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支链式侧翻辅助装置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1
作者 刘征 潘国新 +2 位作者 姚鹏震 刘甜 苏鹏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4-1104,共11页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置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人体侧翻运动机理的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由平面连杆机构驱动双支链结构的侧翻辅助装置,主要受力位置为肩部和臀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设计参数,利用图解法分析连杆传动角,同时进行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工作空间分析与人体侧翻重心轨迹提取实验,对整体装置进行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辅助人体侧翻角度为30°~45°,该角度范围内人体与双支链接触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有助于预防压疮。机构传动角范围为42.19°~90.00°,该角度范围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研究验证了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双支链结构能够拟合肩部和臀部的运动过程,提供多段式支撑链接触,避免局部压力集中,符合人-机协同性与人机工程学的康复辅具设计要求,为侧翻康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翻辅助 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分析 双支链结构 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机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辉 刘琦 李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2-158,共7页
目的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 目的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的重要性及意义。结论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可以为老年产品的研发和创意提供新思路,为新形势下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体验 康复辅具 老年人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脑功能和运动评估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处方推荐模型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腾宇 张静莎 +3 位作者 徐功铖 王峥 张学敏 李增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 基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及脑功能评估指标,构建康复训练处方智能推荐模型。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和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估;同时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采集患者静息态的脑血氧数据。提取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激活度、侧偏性、脑区间功能连接等脑功能评估指标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结合两者优势改进的CNN-SVM算法,分别建立训练处方推荐模型,对8种训练内容的训练模式进行推荐。结果表明,采用量表评估结果和脑区间功能连接指标作为特征建立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3种算法的平均识别率均达到93%以上。其中,改进的CNN-SVM算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6.43%。利用该方法,能够基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和脑功能评估数据,实现康复训练处方的智能推荐,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精准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功能 康复训练处方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膝关节假肢的技术发展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腾宇 兰陟 樊瑜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53,共3页
膝关节假肢根据其力矩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被动式、半主动式和主动式。传统的膝关节假肢产品均为被动式或半主动式,此类假肢能够通过弹性元件(弹簧)和储能元件(液压缸、气压缸等)在支撑期储存能量,同时给予一定阻尼,保证支撑的稳... 膝关节假肢根据其力矩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被动式、半主动式和主动式。传统的膝关节假肢产品均为被动式或半主动式,此类假肢能够通过弹性元件(弹簧)和储能元件(液压缸、气压缸等)在支撑期储存能量,同时给予一定阻尼,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在摆动期释放能量并助伸,从而实现膝关节屈伸运动。由于这种膝关节行走过程中阻尼不能随时调节,因此速度变化适应性差,患者容易疲劳。为此,人们开始研究阻尼能够自动调节的智能膝关节假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假肢 自动调节 主动式 屈伸运动 行走过程 被动式 阻尼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辅具与生物力学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瑜波 蒲放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77,共2页
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辅具的作用和意义凸显。近来,国务院发布了发展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对康复辅具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矫形器、假肢、还是助行器等康复辅具,都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专刊收录... 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辅具的作用和意义凸显。近来,国务院发布了发展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对康复辅具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矫形器、假肢、还是助行器等康复辅具,都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专刊收录了数篇与康复、康复辅具研发密切相关的生物力学论文,为康复工程、康复辅具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工程 生物力学 康复辅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胸腰弯型脊柱侧凸矫形器修型的量化分析
6
作者 孙亚龙 王磊 +6 位作者 胡泽里龙 王新宇 杨洁萌 张莹莹 赵立伟 都承斐 莫中军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左、右肋区均分别施加20、25、30 mm位移载荷;模型4、5、6左、右肋区修型量保持25 mm,左前、右后区均分别施加15、20、25 mm位移载荷,计算侧凸脊柱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和支撑界面压力。结果模型1、2、3中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8.94°、15.62°、17.91°,AVR矫正度数分别为7.53°、6.69°、5.87°;模型4、5、6 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14.55°、15.62°、16.09°,AVR矫正度数分别为5.25°、6.69°、8.63°。模型6的Cobb角和AVR矫正率分别为45.48%和41.22%,综合矫形效果最明显,其最大支撑界面压力为26.51 kPa。结论修型量对脊柱侧凸Cobb角和AVR的矫正具有积极影响;左、右肋区施力对Cobb角的矫正起主要作用,左前、右后区施力对脊柱去旋转起主要作用;各区域修型量为25 mm可产生较好的矫正效果。本研究可为临床矫形器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生物力学建模仿真 修型量 COBB角 椎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LSTM的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优化算法研究
7
作者 苏鹏 王书涵 +2 位作者 潘国新 张中钰 王培利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9-39,共11页
心电信号特征点的精确检测对医疗康复辅助设备、心脏监护系统及心脏病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漏检、误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LSTM-差分阈值的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优化算法。本研究利用自适应阈值对心电信号特征点进... 心电信号特征点的精确检测对医疗康复辅助设备、心脏监护系统及心脏病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漏检、误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LSTM-差分阈值的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优化算法。本研究利用自适应阈值对心电信号特征点进行标记,然后采用ResNet-LSTM模型对标注有特征点的心电信号数据进行训练,最后结合差分阈值法在决策阶段并行检测心电信号r波,当神经网络模型或阈值法中的任一方法成功检测到R波时,该检测即为真正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MIT-BIH数据库上的R波检测准确率达到99.4%,相较于单一阈值法和传统深度学习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提出的ResNet-LSTM-差分阈值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方法有效提高了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心电信号时,实现了高效、精准、实时的特征点检测,为各类医疗设备与医护系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R波检测 深度学习 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相似度模型的人体侧翻状态估计
8
作者 孙超越 潘国新 +2 位作者 刘甜 王书涵 苏鹏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43,共9页
侧翻是失能人群护理的重要环节,由装置自主执行侧翻流程已成为无人护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提升侧翻类装置的安全性与智能性,以人体侧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压力信息作为核心指标,构建相关模型估计人体侧翻状态并指导控制系统执行。... 侧翻是失能人群护理的重要环节,由装置自主执行侧翻流程已成为无人护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提升侧翻类装置的安全性与智能性,以人体侧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压力信息作为核心指标,构建相关模型估计人体侧翻状态并指导控制系统执行。采用分析力学由人体侧翻过程中肩部与臀部七个压力点构造矩阵函数,依据解剖学原理将身高与体重作为可变参数,实现模型的主动适应。通过余弦相似度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共同评估实际压力与理论压力,最小相似度能够达到0.826 9,提升模型抗干扰能力,实现人体侧翻状态的估计。构建的人体侧翻状态估计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失能人群的侧翻动作,对康复辅具智能化、健康状态评估以及居家常态化照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力学 压力特征 余弦相似度 压疮预防 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拇外翻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俊超 王丽珍 +2 位作者 常程 温建民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研究拇外翻术后不同康复训练对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通过拇外翻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骨骼、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结构。模拟分析拇外翻患者术后被动跖屈和背屈、主动跖屈和背屈... 目的研究拇外翻术后不同康复训练对第1跖列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通过拇外翻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完整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包括骨骼、籽骨、软骨、韧带、软组织、跟腱等结构。模拟分析拇外翻患者术后被动跖屈和背屈、主动跖屈和背屈、站立位对截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被动训练情况下,截骨远端截骨面的应力分布较均匀,且峰值(7. 78 MPa)较站立位和主动训练时大;被动训练时的最大位移量(0. 98 mm)在前后方向上大于站立位(0. 69 mm)和主动训练(0. 38 mm)的位移量。结论被动训练可促进截骨面的接触,并减少截骨端的愈合时间,有利于术后拇外翻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康复训练 截骨远端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后肢去负荷体位调节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敏 王守辉 +3 位作者 杨肖 黄云飞 孙联文 樊瑜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低位后肢去负荷组(HDT)、水平位后肢去负荷组(HH)和头高位后...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低位后肢去负荷组(HDT)、水平位后肢去负荷组(HH)和头高位后肢去负荷组(HUT) 4组,实验21天后,利用DXA检测大鼠的骨密度(BMD).模拟微重力效应下的三组大鼠后肢均发生严重骨丢失,其中HH和HUT组后肢BMD显著大于HDT组.实验结果表明,体液分布变化可能在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的骨丢失中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能够调节大鼠体位(体液)进行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负荷 模拟微重力 体液分布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肢体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常琪 单新颖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8-1492,共5页
目前,意外或多种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大脑无法控制身体,从而损伤自主运动的能力[1],使人们面临着丢失全部或者部分运动功能的危险[2]。近年来,发生残疾和运动功能受损的人数一直在增加,脑卒中是造成这些问题最普遍的因素[3]。尽管有各种治... 目前,意外或多种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大脑无法控制身体,从而损伤自主运动的能力[1],使人们面临着丢失全部或者部分运动功能的危险[2]。近年来,发生残疾和运动功能受损的人数一直在增加,脑卒中是造成这些问题最普遍的因素[3]。尽管有各种治疗方法,仍有40%的脑卒中幸存者有运动功能损伤。上肢和手的功能缺失会导致患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生存质量严重下降[4]。现今有各种各样的康复技术应用于运动功能损伤[2],但是脑卒中所引发的严重且持久的运动功能受损,有用功能的恢复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技术 肢体康复 生存质量 功能缺失 自主运动 脑机接口 脑电图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晓娟 储照伟 +3 位作者 李文言 侯亚丽 马蕊 李俊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研究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下肢肌肉爆发力、平衡能力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影响,为FAI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共招募26例FAI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变频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下肢肌肉爆发力、平衡能力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影响,为FAI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共招募26例FAI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12人),实验组接受8周康复训练及振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8周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后测量和对比受试者患肢单腿纵跳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立定跳远距离,睁、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内侧腓肠肌(medial gastrocnemius,GM)、外侧腓肠肌(lateral gastrocnemius,GL)和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的肌肉收缩时间(t_(c)),放松时间(t_(r))和径向位移(D_(m))。结果实验组受试者患肢单腿纵跳最大功率和最大速度、单腿立定跳远距离和睁、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均显著提高,且其增幅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所有肌肉t_(c)增幅均低于对照组,但t_(r)和D_(m)并没有呈现规律性。结论变频振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FAI患者爆发力和平衡能力,促进GL、GM和TA的t_(c)缩短,但对降低肌张力和促进肌肉放松效果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振动训练 下肢爆发力 平衡能力 肌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方式对老年人行走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腾宇 张静莎 +2 位作者 季润 吕泽平 李增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负重方式对老年人行走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15名健康老年人(8男7女)进行无负重以及双手提、单手提、肩背、怀抱几种不同负重方式下行走的步态测试,负重量为10%体重,之后对步频、步速、步长、... 目的: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同负重方式对老年人行走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15名健康老年人(8男7女)进行无负重以及双手提、单手提、肩背、怀抱几种不同负重方式下行走的步态测试,负重量为10%体重,之后对步频、步速、步长、步态周期、支撑期、单足支撑期、双足支撑期等步态时空参数以及平均步态周期变异系数(STV)、压力中心偏移量(COPml、COPap)等与稳定性有关的步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负重方式下,单手提、肩背和怀抱负重的步态周期均显著小于无负重情况(P<0.05或P<0.01),步频均显著大于无负重情况(P<0.05或P<0.01),且怀抱和单手提的步态周期显著小于双手提和肩背的情况(P<0.05或P<0.01),怀抱的步频显著大于双手提和肩背的情况(P<0.05或P<0.01),单手提的步频显著大于双手提的情况(P<0.05或P<0.01);标准化步长在怀抱负重方式下显著小于无负重和双手提的情况(P<0.05或P<0.01);步速、支撑期、单支撑期、双支撑期以及与步态稳定性有关的STV、COPml和COPap参数在不同负重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之间,男性支撑期占比显著高于女性(P<0.01),而单支撑期占比显著低于女性(P<0.01)。结论:10%体重的负重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双手提的负重方式对行走步态影响较小。对于不同个体应对不同负重方式的步态调整策略可能各不相同。负重条件下男性保持稳定性的能力优于男性,因此女性老年人负重行走时应更加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行走稳定性 步态参数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训练过程中同时使用m-NMES治疗对脑功能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晖 马艳平 +3 位作者 徐功铖 李星楼 李增勇 王永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2-172,共1页
目的研究表明,正中神经肌肉电刺激(m-NMES)具有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潜力。然而,m-NMES联合现有康复方案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不清楚。探究在言语治疗(ST)时给与m-NMES治疗(m-NMES-ST),对失语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 目的研究表明,正中神经肌肉电刺激(m-NMES)具有提高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潜力。然而,m-NMES联合现有康复方案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生理机制及临床疗效尚不清楚。探究在言语治疗(ST)时给与m-NMES治疗(m-NMES-ST),对失语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招募21名失语症患者(ST=11,m-NMES-ST=10),用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检测两组患者静息及治疗状态下前额叶(PFC)顶叶运动区(MC)和枕叶(OC)的血红蛋白浓度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方案 言语治疗 康复疗效 临床疗效研究 血红蛋白浓度 语言训练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解便护理床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国新 王芳 +3 位作者 曹展宏 何耀广 马俪芳 张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100,共9页
为满足长期卧床患者的日常照护需求,更好地解决床上大小便护理过程中的难题,设计了一款用于辅助大小便护理的新型护理床。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了护理床的整体结构和运动机构,在抬背和屈腿的坐姿变换机构基础上,增加分腿机构和臀板... 为满足长期卧床患者的日常照护需求,更好地解决床上大小便护理过程中的难题,设计了一款用于辅助大小便护理的新型护理床。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了护理床的整体结构和运动机构,在抬背和屈腿的坐姿变换机构基础上,增加分腿机构和臀板下降机构,并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机构运动学模型研究抬背、屈腿和分腿机构的运动参数,并对各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到机构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各机构运动平稳,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比较平缓,保证了护理床坐姿变换过程中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护理床可实现不同分腿角度功能和臀板自动下降功能,使解便过程更加便捷,充分满足了长期卧床失能人群的辅助解便护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床 机构设计 运动学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含水超薄切片技术观察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红梅 栾会芹 +3 位作者 成永琴 丁东 李剑 樊瑜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冷冻电镜含水切片技术(CEMOVIS)作为冷冻厚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包括生物样品的快速冷冻、冷冻切片和低温电镜观察过程,能够获得完全含水状态的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本文应用冷冻含水切片技术观察到了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内细胞器的高... 冷冻电镜含水切片技术(CEMOVIS)作为冷冻厚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包括生物样品的快速冷冻、冷冻切片和低温电镜观察过程,能够获得完全含水状态的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本文应用冷冻含水切片技术观察到了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内细胞器的高分辨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冷冻 冷冻含水切片 INS-1细胞 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冷冻和冷冻替代技术制备的酵母细胞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凤萍 栾会芹 +2 位作者 冯红丽 郭振玺 张建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高压快速冷冻技术可以使生物样品快速冷冻固定,其组织、细胞结构接近于生理状态,有效减少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化学试剂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并能够观察到细胞器近似自然状态下的超微结构。本文应用高压冷冻和冷冻替代技术进行酵母细胞的电镜... 高压快速冷冻技术可以使生物样品快速冷冻固定,其组织、细胞结构接近于生理状态,有效减少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化学试剂对细胞结构的破坏,并能够观察到细胞器近似自然状态下的超微结构。本文应用高压冷冻和冷冻替代技术进行酵母细胞的电镜样品制备,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及内质网等亚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为酵母细胞的电镜样品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冷冻 冷冻替代 酵母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康复辅具创新设计与展望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彦军 李剑 +1 位作者 苏鹏 马俪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2,共9页
目的对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方法以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康复辅具的特殊性、外在特点、内在要求,以及康复辅具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 目的对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方法以我国康复辅具的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康复辅具的特殊性、外在特点、内在要求,以及康复辅具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我国未来康复辅具的创新设计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结论未来我国康复辅具创新设计是以需求为依托、技术为手段、服务为导引、创新为基础的内在精神隐喻与外在功能实现;是针对残障者个体特征的可持续服务设计、适配及情感慰藉;是多尺度、多途径、多模态交互方式的信息体验及安全保障。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康复问题,满足广大残障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康复辅具设计品质,促进康复辅具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辅具 残障人 工业设计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积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宏亮 兰陟 +1 位作者 王强 王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为了简化上肢康复机器人构型分析,清晰描述上肢康复机器人末端相对基坐标系的位姿描述。方法:基于旋量理论计算出各关节相对基坐标系的旋量坐标,采用指数积形式,给出了上肢康复机器人末端运动学方程。在给定杆长和关节角度限制范... 目的:为了简化上肢康复机器人构型分析,清晰描述上肢康复机器人末端相对基坐标系的位姿描述。方法:基于旋量理论计算出各关节相对基坐标系的旋量坐标,采用指数积形式,给出了上肢康复机器人末端运动学方程。在给定杆长和关节角度限制范围情况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末端运动空间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Matlab绘制了末端运动空间随机位置点云图。结果:采用指数积形式建立的末端运动学方程表达方式简单,计算出的位置随机点云图可近似逼近真实运动空间。结论:旋量坐标将上肢康复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关系描述统一化,几何概念清晰、物理意义明确。蒙特卡洛计算方法随机、快速的在各关节转角限制范围内进行取值并组合,能够简化计算过程,可通过增加随机点选取数量获得更加精确的运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旋量理论 蒙特卡洛法 运动空间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打印在常见矫形器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强 杨荣 +1 位作者 宋亮 云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矫形器是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借助外力作用矫正身体畸形、治疗肌骨系统疾病并补偿其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减轻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1—2]。近年来,随着我国“... 矫形器是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借助外力作用矫正身体畸形、治疗肌骨系统疾病并补偿其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它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自理能力、减轻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1—2]。近年来,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发展,矫形器已经逐渐由手工制作时代步入个性化3D打印制作时代,实现了矫形器的快速成型与适配[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理能力 矫形器 康复辅助器具 3D打印 快速成型 提高生活质量 手工制作 身心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