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术中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包尚联 周堃 +3 位作者 段侪杰 马竞锋 李少武 刘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9-1103,共5页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是借助医学影像提供的信息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的一种技术手段。基于开放式MRI术中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和X-射线成像导航系统相比,没有放射性,能够采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甚至心理学信息以及它们对应的...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是借助医学影像提供的信息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的一种技术手段。基于开放式MRI术中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和X-射线成像导航系统相比,没有放射性,能够采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甚至心理学信息以及它们对应的病理学信息等。因此,基于开放式MRI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是影像导引手术导航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开放式MRI影像引导神经外科手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其流程包括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成像和导航以及术后成像和评价。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多模态影像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分析、器械的导航和定位,以及制定手术评价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影像引导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红燕 戴建平 +4 位作者 高培毅 孙胜军 李少武 孙学进 艾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8-65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和FSE所成T_2加权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志华 麦强 +1 位作者 戴建平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FIR和FSE所成T2加权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对比何志华①麦强戴建平高培毅随着近几年硬件的不断更新,快速成像已成为磁共振主要的成像方法。快速自旋回波(FSE)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自旋回波成像技术,尤其是T2加权像... FIR和FSE所成T2加权像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对比何志华①麦强戴建平高培毅随着近几年硬件的不断更新,快速成像已成为磁共振主要的成像方法。快速自旋回波(FSE)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自旋回波成像技术,尤其是T2加权像(图1)。与此同时,人们还把快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 FSE 脑疾病 T2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培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8年公布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我国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8年公布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我国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损伤和中毒。以13亿人口计,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250万例,死于脑血管病者超过150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前后手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功能磁共振影像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少武 张巍 +2 位作者 刘翔 戴建平 李丽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44-94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皮质运动区功能变化及康复后脑功能重组。方法对2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双侧手指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检查。在患者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后重复检查。影像学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评...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皮质运动区功能变化及康复后脑功能重组。方法对2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双侧手指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检查。在患者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后重复检查。影像学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常规MR I表现为运动功能区脑梗死或相应皮质脊髓束通路脑梗死;在脑功能成像检查中,健侧手指运动功能区显示基本正常;除2例患侧肢体肌力0级而未能表现功能区外,其余患者在对应的皮质运动功能区显示缩小或伴移位,有13例患者的患侧手指在被动运动时运动功能区能显示。7例患者在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手指运动功能区的显示与其临床症状的好转一致。结论fMR I研究可为手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皮层功能区定位提供影像学资料,为临床进行康复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血氧依赖水平(BOLD)扫描 运动皮质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脑卒中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4 位作者 杨子江 黄永础 陈向荣 朱聪辉 尚京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例均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发现22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多发者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共18个。16...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例均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发现22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多发者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共18个。16个病灶具有典型脑内型CA的MRI表现,即由低信号环围绕的混杂信号团块。结论 MRI是脑内型CA最佳检查方法,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A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影像 被引量:24
7
作者 韩仰同 戴建平 +2 位作者 高培毅 李少武 刘凤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 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影像特点。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生殖细胞瘤 38例 ,男 12例 ,女 2 6例 ,年龄 3~ 32岁。结果 根据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I类 :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 ,包括从第三脑室底向上长入第三脑室 ,共 2 0例 ... 目的 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影像特点。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生殖细胞瘤 38例 ,男 12例 ,女 2 6例 ,年龄 3~ 32岁。结果 根据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I类 :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内 ,包括从第三脑室底向上长入第三脑室 ,共 2 0例 ;II类 :仅位于第三脑室底 ,累及视交叉、漏斗、垂体柄、视神经和视束 ,共 15例 ;III类 :仅位于鞍内 ,共 3例。结论 MRI对I类和II类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MRI对III类不易作出诊断 ,必须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鞍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巍 胡平英 高培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76-57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前期低灌注,其中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TA检查13例中有11例可见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并结合CTA原始图像可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其余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TA未检出狭窄。4例患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TP及CTA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技术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大血管闭塞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静 高培毅 +2 位作者 林燕 廖晓凌 王伊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闭塞组与无闭塞组接受常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90天后随访,无闭塞组疗效显著优于闭塞组(P<0.05),mRS0~1分的比例分别为75.0%和33.3%。结论MRA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应用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颅内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作锋 艾林 +1 位作者 戴建平 张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时脑部激活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与运动功能康复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与3例单侧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分别采取单侧手... 目的分析单侧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时脑部激活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与运动功能康复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与3例单侧皮层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分别采取单侧手指和患侧手指顺序对指运动任务。采用统计参数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计算不同感兴趣区内激活体素数目,并计算偏侧化指数(LI)。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对患者在发病后8个月内分别行两侧BOLD-fMRI检查,比较两次激活区域及LI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激活区较健康人广泛,3例患者在发病早期激活范围存在差异,但均表现为双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在发病晚期,肢体同侧SMC激活减少,对侧SMC激活增多,相应的半球、SMC、M1区LI增高。结论单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随着病程时间延长,功能区逐渐向对侧SMC局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扩散的MRI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仰同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扩散的途径和MRI表现。方法24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13例经临床和诊断性放疗证实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扩散。结果16例沿脑脊液(CSF)种植;9例沿室管膜下扩散;13例向邻近脑组织浸润蔓...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扩散的途径和MRI表现。方法24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13例经临床和诊断性放疗证实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扩散。结果16例沿脑脊液(CSF)种植;9例沿室管膜下扩散;13例向邻近脑组织浸润蔓延。侧脑室旁扩散为等T1长T2或稍长T2,多个结节或连接成片;小脑幕、大脑镰和软脑膜扩散多表现为“绳索”样增粗,也可为多个或单个结节;环池、第4脑室和小脑上蚓池多为强化结节。除3例透明隔和1例脊髓马尾瘤灶外,MRI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扩散除具有恶性肿瘤扩散的共性———直接浸润蔓延和沿CSF种植外,还可沿室管膜下扩散,MRI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多发的和较小的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生殖细胞瘤 扩散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少武 田胜勇 +3 位作者 李子孝 张迅 戴建平 高培毅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测量水分子扩散状态的参数相对值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患者术前均行DTI序列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处理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图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测量水分子扩散状态的参数相对值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患者术前均行DTI序列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处理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图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图。计算相对MD值(rMD)和相对FA(rFA)(瘤实体区值/对侧正常白质区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测法分别分析不同星形细胞瘤病理学级别间rMD和rFA值的差异。结果:4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12例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12例。WHOⅡ、Ⅲ和Ⅳ级的rMD值分别为1.220±0.227、1.599±0.416和2.264±0.565。统计学检验出现WHOⅡ和Ⅲ级(P<0.001)、Ⅲ和Ⅳ级(P=0.047)、Ⅱ和Ⅳ级(P<0.001)的rMD任意两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WHOⅡ、Ⅲ和Ⅳ级的rFA值分别为0.439±0.120、0.333±0.100和0.268±0.090。统计学检验出现Ⅲ和Ⅳ级(P=0.015)、Ⅱ和Ⅳ级(P<0.001)的rFA任意两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WHOⅡ级与Ⅲ级间r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88)。结论:DTI测量的rMD和rFA的值术前能区分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星形细胞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周围组织继发脑水肿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剑 高培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仰同 王雅洁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解剖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晓娟 孙波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65-1467,共3页
关键词 海马硬化 磁共振 病理学类型 常见 难治性颞叶癫痫 颞叶切除 手术病例 CA1 胶质细胞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图病灶周围极晕鉴别单纯出血或钙化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录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950-956,共7页
目的比较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与病灶周围征象即极晕(间接)法对单纯出血或单纯钙化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纳入以随访CT为“金标准”(单次病灶CT或复查CT值变化)的单纯钙化灶和单纯出血灶。针对每个病灶分别采用SWI相... 目的比较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与病灶周围征象即极晕(间接)法对单纯出血或单纯钙化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纳入以随访CT为“金标准”(单次病灶CT或复查CT值变化)的单纯钙化灶和单纯出血灶。针对每个病灶分别采用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和病灶周围极晕(间接)法评估。SWI相位图全部转换为右手图后再进行评估。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评估标准:病灶本身呈低、高信号分别代表出血及钙化。病灶周围极晕(间接)法评估标准:低信号两极征或高信号反晕征,认定病变为出血;高信号两极征或低信号反晕征,认定病变为钙化。用科恩Kappa值评估两名观察者评判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病灶周围极晕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估上述两种方法鉴别钙化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个病灶(共36例患者)。其中出血灶123个病灶(8例患者),钙化灶101个病灶(28例患者)。两名观察者病灶本身信号强度法(K=0.768)及病灶周围极晕法(K=0.876)分析SWI相位图的结果一致性较好。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法鉴别钙化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70.2%、61.4%、74.8%。病灶周围极晕法鉴别钙化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9.0%、97.6%、97.0%、99.2%。结论SWI相位图病灶周围极晕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可能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MR鉴别单纯出血或钙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位 出血 钙化 极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伴随的颅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静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0期873-878,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纤维蛋白溶酶治疗卒中,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并发的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术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少武 戴建平 +2 位作者 张迅 孙波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诊断 CT MR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指导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一例
19
作者 薛静 廖晓凌 +1 位作者 王伊龙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8岁,因'突然左侧肢体无力2.5 h'到达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急诊查体:血压12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左肢肌力4级弱,右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8岁,因'突然左侧肢体无力2.5 h'到达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急诊查体:血压12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左肢肌力4级弱,右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急诊CT及MRI检查展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CA)水平段急性闭塞,超急性期脑梗死体积<1/3 MCA供血区且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组织(二者不匹配区)20%).影像学检查提示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存在半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血栓溶解术 动脉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局部星形细胞肿胀模型的CT灌注成像及病理学研究
20
作者 胡凌 高培毅 +1 位作者 袁芳 徐立新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研究脑局部星形细胞肿胀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重在 2 5 0~ 3 0 0g雄性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三组。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tACPD(实验组 )或生理盐水 (对照组 ) 2 μl注入右侧尾状核 ,6h及 2 4h后观察动物旋... 目的 :研究脑局部星形细胞肿胀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重在 2 5 0~ 3 0 0g雄性Wistar大鼠 2 1只 ,随机分为三组。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tACPD(实验组 )或生理盐水 (对照组 ) 2 μl注入右侧尾状核 ,6h及 2 4h后观察动物旋转运动情况 ,并行CT灌注成像检查后处死动物 ,测量左右尾状核干湿重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动物注射后 6h出现向对侧旋转运动 ,右侧尾状核水含量与对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T灌注成像均可见脑局部rCBF、rCBV明显下降 ,5例MTT及TTP延长。光镜HE染色及电镜组织学检查可见星形细胞肿胀、小血管受压等改变。注射后 2 4h实验组动物旋转活动、CT灌注成像及病理学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星形细胞肿胀可引起局部脑血流量下降 ,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地反映局部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当星形细胞肿胀恢复后 ,局部血流量可以恢复 ,CT灌注指标亦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