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宇杰 杨新婷 +4 位作者 闫东杰 张莉 李琨 车南颖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55例因胸腔积液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胸腔镜活检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55例因胸腔积液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胸腔镜活检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后,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6例患者,行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考虑为恶性胸膜肿瘤的19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55例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36例(65.5%)。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增厚23例(63.9%);胸膜表面上分布大小不等灰白结节7例(19.4%);粟粒样结节12例(33.3%);纤维渗出、粘连及充血26例(72.2%)。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朗汉斯(Langhans)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27例(75.O%),肉芽肿中心可见坏死15例(41.7%);仅见炎性渗出病变6例(16.7%);仅见坏死3例(8.3%)。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32例检测了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其中ADA≥40U/L者18例(56.2%)。抗酸染色查到抗酸杆菌11例(30.6%),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25例(69.4%)。其余19例通过活检一病理学检查分别诊断为肺腺癌转移9例(16.4%),间皮瘤8例(14.5%),鳞状细胞癌转移1例(1.8%),肾集合管癌转移1例(I.8%)。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及活检一病理学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胸腔积液 结核 胸膜 诊断 鉴别 有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疗效的验证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戈启萍 张立杰 +6 位作者 黄学锐 姜广路 韩喜琴 王敬萍 杜建 马艳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分析复治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简称“新方案”)与复治标准方案(简称“标准化方案”)治疗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国14个省及3个直辖市中的24家结... 目的:分析复治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简称“新方案”)与复治标准方案(简称“标准化方案”)治疗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国14个省及3个直辖市中的24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确诊的592例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包括敏感、单耐药、多耐药及部分菌阴复治肺结核),将患者随机纳入新方案组[4H-L_(2)-E-Z-Lfx/4H-L_(2)-E;H:异烟肼(体质量<50 kg,0.3 g/d;体质量≥50 kg,0.4~0.5 g/d),L:利福喷丁(0.6 g/次,2次/周),E:乙胺丁醇(体质量<50 kg,0.75 g/d;体质量≥50 kg,0.75~1.0 g/d),Z:吡嗪酰胺(1.5 g/d),Lfx:左氧氟沙星(0.5~0.6 g/d)]和标准化方案组(3H-R-E-Z/6H-R-E,常规剂量;R:利福平)。本研究参照纳排标准选取其中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均为涂阳培阳)为研究对象,比较新方案组患者和标准化方案组的治疗成功率、失败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以评估新方案在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238例,其中新方案组172例(72.3%),标准化方案组66例(27.7%)。新方案组治疗成功率[77.3%(133/172)]高于标准化方案组[62.1%(41/66)],治疗失败率[4.7%(8/172)]低于标准化方案组[27.3%(1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P=0.018;χ^(2)=25.083,P=0.000),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7%(8/172)和3.0%(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731)。结论:新方案可提高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及降低治疗失败率,总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再治疗 临床方案 方案评价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时掌握研究进展切实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水平 被引量:5
3
作者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多等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4]。尽管NTM病的治疗仍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等问题,但近年在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些重要进展,及时掌握...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多等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4]。尽管NTM病的治疗仍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等问题,但近年在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些重要进展,及时掌握这些进展对临床医师提高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感染 治疗应用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对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新婷 郭超 +5 位作者 梁清涛 李华 杨扬 李琦 卜建玲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胜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患者444例,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6例,共纳入277例确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菌阳组10...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胜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患者444例,剔除不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6例,共纳入277例确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菌阳组109例,菌阴组168例)和81例肺部其他疾病患者,应用卡方检验比较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和肺部其他疾病中的阳性率及其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中的阳性率;计算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T-SPOT.TB检测与抗结核抗体、痰及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涂片(培养)和痰定量多聚酶链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TB-DNA-PC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中的敏感度为86.3%(239/277),特异度为63.0%(51/81),在菌阳组和菌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7.2%(106/109)和79.2%(133/168)(χ^2=18.259,P=0.000);T-SPOT.TB检测与抗结核抗体,痰涂片(培养)、BALF涂片(培养)和痰TB-DNA-PCR相比,敏感度分别为86.3%(239/277)、44.3%(121/273)、39.4%(109/277)、21.1%(16/76)和36.7%(77/210),特异度分别为63.0%(51/81)、79.0%(64/81)、100.0%(81/81)、100.0%(47/47)和100.0%(70/70)。结论T-SPOT.TB检测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中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其在老年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活动性肺结核 干扰素释放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新婷 杨扬 +4 位作者 杜凤娇 卜建玲 梁清涛 李琦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 目的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者(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血并以肝素抗凝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分泌抗原靶-6(ESAT-6)、ESAT-6/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融合抗原、PPD共同孵育,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IFN-γ的含量,各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114.7 pg/ml vs 82 pg/ml,Z=-0.500,P>0.05),ESAT-6/CFP-10(3488 pg/ml vs 2350 pg/ml,Z=-0.949,P>0.05),PPD(4514 pg/ml vs4326 pg/ml,Z=-0.822,P>0.05)];ESAT-6和ESAT-6/CFP-10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阴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82 pg/ml vs 137 pg/ml,Z=-0.781,P>0.05),ESAT-6/CFP-10(2350 pg/ml vs 1784 pg/ml,Z=-1.685,P>0.05)],ESAT-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7 pg/ml vs 137 pg/ml,Z=-0.757,P>0.05),但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8 pg/ml vs 1784 pg/ml,Z=-0.242,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肺部病变累及少和肺部病变累及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117 pg/ml vs 42 pg/ml,Z=-2.341,P<0.05),ESAT-6/CFP-10(3055pg/ml vs 1562.5 pg/ml,Z=-2.850,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外周血淋巴细胞≥1.0×109/L和<1.0×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97.5 pg/ml vs 48 pg/ml,Z=-2.745,P<0.05),ESAT-6/CFP-10(3082 pg/ml vs 1190 pg/ml,Z=-2.911,P<0.05),PPD(4322 pg/ml vs 3200 pg/ml,Z=-2.216,P<0.05)]。结论基于RD1区的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分泌IFN-γ的量不受菌量负荷的影响,但可能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病变累及范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N 诊断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有才 沈明艳 +4 位作者 周震 康万里 周新华 张静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按病历号设立随机种子,建立伪随机函数,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按病历号设立随机种子,建立伪随机函数,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3HR(L2)ZE/6~9HR(L2)E],治疗组在强化期应用泼尼松治疗4周。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采用t检验;胸片改善有效率及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热症状好转时间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0.5)d和(7.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3,P〈0.01);4周后两组胸片的有效率分别为86.1%(31/36)和58.3%(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1);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6%(2/36)和2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结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早期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和胸片病变的吸收好转,并能够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思慧 鲍生娟 +1 位作者 段鸿飞 李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录患者病例资料中临床、影像和微生物学资料,评估患者合并NTM肺病的可能性。结果28例患者分离出的NTM均为脓肿分枝杆菌。17例患者痰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仅成功检测出1次脓肿分枝杆菌,8例患者在痰中分离到脓肿分枝杆菌2次以上,3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脓肿分枝杆菌1次。参照NTM肺病诊断标准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不符合NTM肺病诊断标准。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的NTM菌株一般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感染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在豚鼠结核感染中的辅助治疗作用评价
8
作者 冉飞勇 付雷 +3 位作者 王彬 郭少晨 陆宇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建立豚鼠慢性结核病模型,评价维生素D在结核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以气溶胶方式成功感染豚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每日常规剂量维生素D给药组(VD组)8只,单次高剂量维生素D... 目的建立豚鼠慢性结核病模型,评价维生素D在结核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以气溶胶方式成功感染豚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每日常规剂量维生素D给药组(VD组)8只,单次高剂量维生素D隔周给药组(VDH组)8只,异烟肼-利福平给药组(H-R组)8只,异烟肼-利福平化疗联合每日常规剂量维生素D给药组(HR+VD组)8只;异烟肼-利福平化疗联合单次高剂量维生素D隔周给药组(H-R+V1)H组)8只。结核感染豚鼠4周后开始给药。分别于给药4周和8周后每组取4只豚鼠称体质量,处死,解剖,观察肺脏和脾脏病变,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活菌计数。结果豚鼠感染及给药过程中各组耐受性良好,无死亡。单独维生素D治疗的两组均未见豚鼠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下降,也未观察到肺脏和脾脏病变减轻。治疗4周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4.98±0.26)lgCFU和(4.02±0.03)IgCFU,H-R+VD.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4.39±0.11)lgCFU和(2.30±0.43)lgCFU,HR+VDH组较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下降了0.59lgCFU和1.72lgCFU,并观察到脾脏病理改变较之减轻。治疗8周后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为(3.73±0.23)lgCFU和(2.26±0.24)lgCFU,HR+VDH组肺脏活菌计数为(3.21±0.23)lgCFU,脾脏达到无菌化,H-R+VDH组较H-R组肺脏和脾脏活菌计数分别下降了0.52lgCFU和2.26lgCFU,并观察到肺脏病理改变较之减轻。治疗4周后HR+VD组脾脏活菌计数为(2.36±0.10)lgCFU,H-R+VD组较HR组脾脏活菌计数下降了1.66lgCFU。结论在豚鼠慢性结核病模型中,维生素D显示出辅助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结核病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豚鼠 疾病模型 动物 维生素D 化学疗法 辅助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6个月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鲍生娟 邵玲玲 +3 位作者 王敬 韩喜琴 黄海荣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66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66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既往史、抗结核治疗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方案等。比较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研究对象痰培养阴转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经6个月治疗,66例研究对象中,有32例(48.5%)痰菌阴转,34例(51.5%)未阴转。单药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阿奇霉素者6个月痰菌阴转率(57.4%,27/47)高于使用克拉霉素者(26.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22)。24例(36.4%,24/66)使用了亚胺培南,其中17例(70.8%,17/24)实现了6个月痰菌阴转,明显高于未使用者的痰菌阴转率(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06)。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联合治疗者,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达到68.4%(13/19)。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亚胺培南治疗的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更容易实现治疗6个月内的痰培养阴转[OR(95%CI)=0.229(0.077~0.676)]。结论:初始治疗阶段使用至少4周注射剂(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继续治疗阶段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氯法齐明、利奈唑胺的联合治疗方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感染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