玉米固碳、增产的适宜农田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土壤 CO_(2)排放 玉米 产量 沸石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包膜基施替代水溶追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李权辉 赵凯丽 +2 位作者 郭宁 尹心馨 石文学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FP处理的产量(30.8 t·hm^(-2))最低,其次为CU100、OPT处理,以CU50处理的产量(35.6 t·hm^(-2))最高,比FP处理显著增加15.9%,比OPT处理显著增加1.6%。产值和净收益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CU50处理的产值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OPT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1万元·hm^(-2)、1.4万元·hm^(-2)。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以CU50处理最高,但与OPT、F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以CU100处理最低,其次为CU5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在收获期后,CU5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其次为CU10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均以CU5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U50、CU100处理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均无盈余。综上,可推荐设施春茬番茄施肥量为:施磷量42.3 kg·hm^(-2),施钾量171.6 kg·hm^(-2),在传统施氮量(128.4 kg·hm^(-2))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水氮耦合,以包膜尿素基施代替50%水溶氮肥追施可达到提质增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设施番茄 产量 控释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