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全过程质量控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娜 徐冰 +3 位作者 陈衍斌 戴胜云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56-560,共5页
质量控制经历了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3个阶段。为实现全面质量控制,Juran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将质量的概念扩展到产品质量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与质量源于设计等全面质... 质量控制经历了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控制3个阶段。为实现全面质量控制,Juran提出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将质量的概念扩展到产品质量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与质量源于设计等全面质量控制理念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为QbD在中药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提出并阐释了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2个维度,即从研发到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和从原料到产品的中药产业链维度。总结了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在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和中药产品流通过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全过程质量控制 生命周期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过程分析技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馨 徐冰 +4 位作者 徐翔 苑兆国 吴志生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27-534,共8页
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是实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 D)的关键工具之一。在线(Online)和原位(In-line)等PAT技术的使用,为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在稳定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操作、提... 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是实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 D)的关键工具之一。在线(Online)和原位(In-line)等PAT技术的使用,为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在稳定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分析功能和属性角度,将PAT技术分为5个方面进行介绍:1)模拟视觉分析技术;2)模拟听觉分析技术;3)模拟味觉分析技术;4)模拟触觉分析技术和;5)多功能集成在线分析技术。同时综述了PAT在中药提取、浓缩、醇沉、柱层析、干燥、混合、制粒、包衣等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过程分析技术 中药 制药过程 在线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应用:工艺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3
作者 连传运 徐冰 +3 位作者 王秋平 于佳琦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61-565,573,共6页
在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框架下,工艺控制策略是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符合预期目标的一套计划性控制方法和步骤的组合。工艺控制策略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对药品和制药工艺的理解和相关知识水平的积累。目前,国内... 在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框架下,工艺控制策略是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符合预期目标的一套计划性控制方法和步骤的组合。工艺控制策略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对药品和制药工艺的理解和相关知识水平的积累。目前,国内制药工艺控制正经历从质量源于检验(QbT)模式向QbD模式的转变。本文总结并比较了分别由美国FDA的Lawrance Yu和国际制药工程协会PQLI工作组提出的工艺控制策略等级模型。介绍了药物产品质量实时放行测试、工艺设计空间、工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工艺闭环控制、工艺智能控制等先进工艺控制方法和策略,及其在中药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实时放行检验 前馈/反馈控制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连续制造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芬 徐冰 +3 位作者 刘雨 李建宇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66-573,共8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鼓励采用创新制药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连续制造(Continuous Manufacturing)指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提供原料并生产出终产品的过程。与间歇(Batch)生产相比,连续制造具有占...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鼓励采用创新制药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连续制造(Continuous Manufacturing)指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提供原料并生产出终产品的过程。与间歇(Batch)生产相比,连续制造具有占地面积少、生产周期缩短、智能化程度高、工艺易放大、产品质量一致性高等特点,符合未来药品生产发展趋势和需求。本文总结了连续制药过程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连续喂料、连续混合、连续制粒等单元型连续制药过程,以及口服固体制剂、化学药合成和生物制品的全程型连续生产过程,介绍了停留时间分布分布(RTD)模型和过程分析技术(PAT)等先进控制方法在连续制药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药品和中药生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连续制造 停留时间分布模型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产品和工艺设计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胜云 徐冰 +4 位作者 史新元 张志强 张燕玲 王耘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50-555,共6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设计科学和制造科学的总和,设计思维和方法贯穿于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设计对药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中药设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效使用多学科的科学原理使中药质量满足...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设计科学和制造科学的总和,设计思维和方法贯穿于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设计对药品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中药设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效使用多学科的科学原理使中药质量满足临床防病治病需求的过程。本文总结了中药方剂设计、中药药物设计和中药剂型设计等中药产品设计内容,以及药辅合一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制剂处方设计、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和制药工程设计等中药工艺设计内容。随着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知识和规则的中药智能设计方法,如专家系统(ES)、工艺分类系统(MCS)和智慧中药系统(iTCM)等,提高了中药设计效率,丰富了中药质量源于设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设计科学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智能制造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佳琦 徐冰 +3 位作者 姚璐 戴幸星 史新元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74-579,共6页
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为基础的制药质量体系,逐渐将智能装备、工业信息化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工具纳入生产质量管控和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不断涌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和新模式... 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为基础的制药质量体系,逐渐将智能装备、工业信息化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工具纳入生产质量管控和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不断涌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和新模式,本文引入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模型,评价分析了当前中药智能制造主要处于规范级(即数字化和标准化)和集成级阶段,未来朝向优化级和引领级发展。提出由连续制造、信息集成、智能模拟和智慧应用组成的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体系。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新一代中药智能制造模式,实现工艺知识和模型的应用,以及生产过程感知和控制决策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智能制造 智能模拟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工艺建模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国琳 徐冰 +3 位作者 林兆洲 史新元 戴幸星 乔延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43-549,共7页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递规律,实现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预测的重要工具。本文提出依据数学模型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工艺模型分为高、中、低3类。为规范建模过程、提高建模效率,提出工艺建模质量管理规范(GMoP)。总结了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混合建模方法,并介绍了数学模型在中药提取、干燥、制粒、粉体压缩、制药过程质量监控和工艺系统表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中药 系统建模 质量传递规律 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亦菲 刘兆薇 +1 位作者 任一冉 刘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I0033,共11页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 蒲公英始载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在综述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蒲公英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等的关系,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蒲公英甾醇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蒲公英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煜皓 王雅雯 +4 位作者 宿军慧 戴胜云 乔延江 罗赣 徐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中药(TCM)粉体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体或产品,粉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影响制剂成型,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中药粉体种类众多、尺度各异,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可从物理状态层面整体评价中药粉体质量,并可将其作为对中药粉体含量... 中药(TCM)粉体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重要中间体或产品,粉体的物理性质不仅影响制剂成型,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中药粉体种类众多、尺度各异,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可从物理状态层面整体评价中药粉体质量,并可将其作为对中药粉体含量测定或HPLC指纹图谱评价的补充,这为中药粉体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该文系统梳理了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的规范化建立方法,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二级指标的测试或计算,以及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和图谱展示。总结了物理指纹图谱在中药破壁粉、中药浸膏粉、中药颗粒、药用辅料、制剂成型工艺全过程质量评价和制剂处方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了开展物理指纹图谱和物性分析方法验证,确保物理指纹图谱数据可靠,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法拓展物理指纹图的应用场景,支持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产品和工艺的设计与持续改进,将是中药粉体物理指纹图谱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粉体 物理指纹图谱 物性表征 一致性评价 质量源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坤峰 王政 +3 位作者 曹君杰 张志强 乔延江 徐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建立了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近红外(NIR)光谱数据库,采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NIR光谱数据在物料分类和物性预测中的应用。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量149批原辅料粉末的NIR漫反射光谱数据,并录入iTCM数据库。利用主成分分析(PCA)... 建立了中药口服固体制剂原辅料近红外(NIR)光谱数据库,采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NIR光谱数据在物料分类和物性预测中的应用。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量149批原辅料粉末的NIR漫反射光谱数据,并录入iTCM数据库。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探究NIR光谱数据对已知结构物料的分类能力,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研究了NIR光谱对原辅料物性参数和直接压片片剂性能的预测能力。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Savitzky-Golay(SG)平滑+一阶导数处理后的NIR光谱数据对微晶纤维素、乳糖、乙基纤维素、交联聚维酮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这5类辅料的区分能力较好。NIR光谱数据与原辅料粉末粒径、密度和吸湿性的相关性较强。NIR光谱信息作为物料物理性质的补充,可提高粉末直接压片片剂性能预测模型的性能。NIR光谱数据是iTCM数据库物性参数数据的补充,物性参数与NIR光谱数据的结合能更全面地表征原辅料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数据库 物性表征 模式识别 药用辅料 中药浸膏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指导的正交投影技术结合斜率/截距校正法实现小试水分近红外定量模型向中试传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培 陈瑾 +2 位作者 吴春颖 詹雪艳 臧恒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4-1050,共7页
针对小试制剂过程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难以直接应用于中试或大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该文以小试和中试条件下多批次药用糊精流化床制粒过程为载体,在线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测定水分含量,建立小试过程水分近红外定量模型,提出并应用有指... 针对小试制剂过程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难以直接应用于中试或大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该文以小试和中试条件下多批次药用糊精流化床制粒过程为载体,在线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测定水分含量,建立小试过程水分近红外定量模型,提出并应用有指导的正交投影技术结合斜率/截距校正的模型传递方法跨尺度预测中试样本,使中试两个测试集A和B的水分相对预测误差分别由51.04%和26.64%降至4.90%和3.99%,显著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将该结果与无指导的正交投影技术结合斜率/截距校正法以及模型更新相比较,该方法能更加有效地去除待测样本光谱中的干扰信息,适用范围广,为小试建立的模型放大应用到中试甚至大生产过程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定量模型 流化床制粒 跨尺度模型传递 有指导的正交信号校正法 斜率/截距校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黄连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康念欣 袁炎炎 +4 位作者 张潇 路颖慧 李晴霞 李飞 谭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90-2798,共9页
目的建立酒黄连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酒黄连饮片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XtimateC18色谱柱;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目的建立酒黄连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酒黄连饮片质量评价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XtimateC18色谱柱;以碳酸氢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在此条件下记录20批酒黄连色谱图,将其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选取分离度、峰形较好的13个峰为共有峰,得到20批酒黄连饮片的特征图谱。以特征图谱1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标准化后作为变量,应用SPSS 19.0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20批酒黄连饮片特征图谱有13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99-1.000,说明20批酒黄连饮片质量稳定;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为18时,聚类分析将产地为重庆的S1-S3酒黄连聚为一类,产地为四川的S4-S13酒黄连聚为一类,产地为湖北的S14-S20酒黄连聚为一类,表明酒黄连饮片中生物碱含量差异与其产地来源相关;主成分分析选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在90%以上,其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特征图谱相结合可为酒黄连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黄连 HPLC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汉方药企业近十年申请专利的分析及思考——以津村制药和Kracie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岳琪 宿军慧 +4 位作者 曹君杰 王雅雯 谷洪顺 乔延江 徐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70-1980,共11页
目的 对日本医疗用汉方医药品和一般用汉方医药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日本津村制药公司和Kracie制药公司2008-2020年间申请的专利内容进行综述,为国内中药经典名方和保健食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日本专利局的官方检... 目的 对日本医疗用汉方医药品和一般用汉方医药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日本津村制药公司和Kracie制药公司2008-2020年间申请的专利内容进行综述,为国内中药经典名方和保健食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日本专利局的官方检索渠道J-PlatPat平台,检索日本津村制药公司和Kracie制药公司在2008年至2020年间申请的专利,并进行专利布局和技术内容分析。结果 共收集43项日本津村制药公司特许和实用新案专利,其围绕汉方制剂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构建了坚实的专利技术体系;共收集52项Kracie制药公司特许和实用新案专利,其致力于功能性制剂和组合物的开发,重点在生活改善、老龄化和癌症等领域进行专利布局,还创建了多种产品功效和功能的客观评价方法。结论 津村制药近十年专利布局提示在中药现代化制造和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应把提高品质作为主攻方向,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完善产品有效性证据链。Kracie制药公司践行的以人为中心的汉方药设计理念,以及精准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研发模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方药 全过程质量控制 处方药 非处方药 专利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8年我国口服中成药抽检结果的大数据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田田 宋婉婷 +3 位作者 蔡绮薇 倪蒙蒙 路斯娴 徐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502-3508,共7页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结果数据,分析评价我国中成药产品质量状况,为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8年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省局公布的药品抽检通告,对5433条不合格批次数据进行归类统计,重点分析口服...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结果数据,分析评价我国中成药产品质量状况,为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8年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省局公布的药品抽检通告,对5433条不合格批次数据进行归类统计,重点分析口服固体和口服液体中成药制剂的质量问题。结果:中成药片剂、胶囊剂的不合格批次数较多,分别占口服剂型不合格批次总数的47.60%和26.47%,其次是丸剂与颗粒剂。检查项是口服中成药最常见的不合格项,不合格内容以装(重)量差异、水分和微生物限度为主。结论:近5年间我国中成药质量状况总体乐观,周期性药品抽检结果回顾有利于发现药品质量问题趋势,为药品质量监督水平和药品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抽检 大数据 中成药 口服固体制剂 口服液体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