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察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作者 贾淑鑫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9-30,共2页
检察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贾淑鑫检察诉讼档案是国家重要专业文书的一部分,是人民检察院检察活动的真实记录。检察机关的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在最近10个年头里,检察诉讼档案工作虽然有章可循且不断发展,但某些管理环... 检察诉讼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贾淑鑫检察诉讼档案是国家重要专业文书的一部分,是人民检察院检察活动的真实记录。检察机关的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在最近10个年头里,检察诉讼档案工作虽然有章可循且不断发展,但某些管理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档案 检察机关 问题及解决 保管期限 档案人员 检察院 档案管理部门 鉴定工作 卷内文件 侦查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手段的优先性——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广三 庄乾龙 《法治研究》 2012年第2期22-31,共10页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采提示性列举的方式规定特殊侦查措施的种类,包括控制下交付、电子监听与特工行动及其他特殊侦查措施。职务犯罪侦查主体享有优先选择特殊侦查手段的权力,而特殊侦查手段产生的原因与最后手段性原则对其限制的无效...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采提示性列举的方式规定特殊侦查措施的种类,包括控制下交付、电子监听与特工行动及其他特殊侦查措施。职务犯罪侦查主体享有优先选择特殊侦查手段的权力,而特殊侦查手段产生的原因与最后手段性原则对其限制的无效及可能产生的矛盾是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手段具有优先性的根本原因。《公约》对追查腐败犯罪鼓励使用特殊侦查手段的态度,意在表明国际联合侦查层面特殊侦查措施的优先性。我国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手段的立法缺失与履行国际义务的现实要求立法应构建契合我国国情并能与《公约》相衔接的职务犯罪特殊侦查制度。通过明确职务犯罪原则性适用特殊侦查手段规定,排除最后手段性原则与重罪原则的限制性规定,以保障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手段的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特殊侦查手段 优先性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锋志 豆忠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8,共4页
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认定问题,应结合立法目的、惩治重点,从实质的角度准确理解、分别把握。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与共同受贿共犯的区别问题,应以国家工作人员有无对贿赂的认识,以及与行贿人之间的具体意思联络内容,结合司法... 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认定问题,应结合立法目的、惩治重点,从实质的角度准确理解、分别把握。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与共同受贿共犯的区别问题,应以国家工作人员有无对贿赂的认识,以及与行贿人之间的具体意思联络内容,结合司法解释中关于"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的规定分别把握。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对合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行贿意思的具体内容为标准,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区别认定为无罪或行贿罪(未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 主体 共犯 对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损害赔偿看附带民事诉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广三 《法治研究》 2010年第7期34-37,共4页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也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允许受害人对民事侵权行为提起...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仅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且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也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司法解释却允许受害人对民事侵权行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上述部门法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法学界对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折中说三种意见。本文对上述三种意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动态的法制化进程中作了一个模式化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赔偿 附带民事诉讼 取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可行性评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门美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5,共7页
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是对未成年人实行少捕慎捕原则的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办案人员往往倾向逮捕,而没有对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可行性作充分考虑。法律失范造成司法实践对"社会危险性"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为防止主观恣... 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是对未成年人实行少捕慎捕原则的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办案人员往往倾向逮捕,而没有对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可行性作充分考虑。法律失范造成司法实践对"社会危险性"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为防止主观恣意,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机制,规范自由裁量,使之科学化。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机制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预测学等科学方法建立,旨在通过评估非羁押的风险,正确判断未成年人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可行性评估 风险评估 行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帆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9-200,共2页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是指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享有的知悉和获取案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处理情况、了解所应享有的权利的权利。我国对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的相关规定存在内容不完整、程序设置不科学、保障机制不到位的问... 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是指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享有的知悉和获取案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处理情况、了解所应享有的权利的权利。我国对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的相关规定存在内容不完整、程序设置不科学、保障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应通过充实内容、完善程序、建立保障机制来给予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起诉 被害人知情权 告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间借贷关系中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探讨——以利息形式受贿案件为例
7
作者 豆忠娟 李菲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6,共4页
对以利息形式受贿的案例分析被告人李甲是某市市委书记,于2009年至2014年间5次借款给张乙。根据张乙供述,当地民间借贷一般年利率为24%~36%,他向其他人借款的年利率也一般如此。在向李甲借第一、二笔借款时,他因急需资金且为与李甲搞好... 对以利息形式受贿的案例分析被告人李甲是某市市委书记,于2009年至2014年间5次借款给张乙。根据张乙供述,当地民间借贷一般年利率为24%~36%,他向其他人借款的年利率也一般如此。在向李甲借第一、二笔借款时,他因急需资金且为与李甲搞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受贿案件 李甲 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行为 案例分析 财产性利益 受贿数额 银行贷款利率 民法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