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康万里 刘洋 +1 位作者 唐神结 郑素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2006—201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有住院的638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2006—201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有住院的638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信息,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核患病部位等信息,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整理。应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法研究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结果 638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患39种不同发病部位的结核,涉及病变部位863处。同时患2个部位及以上结核病变的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27.6%(176/638)。 863处病变部位中,主要包括肺结核459处(53.2%),结核性胸膜炎145处(16.8%),腰椎结核46处(5.3%),淋巴结结核34处(3.9%),支气管结核25处(2.9%),胸椎结核21处(2.4%)等。依据置信度>10%建立关联,发现14条关联。结论 某区1/4的结核病患者同时患有2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变,因此,在诊断1个发病部位结核病变的时候要考虑到其关联的其他部位发生结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算法 数据说明 统计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学校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筛查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段惠娟 戴广明 +4 位作者 褚洪迁 杨震 包城 何艳萍 孙照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例研究对象纳入到本研究,包括114例指示病例,6101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皮肤试验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分析密切接触者中结核病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密切接触者中共筛查出29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75.86%),女性7例(24.14%);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中结核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38%(12/29)和48.28%(14/29),主要以学生为主。密切接触者中PPD阳性(硬结直径≥5 mm)2206例(36.16%),强阳性(硬结直径≥15 mm)676例(11.08%),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9,P<0.05),同时肺结核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15)。随着PPD硬结的增大,肺结核检出率也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9,P<0.05)。结论对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显示,对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应重点进行筛查,同时应采用新方法提高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接触者 纯蛋白衍生物(PPD) 学生 结核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收治肺结核患者的HIV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3
作者 孙勇 尹颜军 +3 位作者 陈燕 白万秋 荣长利 时广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90-692,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和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91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HIV感染筛查,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1例,最终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确认33例HIV抗体为阳性。3... 采用酶联免疫和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91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HIV感染筛查,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1例,最终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确认33例HIV抗体为阳性。33例确诊的HIV感染者中,男30例(90.9%);25-49岁年龄段22例(66.7%);河北省户籍11例(33.3%);公司职员11例(33.3%),农民10例(30.3%)。在HIV抗体阳性患者中,以男性公司职员和农民居多,以中青年为主,户籍以河北省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双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e4C蛋白参与结核分枝杆菌摄取利用胆固醇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胡一凡 杜博平 +7 位作者 吴亚东 朱传智 张蓝月 贾红彦 孙琦 潘丽萍 张宗德 李自慧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目的:探讨Mce4C蛋白是否参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摄取利用胆固醇。方法: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胆固醇(无胆固醇组、0.01%胆固醇组和0.1%胆固醇组)对MTB mce4C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目的:探讨Mce4C蛋白是否参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摄取利用胆固醇。方法: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胆固醇(无胆固醇组、0.01%胆固醇组和0.1%胆固醇组)对MTB mce4C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菌液A 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解MTB H37Rv野生株(WT)、mce4C基因敲除株(Δmce4C)和敲除回补株(Δmce4C+mce4C)的生长速率和形态差异。通过试剂盒定量测定或NBD-胆固醇荧光值测定菌体本身、培养基及感染细胞裂解液中胆固醇含量变化,明确Mce4C蛋白是否参与MTB摄取利用胆固醇。通过MTB不同组分分离结合免疫印迹实验明确Mce4C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mce4C基因表达量随苏通培养基中胆固醇浓度的升高(无胆固醇组、0.01%胆固醇组和0.1%胆固醇组)而升高,培养1周时mce4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588、1.390±0.162和3.622±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00,P=0.001)。随着胆固醇苏通培养基培养时间(20、40、60、70、80 d)的延长,Δmce4C A 600值相比WT和Δmce4C+mce4C降低逐渐明显,至第80天时,Δmce4C的A 600值(0.913±0.017)明显低于WT(1.245±0.011)和Δmce4C+mce4C(1.246±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82,P<0.001;t=17.140,P<0.001)。用胆固醇苏通培养基培养3种菌株时,Δmce4C菌体胆固醇含量相比WT和Δmce4C+mce4C降低,而其培养上清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至21 d时,Δmce4C菌体总胆固醇含量[(1.058±0.012)μg/ml]明显低于WT[(1.347±0.087)μg/ml]和Δmce4C+mce4C[(1.505±0.021)μg/ml],而培养上清中Δmce4C胆固醇含量[(16.371±0.753)μg/ml]明显高于WT[(7.740±0.422)μg/ml]和Δmce4C+mce4C[(7.274±0.131)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1,P=0.044;t=25.679,P=0.002;t=-14.135,P=0.005;t=-16.827,P=0.004)。在感染THP-1细胞不同时间点(4、24、48、72 h),Δmce4C感染细胞裂解液中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WT和Δmce4C+mce4C,即使在感染4 h最低点时,Δmce4C感染细胞裂解液中胆固醇含量[(7.749±0.017)μg/ml]也高于WT[(7.180±0.173)μg/ml]和Δmce4C+mce4C[(6.725±0.288)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1;t=-7.106,P<0.001)。结论:mce4C基因的表达随培养基胆固醇浓度的升高而升高,mce4C基因敲除降低了MTB在含胆固醇苏通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及MTB菌体胆固醇含量,增加了培养基中及感染细胞裂解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表明Mce4C蛋白参与了MTB从外环境中摄取利用胆固醇,其编码基因缺失可使MTB在以胆固醇作为唯一碳源时的生长存在明显缺陷,这可能是MTB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并可能致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胆固醇 营养需要 能量摄取 免疫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方案的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庆枫 王隽 +6 位作者 王敬 段鸿飞 戈启萍 黄学锐 杜亚东 韩喜琴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fx)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Lfx治疗剂量。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125例,由于失访和药物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fx)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Lfx治疗剂量。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125例,由于失访和药物停用等原因,最终纳入研究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x 400 mg/d(对照组,40例)、Lfx 600 mg/d(治疗1组,39例)、Lfx 800 mg/d(治疗2组,40例),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至少4种以上敏感药物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治疗的第7天,Lfx服药后2 h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观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1组分别为:53.8%(21/39)、56.4%(22/39)、59.0%(23/39)、59.0%(23/39),与对照组30.0%(12/40)、32.5%(13/40)、35.0%(14/40)、35.0%(14/4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4.57、4.95、4.95,P值均<0.05);治疗后3、6、9、12个月治疗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0.0%(24/40)、65.0%(26/40)、65.0%(26/40)、65.0%(2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35.0%(14/40)和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27、8.46、7.20、7.20,P值均<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1、0.61、0.21、0.21,P值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以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为主要表现,上述不良反应在各组出现比率分别为对照组0.0%、15.0%(6/40)、0.0%;治疗1组2.6%(1/39)、10.3%(4/39)、2.6%(1/39);治疗2组5.0%(2/40)、17.5%(7/40)、7.5%(3/40),不良反应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4、0.87、3.58,P值均>0.05)。 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Lfx剂量600 mg/d、800 mg/d均较好,但是由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故推荐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Lfx剂量为600 mg/d,部分患者可应用到800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药物疗法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三种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毅 张旭霞 +1 位作者 张雨晴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它们在结核病血清学方面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ATB)组,共78例;选取同期36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作为LTBI组;同期在北京胸科医院进行体检的31名健康人群(HC)作为HC组。将本实验室前期纯化的38kD、MPT64和HBHA作为抗原应用于免疫学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三种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分别比较ATB、LTBI和HC三组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蛋白抗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三种蛋白血清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ELISA检测ATB组38kD蛋白抗体的吸光度(A)450cm处的A值(0.343±0.120)高于LTBI组(0.221±0.102)和HC组(0.143±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MPT64抗体的A450值(0.234±0.102)高于LTBI组(0.198±0.087)和HC组(0.123±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5);HBHA抗体的A450值(0.263±0.113)高于LTBI组(0.188±0.091)和HC组(0.148±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以38kD、MPT64和HBHA蛋白抗体表达水平从LTBI组鉴别ATB组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61和0.62,敏感度分别为71.79%、62.82%和52.56%,特异度为72.22%、58.33%和69.44%;从HC组鉴别ATB组时的AUC分别为0.91、0.81和0.79,敏感度分别为87.17%、69.23%和73.08%,特异度为80.65%、74.19%和74.19%;从HC组鉴别LTBI组AUC分别为0.63、0.75和0.69,敏感度分别为58.33%、77.78%和63.89%,特异度为64.52%、51.61%和74.19%。结论MTB38kD、MPT64和HBHA蛋白都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3种蛋白抗体在不同患者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采用ELISA对外周血中MTB蛋白抗体进行检测可作为结核病临床检测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菌蛋白质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体 血清学试验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珊 聂文娟 +1 位作者 侯代伦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6,共5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表现,因此影像学成为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式。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飞...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表现,因此影像学成为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式。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飞速发展,基于影像学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方向有了新的研究尝试。因此,笔者整理了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了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影像学诊断、预后和治疗评价中的应用,期望能够更好地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为疾病诊断、治疗评估方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梁清涛 饶海涛 +5 位作者 郭超 杨扬 李华 卜建玲 杨新婷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脱胺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标本160例;分别为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0例癌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胸... 目的探讨腺苷脱胺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标本160例;分别为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0例癌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AD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计算胸腔积液与血清的ADA比值(pADA/sADA)。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值及pADA/sADA分别为(55.8±19.5)U/L、(19.6±8.8)U/L、(3.1±1.2);明显高于癌性胸膜炎患者[分别为(11.1±5.0)u/L、(11.0±5.7)U/L、(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1.5、5.6、12.8,P值均〈0.001)。(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年龄≥55岁为界限分为高龄与低龄两组,高龄组胸腔积液ADA值为(49.0±22.6)U/L,明显低于低龄组[(57.8±18.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5);年龄因素在血清ADA检测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DA值分别为(20.3±8.9)U/L、(19.3±8.8)U/L,±0.6,P〉0.051。(3)以胸腔积液ADA值≥30u/L为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5.4%(124/130),特异度为96.7%(29/30),阳性预测值99.2%(124/125),阴性预测值82.9%(29/35)。(4)以pADA/sADA≥1.8为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2%(116/130)、93.3%(28/30),阳性预测值98.3%(116/118),阴性预测值66.7%(28/42)。结论以胸腔积液ADA≥30U/L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胸腔积液ADA/血清ADA〉1.8为指标,对于鉴别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腺苷脱氨酶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变动趋势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康万里 李恬静 +4 位作者 王赛赛 李常华 赵秋月 郑素华 刘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对2019—2022年报告发病率及终止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全国2009—2020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监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 目的: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对2019—2022年报告发病率及终止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预测。方法:收集全国2009—2020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监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全国2009—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81.09/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27/10万,10年间下降了26.91%,10年间年均递降率为3.42%,总体呈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3.940,P<0.001)。灰色模型GM(1,1)拟合结果显示,预测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8255%,后验差比值C=0.097,小误差概率值P=1,说明拟合精度为优,可以用于外推预测。应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全国2019—2022年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结果为56.7673/10万、55.1394/10万、53.5581/10万、52.0222/10万。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按照年均递降率为3.42%计算,到2030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39.04/10万,到2035年为32.80/10万。结论:2009—2018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结核病防控策略维持不变,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难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发病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止结核病流行须加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管理 被引量:46
10
作者 马艳 陆伟 +3 位作者 高磊 初乃惠 周林 成诗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给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估算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近20亿,在无预防性治疗干预情况下,其中有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给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估算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近20亿,在无预防性治疗干预情况下,其中有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号召推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笔者就LTBI流行和预防性治疗的现状、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筛查方法、干预和管理建议等进行论述,为制定我国LTBI干预和管理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传染病潜伏期 诊断 预防和防护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与原复治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朱莉贞 高孟秋 +15 位作者 陈巍 李芳 李志惠 叶志忠 施军卫 李丽 岳冀 沈云飞 张立群 杨国峰 李光忠 高远 邱丽华 张红漫 王生伟 吴晓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照药物敏感试验将345例患者分为复治敏感患者161例(试验组85例,对照组76例);复治耐药患者184例(试验组124例,对照组60例)。治疗方案:(1)复治敏感患者试验组2HRZES/6-10HRE(非糖尿病...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照药物敏感试验将345例患者分为复治敏感患者161例(试验组85例,对照组76例);复治耐药患者184例(试验组124例,对照组60例)。治疗方案:(1)复治敏感患者试验组2HRZES/6-10HRE(非糖尿病患者疗程8个月,糖尿病患者12个月);对照组采用原复治方案2H3R3Z3E3S3/6H3R3E3。(2)复治耐药患者试验组3R(H)ZES±Lfx/6-9R(H)ZE±Lfx(耐H或R者,分别以R或H相互替代;耐S以Am替代;耐HS或RS均以Am或Lfx替代);对照组采用原复治方案:2-3HRZES/6HRE(同地,同情况,历史对照)。结果 (1)复治敏感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时痰Mtb培养阴转率分别为77.6%(66/85)、88.2%(67/76);病灶显效率分别为63.5%(54/85)、55.3%(42/76);有效率分别为96.5%(82/85)、90.8%(69/76);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8.3%(28/41)、56.1%(23/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97 24、0.821 42、1.354 777、0.829 58;P值均>0.05)。伴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痰Mtb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6.7%(16/24)、73.3%(11/15);病灶显效率分别为58.3%(14/24)、46.7%(7/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91、0.511;P值均>0.05)。不伴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82.0%(50/61)、91.8%(56/61);65.6%(40/61)、57.4%(3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89 62、0.861;P值均>0.05)。(2)复治耐药试验组疗程结束时痰Mtb培养阴转率为79.8%(99/124),对照组为66.7%(4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5)。病灶显效率分别为62.9%(78/124)和45.0%(2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 29,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敏感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1/92)、1.2%(1/82);耐药患者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4/142)。结论复治敏感患者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均可采用原复治方案治疗;复治耐药患者采用新方案治疗疗效优异,新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复发 临床方案 临床对照试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傲雪 史亮 +2 位作者 李琨 车南颖 刘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肺腺癌患者307例,突变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Super-ARMS法检测血浆中EGFR的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153例患者疾病进展接受再活检。74例进行组织再活检,其中34例(45.9%)检测到EGFR T790M基因突变。141例患者进行液体再活检,其中51例(36.2%)EGFR T790M基因突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阳性患者接受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16.3个月vs.11.4个月,x2=1.138,P>0.05)。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阴性患者未接受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个月vs.7.0个月,x2=0.470,P>0.05)。结论: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外周血标本有望应用于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情况,外周血标本可一定程度上补充组织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结果,预测患者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 突变扩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肺结核全口服治疗方案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文强 张爽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79-882,共4页
结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相对于敏感肺结核的高治愈率,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以抗结核新药为核心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克服了二线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治疗依从... 结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相对于敏感肺结核的高治愈率,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以抗结核新药为核心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克服了二线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等缺点,提高了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但如何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安全有效的全口服方案,以及如何开展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耐药肺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含注射剂方案向全口服方案过渡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的短程、超短程全口服方案的相关研究及其制定的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做出了相应的评论、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及启发,以期为临床科研人员更好的认识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投药 口服 临床方案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细胞亚群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14
作者 张凯 史亮 +3 位作者 张同梅 仝丽 魏嵩 李红霞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4-902,共9页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并结合NSCL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索潜在的免疫治疗相关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82例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评估BALF中免疫细胞亚群与疗效的关联,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敏感性。结果 入组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按照临床诊疗规范进行疗效评价:纳入的82例患者中,48例达到客观缓解,34例未达到。对采集的相关指标与临床治疗最佳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ALF中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与较好的免疫治疗疗效有关(P<0.05),BALF中的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与免疫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P<0.05)。结论 BALF中总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可作为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指标,联合其他指标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泡灌洗液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附71例报告)
15
作者 施亦衡 王潮虹 +6 位作者 杨斌 孙晴 晏君 龙嗣博 郑迈克 赵艳 王桂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9-1385,共7页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枝杆菌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检测来自71例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16种抗结核药的敏感性,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初治或复治情况、耐药情况,以及初治与复治患者耐药类型的差异。结果7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男51例(71.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8例(81.7%),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耐药率为38.0%。复治患者总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2%(12/23)vs.31.3%(15/48),P=0.089]。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链霉素(Sm)、异烟肼(INH)各13例(18.3%),利福喷丁(Rft)、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各10例(14.1%),利福平(RFP)、利福布汀(Rfb)、卷曲霉素(Cm)各9例(12.7%);初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6位为Cm 6例(12.5%),Sm 5例(10.4%),Pa 4例(8.3%),INH、克拉霉素(Clr)、对氨基水杨酸(PAS)各3例(6.3%);复治患者任一耐药的前7位为INH 10例(43.5%),Sm、RFP、Rft各8例(34.8%),Rfb 7例(30.4%),Pa、左氧左旋氧氟沙星(Lfx)各6例(26.1%)。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的总单耐药率、总多耐药率、总耐多药率分别为9.9%、7.0%、11.3%;所有单耐药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复治患者多耐药率与初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4.2%,P=0.591],但耐多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30.4%vs.2.1%,P=0.002]。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耐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麦玲 马艳 +5 位作者 王桂荣 侯代伦 冯君兰 张立群 高孟秋 李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例,男∶女=1.12∶1(124/111),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36±18)岁,15~35岁年龄组患者占62.1%(146/23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总数>40,且1<理论频数<5时采用校正卡方检验。配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3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89.8%,211/235)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63.0%,14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按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确诊”及“很可能”结核性脑膜炎219例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6.3%,211/219)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67.6%,148/219)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143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35)。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76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7.4%,74/76)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高(28.9%,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与97.4%(7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 2检验,P=0.834);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与28.9%(22/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86,P=0.000)。结论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对颅内病变的发现率高;特别是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偏低,而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仍>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技术和方法 多相筛查 对比研究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宇红 杜建 +16 位作者 高微微 钟球 傅衍勇 梁煊 纪滨英 李波 林明贵 马丽萍 王晓萌 尚好珍 陈森林 吴湘 高飞 黎友伦 闫兴录 谢莉 黄学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14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比使用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接受国家标准化治疗方案(2SHRZE/6HRE)的患者97例(S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使用S、而接受含Lfx加一线抗结核药物方案(2HRZELfx/6HRE)的患者46例(Lfx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复治患者不使用含S方案的原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疗程结束时S组和Lfx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失败率、丢失率、死亡率分别为83.5%(81/97)和84.8%(39/46)、12.4%(12/97)和10.9%(5/46)、3.1%(3/97)和4.3%(2/46)、1.O%(1/97)和0.o0,4(0/46),治疗转归各项指标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第3、6和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分别为67.0%(65/97)和80.4%(37/46)、82.5%(80/97)和87.0%(40/46)、83.5%(81/97)和91.3%(42/46),化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5、0.464和1.578,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8个月时空洞缩小率分别为:S组46.3%(19/41)、56.1%(23/41)和63.4%(26/41);Lfx组:50.0%(14/28)、67.8%(19/28)和78.6%(22/28),Lfx组空洞缩小率略高于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9、0.996、1.805,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4.1%(14/41)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6%(21/102)和26.8%(11/41)(χ^2=0.656,P〉0.05),接受S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因不良反应而更改方案。患者未首选使用含S标准化方案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和医生对于s不良反应的担忧,占65.9%,(27/41),由于患者自身不方便或不愿使用注射方式治疗者占34.1%(14/41)。结论研究发现含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含S的国家标准化方案无显著不同。患者不首选使用S方案的原因主要与医生和医院担心S可能出现的不可逆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链霉素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3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霞 马异峰 +3 位作者 付育红 刘冠 王晓波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最终纳入16篇相关文献,共计18项研究。应用Meta—Disc软件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进行合并分析,对纳入的研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Meta回归会生成相对诊断比值比(relativediagnosticoddsratios,RDOR)。当RDOR〉1.0,表明某个研究特征比没有这个特征的诊断准确性要高。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计18项研究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合并敏感度为0.91(95%CI:0.90~0.93);合并特异度为0.97(95%CI:0.96~0.97);合并诊断比值比为283.02(95%CI:157.37~509.00);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29。研究间异质性来源与结果判断相关,紫外灯判读试验的精确性比肉眼判读试验的精确性高5.66倍(RDOR--5.66,95%CI:1.32-24.22,P=0.0225)。结论对纳入的研究分析证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高,表明该方法在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精细化管理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新娅 张迪 +1 位作者 弭凤玲 岳文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8,共2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情况是评价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强调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基金申报中标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分析2012—2016年某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中标情况,结合医院基金申报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可将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情况是评价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强调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基金申报中标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分析2012—2016年某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中标情况,结合医院基金申报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可将精细化管理用于基金项目申报,提高基金申报质量和中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