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
1
作者 赵十妹 龚娟妮 +2 位作者 丁媛 张峻玮 杨媛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0-775,共6页
目的:通过与经典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慢性肺部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CLD-PH)的比较,探究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典型IPA... 目的:通过与经典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慢性肺部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CLD-PH)的比较,探究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临床及心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经典型IPAH患者、20例IPAH心肺表型患者以及20例CLD-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静息状态下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检查确诊肺动脉高压,接受了肺功能测试、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随访5年。结果:与经典型IPA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和CLD-PH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Ⅲ~Ⅳ级以及男性、吸烟比例均较高(P均<0.05);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均高于经典型IPAH患者(P均<0.05)。与经典型IPA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氧分压(PaO_(2))均降低,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比例较高(P均<0.05),CLD-PH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楔压(PAWP)均较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和DLCO均下降,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较高,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比例也较高(P均<0.05);与CLD-PH患者相比,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mPAP、PVR、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的比值、PAWP、肺动脉收缩压均较高,DLCO、心输出量、TAPSE、S’、PaCO_(2)均较低(P均<0.05),P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方面,IPAH心肺表型患者、经典型IPAH患者均使用靶向药物治疗,CLD-PH患者中55%未使用靶向药物,仅45%服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与经典型IPAH患者、IPAH心肺表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预后方面,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62.2%、46.7%;经典型IPAH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4%、94.4%;CLD-PH患者的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7.4%和77.4%。IPAH心肺表型患者的生存率低于经典型IPAH患者、CLD-PH患者(log-rank P=0.008)。结论:IPAH心肺表型患者发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普遍吸烟,除肺弥散能力严重降低外,其他肺功能指标并未出现严重损害;患者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并伴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生存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表型 血液动力学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翠 赵亚光 +1 位作者 靳杨 王春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COPD合...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HFNC,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炎性反应、营养状况及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呼吸支持时间与ICU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HFNC治疗失败率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HFNC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营养支持效果优于全肠外营养,同时能缩短呼吸支持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肠道黏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喘急性期(轻-中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林 李贞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机乖戾、升降失常"的特点,观察"升降散"加减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机乖戾、升降失常"的特点,观察"升降散"加减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减方汤剂,疗程7d,统计疗效、证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疗效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6.7%(29/30)],优于对照组[90.0%(27/30)];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氧分压、C反应蛋白、血嗜酸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C反应蛋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升降散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改善炎症指标,且安全性好。故临床在治疗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时,应鼓励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药治疗,以更好达到缓解发作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气机升降 升降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高分辨率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莹 冯海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中医证型与胸部高分辨CT(HR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诊断为ILD的259例患者的中医证型、胸部HR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结果,分析三...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中医证型与胸部高分辨CT(HR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诊断为ILD的259例患者的中医证型、胸部HR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结果,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RCT分期早期的ILD患者中实证占比较高;中、晚期患者中虚证占比逐渐增高,晚期以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为著,分别占30.2%(13/43)、20.9%(9/43)。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患者的HRCT评分最高,分别为(18.67±2.64)、(14.06±2.28)分,与其他中医证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ILD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均最低,与其他中医证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RCT评分与DLCO%pred呈强负相关(r=-0.695,P<0.01),与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中度负相关(r=-0.468、-0.402,P均<0.01),与一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系数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弱负相关(r=-0.364、-0.294,P均<0.01),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极弱负相关(r=-0.116,P<0.01)。结论ILD患者中医证型与HRCT分期及评分、肺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患者的HRCT分期及评分最高、肺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中医证型 高分辨率CT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