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贾静 孙亦雯 +3 位作者 石新兰 李振强 潘美霖 赵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女性生殖道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女性生殖道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ISH检测TFE3基因重排,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不伴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病变分别位于子宫颈、宫体和阴道残端。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排列呈实性片、巢和束状,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异型性轻微或显著,核分裂象多少不等。部分病例可见肿瘤性坏死、多核瘤巨细胞和横纹肌样细胞等。免疫表型:3例手术标本中HMB-45、Melan A、MiTF、TFE3、desmin、SMA和h-caldesmon均阳性,S-100和SOX10均阴性。1例会诊病例的HMB-45、MelanA、desmin和SMA均阳性,S-100阴性。3例FISH检测TFE3基因无断裂重排。结论 女性生殖道PEComa易误诊,结合其典型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女性生殖道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静 陈剑 +3 位作者 王华 郑杰 高菲 石雪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HAS进行染色,观察Glypican-3、AFP、Hepatocyte、CEA等表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例HAS进行染色,观察Glypican-3、AFP、Hepatocyte、CEA等表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HAS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性4例(4/5),3例治疗前血清AFP均升高(3/3)。肿瘤由肝样分化区伴或不伴普通腺癌区组成,肝样分化区似典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肝样分化区Glypican-3、AFP、Hepatocyte呈不同程度阳性,而CEA一般为阴性。5例HAS中伴胃周淋巴结转移者3例、肝转移者2例、卵巢转移者1例。随访6~21个月,其中4例死亡,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 HA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与HCC相似,常有血清AFP升高,易转移,预后及临床疗效较普通型胃腺癌差,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样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浆液性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石新兰 李振强 +3 位作者 崔铁莉 李玉广 贾静 邓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浆液性癌(pelvic serous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PSC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PSC,年龄23~87岁,平均58.9岁。...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浆液性癌(pelvic serous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PSC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PSC,年龄23~87岁,平均58.9岁。PSC可发生于输卵管、卵巢和腹膜,常因腹胀、腹痛或盆腔占位就诊,发现时常广泛累及盆腔多个脏器,不易明确原发部位。输卵管浆液性癌原发灶小,易种植,卵巢和腹膜浆液性癌常伴有浆液性输卵管上皮内癌(serous tub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STIC)。结论 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能是PSC的主要来源。诊断PSC时需仔细检查输卵管以明确其原发部位,病变广泛累及腹膜时需与腹膜间皮瘤和盆腔外腺癌腹膜转移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浆液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性/炎性涂片背景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新兰 张宁 +4 位作者 崔铁莉 李振强 李玉广 贾静 邓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背景及其对细胞学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病理科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病例,并与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宫颈上皮病变背景干净,约8.72%的病例出现重度炎症背景,...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背景及其对细胞学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病理科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病例,并与活检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宫颈上皮病变背景干净,约8.72%的病例出现重度炎症背景,约3.15%的病例出现血性背景。鳞癌(squmaous carcinoma,SC)和腺癌(adenocarci-noma,AC)(100.00%)组、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ade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2.00%)组和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组(33.30%)血性/炎性背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确(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组(6.30%)和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4.76%)。结论血性/炎性背景是导致宫颈上皮病变低诊断甚至漏诊的主要原因。冰醋酸溶液处理可有效清除血性背景,提高涂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背景 炎性背景 子宫颈 超薄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输卵管浆液性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新兰 籍晓桃 +4 位作者 张宁 李振强 崔铁莉 李玉广 贾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浆液性腺癌(PFSA)的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2例PFS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SA组织形态学与输卵管外盆腔浆液性腺癌相似,发生盆腔腹膜广泛播散时确定其原发部位困难。结论...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浆液性腺癌(PFSA)的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2例PFS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SA组织形态学与输卵管外盆腔浆液性腺癌相似,发生盆腔腹膜广泛播散时确定其原发部位困难。结论对于来源不明的盆腔包块,须仔细检查输卵管并排除输卵管来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瘤 浆液性腺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贾静 刘从容 +1 位作者 张璐芳 石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emic type,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OSCCH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FIGO分期...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emic type,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OSCCH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FIGO分期Ⅲc期。镜下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岛状、梁状、条索状排列,可见大片坏死。局部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腔隙,腔内含嗜酸性液体。肿瘤细胞有大细胞和小细胞两种成分,以小细胞为主,部分细胞呈横纹肌样。瘤细胞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CK(AE1/AE3)、EMA均阳性,CD99、Syn个别细胞弱阳性,α-inhibin、CgA、NSE均阴性。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 OSCCHT高度恶性,为避免误诊,在诊断年轻女性的卵巢肿瘤时,除考虑上皮来源、性索间质来源、生殖细胞来源以外,还应考虑杂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小细胞癌 高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评分联合超声特点对术前甲状腺穿刺不确定性结节的分类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淑蓉 高侃 +5 位作者 王飞亮 汪梦鸽 陈荣明 戴维德 陈岚 刘东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1-1447,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形态评分联合超声特点,用于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不确定性结节分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9例有组织病理学随访结果,术前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诊断为TBSRTCⅢ~Ⅴ级的病例。由2名超声科医师和2名细胞病... 目的探讨细胞核形态评分联合超声特点,用于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不确定性结节分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9例有组织病理学随访结果,术前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诊断为TBSRTCⅢ~Ⅴ级的病例。由2名超声科医师和2名细胞病理学医师分别针对超声图像特征及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及评分,当评分不一致时协商达成共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细胞核形态及超声影像学评分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通过交叉列联表评价各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评价简化核形态联合超声特征评分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核沟、核内包涵体及核淡染更易出现于恶性/低危甲状腺结节(P=0.001、0.013、0.001)。细胞学简化核形态评分的阳性阈值设定为2分,诊断甲状腺恶性/低危肿瘤的敏感性高(99.1%)。纵横比>1、晕环征消失、形态不规则和结节内无血流信号的超声特征更易出现于恶性/低危甲状腺结节(P=0.003、0.007、0.003、0.004)。超声学评分阳性阈值设定为5分,诊断甲状腺恶性/低危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5.9%,特异性为78.6%。ROC曲线分析显示:两种评分联合诊断的准确性(0.873,95%CI=0.777~0.970)高于单独使用核形态评分(0.817,95%CI=0.687~0.948,P=0.0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高于单独超声学特征评分(0.758,95%CI=0.637~0.879,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FNA细胞学诊断不确定的病例,结合简化核形态及超声特征评分可提高细胞学诊断甲状腺恶性/低危肿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穿刺术 超声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疝1例
8
作者 金玉莲 陈巨坤 籍晓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脐疝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囊肿1例
9
作者 王延林 籍晓桃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静脉肾盂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对晚期宫颈癌化学药物治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常忠莲 盛晓滨 +1 位作者 石新兰 韦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对晚期宫颈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axinol pl...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对晚期宫颈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axinol plus platinum,T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且均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8^+、CD4^+/CD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CD8^+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直肠刺激反应、皮肤反应及膀胱刺激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应用于晚期宫颈癌化疗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汤 晚期宫颈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