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环境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污染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海潮 黄怡 +5 位作者 史丽 李珊 郑晓伟 刘清扬 王宝成 杨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7-280,共14页
地下水作为全球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正面临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的严峻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抗生素及ARGs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表明,医疗废水... 地下水作为全球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正面临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的严峻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抗生素及ARGs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表明,医疗废水、畜牧养殖渗透、农业面源污染及垃圾填埋场泄漏是主要污染源,其中畜牧养殖区和城市周边地下水污染尤为显著。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及多重耐药基因(如mcr家族)在全球多地地下水中的检出频率高,其丰度受季节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显著影响。抗生素残留通过长期选择压力诱导ARGs产生,而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机制加速了ARGs在微生物间的传播,污染源类型与ARGs组成呈现显著关联(如医疗废水区以β-内酰胺类ARGs为主,养殖区则以四环素和磺胺类ARGs为主)。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技术虽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但需警惕二次污染风险。针对ARGs的协同技术和源头-过程-末端多维治理框架的提出,为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需聚焦多源污染贡献率解析、复合污染协同效应、跨介质迁移规律及高通量检测技术研发,以构建地下水抗性污染的精准防控体系。研究结果为评估地下水生态风险、制定区域化治理策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地下水 污染特征 抗性基因 迁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β受体阻滞剂类心血管药物污染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倩 李青云 +3 位作者 何灿 王梦玉 李久义 张忠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随着心血管药物使用量的逐年上升,各种环境介质中已普遍检测到心血管药物的存在。由于其生物累积性与潜在毒性,如何有效控制水中心血管类药物污染物及评估其生态风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以β受体阻滞剂为典型心血管药物,主要阐述其... 随着心血管药物使用量的逐年上升,各种环境介质中已普遍检测到心血管药物的存在。由于其生物累积性与潜在毒性,如何有效控制水中心血管类药物污染物及评估其生态风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以β受体阻滞剂为典型心血管药物,主要阐述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生态毒性,目前已在各类环境样品中检测到多达12种β受体阻滞剂,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废水和地表水,地下水中的研究较少。文章总结了其污染控制技术,提出重点研究方向:(1)加强不同环境基质中的监测、深入调查其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分布状况;(2)深入研究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途径、代谢物及其生态效应,以及混合药物的协同生物学效应,以期为水中心血管药物的治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阻滞剂 阿替洛尔 生态毒性 心血管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稳定化复合菌剂研发及其生物强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名卉 郑仔弟 +4 位作者 王晓军 谷成功 金永华 邵岩 郑晓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113,共8页
从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曝气区域进行钻井采样,使用单一/复合碳源培养基对垃圾内源微生物进行筛选纯化并构建多功能复合菌剂,经驯化后应用于填埋反应器强化好氧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筛出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株多为芽孢... 从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曝气区域进行钻井采样,使用单一/复合碳源培养基对垃圾内源微生物进行筛选纯化并构建多功能复合菌剂,经驯化后应用于填埋反应器强化好氧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筛出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株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微生物。采用14株高效降解单菌构建复合菌剂1,其生长速度快、COD降解率高,可以在填埋初期快速启动有机物分解。在模拟填埋实验中,复合菌剂1的添加加速了垃圾堆体的沉降,提高了堆体内部温度,在减少渗滤液产量的同时降低渗滤液污染,同时有助于富集化能异养型和发酵代谢功能菌群,加快了垃圾填埋的好氧稳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 好氧稳定化 复合菌剂 生物强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烃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嘉睿 冷文鹏 +6 位作者 王佳佳 智丽琴 王硕 李佳斌 郭鹏 魏文侠 宋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2,共16页
氯代烃(CAHs)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其处置不当或意外泄漏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氯代烃污染治... 氯代烃(CAHs)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其处置不当或意外泄漏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氯代烃污染治理的理想技术手段。文章在分析CAHs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特征和生物降解机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小试、中试等不同规模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实例、联合修复的进展和降解转化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对CAHs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最后,对CAHs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展望,未来应在采用微孔芯片与极限稀释技术开展低丰度降解菌的挖掘与解析、研发太阳能加热生物原位修复等高效联合修复技术并分析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CAHs污染的高效、绿色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污染 理化性质 迁移转化 生物降解机制 生物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53B的生物积累、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迪 范文宏 +3 位作者 王兴 杨艳 李晓敏 王颖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1,共21页
氯化多氟醚磺酸盐(6:2 chlorinated polyfluorinated ether sulfonate,商品名F-53B)作为一种新型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替代物,因其在工业中的大范围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的研究表明,F-53B可能对生态系... 氯化多氟醚磺酸盐(6:2 chlorinated polyfluorinated ether sulfonate,商品名F-53B)作为一种新型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替代物,因其在工业中的大范围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的研究表明,F-53B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F-53B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吸收与积累,F-53B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和其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国内外多个地区的水生、陆生生物中,F-53B的检出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F-53B的高亲脂性,使其更多地积累在生物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人体血清中的F-53B检出量最高,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人体内。进一步地,由于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氯、谷胱甘肽转移酶以及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F-53B在生物体内能够代谢为6:2 H-PFESA,但转化并不高效。此外,F-53B对生物体的肝脏、肠道、心脏等器官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干扰内分泌、诱导氧化应激、诱导基因毒性和抑制免疫系统作用等。最后,本文对F-53B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并强调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化合物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研究结果揭示了F-53B潜在的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为未来F-53B生态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53B 生物积累 毒性效应 作用机制 P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气体成像技术的典型浆纸企业VOCs溯源调查及排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晨星 赵利娟 +2 位作者 贾学桦 张亮 侯雅楠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92-199,共8页
本文探索性地将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应用于造纸行业,选取典型化学机械浆和造纸企业,采用航测方式,从立体视域全面排查VOCs产生源,通过对溯源发现的VOCs可疑排放源进行定量监测,验证了OGI技术运用于造纸企业VOCs溯源具有可行性。结果表... 本文探索性地将光学气体成像(OGI)技术应用于造纸行业,选取典型化学机械浆和造纸企业,采用航测方式,从立体视域全面排查VOCs产生源,通过对溯源发现的VOCs可疑排放源进行定量监测,验证了OGI技术运用于造纸企业VOCs溯源具有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企业主要的VOCs排放工序包括:化机浆生产线反应仓蒸汽,纸机干损纸浆塔、涂布段热风箱、干燥热回收塔排气,碱回收炉和锅炉排气,其主要成分为丙酮、对/间二甲苯、二氯甲烷等。OGI技术为造纸行业VOCs重点污染源的快速准确识别,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行业 VOCS 光学气体成像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类型对厌氧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丹 郭栋 +5 位作者 王海潮 郑晓伟 李珊 邵岩 王森杰 马晓春 《中国沼气》 2025年第2期63-68,共6页
厌氧发酵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为揭示餐厨垃圾有机物种类对厌氧发酵类型及产酸量的影响程度,以淀粉代表物大米、蔬菜纤维素代表物白菜、蛋白质类代表物鸡肉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发酵瓶作为反应器,在pH值为8,温度35℃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实... 厌氧发酵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为揭示餐厨垃圾有机物种类对厌氧发酵类型及产酸量的影响程度,以淀粉代表物大米、蔬菜纤维素代表物白菜、蛋白质类代表物鸡肉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发酵瓶作为反应器,在pH值为8,温度35℃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同等质量不同有机物厌氧发酵水解产酸特性差异性较大。蛋白质类有机物(鸡肉)产生的VFAs总浓度最高,为20.75 g·L^(-1),VFAs中以乙酸居多,浓度可达10.25 g·L^(-1),发酵类型为乙酸型发酵;碳水化合物类有机物(大米)厌氧发酵生成VFAs中以丁酸和乙酸为主,其中丁酸的最高浓度为9.87 g·L^(-1),乙酸为5.89 g·L^(-1),发酵类型为丁酸型发酵;纤维素类有机物(白菜)厌氧发酵产生的VFAs中以乙酸为主,乙酸最高浓度约为3 g·L^(-1),发酵类型为乙酸型发酵。2)混合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类型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当混合垃圾组成比例为50%白菜、30%米饭和20%熟鸡肉(湿重)时,VFAs以乙酸和丁酸为主,乙酸含量约为5.75 g·L^(-1),丁酸为2.67 g·L^(-1)。3)餐厨垃圾组成会影响VFAs的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乙酸、丙酸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降解,丁酸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碳水化合物降解也能产生一部分乙酸。当蛋白质含量占据相当比例时(实验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1∶2~1∶5)系统内表现出VFAs以乙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VFAs 餐厨垃圾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蔬菜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晨阳 单悦 +2 位作者 李久义 魏婷 张忠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36,共8页
综述了海藻酸钠基生物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种类、制备方法、脱氮除磷效果以及吸附机理等内容,为其开发、应用及氮、磷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复合材料 脱氮除磷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污染的测定方法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富杰 曲龙泽 +8 位作者 李平 魏文侠 李培中 王立夫 李本行 王姣 任更波 吴志能 马小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公害。我国的恶臭污染来源广泛,臭气浓度的测定成本昂贵,构建基于简易输入参数的臭气预测模型降低恶臭污染判定与控制的难度,是目前恶臭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臭气定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公害。我国的恶臭污染来源广泛,臭气浓度的测定成本昂贵,构建基于简易输入参数的臭气预测模型降低恶臭污染判定与控制的难度,是目前恶臭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从臭气定义的基本概念入手,总结对比了不同的臭气标准和测定方法。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臭气预测模型,包括基于污染物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和不同的臭气浓度/强度预测模型,发现不同研究或者不同模型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其中,为预测模型提供准确的嗅觉阈值是优化模型的关键。另外,作为一种环境问题,本研究也对臭气的大气扩散以及排放速率进行了综述研究,研究中使用不同的大气扩散模型对臭气的大气扩散过程进行预测。但不同模型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知识背景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排放速率作为大气扩散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装置进行测定,不同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后续研究中需要依据更多的现场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基于以上综述,本研究将为恶臭污染的识别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污染 臭气浓度/强度 测定方法 预测模型 大气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春红 郝学军 刘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047,共7页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建立北京市3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测算2010—2019年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CH_(4)、CO_(2)、N_(2)O排放量,分析CO_(2)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特...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建立北京市3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测算2010—2019年不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CH_(4)、CO_(2)、N_(2)O排放量,分析CO_(2)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特征,并基于此提出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变动幅度减缓,2019年达到最低水平,这主要与近年来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以卫生填埋为主转变为以焚烧为主有关。2)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量已超过填埋量,而垃圾焚烧处理CO_(2)排放量远低于填埋处理,表明焚烧处理方式CO_(2)排放强度低于填埋处理。3)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垃圾处理方式及处理量密切相关,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日益增加,建议在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加强垃圾精细化分类,推进源头减量;合理开展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优化垃圾收运系统,防止垃圾处理二次污染,探索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低碳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温室气体 CO_(2)排放当量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污染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亮亮 李晓洁 +2 位作者 何沛然 刘月霞 张忠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49,共6页
介绍了恶臭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总结了不同生产生活中恶臭污染的特点和对应的末端治理技术。通过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归类方式,重点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处理流程、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研究表明,恶臭污染治理... 介绍了恶臭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总结了不同生产生活中恶臭污染的特点和对应的末端治理技术。通过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归类方式,重点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处理流程、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研究表明,恶臭污染治理技术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向上存在脱节问题,技术组合研发和集成较少,无法应对恶臭种类差异较大的不同行业。结合成本要求,在开发和完善单一处理技术的同时,加强组合技术的研发和集成、筛选符合行业整体规律的方法应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污染物 治理技术 恶臭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强化技术对石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宫晨皓 何灿 +1 位作者 钱宇 张忠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129,141,共6页
研究探索了三种电催化强化技术对石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分析了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电催化强化过程中的降解机制。O_(3)+H_(2)O_(2)电催化强化技术对废水中总有机碳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 研究探索了三种电催化强化技术对石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分析了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电催化强化过程中的降解机制。O_(3)+H_(2)O_(2)电催化强化技术对废水中总有机碳的去除率最高,达到85%,这是因为该技术能高效去除大分子量(1 200 g/mol)和小分子量(220 g/mol)有机物。研究显示荧光组分有机物在三种电催化强化技术中的总体去除率顺序为:O_(3)+H_(2)O_(2)电催化强化>O_(3)电催化强化>H_(2)O_(2)电催化强化(O_(3)+H_(2)O_(2)电催化强化:9 mmol/LH_(2)O_(2)+50 mg/L O_(3)投加量、O_(3)电催化强化:50 mg/L O_(3)投加量、H_(2)O_(2)电催化强化:9 mmol/L H_(2)O_(2)投加量)。其中O_(3)+H_(2)O_(2)电催化强化技术完全去除了芳香蛋白类化合物Ⅰ,芳香蛋白类化合物Ⅱ和类富里酸有机物。O_(3)+H_(2)O_(2)电催化强化技术对小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烷烃等7种有机物有高效的去除作用;其中完全去除了烯烃和有机酸类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石化废水 有机物 去除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鹏骞 白冰 +1 位作者 钟震宇 杨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4,共10页
[目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城市建成区北部最大的绿地,周边高度城市化,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成为包括鸟类在内野生动物栖息地。但前人对奥森公园鸟类多样性鲜有研究。以奥森公园南园作为研究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研究,有... [目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城市建成区北部最大的绿地,周边高度城市化,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成为包括鸟类在内野生动物栖息地。但前人对奥森公园鸟类多样性鲜有研究。以奥森公园南园作为研究区,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绿地鸟类群落结构,衡量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方法]春季是鸟类迁徙的季节,适宜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在2019年春季,采用样线法对研究区鸟类种类和数量调查5次。选取鸟类活动频率较高的清晨作为调查时段。对调查结果进行生物多样性测度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共记录到野生鸟类13目、30科、50种,6180只个体。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共2种:凤头蜂鹰、红隼。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包括苍鹭、池鹭等41种。小䴙䴘、绿头鸭、大斑啄木鸟等18种鸟类是研究区的优势种;灰斑鸠、珠颈斑鸠、普通雨燕等3种鸟类在研究区为普通种;其它29种为稀有种。研究区鸟类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168和0.554,对比分析其他研究,从公园面积、季节差异、留鸟鸟情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论]提出围绕“生态平衡”科学制定园林养护补植方案,围绕“招引鸟类”开展必要的人工辅助和开展科学宣传,讲好生态故事,营造良好风尚的鸟类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鸟类多样性 春季 栖息地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三氯丙烷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小丽 王硕 +1 位作者 李佳斌 魏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3-1217,1224,共6页
综述了1,2,3-三氯丙烷(TCP)的理化性质、毒性、在环境中的迁移特性、赋存状态及降解机制,重点介绍了TCP污染地下水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并指出高效TCP降解菌的筛选、高活性TCP降解酶制剂的制备及零价金属与生物... 综述了1,2,3-三氯丙烷(TCP)的理化性质、毒性、在环境中的迁移特性、赋存状态及降解机制,重点介绍了TCP污染地下水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并指出高效TCP降解菌的筛选、高活性TCP降解酶制剂的制备及零价金属与生物刺激联合修复是TCP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三氯丙烷 污染地下水 迁移特性 赋存状态 降解机制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旭丹 李永智 +3 位作者 贾学桦 张亮 王焕松 程言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4,共10页
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1995—2022年间造纸行业碳排放相关文献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的梳理与统计分析,探究造纸行业碳排放研究的背景特征概况、历史研究主题及未来研究导向。分析表明... 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1995—2022年间造纸行业碳排放相关文献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的梳理与统计分析,探究造纸行业碳排放研究的背景特征概况、历史研究主题及未来研究导向。分析表明,目前全球造纸行业碳排放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以中国、美国、瑞典、芬兰为科研力量的核心,发文数量最高,国际合作最活跃。研究热点可主要归纳为气候影响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处理。造纸行业碳排放研究脉络由理论框架和因素分析,逐渐演变为背景研究和数据导向计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行业 碳排放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林浆纸一体化企业“零碳”工厂创建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雅楠 张亮 +2 位作者 贾学桦 柴晨星 江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6,共6页
当前,造纸行业面临着既要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要完成“双碳”目标的巨大挑战。作为工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尝试开展企业的“零碳”化建设将起到以点及面的引领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典型“零碳”工厂创建路径的基础上,基于造纸行业... 当前,造纸行业面临着既要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要完成“双碳”目标的巨大挑战。作为工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尝试开展企业的“零碳”化建设将起到以点及面的引领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典型“零碳”工厂创建路径的基础上,基于造纸行业的天然绿色属性,研究了典型林浆纸一体化企业“零碳”工厂创建的优势,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节能降碳措施、提升用能效率、推进数智化管理、研究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等降碳措施;案例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相关节能降碳措施,林浆纸一体化企业完全可以达到“零碳”工厂目标,且具有一定的负碳排放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行业 林浆纸一体化企业 “零碳”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亮亮 吕丽荣 +3 位作者 张晨航 魏婷 张忠国 刘月霞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综述了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吸收-臭氧氧化、吸收-芬顿/类芬顿氧化、吸收-光催化氧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指出,未来需在厘清降解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 综述了吸收-高级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吸收-臭氧氧化、吸收-芬顿/类芬顿氧化、吸收-光催化氧化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指出,未来需在厘清降解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催化效率等方式来改善难溶性VOCs的传质效果,拓展该方法在废气处理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高级氧化法 强化吸收 废气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复合材料去除氯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代兵 郑天文 +3 位作者 崔雪丹 郄晗彤 冷文鹏 魏文侠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1-729,共9页
铁碳(Fe-C)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污染场地中COCs的去除。综述了近年来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水热碳化法、球磨法和绿色合成法),总结了几种常见碳材料载体(包括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优缺点,梳... 铁碳(Fe-C)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污染场地中COCs的去除。综述了近年来Fe-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水热碳化法、球磨法和绿色合成法),总结了几种常见碳材料载体(包括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优缺点,梳理了Fe-C复合材料与COCs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吸附、还原脱氯和刺激微生物脱氯),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Fe-C复合材料用于实际COCs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铁碳复合材料 氯代有机物 去除机理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蒸发处理冰淇淋生产废液的菌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19
作者 郑晓伟 郭栋 +2 位作者 肖文敏 王海潮 刘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148,共8页
冰淇淋生产废液具有高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黏度、易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其处理处置难度大、成本高。通过微生物筛选实验,获得了3株形态各异的单菌株,接种不同菌种的对比实验表明,添加Pichia cecembensis的生物蒸发处理发酵温度最... 冰淇淋生产废液具有高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黏度、易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其处理处置难度大、成本高。通过微生物筛选实验,获得了3株形态各异的单菌株,接种不同菌种的对比实验表明,添加Pichia cecembensis的生物蒸发处理发酵温度最高、升温最快。进一步开展不同处理负荷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负荷为1.5 kg/批的条件下,生物蒸发处理7 d,累积减量率达99.9%,含水率基本稳定在60%~65%的区间范围内,处理负荷提高至2.0 kg/批,需采取驯化培养或增加投菌量等手段来实现生物蒸发的连续稳定运行。生物蒸发去除的水分经冷凝回收后,COD降至600 mg/L以下,可有效降低后续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液 生物蒸发 菌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nsen反应产物在微通道中的液-液两相混合特性
20
作者 张珂 任维杰 +5 位作者 王梦娜 范凯锋 常丽萍 李佳斌 马涛 田晋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36,共14页
为了解决热化学硫碘循环和硫化氢化学反应循环制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使用ANSYS-FLUENT对Bunsen反应产物(HI/H_(2)SO_(4)/H_(2)O/甲苯液-液两相混合物)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微通道内两相混合与入口方... 为了解决热化学硫碘循环和硫化氢化学反应循环制氢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使用ANSYS-FLUENT对Bunsen反应产物(HI/H_(2)SO_(4)/H_(2)O/甲苯液-液两相混合物)在微通道内的流动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微通道内两相混合与入口方式、入口流速、两相流速比的关系,探讨了微通道内加入障碍物后对两相混合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当两相以上下分层方式进入通道时,混合效果更佳;提高流速可以显著增大两相流的混合程度,但是通道压力损失随之增加;两相流速比为1∶1、流速为0.035 m/s时,混合程度达到最大值88.72%,同时压力损失相对较小;在通道内部设置障碍物可以形成周期性的涡流,有效缩短两相混合时间,强化两相混合。与半圆形障碍物相比,矩形障碍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两相混合,但是压力损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循环制氢 Bunsen反应产物 两相流 混合 微通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