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海青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93-797,共5页
本文对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现状及分子病理学在未来结核病诊断和基础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与其他方法相比,病理学诊断依然是结核病、尤其是菌阴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结核病病理诊断总体上处于组织学和细... 本文对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现状及分子病理学在未来结核病诊断和基础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与其他方法相比,病理学诊断依然是结核病、尤其是菌阴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结核病病理诊断总体上处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仍以组织学形态特征和查找病原体作为结核病诊断依据.因PCR的临床检测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国内仅部分大型医院病理科开展了此项检查.分子病理学科的发展,将病理学的研究与诊断引领到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水平,为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在痰标本、体液标本等应用广泛,而在组织标本中推广较慢,因此,需要加快这些新技术在结核病分子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今后,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应在病理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寻找病原体、菌型鉴定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等方面做更多努力,为结核病的正确诊断与合理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董宇杰 张莉 +5 位作者 王宇轩 周立娟 曲杨 张晨 张海青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nn-nunohistochemisl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nn-nunohistochemisl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非淋巴结结核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应用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临床最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各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2.1%(25/48)、60.4%(29/48)及27.1%(13/48);IHC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7、10.84,P值分别为0.012、0.001);而IHC染色与荧光定量PCR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41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检测非结核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均为100%(21/2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7%(21/44)、52.5%(21/40)、37.5%(21/56);符合率分别为66.7%(46/69)、72.5%(50/69)、49.3%(34/69),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均优于抗酸染色法。结论IHC染色、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法相比,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病理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提高结核病病理学诊断水平 被引量:1
3
作者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结核病诊断中面临很多问题。分析2018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中国结核病诊断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1)肺结核细菌学确诊率低,仅为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2)耐药结核病发现率低,不...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结核病诊断中面临很多问题。分析2018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中国结核病诊断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1)肺结核细菌学确诊率低,仅为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2)耐药结核病发现率低,不到20%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患者被发现;(3)肺外结核发现率低,全球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中15%为肺外结核,但中国报告的肺外结核患者仅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诊断 诊断水平 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学 结核病患者 肺外结核 耐药结核病 利福平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车佳璐 刘子臣 +2 位作者 李琨 张晨 车南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7.1%(88/101,95%CI:79.2%~92.3%),特异性为100.0%(33/33,95%CI:89.6%~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88/88,95%CI:95.8%~100.0%),阴性预测值为71.7%(33/46,95%CI:57.5%~82.7%),准确率为90.3%(121/134,95%CI:84.1%~94.2%)。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对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6.4%(38/44,95%CI:73.3%~93.6%),肺外结核的检出率为87.7%(50/57,95%CI:76.8%~93.9%),与qPCR对应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syNAT检测集核酸提取、扩增和分析于一体,与传统qPCR法相比,手工操作时间缩短了2 h,总检测时间缩短了3 h。结论: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检测出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对于病理学诊断结核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病理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宋婧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21-1225,共5页
病理学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痰菌阴性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等疑难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公布的《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提出病理学确诊结核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组织形态学符合结核病病理基本变... 病理学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痰菌阴性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等疑难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公布的《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提出病理学确诊结核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组织形态学符合结核病病理基本变化;(2)通过分子病理学检测获得明确的病原学依据。近年来,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对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诊断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以及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病理学 分子 诊断技术和方法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数字PCR和Super-ARMS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喆 王静 +11 位作者 秦娜 李琨 吕嘉林 王敬慧 杨新杰 李曦 张卉 张权 龙洪清 舒诚荣 马丽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选择靶向药物时需以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类型作为依据,然而晚期肺腺癌肿瘤组织取材较难,有专家共识指出外周血可替代肿瘤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本文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选择靶向药物时需以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类型作为依据,然而晚期肺腺癌肿瘤组织取材较难,有专家共识指出外周血可替代肿瘤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本文旨在探讨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法(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和超级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upe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super-ARMS)这两种方法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浆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中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共119例纳入研究,比较ddPCR和Super-ARMS技术检测血浆ctDNA 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部分EGFR基因经典突变阳性患者接受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口服治疗,将患者按检测结果分亚组,组1为ddPCR及Super-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均为阳性,21例。组2为ddPCR及Super-ARMS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均为阴性,16例。组3为dd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Super-ARMS检测结果为阴性,5例。组4为dd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Super-ARMS检测结果阳性,因组4患者个数为0,不纳入统计。以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评估近期疗效,并用生存分析比较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以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119例晚期肺腺癌组织样本中,共检测到58例(48.7%)EGFR基因突变。ddPCR技术检测与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结果的符合率为82.4%(Kappa=0.647, P<0.001),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0.2%。而Super-ARMS检测与组织检测的符合度为71.4%,灵敏度仅为58.6%,特异度为83.6%。组3的ORR与DCR值低于组1、2,但组间ORR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1, P=0.329)。结论 ddPCR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液体基因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浆ctDNA EGFR基因突变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血浆基因检测结果同样可作为EGFR-TKIs药物对患者的疗效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 突变扩增系统 Super-突变扩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评估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1 位作者 李琨 王敬慧 吕嘉林 李曦 张新勇 秦娜 张权 吴羽华 马丽 盖飞 胡瑛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 背景与目的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行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患者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仍值得探究。方法以315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靶向治疗疗效。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15例NSCLC患者中,驱动基因突变总阳性率为62.2%,PD-L1高表达率(≥50.0%)为11.2%,驱动基因阳性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比例为10.7%。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KRAS突变、ALK融合、BRAF突变和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中均有PD-L1高表达,比例分别为7.8%(11/141)、18.2%(4/22)、23.1%(3/13)、50.0%(2/4)和100.0%(1/1)。EGFR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IV期肺腺癌患者,KRAS突变且PD-L1高表达患者主要为有吸烟史的患者。其中详细跟踪了两例分别为ALK融合阳性且PD-L1高表达(90.0%)和EGFR L858R突变且PD-L1高表达(70.0%)患者的靶向治疗全过程,两例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仅为5个月和2个月。结论NSCLC患者各驱动基因突变与PD-L1高表达共存的比例和临床病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发生敏感突变且PD-L1高表达的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驱动基因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病理学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及其耐药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穆晶 刘子臣 +3 位作者 宋婧 李琨 车南颖 刘红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 评价分子病理学方法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颈部淋巴结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均有效)的全部9... 目的 评价分子病理学方法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颈部淋巴结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均有效)的全部97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以及符合纳入标准(通过病理学或临床检测结果明确诊断为其他淋巴结疾病)的全部20例其他淋巴结病变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标本。所有标本以萋-尼(Z-N)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以临床最后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能;并对FQ-PCR检查结果为阳性且结核分枝杆菌DNA含量满足耐药突变检测下限的标本,以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以临床最后诊断为标准,抗酸染色和FQ-PCR检测结核组的敏感度分别为22.7%(22/97)和67.0%(65/97);FQ-PCR技术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P〈0.001)。抗酸染色和FQ-PCR检测非结核组标本均为阴性,特异度均为100.0%(20/20)。抗酸染色和FQ-PC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22/22)和100.0%(65/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1.1%(20/95)和38.5%(20/52),符合率分别为35.9%(42/117)和72.6%(85/117)。对41例FQ-PCR检查结果为阳性且结核分枝杆菌DNA含量满足耐药突变检测下限的患者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可评估标本分别为10份(例)和27份(例),其中利福平耐药1份(例),异烟肼耐药13份(例)。 结论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石蜡包埋标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并且能筛查可能的耐药患者,可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正确诊断与合理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核酸扩增技术 DNA探针 诊断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肺组织微生物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轩 王冲 +6 位作者 董宇杰 杜伟丽 宋婧 刘子臣 李琨 刘树库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组基本特征。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例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得...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组基本特征。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例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得FFPE组织的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其微生物组特征。结果 肺结核患者肺部切除标本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门水平,相对丰度〉1%)有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Firmicutes、TM7和Bacteroidetes。在门水平上,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未见差异。在属水平上,主要有7个类群(相对丰度〉1%):坏死区、肉芽肿区、正常肺区相对丰度Ochrobactrum分别为(50.70±6.76)%、(56.18±7.50)%、(61.31±7.95)%;Sphingomonas分别为(7.50±2.07)%、(7.69±1.29)%、(3.81±2.08)%;Corynebacterium分别为(5.39±2.39)%、(5.23±1.39)%、(7.43±3.56)%;Brevundimonas分别为(1.67±0.42)%、(1.75±0.67)%、(2.09±0.34)%;Brevibacterium分别为(2.38±2.23)%、(2.60±2.60)%、(2.29±0.64)%;Sphingobacterium分别为(0.72±0.31)%、(0.78±0.26)%、(1.20±0.38)%和Enhydrobacter分别为(1.25±1.28)%、(0.31±0.19)%、(0.67±0.80)%。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Adonis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坏死区和正常肺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4和4.76,P值分别为0.005和0.002)。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非常低,主要存在于肺结核病灶的坏死区[(0.81±1.92)%]。配对样品检验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在坏死区[(0.81±1.92)%]和肉芽肿区[(0.01±0.01)%]、坏死区和正常肺区[(0.01±0.0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0和-2.37,P值分别为0.036和0.018)。结论 结核病患者肺部自坏死区、肉芽肿区到正常肺的组织变化中,Sphingomonas、Enhydrobacter、Kocuria和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Ochrobactrum和Sphing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患者肺部菌群的变化特征可能与肺结核的发病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活组织检查 石蜡包埋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志东 许绍发 +3 位作者 肖宁 宋长兴 张海青 李福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95-80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曾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因子,近年的研究认为它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均为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检测IL-8、MMP-9在非...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曾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因子,近年的研究认为它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均为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检测IL-8、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研究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分析肺癌组织和血清中IL-8、MMP-9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IL-8、MMP-9作为肿瘤标志物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效能。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健康人和4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L-8、MMP-9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非小细胞肺癌、21例良性疾病肺组织及25例正常肺组织中IL-8和MMP-9的表达。结果 IL-8、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在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IL-8与淋巴转移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肺癌组织中IL-8和MMP-9的表达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765)。结论 IL-8、MMP-9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IL-8与肺癌的淋巴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白细胞介素-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穆晶 赵丹 +2 位作者 刘子臣 车南颖 张海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诊断形...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诊断形态学符合结核的93例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12例骨肿瘤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所有标本以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以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以卡方检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FQ-PCR技术与传统抗酸染色法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观察不同发病部位与两种技术检测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PCR-反向点杂交法对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而抗酸染色阳性患者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所有93例骨关节结核标本中FQPCR技术检测阳性77例,敏感度82.8%;抗酸染色查到抗酸杆菌64例,敏感度68.8%。FQ-PCR技术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X2=5.659,P=0.021)。在不同发病部位FQ-PCR技术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法:在脊柱病变FQ-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84.0%(42/50)和64.0%(32/50)(X2=0.009,P=0.609);在外周骨关节病变FQ-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81.4%(35/43)和74.4%(32/43)(X2=12.609,P=0.002)。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确定戈登分枝杆菌1例。结论FQ-PCR技术较抗酸染色法显著提高了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为进一步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做出重要提示,FQ-PCR技术在骨关节结核石蜡包埋标本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骨关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宇杰 杨新婷 +4 位作者 闫东杰 张莉 李琨 车南颖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55例因胸腔积液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胸腔镜活检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55例因胸腔积液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胸腔镜活检组织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后,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6例患者,行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考虑为恶性胸膜肿瘤的19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55例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36例(65.5%)。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增厚23例(63.9%);胸膜表面上分布大小不等灰白结节7例(19.4%);粟粒样结节12例(33.3%);纤维渗出、粘连及充血26例(72.2%)。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朗汉斯(Langhans)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27例(75.O%),肉芽肿中心可见坏死15例(41.7%);仅见炎性渗出病变6例(16.7%);仅见坏死3例(8.3%)。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32例检测了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其中ADA≥40U/L者18例(56.2%)。抗酸染色查到抗酸杆菌11例(30.6%),FQ-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25例(69.4%)。其余19例通过活检一病理学检查分别诊断为肺腺癌转移9例(16.4%),间皮瘤8例(14.5%),鳞状细胞癌转移1例(1.8%),肾集合管癌转移1例(I.8%)。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及活检一病理学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胸腔积液 结核 胸膜 诊断 鉴别 有效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前病变、肺癌中FHIT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秀军 杨声 +2 位作者 张海青 汪惠 姜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FHIT基因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候选抑癌基因,位于3p14.2,跨越FRA3B易脆点,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FHIT基因在人肺癌前病变、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 背景与目的FHIT基因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候选抑癌基因,位于3p14.2,跨越FRA3B易脆点,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FHIT基因在人肺癌前病变、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8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包括161例肺癌、51例肺癌前病变、30例正常肺组织、23例肺良性病变和33例肺癌转移淋巴结)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无失表达,癌前病变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失表达率分别为54.9%(28/51)和59.0%(95/161),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失表达率为78.8%(26/33);肺癌前病变、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FHIT蛋白失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FHIT蛋白失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组(P<0.01)。吸烟组患者FHIT基因失表达率69.1%显著高于无吸烟组49.5%(P<0.01)。结论FHIT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吸烟导致FHIT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诱发肺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前病变 肺肿瘤 FHIT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游离核酸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芸 李琨 +6 位作者 梁清涛 刘子臣 段鸿飞 李雪莲 郭茹 车南颖 杨新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835-843,共9页
目的:评价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游离核酸检测技术(cell-fre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 test,CF.TB)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住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诊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1... 目的:评价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游离核酸检测技术(cell-fre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 test,CF.TB)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住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诊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216例。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胸腔穿刺术或置管术留取胸腔积液,并同时进行胸腔积液CF.TB、SAT-PCR、GeneXpert MTB/RIF及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和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以临床复合标准(composite reference standard,CRS)为参考标准,评价胸腔积液CF.TB、SAT-PCR、GeneXpert MTB/RIF、ADA及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胸腔积液CF.TB方法单独或与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216例患者中,165例患者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1例患者确诊为其他病因胸腔积液。以CRS为参考标准,CF.TB、SAT-PCR、GeneXpert MTB/RIF、ADA及T-SPOT.TB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0.30%(116/165)、7.88%(13/165)、12.12%(20/165)、67.27%(111/165)和87.27%(144/165),特异度分别为100.00%(51/51)、100.00%(51/51)、100.00%(51/51)、92.16%(47/51)和62.75%(32/5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116/116)、100.00%(13/13)、100.00%(20/20)、96.52%(111/115)和88.34%(144/1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00%(51/100)、25.12%(51/203)、26.02%(51/196)、46.53%(47/101)和60.38%(32/53)。CF.TB检测胸腔积液MTB的敏感度(70.30%)明显高于SAT-PCR(7.88%)、GeneXpert MTB/RIF(12.12%)和ADA(67.27%)(χ^(2)=1.350、1.153、1.025,P值均=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F.TB与ADA联合检测(88.48%,146/165)可明显提高CF.TB(70.30%,116/165)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0,P=0.000)。结论:胸腔积液CF.TB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优于SAT-PCR及GeneXpert MTB/RIF技术,特异度优于ADA及T-SPOT.TB方法,而且CF.TB与AD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建议CF.TB技术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胸腔积液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静 张晨 +3 位作者 董宇杰 刘子臣 李琨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 目的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标本进一步行抗酸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及六胺银染色查找病原体,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B DNA和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88例患者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MTB感染50例(56.8%)、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32例(36.4%)、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感染3例(3.4%)、MTB并发TM感染2例(2.3%)、隐球菌感染1例(1.1%)。其中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条件下,不同病原体感染的88例患者可有相同组织病理学表现,如23例(26.1%)MTB、TM、MTB并发TM、隐球菌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典型肉芽肿伴坏死,19例(21.6%)MTB、MTB并发TM、TM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不典型肉芽肿伴坏死;38例(69.1%,38/55)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可经抗酸染色找到分枝杆菌,34例TM和1例隐球菌感染患者可经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找到真菌;分子病理检测MTB DNA阳性52例,菌种鉴定NTM感染3例。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特殊染色和分子检测技术可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淋巴结炎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临床 诊断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EGFR阳性NSCLC患者PD-L1表达特点及其与EGFR-TKIs治疗疗效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然 高翔 +3 位作者 徐福东 张树才 马丽 胡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背景与目的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阳性或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一线治疗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单药治疗或ICIs联合化疗。所以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既往众多研究提示PD-L1的表达明显受EGFR突变情况的影响,PD-L1表达很有可能与EGFR-TKIs耐药机制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晚期EGFR阳性NSCLC患者PD-L1表达特点及其与EGFR-TKIs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59例EGFR阳性初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包含141例EGFR敏感突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159例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与PD-L1表达的关系及141例EGFR敏感突变患者EGFR-TKIs治疗疗效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纳入159例患者PD-L1表达按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分类:阴性(TPS<1%)占47.2%,低表达(1%≤TPS<50%)占32.1%,高表达(TPS≥50%)占20.7%。癌细胞病理形态学分类实体为主型患者更容易出现PD-L1高表达(高表达占比52.9%,组间差异P<0.0001)。PD-L1阴性表达、低表达、高表达患者一线接受一代EGFR-TKIs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10.5个月和3.7个月,三者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EGFR-TKIs治疗期间,有肺部病灶放疗史相对于无肺部病灶放疗史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获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0个月vs 9.3个月,P<0.0001)。结论晚期EGFR阳性NSCLC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病理形态学分类显著相关。PD-L1高表达NSCLC患者接受EGFR-TKIs疗效明显较差。靶向治疗期间联合肺部病灶放疗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突变 PD-L1表达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EGFR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0 位作者 秦娜 李曦 杨惠夷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新勇 王敬慧 周立娟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6-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与临床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分析肺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与临床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分析肺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肺腺癌患者395例,有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395例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192例(48.9%),KRAS基因突变29例(7.8%),EGFR和KRAS基因同时发生突变1例(0.3%)。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62.0%vs 37.1%,61.9%vs 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不同年龄、分期及病理取材标本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在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中发生率(13.5%,27/200)明显高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1.0%,2/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KRAS基因突变只在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中较高。在使用TKI靶向治疗药物之前,应同时检测EGFR基因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基因 突变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EGFR与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卉 杨新杰 +10 位作者 秦娜 李曦 杨惠夷 农靖颖 吕嘉林 吴羽华 张权 张新勇 王敬慧 苏丹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21-6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但关于肺鳞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和KRAS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但关于肺鳞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肺鳞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肺鳞癌患者139例,有可供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进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39例肺鳞癌中,EGFR基因突变25例(18%),KRAS基因突变7例(5%),EGFR和KRAS基因同时发生突变1例(0.7%)。女性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33.3%vs 16.5%,29.6%vs 16.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不同年龄、分期及病理取材标本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女性患者(5.5%vs 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期、病理取材标本及是否吸烟各亚组分析中KRAS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鳞癌患者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均较低,且都与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肺鳞癌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靶向治疗药物之前,也应检测EGFR基因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基因 突变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钱哲 胡瑛 +3 位作者 郑华 董宇杰 王群慧 李宝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原发恶性肿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复杂的病理学标志、多样的影像学表现及欠佳的治疗疗效,亟待进行临床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其诊... 背景与目的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原发恶性肿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复杂的病理学标志、多样的影像学表现及欠佳的治疗疗效,亟待进行临床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预后。结果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有大量吸烟史的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为主。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以周围型肿块为主,可伴不均匀强化和坏死。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分化标志物Syn、Cg A和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68.2%和68.2%。1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10例接受辅助治疗,5例行姑息化疗。单因素分析提示吸烟指数(P=0.029)、淋巴结转移(P=0.034)、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P=0.005)、治疗方法(P=0.047)、术后辅助化疗(P=0.014)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45)及术后辅助化疗(P=0.024)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依赖术后病理,各种治疗疗效欠佳。淋巴结转移状态及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临床特征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丽 秦娜 +5 位作者 张新勇 吴羽华 李浩洋 俞孟军 刘子臣 王敬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8-34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真实世界免疫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晚期患者后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EGFR突变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共27例,均在靶向治疗进展后接受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果27例晚期NSCLC患者中,未合并T790M突变的有19例(70.4%),合并T790M点突变的有8例(29.6%)。总客观缓解率为40.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同EGFR突变类型之间接受含PD-1单抗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4.15, P=0.23)。未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PFS较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显著延长(9.2个月vs 3.3个月,χ^(2)=2.81,P=0.041),两者总生存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2.2个月vs 7.3个月,χ^(2)=3.22,P=0.062)。未合并T790M的客观缓解率明显优于合并T790M的患者(52.63%vs 12.5%, P=0.045)。结论 EGFR突变患者人群能从后线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但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后线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差。因此,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全程化管理需要探索更优的治疗策略来提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