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丛威青
胡成
姜传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172,共9页
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
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后,仍然存在路地位置颠倒和属地管理分散等深层次体制问题,2019年北京改革解决部分应急体制问题,但2021年北京西站“5·1”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则凸显新体制下偏应急机制层面的问题,包括站区缓冲空间狭小、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先期处置能力不足,以及统筹市级力量先天不足等。综合北京和上海、成都等地实践经验看,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动态跟踪解决铁路与属地、属地城市政府所建立的站区综合管理机构与车站所属具体行政区域之间的2个矛盾,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综合协调、属地为主、铁路配合为特征的统一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铁路客运站区统筹协调指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区
应急管理体系
改革发展逻辑
应急体制
应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成
刘绍华
毛天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公共场所
突发事件
人员疏散
人群聚集风险
疏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丛威青
胡成
姜传胜
机构
北京
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
重点站区
管理
委员会
应急
工作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
安全
生产
科学
研究院
安全
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
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17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977408)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培育项目(23CB008)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2019YFC08107-JY202206)。
文摘
为从长周期视角厘清铁路客运站地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以北京市铁路客运站区为例,回溯其过去近20年的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程,着重分析2019年改革前后的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变化,借以辨析揭示变革优化背后的共性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后,仍然存在路地位置颠倒和属地管理分散等深层次体制问题,2019年北京改革解决部分应急体制问题,但2021年北京西站“5·1”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则凸显新体制下偏应急机制层面的问题,包括站区缓冲空间狭小、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先期处置能力不足,以及统筹市级力量先天不足等。综合北京和上海、成都等地实践经验看,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动态跟踪解决铁路与属地、属地城市政府所建立的站区综合管理机构与车站所属具体行政区域之间的2个矛盾,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以综合协调、属地为主、铁路配合为特征的统一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铁路客运站区统筹协调指挥能力。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区
应急管理体系
改革发展逻辑
应急体制
应急机制
Keywords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area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logic
emergency system
emergency mechanism
分类号
X922.21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成
刘绍华
毛天露
机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
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
科学
院计算
技术
研究所
前瞻
研究
实验室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408)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4906)。
文摘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关键词
开放性公共场所
突发事件
人员疏散
人群聚集风险
疏散行为
Keywords
open public places
emergency
evacuation
crowd risk
evacuation behavior
分类号
X9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N37 [自然科学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铁路客运站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发展逻辑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丛威青
胡成
姜传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胡成
刘绍华
毛天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