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角色研究——以北京市B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尧选 孙亚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1,共8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是启动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基于北京市B区的案例分析,将党组织深度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所承担的角色分为三类,并且分析了三类角色下党组织与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互动形式。当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是启动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基于北京市B区的案例分析,将党组织深度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所承担的角色分为三类,并且分析了三类角色下党组织与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互动形式。当党组织承担搭台者的角色时,会引导组织内部生成规则和自我赋能运行,将可能缺场于社区治理的主体“带入场”。当党组织承担导演角色时,倾向于由社区外部导入资源和规则,以提升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当党组织承担演员角色时,会“投身”于社区治理,以替代居民完成一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 党组织 角色 多元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安全事件预防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兵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也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当前,预防社会安全事件,应当以社会矛盾治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层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有必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强化矛...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也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当前,预防社会安全事件,应当以社会矛盾治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层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制度化建设。有必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或消除诱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因素,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事件 预防为主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相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振龙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6,共3页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范式。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研究多见于国外文献,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国内社...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范式。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研究多见于国外文献,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安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国内社会资本理论的实证研究,拓展学者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区治安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警能力建设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振龙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0,共4页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警能力主要包括社会安全情报信息的收集、流通、筛选、整理、分析、判断、预警、保障等能力。针对当前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警工作面临的推进难、操作难、预警难等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加强建设:健全社会安全情报信息的...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警能力主要包括社会安全情报信息的收集、流通、筛选、整理、分析、判断、预警、保障等能力。针对当前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警工作面临的推进难、操作难、预警难等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加强建设:健全社会安全情报信息的网络、细化社会矛盾风险排查化解的网络、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应急预警工作机制、健全应急预警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预警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研究——基于系统管理理论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慧 李广海 王万智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11期36-38,共3页
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抓手,对于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服务高校教师资源,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助系统管理理论... 高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抓手,对于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服务高校教师资源,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助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识别和解释高校教师管理要素问题,有效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成为关键。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全面优化的管理新思路,是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基于此,建构高校教师管理的目标与价值、社会心理、组织结构、管理分系统和技术要素体系,并为高校教师管理要素的优化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师 管理要素 系统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评估主体的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慧 谭海波 马彦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5,共8页
评估主体是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评估质量和水平。“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切身利益,推进评估主体间的协调是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有效性的... 评估主体是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评估质量和水平。“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切身利益,推进评估主体间的协调是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视角,形成基于权威型利益相关者、客观型利益相关者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评估主体体系,探讨其利益诉求与表达,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主体确定、制定标准及实施评估活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类评估主体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评估活动中得到协调,优势充分发挥,功能得到耦合,不断提升评估实际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务服务 绩效评估主体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学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万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现有各种户籍制度改革理论大多基于对户籍制度内涵与外延的扩大化理解,把本来只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户籍制度泛化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从而给户籍制度改革带来思想障碍。科学定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法理学层面探讨户籍立法的... 现有各种户籍制度改革理论大多基于对户籍制度内涵与外延的扩大化理解,把本来只具有行政法属性的户籍制度泛化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从而给户籍制度改革带来思想障碍。科学定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法理学层面探讨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平等、自由、秩序、效率,是户籍立法价值取向的多个取舍目标。如果把平等作为目标,会使户籍制度偏离其应有的功能定位。实现迁徙自由、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两个价值目标,现阶段还不具备可行性。提高户籍管理的效率,维护社会秩序,应该成为现阶段户籍立法的价值追求。构建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框架,需要我们根据国情,以秩序、效率作为户籍立法的价值取向,调整户籍制度的内部结构,理顺户籍制度的外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户籍立法 价值取向 法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简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万川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1,共3页
对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分析,包括组织环境分析、交互环境分析、关联环境分析三个视角。从组织环境的角度看,由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引起的组织环境变化,使得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平稳、隐患增多、风险可控的特点。从交... 对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分析,包括组织环境分析、交互环境分析、关联环境分析三个视角。从组织环境的角度看,由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引起的组织环境变化,使得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平稳、隐患增多、风险可控的特点。从交互环境的角度看,由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的国内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转变,使得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变得日趋复杂,管理控制的难度增大。从关联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存在诸多难以精确预测的变数,因而容易失控。总体上看,抵制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的侵袭,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破坏,应该成为维护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高校 安全稳定形势 西方情报理论 形势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解决物业纠纷的运行逻辑 被引量:8
9
作者 袁振龙 张辉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本文以北京进入法律程序的物业纠纷为例,运用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法律解决物业纠纷的行为主体、行为过程和行为效果,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法律在处理物业纠纷中的运行逻辑。
关键词 法律 物业纠纷 运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法定赎刑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10
作者 滕健 万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5,共8页
宋初颁布的《宋刑统》,规定了赎刑适用的刑种、罪名、对象,赎刑限制适用的范围,赎刑执行的具体方法,并在两宋时期长期行用。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两宋赎刑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的制度性变革,表现为官僚贵族和平民百姓适用赎刑范围... 宋初颁布的《宋刑统》,规定了赎刑适用的刑种、罪名、对象,赎刑限制适用的范围,赎刑执行的具体方法,并在两宋时期长期行用。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两宋赎刑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的制度性变革,表现为官僚贵族和平民百姓适用赎刑范围扩大,宦官、贡举人、医官、太学生、僧尼、道士、女官等特殊人群适用赎刑,限制荫赎适用对象,限制官吏失入死罪的用赎,改革赎刑执行方法等方面;非制度性变化多属以敕破律的个案,包括不当赎而赎、当赎不赎、以官赎罪后又恢复其官员身份等情形。宁宗嘉泰年间颁行的《庆元条法事类》,反映了南宋赎刑制度的特点。其所规定的赎刑制度,在赎刑适用对象和赎刑限制适用的范围上均有所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刑统》 《庆元条法事类》 宋朝 赎刑制度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治安承包评析
11
作者 于丽娜 《农村农业农民》 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
一、农村治安承包的背景及效果 治安承包就是将其整体治安或某项治安或某个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巡逻看护、安全管理,以每年一定价格的方式承包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并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严格奖惩兑现,从而达到维护治安和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治安 承包 农村 安全管理 签订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