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法院党支部学习机制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秀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1)人民法院作为党的政权机关的重要组成部门,审判权也是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的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1)人民法院作为党的政权机关的重要组成部门,审判权也是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的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化理论学习。当前人民法院党支部学习中存在的虚化、弱化、表面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有诸多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党支部学习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有待加强,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人民法院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法院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人民法院党支部学习是坚持党对人民法院绝对领导的重要一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法院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必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指路明灯,始终站稳党领导下的人民立场,从人民法院党支部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检验学习成效四个环节入手,探索完善人民法院党支部学习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的领导 人民法院 党支部学习 优良传统 执政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基于枫桥经验的法治服务实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赫 王锡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19,共11页
枫桥经验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具有重大法治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依法过程中,应接续优秀传统,回应社会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从枫桥经验中提取新的法治理念,发展新时代服务型法治... 枫桥经验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理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具有重大法治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依法过程中,应接续优秀传统,回应社会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从枫桥经验中提取新的法治理念,发展新时代服务型法治。新时代的服务型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法治实现进程的各个阶段。服务型法治的建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前提,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理念,把注重服务视为本质特征,将共治共享定位为价值追求。同时,服务型法治建设中需要以保障公民权利、化解群众矛盾、保障社会和谐为目标。服务型法治建设应坚持党的领导、政法工作者贯彻、群众参与,通过转变法治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发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来实现新时代的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服务型法治 党的领导 人民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房京鸿 李潇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71-180,共10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社会利益格局正在改变,国家行政治理模式也在不断重塑。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全面的变革,不仅促进了技术层面的升级发展,也给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思考。一方面,信息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社会利益格局正在改变,国家行政治理模式也在不断重塑。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全面的变革,不仅促进了技术层面的升级发展,也给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思考。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机关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现代社会节约了行政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红利的价值愈发凸显,促使人们不断进行信息的挖掘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在新型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传播和公共化,隐私保护问题愈发受到关注。针对这种趋势,仅仅从传统司法角度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来促使行政机关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 行政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理合同中应收账款多重转让下优先顺位的确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飞 程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8-127,共10页
《民法典》第768条公示对抗规则的法理构造,不同于物权的公示对抗理论,可从债权物权化角度进行解释。该理论下债权并不具有全部物权特征,仅涉及相对性面相下的合同债权被赋予对标的物权的处分保护。适格的保理合同应收账款需符合特定性... 《民法典》第768条公示对抗规则的法理构造,不同于物权的公示对抗理论,可从债权物权化角度进行解释。该理论下债权并不具有全部物权特征,仅涉及相对性面相下的合同债权被赋予对标的物权的处分保护。适格的保理合同应收账款需符合特定性和可让与性要求,否则无法通过公示取得对抗效力。有追索权的保理合同中关于保理人没有清算义务的约定,实质上属于流质条款,该约定不发生法律效力。《民法典》第768条可类推适用于保理人与应收账款质权人之间的权利竞争,且不区分受让人的善意与恶意。保理人与应收账款让与人的扣押债权人及破产债权人之间一体适用登记对抗规则确定优先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债权转让 保理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法法律意见书的适用检视与功能修正
5
作者 张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7-67,共11页
中外专家或查明机构提供法律意见书作为“查”与“明”之间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在域外法查明制度配置不足的背景下,域外法法律意见书作为法律服务产品其功能定位不明、制作要求阙如、程序衔接失序,实践中法律意见书制作瑕疵... 中外专家或查明机构提供法律意见书作为“查”与“明”之间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日益明显。在域外法查明制度配置不足的背景下,域外法法律意见书作为法律服务产品其功能定位不明、制作要求阙如、程序衔接失序,实践中法律意见书制作瑕疵问题较为突出,易导致域外法适用错误及不当。通过第三方来辅助法律适用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判断契机,必须筑牢审判权意识、强化系统构建以防止恣意,保证裁判结果的正当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本文通过对域外法查明意见书适用现状进行类型化检视及成因分析,进一步理顺法律意见书的功能定位及论证逻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法律意见书的行文标准、强化人民法院程序主导作用、把握审慎审查的适用原则三个方面构建法律意见书“质量”保障机制。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助其厘定原则、树立标准、回归秩序、发挥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商事 域外法查明 法律意见书功能 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多元纠纷化解体系建设的介入路径探析——从激活与改革督促程序的视角
6
作者 郭红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8-134,共7页
督促程序作为我国多元纠纷化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案多人少”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便利的实现。但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案源”,大量案件未能实现合理分流而愈加边缘化,立法愿景与实践运行之间存在巨... 督促程序作为我国多元纠纷化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案多人少”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便利的实现。但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案源”,大量案件未能实现合理分流而愈加边缘化,立法愿景与实践运行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存在过于严格的支付令申请审查、被申请人滥用支付令异议、督促程序转为诉讼程序时的权利义务失衡等问题。从激活该制度的角度,笔者提出了推进法院审查模式的改变、加强异议权滥用的防控、均衡配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改革措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提出积极推进传统督促程序的自动化、电子化改造,促进纠纷解决,提高司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解 督促程序 激活 电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销售走私货物行为中洗钱罪的认定与适用
7
作者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课题组 江珞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04-109,共6页
对于销售走私货物行为,行为人与走私犯罪正犯的故意存在事前和事中的“共同”之处或符合法律特别规范的,为走私犯罪共犯。不属于走私犯罪共犯的,因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系特殊法条与一般法条的关系,应优先判断是否构成洗钱罪。... 对于销售走私货物行为,行为人与走私犯罪正犯的故意存在事前和事中的“共同”之处或符合法律特别规范的,为走私犯罪共犯。不属于走私犯罪共犯的,因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系特殊法条与一般法条的关系,应优先判断是否构成洗钱罪。洗钱罪的认定中,洗钱行为和非洗钱行为的区分在于财物处置行为是否通过金融手段对上游犯罪赃款属性进行改变,犯罪所得应按照走私行为对象类型分别认定,洗钱的“明知”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推定中要结合全案证据及行为人辩解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走私货物 洗钱罪 犯罪所得 明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媒体侵犯名誉权的免责事由
8
作者 白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0-117,共8页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诸多方面有显著区别,前者更加个性化,运营门槛更低,传播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表达内容主观性更强,自媒体已成为我国网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缺少对自媒体的相应规制,自媒体侵权行为频频发生,司法实践中...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诸多方面有显著区别,前者更加个性化,运营门槛更低,传播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表达内容主观性更强,自媒体已成为我国网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缺少对自媒体的相应规制,自媒体侵权行为频频发生,司法实践中对于自媒体是否侵权的认定需要法院自由裁量。文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以侵权内容生产者、侵权内容使用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主体,对其各自的免责事由予以详述,利于厘清其在不同环节中的责任承担。通过对《民法典》相关条文的解释与适用,探讨如何将《民法典》中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更好地适用于自媒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意见,有助于保障自媒体在合法限度内的表达自由,促进自媒体平台长远发展,落实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自媒体 名誉权 免责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营业地法作为法人属人法例外规则的裁判路径探析
9
作者 郝文婷 彭林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87-93,共7页
主营业地法作为法人属人法例外规则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该条赋予法官通过解释法律选择适用准据法的权利,但因无具体适用路径,导致裁判者存在不愿用、不敢用、... 主营业地法作为法人属人法例外规则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该条赋予法官通过解释法律选择适用准据法的权利,但因无具体适用路径,导致裁判者存在不愿用、不敢用、不知怎么用的情形。谨慎适用主营业地法的裁判应当关注法官裁量权的行使,通过冲突法的选择实现实体法的公正,具体裁判路径为,界定:主营业地指法人的经常居所地,应以“业务发生时的主要经营地”为判断原则;主张方式:以当事人自行主张为主,法院主动审查为辅;查明方式:适用例外规则的举证分配,同时以距离证据的远近分配举证责任,为实现立法目的之必要,法官应予以释明;裁判过程:在当事人已提出主张且初步证明的情况下,法官需要结合适用后果、是否符合立法根本目的予以判断。只有在适用主营业地法有利于保护第三方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时,才方可适用,且裁判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及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 准据法 主营业地法 离岸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履行判决执行制度的构建——以“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为视角
10
作者 张丽同 孙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81-190,共10页
行政履行判决是行政诉讼执行的主要执行依据类型,行政履行判决执行案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问题。行政诉讼执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标准应不同于行政诉讼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标准。行政诉讼执行应成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多种... 行政履行判决是行政诉讼执行的主要执行依据类型,行政履行判决执行案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问题。行政诉讼执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标准应不同于行政诉讼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标准。行政诉讼执行应成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在该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释放。在行政诉讼执行中,行政判决拘束力、行政行为公定力以及强制执行权的执行力发生冲突,需要合理解释、安排,让“执行权在执行依据范围内有限介入行政权”,使执行权、审判权与行政权在执行程序中有序衔接。行政诉讼执行的机制构建应坚持“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价值取向,明确行政诉讼执行制度和规则体系,确定行政诉讼执行完毕的标准和救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执行 行政履行判决执行 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因素在强制执行案件中的识别、影响及应对
11
作者 贾丽英 孙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78-86,共9页
执行程序中的涉外因素不同于审判中的涉外因素,前者不要求与诉争法律关系有实际联系,且每个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执行程序产生影响。执行程序中的涉外因素复杂多样、相互牵连、动态变化,对执行程序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阐述了涉外执行因素导... 执行程序中的涉外因素不同于审判中的涉外因素,前者不要求与诉争法律关系有实际联系,且每个因素都会独立地对执行程序产生影响。执行程序中的涉外因素复杂多样、相互牵连、动态变化,对执行程序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阐述了涉外执行因素导致涉外执行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主动作为,助推涉外执行工作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执行 涉外执行 涉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非诉执行和解机制的完善——以S、Z、H三地行政争议和解机制为样本
12
作者 刘津宁 于玮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35-148,共14页
实现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实质化解宜将重点置于完善该类案件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促成案件和解。本文以S、Z、H三地行政争议非诉化解机制为样本,通过对其机制运行规则的对比梳理,发现目前三地仍以化解行政诉讼矛盾纠纷为重点,行政非诉执... 实现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实质化解宜将重点置于完善该类案件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促成案件和解。本文以S、Z、H三地行政争议非诉化解机制为样本,通过对其机制运行规则的对比梳理,发现目前三地仍以化解行政诉讼矛盾纠纷为重点,行政非诉执行和解存在实践运用尚不成体系、规则欠缺精细度和准确度、缺乏强有力社会认同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顶层设计缺位影响实践主动性、和解机制设计与实践需求脱节、信息公开未纳入制度考核体系等,难以充分发挥其实质化解的功能。对此,笔者提出和解程序与审查程序有效衔接、和解程序与强制执行程序有效衔接以及纠纷化解与规则之治有机耦合的完善思路,以诉源治理为视角对行政非诉执行和解机制运行规则进行完善,以期实现行政非诉执行争议化解效果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非诉执行和解 多元化解纠纷 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纷与中立评估机制的展望
13
作者 李振凡 张鸿浩 李世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7-56,共10页
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一直是人民法院努力的目标。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升级版的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中外当事人选择到我国法院解决纠纷。如何更好发挥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 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一直是人民法院努力的目标。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升级版的正式上线,越来越多的中外当事人选择到我国法院解决纠纷。如何更好发挥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功能和作用,就成为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中立评估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证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纷引入中立评估机制的合理性。并从中立评估机制运行场域、中立评估员的选择与供给、中立评估机制的启动与程序规则、中立评估报告的效力、中立评估机制的收费标准等方面构建起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引入中立评估机制的应然图景。希冀以此可以合理分流人民法院所受理的国际商事纠纷,从而构建起一个功能互补、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体系,推动国际商事纠纷的公正高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事纠纷 一站式解纷 中立评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制裁司法阻却程序的适用机制
14
作者 梅宇 张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68-77,共10页
外国制裁司法阻却程序包括三种形态:一是在涉外合同履行类诉讼中,当事人援引外国制裁措施作为不履行合同的抗辩;二是依《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第九条或《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提起追偿诉讼;三是援引外国不当法律、措... 外国制裁司法阻却程序包括三种形态:一是在涉外合同履行类诉讼中,当事人援引外国制裁措施作为不履行合同的抗辩;二是依《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第九条或《反外国制裁法》第十二条提起追偿诉讼;三是援引外国不当法律、措施作出的判决或裁决在我国申请承认与执行。囿于管辖衔接规定缺失、诉讼主体类型模糊、行政司法衔接不畅、主体义务范围笼统,司法阻却程序面临制度可落地性较差、案件可受理性不明、程序可预期性不足、案件实体审查困难等困境。笔者在对域外阻断法司法适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司法阻却程序的制度设计建议:平行程序应在确保我国司法管辖权的前提下,适度国际礼让;遵循“行政权优先、相互尊重专长”原则,明确禁令作为追偿诉讼启动条件;以集中管辖为基础,分别设计追偿诉讼、合同履行类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制裁 司法阻却程序 适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监督领域跨部门法官会议研究
15
作者 孙昂然 李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0-31,共12页
审判监督案件具有通常涉及多个部门、专业领域纷繁复杂、裁判结果影响力强的特点,裁判难度较高。同时,部分法院的审监力量配备也制约了再审裁判“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实现。跨部门法官会议的机制特点与审判监督案件较为契合,但其在实... 审判监督案件具有通常涉及多个部门、专业领域纷繁复杂、裁判结果影响力强的特点,裁判难度较高。同时,部分法院的审监力量配备也制约了再审裁判“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实现。跨部门法官会议的机制特点与审判监督案件较为契合,但其在实践中的适用频次较低,故将其应用于审判监督领域可以实现“双方共赢”。本文经研究调查问卷,发现跨部门法官会议存在三方面问题,并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落脚点,首先细化了可适用跨部门法官会议的审判监督案件范围;然后通过明确召集部门、分层建立法官库、随机抽取和选取相结合的步骤,创新了会议组建方式;最后明确了会议形成意见后应当复议的情形及相关衔接程序,据此完善了审判监督领域跨部门法官会议的应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监督 跨部门法官会议 三个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之中国路径——检察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与挑战
16
作者 李振凡 吴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2-46,共15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在中国,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生态环境司法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路径。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在中国,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生态环境司法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路径。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形式,提出或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持续发挥其在环境法中的监督地位对惩治违法行为和修复环境损害的积极作用。检视近10年的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实践,案件类型从污染防治拓展到生态保护,从单一要素性扩展到综合治理,从损害救济延伸到风险预防,推动了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的发展,也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惩罚性赔偿等新的挑战。创新理论、实务样态、程序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优化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提升其效能和公正性,将为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协调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司法保障 中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机构合并合署改革的行政法回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琥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党政机构合设合署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这一前提下处理好党政关系,打破所谓的党政界限,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党政机构合并合署改革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理论研究... 党政机构合设合署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这一前提下处理好党政关系,打破所谓的党政界限,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党政机构合并合署改革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理论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对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程序、信息公开、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等十个方面提出新课题。行政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要围绕党政机构合并合署改革的重大课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行政组织、行政法渊源、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和救济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为机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机构 合并合署 十大课题 行政法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中的房屋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由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与房屋征收在法律性质、适用条件、适用程序、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与房屋征收补偿规定... 由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与房屋征收在法律性质、适用条件、适用程序、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与房屋征收补偿规定又过于原则,导致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探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与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衔接,对于厘清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征收补偿的法律关系,充分保障土地使用权人以及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土地 土地使用权收回 房屋征收 补偿 制度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