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析中国区域文学史的现状及意义——兼谈北京区域文学史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2
|
新中国以前北京地域文学之概观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1
|
|
3
|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 |
王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4
|
接受与效果研究中的“潜文本”——文学理论与传播研究的交叉视角 |
徐翔
邝明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5
|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 |
陈言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26
|
|
6
|
北京电视剧发展概述 |
孟固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1
|
|
7
|
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其研究的缺失 |
许苗苗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9 |
1
|
|
8
|
智慧资本、表征资本、产业资本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
李建盛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9
|
世纪之交北京散文创作景象 |
高音
|
《河北学刊》
|
2001 |
0 |
|
10
|
从维熙:求证知识分子苦难的“大墙文学” |
陈言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0 |
|
11
|
中日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进程比较 |
陈玲玲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2
|
|
12
|
论老舍的抗战文学创作 |
甘海岚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3
|
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变奏中开拓新的审美空间——转型期陈建功的京味小说 |
吕智敏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4
|
20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中的左翼思潮 |
季剑青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5
|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谈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 |
王柏华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2
|
|
16
|
波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与烟袋斜街的消费实践 |
许苗苗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7
|
美学后现代转向的主题化阐释——评《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 |
梦晨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