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贺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为实现社会和谐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思想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奎 李慧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5期68-74,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改变的理论,也就是说,作为他们的国家理论主题的是阶级统治工具,而不是社会管理。但是,这不能说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不包含国家管理的思想。事实是,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改变的理论,也就是说,作为他们的国家理论主题的是阶级统治工具,而不是社会管理。但是,这不能说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不包含国家管理的思想。事实是,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同关于代替这一社会形态的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和管理方式的构想,都包含着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管理的初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管理 社会管理 民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论坛杂志社战略合作单位系列活动之二:形成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观点集萃
3
作者 秦宣 徐鸿武 +9 位作者 王易 闫志民 李生林 刘建军 李贺林 姜汉斌 廖作斌 曹胜 彭恒军 崔萍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1期54-57,共4页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可以说此次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抗震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此背景下,2...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中华儿女在大灾大难面前永不低头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可以说此次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抗震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此背景下,2008年5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北京市科社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秦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时代特征、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而此次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展现出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等,值得理论界进行深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精神家园 民族精神 体系理论 集萃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应在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燕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共5页
社区的公共服务就是在社区范围之内,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如何管理和维护的问题。青岛市江苏路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和美国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为北京市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北京市应选择多种路径实现自己的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的公共服务就是在社区范围之内,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如何管理和维护的问题。青岛市江苏路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和美国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为北京市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北京市应选择多种路径实现自己的公共服务体系,即公共服务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理顺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消费者导向、对公共服务实行监督和科学的绩效评估、依法规范公共服务行为、公共服务与改革行政机构协调统一和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社会管理 社区建设 运行机制 绩效评估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北京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5
作者 左宪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党中央要求北京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党的建设更要走在前列,这是由北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真正做到“走在前列”,就要强化“首都意识”,发展“首都经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党中央要求北京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党的建设更要走在前列,这是由北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真正做到“走在前列”,就要强化“首都意识”,发展“首都经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利用首都的各种资源,善于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党建 首都特点 首都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是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冀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85-90,共6页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基层党建领域也出现了单位和社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局面,并且...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基层党建领域也出现了单位和社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局面,并且与单位和社区分立的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同构性。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必须有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体系内的和谐;要克服城市社会基本结构中的“二元化”状态,就必须实现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在当前单位和社区互动乏力的情况下,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城市社会 单位党建 社区党建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前苏联解体后古巴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再认识——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登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77-84,共8页
苏联解体后,古巴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 古巴 共产党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贺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6-30,共5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 和谐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对社会认识的深化
9
作者 邱守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1-35,共5页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其新意主要在于,增添了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内容,而这里所说的社会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广义的社会观;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则属于狭义的社会观。二者之间作为人类认识社会的...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其新意主要在于,增添了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内容,而这里所说的社会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广义的社会观;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则属于狭义的社会观。二者之间作为人类认识社会的不同角度或方式,有区别也可以互补。从广义的社会观向狭义的社会观转变是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在理论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狭义上使用社会概念,具体地分析社会问题的思想需要挖掘;其次,西方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需要吸收;再者,中国共产党建设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全国执政50多年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观 认识 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化角度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10
作者 左宪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9-72,共4页
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一个不能不加以注意的重要趋势。我们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就不仅要从国内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来认识,还要以更广阔的世界眼光,从国际化的环境和趋势来加... 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一个不能不加以注意的重要趋势。我们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就不仅要从国内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来认识,还要以更广阔的世界眼光,从国际化的环境和趋势来加以认识。由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应当包括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社会和谐 国际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国情、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11
作者 鲁亦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3-55,共3页
本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关键词 基本国情 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代“和谐”理念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张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6-59,共4页
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几个理念,认为,我们在对待这些“和谐”理念的时候:第一,应该重视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空谈;第二,应该在肯定古代“和谐”理念合理性的同时,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几个理念,认为,我们在对待这些“和谐”理念的时候:第一,应该重视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空谈;第二,应该在肯定古代“和谐”理念合理性的同时,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构建更高层次的和谐社会,不能回过头来翻故纸堆,而是要在推进中国现代化方面有所作为。否则,无论是古代先贤的“和谐”理念,还是当代的“和谐”思想,都会因为实践上的无作为而流于空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界亭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共3页
为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2017年10月27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共同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为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2017年10月27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共同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北京市委党校、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九大 社会科学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 精神理论 指挥学院 中央党校 社会主要矛盾 北京市委党校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外价值观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国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的起步早于国内。国外研究者从价值观的涵义、分类和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研究者侧重于价值观的宏观理论、特定社会群体和特定社会领域价值观的研究。国内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理论... 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的起步早于国内。国外研究者从价值观的涵义、分类和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研究者侧重于价值观的宏观理论、特定社会群体和特定社会领域价值观的研究。国内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主动性和前瞻性研究不够等问题,必须加强微观领域研究,加强实证性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测量方法 和谐社会 实证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经济文化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仲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6-31,共6页
经济文化是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经济行为规律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反映,是指导该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经济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的... 经济文化是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经济行为规律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反映,是指导该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经济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的非常复杂的系统。 当前,无论是世界市场经济的新发展引起的世界经济文化的转型,还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的文化冲突,都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深入的研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提高经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 集体主义价值观 理论研究 个人主义价值观 资本主义精神 文化冲突 市场经济型 世界市场经济 生产社会化 新儒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善用“大数据”——理论探讨与案例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240-241,共2页
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适应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最为核心的意义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需要和思想倾向,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视角中的合法性研究
17
作者 张洪武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2,85,共7页
合法性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政治系统能否取得合法性,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构建合法性的基础、积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信任十分重要。合法性的基础建设向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前的合法性基础日渐萎缩之后,就必须进行重... 合法性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政治系统能否取得合法性,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构建合法性的基础、积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信任十分重要。合法性的基础建设向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前的合法性基础日渐萎缩之后,就必须进行重构。在构成合法性的基础中,协商民主程序是根本,如果社会成员都参与了政治意志的形成和争论,公民大众的交往权力就转化为决策权力和行政权力,转化为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本身要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分析工具,成为构建合法性的基础,需要公民社会的发展、协商民主对政治合法性的助推作用以及协商民主的建制化等条件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协商民主 条件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 邱吉 +5 位作者 翟文中 杨奎 王佳菲 王东 徐婷 李文苓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0期66-72,共7页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个性化...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个性化、独立性的发展,在理想信念和价值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存在诸如态度浮躁、生活迷茫、目标功利等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也要通过推动大学生创新政治价值观,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发挥网络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等办法,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利性与公益性:企业慈善困境的现实求解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洪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企业本身的有序牟利就是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统一。但仅有这种不自觉的统一是不够的,如果把营利之善、资本增殖和公益捐赠结合起来,那就是一种自觉的统一。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捐赠策略,健全... 企业本身的有序牟利就是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统一。但仅有这种不自觉的统一是不够的,如果把营利之善、资本增殖和公益捐赠结合起来,那就是一种自觉的统一。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捐赠策略,健全税收激励机制及其他法律法规,将是促进企业的营利性与公益性自觉统一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慈善 营利性 公益性 现实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燕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02-107,共6页
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管理的论述,阐述了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认为社区服务是社区社会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集合体,它兼有社区社... 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管理的论述,阐述了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认为社区服务是社区社会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集合体,它兼有社区社会工作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属性。在界定概念的同时,论述了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系统性、民本性、互助性、互补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具备排忧解难、协调整合、调解预防、社区稳定的功能。因此,提出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是:制定社区服务政策、制定社区服务目标、拉动公民参与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的合作关系、作为社区服务责任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公共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 公共资源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