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纪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42-43,共2页
“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纪略彭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德哲学交流中心”和香港分析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专... “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纪略彭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德哲学交流中心”和香港分析哲学学会联合发起的“今日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国际哲学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论 语言困境 讨论会 客观性 诠释学 融贯论 哲学研究 符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诠释学到中国经典阐释学——中国式哲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汉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62,共21页
诠释学(Hermeneutik)本是现象学后期发展的一个学派,现已成为做哲学的第一哲学,因为人类认知领域皆为解释,解释空间已全部充实了人类认知空间;而且,解释发展到阐释引起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仅解释世界而且还要改变世界的主... 诠释学(Hermeneutik)本是现象学后期发展的一个学派,现已成为做哲学的第一哲学,因为人类认知领域皆为解释,解释空间已全部充实了人类认知空间;而且,解释发展到阐释引起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仅解释世界而且还要改变世界的主张。阐释学(Auslegungslehre)是根据当代哲学诠释学的阐释概念而进行的中国重构,也可以说是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中国化。阐释概念经历了教义学阐释—探究型说明—实践应用型阐释,从而阐释的本质是效果历史事件、新型的意义与真理概念、视域整合的共识以及对话的问答结构。中国经典阐释学是在中国深厚的经学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合理要素而建构的一门中国阐释学,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经学又高于中国传统经学,不同于西方诠释学又高于西方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阐释学 中国经典阐释学 解释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两个伟大主题。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的过程,既是从古代文艺到近代文艺的复兴过程,又是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的复兴过程,更是从"文... "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两个伟大主题。从"人的发现"到"世界的发现"的过程,既是从古代文艺到近代文艺的复兴过程,又是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的复兴过程,更是从"文艺复兴"到"科学复兴"的过程。文艺复兴发现新的人性观和世界观,导致欧洲艺术的世俗化、自然化和现实化,从而孕育了近代艺术。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又对科学复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发现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自由,大大确立和激发了近代科学家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理性研究自然科学的精神动力;通过发现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可控性和数学结构,大大巩固了近代科学家对自然理性秩序的本体论信念,激发了其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成熟,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是科学复兴最伟大和最深刻的动因和背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科学复兴 人的发现 世界的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跨中外通达古今--诠释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反思 被引量:8
4
作者 洪汉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8,165,共14页
"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借鉴西方哲学来发展中国哲学,乃是在按照西方模式建构中国哲学,而对古代经典进行诠释,则是强迫古代经典现代化... "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借鉴西方哲学来发展中国哲学,乃是在按照西方模式建构中国哲学,而对古代经典进行诠释,则是强迫古代经典现代化。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不论中外关系,还是古今关系,凡"学"都是学"共相",学优于自己的东西,从观念的进展来看,都是一种融合过程。当代诠释学的宇宙恰好包含这两个主题,它既横跨中西又通达古今。从诠释学角度探讨中国哲学的"中西"与"古今"之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心灵的共振既能够逾越中西又能够通达古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诠释学 中西关系 古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与澄明之境:心与物融为一体——论庄子与海德格尔对人与世界原初关联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那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4,共6页
庄子对"望之畅然"的旧国旧都、对风起北方的描绘,海德格尔对阿尔卑斯山、博登湖、东北风等自然物的依恋,阐发的是心与物融契为一体的神圣与澄明之境,都深蕴着他们对人与世界原初关联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 庄子 海德格尔 存在 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基础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倩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科学教育的兴起曾经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负效应的不断显现,人们开始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和质疑。本文意在说明,科学教育只有重塑其人文价值基础,即通过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创造性... 科学教育的兴起曾经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负效应的不断显现,人们开始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和质疑。本文意在说明,科学教育只有重塑其人文价值基础,即通过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人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创造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未来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价值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丽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1,共7页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基督教 好公民与好人 善的理念 灵魂不灭 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学术讨论会 人文精神 研讨会综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科研院所 地区高校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性的塑造——仅以西方历史进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丽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0,共7页
和谐社会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理想的追求。柏拉图理想国对和谐的要求是公民各安其位。与城邦三部分相应,灵魂也分三个部分。理性能够驾驭灵魂的其余部分,人的灵魂才是善的。中世纪的理想是上帝之城,追求的理想人性是爱。然而政... 和谐社会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理想的追求。柏拉图理想国对和谐的要求是公民各安其位。与城邦三部分相应,灵魂也分三个部分。理性能够驾驭灵魂的其余部分,人的灵魂才是善的。中世纪的理想是上帝之城,追求的理想人性是爱。然而政教合一导致教会腐败。近代社会的理想是公民社会,崇尚人的自然本性。为了避免人对人的战争状态,通过契约建立了公权力。它的基础是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上帝之城 自然本性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的塑造如何可能?——基于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90,共7页
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的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的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的教化方式。亚里士多... 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的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的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的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文化中的真理与民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当代科学文化中,狭隘的真理观导致了真理与民主的对立。在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技治主义者为保证科学研究的效率,极力反对科学的民主化,但这不仅无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削弱了科学的发展动力。在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 在当代科学文化中,狭隘的真理观导致了真理与民主的对立。在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技治主义者为保证科学研究的效率,极力反对科学的民主化,但这不仅无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削弱了科学的发展动力。在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后现代主义者为倡导科学的民主化,极力消解科学的真理,但这又为"庸俗的民主"洞开了大门。实用主义真理观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偏颇,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揭示了科学真理与商谈民主之间交融互补的深刻关联,从而为科学文化的建构提供了一条颇具启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民主 科学文化 实用主义 技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革命语境下的休闲哲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倩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7,共7页
随着智能文明时代的到来,现代休闲迎来自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式发展。一方面机械性的工作日益被智能化工具取代,为现代休闲的全方位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各种“网络依赖”的负效应所带来的时间和空... 随着智能文明时代的到来,现代休闲迎来自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式发展。一方面机械性的工作日益被智能化工具取代,为现代休闲的全方位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各种“网络依赖”的负效应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与交往的压迫性与日俱增,也为休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通过克服虚实空间的矛盾,重建“亲近大自然”的博物学传统,发挥休闲研究对创新文化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越人工智能“分布式”的模式,确立总体性文化的再创造,现代休闲对于文明发展的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文明 休闲 博物学传统 创新文化 总体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习惯与伦理德性:一种舌尖上的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看来,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并不仅仅影响身体的健康,它也与灵魂的美德息息相关。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程中,可以同时训练我们的"勇敢"和"节制"等伦理德性。贤明的立法者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饮食习惯 伦理德性 勇敢 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与礼法——从“舌尖上的哲学”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双洪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7,共5页
柏拉图以饮酒比喻立法,认为组织良好的宴饮与优秀的立法同样,不仅可以培养德性,也可以教育和引导民众。在中西方传统中,有关饮食的习惯和规定都体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和礼法,承载着共同体的教养和文化。
关键词 饮食 礼法 德性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
15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逻辑经验主义根据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力图实现科学在方法、语言、定律、社会建制和文化实践上的统一。虽然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因为自身的理论局限和历史条件制约,最终没有完成它允诺的使命,但是,该统一科学纲领不仅促进... 逻辑经验主义根据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力图实现科学在方法、语言、定律、社会建制和文化实践上的统一。虽然逻辑经验主义的统一科学纲领因为自身的理论局限和历史条件制约,最终没有完成它允诺的使命,但是,该统一科学纲领不仅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的交流,而且切实推进了同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发展。逻辑经验主义深刻影响了当代的统一科学运动,为新时代科学与人文的合作与交融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经验主义 统一科学 科学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诠释学视阈下的实践理性——论理查德·伯恩斯坦的科学诠释学
16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伯恩斯坦基于诠释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了科学家对经验的理解、理论选择和学术对话等科学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实践理性,在后现代主义和新实用主义的语境下重塑了科学的理性形象,并为科学与人文的交流和对话开辟出了一条极具启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 科学诠释学 实践理性 后现代主义 新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
17
作者 王凤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王凤仙一、问题的提出近十年来,妇女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困扰着研究者,1994年《光明日报》用很多的篇幅讨论这一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妇女角色冲突被列为论坛专题。妇...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王凤仙一、问题的提出近十年来,妇女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困扰着研究者,1994年《光明日报》用很多的篇幅讨论这一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妇女角色冲突被列为论坛专题。妇女的家庭角色是母亲角色与妻子角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角色 职业妇女 妇女就业 北京城区 阶段就业 职业女性 生育选择 中日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 角色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软实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8
作者 杜丽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4,共5页
文化大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所欠缺的内涵和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状态,指出只有进行价值体系的范式变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关键词 软实力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范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文化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
19
作者 程倩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1,共3页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不仅影响了各自的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比翼齐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谐文化和和谐社...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系问题是破解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时代主题。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不仅影响了各自的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比翼齐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者的教化和希腊哲学的转向
20
作者 杜丽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8,共6页
肉体问题是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灵魂和肉体关系的基础之一。智者的贡献在于:首先,由于他们的努力,希腊自然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被用来观察人及其肉体。其次,由于智者是从事教育的,通常比较强调知识和教育,像普罗泰戈拉一类的智者,更... 肉体问题是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灵魂和肉体关系的基础之一。智者的贡献在于:首先,由于他们的努力,希腊自然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被用来观察人及其肉体。其次,由于智者是从事教育的,通常比较强调知识和教育,像普罗泰戈拉一类的智者,更为强调教育和知识对灵魂的教化作用,教化的目的是灵魂的aretè(德行),于是智者的教化把知识与灵魂的关系提上哲学的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教化 德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