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数字眼科在眼科学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文斌 李赫妍 董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4-9,I0001,共7页
近年来,信息通信的几项关键数字创新技术不断成熟,其发展速度之快,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纪录。医疗卫生各个子行业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其对眼科的影响也颇为深刻。随着数字眼科学的兴起,它不仅有助于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更有利于实现... 近年来,信息通信的几项关键数字创新技术不断成熟,其发展速度之快,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纪录。医疗卫生各个子行业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其对眼科的影响也颇为深刻。随着数字眼科学的兴起,它不仅有助于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更有利于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其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体系在眼科领域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例如数据安全性、人文伦理性等。因此,数字眼科的长远发展仍需要科研人员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医疗需求,为眼科医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便捷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眼科 人工智能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实验室特色平台建设与开放共享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谦 卢清君 +1 位作者 张敬学 武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7-230,共4页
生物医学实验室建设需要依托于优势学科,作为眼科学实验室在由专科研究平台向多学科交叉及新技术转化的拓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开放平台,积累了一些共享运转机制和管理经验。根据学科平台建设的近、中、长期规划,阐述了开... 生物医学实验室建设需要依托于优势学科,作为眼科学实验室在由专科研究平台向多学科交叉及新技术转化的拓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专科特色的开放平台,积累了一些共享运转机制和管理经验。根据学科平台建设的近、中、长期规划,阐述了开放平台的建设过程,介绍了开放平台的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实验室 平台建设 生物医学实验室 开放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8年发展历程回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0,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西方眼科引进期,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腾飞期和21世纪后飞速发展期,从最初的眼科诊所发展为目前国内眼科专科最全的、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凝练形成了特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西方眼科引进期,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腾飞期和21世纪后飞速发展期,从最初的眼科诊所发展为目前国内眼科专科最全的、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凝练形成了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并逐步进入了国际知名眼科中心的行列,在医、教、研、防等方面为中国眼科的发展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眼科中心 发展历程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晶 郑燕 +1 位作者 刘倩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3,共7页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的 比较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拟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204眼.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各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10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微型角膜刀制瓣组52例104眼行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波前像差仪分析6 mm瞳孔下Zernike系数及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5、3.0、6.0、12.0和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裸眼视力达到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分别占95.1%、94.2%和93.9%,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94.2%、93.8%和93.2%.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37±2.12)、(-0.26±0.45)和(-0.45±0.51)D,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6.25±2.05)、(-0.44±0.64)和(-0.35±0.59)D,术后3个月和1年2个组间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l.194、1.429,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总高阶像差(RMSh)及各项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个组间术眼在暗视状态下1.5 c/d空间频率的Lo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2.0 c/d和18.0 c/d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产生的高阶像差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视觉质量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 近视/手术 像差 对比敏感度 飞秒激光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眼科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发展及探索 被引量:32
5
作者 付晶 魏文斌 +3 位作者 马张芳 刘淑贤 张庆余 张彤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2,共2页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自2012年开展以来管理模式不断地改进,日间手术管理逐步制定了完善的患者准入制度、医生准入原则、规范的预约流程和应急预案,与以往住院手术相比,术者决策流程、职责、护理环节均有相应改变。日间手术管理的...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自2012年开展以来管理模式不断地改进,日间手术管理逐步制定了完善的患者准入制度、医生准入原则、规范的预约流程和应急预案,与以往住院手术相比,术者决策流程、职责、护理环节均有相应改变。日间手术管理的目的从初期的提高手术量、改善医疗指标逐步过渡到提高手术台使用率、减少等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花费、提高急诊手术效率、锻炼青年医师上来。同仁眼科中心日间手术运营表明,日间手术是开放、安全、高效的平台,充分开展日间手术可以实现医患的共赢,体现了管理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日间手术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 被引量:19
6
作者 梁亮 王红 +2 位作者 彭晓燕 赵萌 周增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de Smet的标准对炎症进行分级。用0.3 mL肝素(5 000 U/mL)注射至左心室以抗凝血,然后取眼球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多克隆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5只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第10天,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节炎症表现,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炎症平均得分为0.4、3.2、1.6和0.2。实验组大鼠眼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光感受器细胞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IL-17蛋白表达,而正常组未见IL-17蛋白表达。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组织切片染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6、4、2、0.4。EAU大鼠眼部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与IL-17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8,P<0.01)。结论IL-17蛋白在Lewis大鼠EAU模型中呈高表达,表明IL-17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自身免疫反应 葡萄膜视网膜炎 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可靠性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啸谷 乔利亚 +4 位作者 张烨 谭家璿 管征 万修华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5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低阶像差矫正方式对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结果影响,并分析影响其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无其他眼病的67例单纯性屈光不正志愿者左右眼中随机选择一眼共67眼,分别使用传统框架眼镜矫正与双通道客观成像质量分析系统内... 目的比较不同低阶像差矫正方式对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结果影响,并分析影响其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无其他眼病的67例单纯性屈光不正志愿者左右眼中随机选择一眼共67眼,分别使用传统框架眼镜矫正与双通道客观成像质量分析系统内置矫正方法进行光学成像质量和散射情况测量。比较两者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差异,并分析造成两者测量差异原因。结果传统框架眼镜矫正法与OQAS仪器内置矫正法测得的MTFcutoff值分别为(39.83±9.11)c·deg-1、(40.34±10.02)c·deg-1(t=-0.59,P=0.56);SR值分别为(0.22±0.06)c·deg-1、(0.22±0.06)c·deg-1(t=-0.90,P=0.37);OSI值分别为(0.50±0.06)c·deg-1、(0.40±0.05)c·deg-1(t=-2.96,P=0.004);两种矫正方法的最佳聚焦点等效球镜差值为(0.02±0.39)D,等效球镜度数符合率(相差≤0.50D)为91%(61/67)。OSI差值与最佳聚焦点等效球镜差值存在负相关关系(r=-0.38,P<0.05)。MTFcutoff差值与最佳聚焦点等效球镜差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P<0.05)。结论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内置的低阶像差矫正技术不影响光学质量评价,是一种临床上准确、可靠的视觉质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质量 点扩散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散射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效用分析方法测量中国人青光眼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绍丹 孙霞 +5 位作者 王宁利 张纯 李思珍 王谦 王兰 梁远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3-847,共5页
背景近年来关于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但调查结果表明各种视功能量表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准确、全面地评价影响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值得深入研究。目的利用效用分析的方法测量青光眼患者... 背景近年来关于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但调查结果表明各种视功能量表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准确、全面地评价影响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值得深入研究。目的利用效用分析的方法测量青光眼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并初步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采用效用分析中的线性等级尺度(RS)法和时间交易(TTO)法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反映青光眼患者疾病相关生活质量的效用值,比较RS法和TTO法所得效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青光眼家族史、青光眼手术史、不同视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不同青光眼类型对患者效用值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青光眼患者86例,其中男6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67岁。RS法和TTO法测得青光眼患者的效用值分别为0.62±0.19和0.77±0.12,两种方法获得的效用值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074,P=0.499)。RS法计算所得的效用值受日常生活视力、视野缺损程度以及青光眼手术史的影响,而TTO法测得的效用值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受教育程度有关,与患者视力和视野损害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校正了年龄、工作状态和受教育程度以后,较差眼视力≥0.3的青光眼患者其TTO效用值显著高于较差眼视力〈O.3者(P=0.029)。结论效用分析的方法简单、灵敏,可较好地被患者所接受。RS法所得效用值受日常生活视力、视野缺损程度以及青光眼手术史的影响,反映了患者对自身视觉状态的主观评价。TTO法测得的效用值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工作状态以及受教育程度有关,反映了不同患病个体对自身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视功能的损害程度在青光眼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中不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生活质量 效用分析 等级尺度法 时间交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临床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孟博 李仕明 +3 位作者 康梦田 孙芸芸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背景眼科临床指南(PPP)是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以规范医疗实践活动的循证文件,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推广10余年,但PPP在中国眼科的推广和使用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从临床问题出发了解眼科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现... 背景眼科临床指南(PPP)是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以规范医疗实践活动的循证文件,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推广10余年,但PPP在中国眼科的推广和使用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从临床问题出发了解眼科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2014年9月17—21日在第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暨第十七届亚非眼科大会会场无重复地发放问卷,就眼科医师对眼科PPP的认知情况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参考以往发表的文章讨论后设计,包括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及对PPP认知情况2大部分,对PPP认知情况又分为自我评价和PPP认知评分,其中自我评价量化为对PPP比较了解、了解、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的人数构成比,并根据有效答卷中的情况对PPP认知程度进行分级,0-4分为认知程度差,5-8分为认知程度中等,9-12分为认知程度好。被调查者采取匿名方式填写问卷,漏答任意1道临床问题的答卷视为无效答卷。结果现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为74.1%。了解眼科PPP者97人,占46.4%,不了解者112人,占53.6%。眼科医师对眼科PPP的了解情况与其临床问题认知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s=0.143,P〈0.05)。不同教育程度间眼科医师对临床问题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5),教育背景在硕士学历以下者临床问题认知得分明显低于博士学历者(均P〈0.05)。眼科医师对各项临床问题的认知与相应的眼科PPP推荐的指导意见间吻合率最高为83%,最低为1%。结论中国眼科医师对PPP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影响了医师对临床问题的认知程度。眼科医师对各项临床问题的认知与PPP推荐的指导意见吻合率欠佳,提示眼科医师应提高依据PPP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问卷 眼科临床指南 知晓度 认知能力 临床问题 中国眼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发表在SCI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梦田 李仕明 +2 位作者 杨潇远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7-931,共5页
背景按照循证医学(EBM)的理念对医学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能够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证据,国际编辑组织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是医学临床研究者正确撰写RCT报告的指南。目前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对RCT的评价和... 背景按照循证医学(EBM)的理念对医学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能够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证据,国际编辑组织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是医学临床研究者正确撰写RCT报告的指南。目前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对RCT的评价和使用方法了解的还不够。目的采用2010版CONSORT对中国大陆地区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报告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为RCT报告的正确撰写提供方法学介绍。方法在PubMed平台检索中国大陆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发表的眼科RCT研究文章,检索文献截止至2013年3月,由2位评阅者对检索的文献独立评分,统计所纳入文献对于CONSORT各项条目的符合率,根据CONSORT的发表和修订年份对文章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60篇眼科研究相关的RCT文献,研究中的干预措施以手术类为主(34/60),共有44篇文献设立了2个研究组,样本量的中位数为76.0。纳入的文献中,仅有22%的文章(13/60)在文题中标注了RCT。绝大多数文章在摘要和背景部分进行了合理描述,仅4篇文章提出了试验的假设,占7%。在方法部分,仅12篇文章报告了如何计算样本量,有41篇报告了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仅6篇文章提到了中期分析和中止原则。2010版CONSORT声明发表后,中国大陆地区所发表的RCT报告对随机化的描述并未显著改善(RR=1.06,95%CI:0.62~1.82),对盲法进行描述的报告仅占42%(25/60)。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发表在SCI期刊上的RCT报告还存在较多问题。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设计并报告高质量的RCT有助于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眼科临床研究的现状,提高中国大陆地区眼科临床试验的质量,并为眼科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发表 随机对照试验 眼科 SCI期刊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世强 接英 +2 位作者 李蕾 张莉 卢红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屈光性手术后视觉质量下降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或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较差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例(16只眼)的资料。对术后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屈光度、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及矫正近视力的情况,分析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变差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4.88±10.32)岁,术前屈光度范围-29.0^-18.0 D,平均屈光度(-23.19±3.60)D,术后屈光度范围-3.0~1.75 D,平均屈光度(-0.73±1.31)D,术后屈光度比术前明显减小(P<0.001)。所有患者对术后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满意,术前矫正远视力平均为0.19±0.07,术后平均矫正远视力为0.24±0.07,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对术后裸眼近视力和30 cm矫正近视力的满意度均较差,术后裸眼近视力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30 cm矫正视力亦明显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术后10 cm矫正视力有改善但依然低于术前裸眼近视力(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屈光性手术后,主诉视觉质量下降,主要与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术后矫正近视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屈光手术 视觉质量 近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眼科医师对循证医学认知及临床实践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芸芸 李仕明 +2 位作者 康梦田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背景目前国际上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EBM)进行医疗决策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仍处于了解阶段,调查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EBM应用指导。目的了解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和... 背景目前国际上临床医师应用循证医学(EBM)进行医疗决策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仍处于了解阶段,调查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EBM应用指导。目的了解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和临床实践情况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为临床更好地指导EBM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参加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的全国各地233名眼科医师进行调查,问卷中包括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EBM知识认知的方法和渠道、对EBM临床应用的态度、EBM的临床实践情况及其应用过程中的困难;对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及职称、所在医疗机构的等级、城市及医院性质进行分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眼科医师间各种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233份,应答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91.8%。受访者中50.5%(104/206)的眼科医师在本科学习阶段开始了解EBM,49.1%(102/208)的眼科医师于近8年开始了解EBM。47.7%(101/211)的受访者认为临床实践应该以EBM为主,7.5%(16/211)的受访者表示不关心EBM,仅3.8%(8/211)的受访者认为EBM对指导临床实践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受访者中对EBM、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Coehrane图书馆及协作网、美国临床实践指南(PPPs)了解或比较了解者分别仅占69.1%(148/214)、35.0%(75/213)、21.5%(46/213)和57.4%(121/211)。受访者中学历越高者,对上述4项的认知程度越高,不同受教育程度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1、0.000)。在临床实践中,11.7%(25/211)的受访者会经常考虑应用EBM,学历越高,其在临床实践中考虑应用EBM的频率也越高,而在临床诊疗中碰到难题时,仅有17.8%(89/495,频次)的受访者会考虑查阅EBM研究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者间应用EBM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06,P=0.037)。影响EBM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工作忙,时间精力有限;难以正确合理评价EBM证据;以及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受访者所使用EBM证据类型中最多的为医学数据库,占36.7%,使用中文、英文数据库最多的分别为CNKI和PubMed,分别占33.5%和38.4%,从未检索过中文、英文数据库者分别占7.3%和17.2%。结论中国眼科医师对EBM的认知情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EBM的频率仍然不高。应从医学生培养的早期加强EBM的培训,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眼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E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眼科医师 认知 实践 态度 横断面研究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在SCI期刊上发表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统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仕明 康梦田 +1 位作者 王宁利 詹思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1,共4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逐渐增多,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的系统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截止2012年11月1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论文。方法在Pubmed检索平台,以Ophth... 背景近年来中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随机对照试验(RCT)论文逐渐增多,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的系统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国大陆地区截止2012年11月1日在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论文。方法在Pubmed检索平台,以Ophthalmology、Eye及其所有下位主题词、文献类型限定为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国家限定为China进行检索。对于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自1989年以来共发表68篇眼科疾病方面的RCT论文,其中2005年后数量迅速增长,2006年7篇,2009年11篇,2011年15篇。68篇RCT论文集中在白内障、眼视光、青光眼、角膜结膜病、眼免疫/药理和眼底病等领域,共发表在35种SCI期刊上,覆盖了大多数的SCI眼科期刊,如Ophthalmology和IOVS等,以及少量其他专业期刊,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为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8篇)。68篇RCT论文来自中国26家单位,主要为广州、北京、上海、温州和杭州等地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在SCI期刊上所发表的眼科疾病相关的RCT论文数量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白内障、眼视光和青光眼等领域,RCT论文的总体数量仍较少,且存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眼科 中国大陆地区 SCI期刊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眼科病理学角度深入认识眼内肿瘤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彬 顼晓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眼科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眼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中RB是婴幼儿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 眼科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认识和揭示眼部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生存质量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其中RB是婴幼儿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而UM是成年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研究表明,RB患者中,大约2/3是由散发的体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另外约1/3的RB是由生殖细胞Rbl基因突变引起的,而RB的生物学研究提示,后者发生年龄早,通常为双眼发病,有遗传性。RB高危病理因素主要包括筛板后视神经受侵和/或大范围脉络膜受累,治疗过程中也是术后辅助化学疗法的重要指征。UM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最终约有一半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多数为肝脏转移。UM预后不良与肿瘤大小、睫状体受累、上皮样细胞型、眼外扩散等有关,单体型染色体3和2类基因表达谱是目前最准确和客观的UM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 葡萄膜肿瘤/病理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角膜内皮赘疣的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温悦 许梦尧 +1 位作者 张钦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赘疣(guttata)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拟行手术治疗的147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年龄50~89岁。根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图像判定guttata,计算guttata的总体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分布的患病率;将患者分为guttata组96例130眼和非guttata组1376例2814眼,比较组间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双眼患者纳入右眼进行分析,比较guttata组与非guttat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眼轴长度(AL)、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guttata分级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和guttata患者双眼各眼球生物测量参数差异。结果在1472例患者中,guttata患者96例(占6.52%);男性guttata的患病率为4.04%,明显低于女性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02);guttata患者平均年龄为(71.19±8.57)岁;其中男24例、女72例;单眼guttata患者共62例;孤立guttata患者共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24,95%CI:1.306~3.455)、眼轴长(OR=1.201,95%CI:1.083~1.332)、前房深度浅(OR=0.439,95%CI:0.252~0.766)、角膜顶点厚度大(OR=1.008,95%CI:1.001~1.015)为guttat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分级间单眼guttata与双眼guttata患者比例和孤立guttata与非孤立guttata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2、15.362,均P<0.05)。不同guttata分级的CD、角膜顶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4、5.784,均P<0.05),其中guttata分级1的CD明显大于分级≥3,角膜顶点厚度明显薄于分级≥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以及双眼guttata患者的双眼CD、CV、6A、AL、WTW、前房深度、角膜顶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guttata患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长AL、浅前房、厚的角膜顶点厚度。单眼guttata以及孤立guttata患者的分级更低,随着分级增加,角膜顶点厚度增加,guttata患者的双眼眼球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赘疣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患病率 眼球生物测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学治疗实验性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青蔚 张风 +3 位作者 马彦 周辉 严伟 熊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上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机...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上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机制。方法采用过量激光凝固破坏猴眼视网膜及Bruch膜,建立猴眼CNV模型,采用FFA证明CNV的产生;对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CNV模型进行FFA、光镜、电镜检查;将正常猴眼和未作PDT治疗的CNV模型眼分别作为对照1、2组。结果治疗组中,经FFA证实PDT治疗后1个月的CNV渗漏几乎停止,PDT治疗2~6个月CNV再次出现渗漏,程度较对照2组均有减轻。光镜、电镜下PDT治疗后1个月时CNV内有红细胞形成的血栓,并见CNV的内皮细胞增生。PDT治疗的非CNV区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与对照1、2组相比在光镜、电镜下未见明显损伤。结论PDT治疗猴眼CNV模型是有效的,从病理组织学上证实了PDT治疗CNV主要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PDT治疗对病变浅层及其周围的视网膜组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理组织学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核黄素光动力疗法对眼科常见致病细菌的体外杀菌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森 梁庆丰 +3 位作者 姜超 王智群 张阳 孙旭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3-407,共5页
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眼科的常见致病菌,研究最佳杀菌方法对眼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紫外线-核黄素光动力疗法(PDT)对眼科常见致病细菌的体外杀菌作用. 方法 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 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眼科的常见致病菌,研究最佳杀菌方法对眼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紫外线-核黄素光动力疗法(PDT)对眼科常见致病细菌的体外杀菌作用. 方法 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冻存菌各10株接种于血培养皿中,复活2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刮取菌落,置于细菌稀释液中,制备0.5麦氏浓度的细菌悬液原液,原液稀释10倍用于PDT实验.分别用1、2、3 mW/cm2紫外线A(UVA)对不同质量分数核黄素作用后的细菌照射10、20、30 min,测量不同条件下抑菌圈直径的大小,确定最佳抑菌条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独核黄素作用组、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和PDT组,比较不同组间各种细菌菌落数的差异. 结果 当UVA强度为3 mW/cm2、作用30 min、核黄素质量分数为0.1%时,MH固体培养皿上抑菌圈直径接近6 mm,故上述参数为PDT法抑菌的最佳条件.正常对照组、单独核黄素作用组、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和PDT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数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990、190.841、118.197,均P=0.000),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各种细菌的菌落数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40、7.550、5.320,P<0.05),PDT组各种细菌的菌落数亦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的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80、14.750、12.920,P<0.05).单独紫外线照射组细菌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46.4%~50.2%,PDT组的细菌量降低91.6% ~96.7%,而单独核黄素作用组的细菌菌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0、0.470、0.510,P>0.05).结论 在紫外线-核黄素PDT灭活微生物的最佳体外实验条件下,PD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核黄素 光动力疗法 细菌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诱导羊膜胶原交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红 孙旭光 +3 位作者 梁庆丰 邓世靖 王智群 李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紫外光一核黄素光动力疗法可通过改变角膜的理化性质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羊膜移植已广泛用于眼表疾病,羊膜胶原成分与角膜相似,目前关于紫外光一核黄素诱导的胶原交联用于羊膜组织的研究尚少见。目的探讨紫外光一核黄... 背景研究证实,紫外光一核黄素光动力疗法可通过改变角膜的理化性质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羊膜移植已广泛用于眼表疾病,羊膜胶原成分与角膜相似,目前关于紫外光一核黄素诱导的胶原交联用于羊膜组织的研究尚少见。目的探讨紫外光一核黄素对冻存羊膜的作用。方法在知情同意条件下,获取并常规处理人羊膜组织,-80℃保存。制备成2mm×15mm大小,用简单随机法中的抽签法将其分为4个组,每组6片羊膜,前3组均给予紫外光一核黄素(质量分数0.1%)处理30rain(波长为370nm,紫外光功率分别为1、2、3mW/cm^2,光源距羊膜10mm),第4组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利用微力材料试验机对处理后的各组羊膜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量,记录羊膜长度改变5%、10%、15%时各组样本所需的拉力值(mN)。用环钻钻取直径7mm的羊膜,用抽签法将其分为4个组,每组5片羊膜,各组处理情况同上,将处理后的各组羊膜浸于质量分数0.1%胶原蛋白酶I溶液中进行消化,对羊膜透明度进行评分,并记录羊膜完全溶解时间。关于羊膜的组织学观察,用抽签法将羊膜分为紫外光一核黄素组、核黄素组及对照组,每组3片羊膜,各组分别给予紫外光一核黄素(0.1%)处理30rain(波长为370nm,紫外光功率为3mW/cm^2,光源距羊膜10mm)、0.1%核黄素浸泡30min和生理盐水浸泡30min,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羊膜长度改变5%、10%、15%时,对照组和1、2、3roW/era。紫外光组4个组所需拉力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11,P=0.037;F=9.927,P=0.001;F=11.118,P=0.000);交联后抗拉力性能明显增强,且紫外光功率越大,羊膜的抗拉性增加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羊膜完全酶解时间为(8.6±1.8)h,1、2、3mW/cm。紫外光组分别为(39.6±2.3)、(71.4±0.9)、(78.8±1.8)h,交联后抗酶解能力增强,且紫外光功率越大,羊膜的抗酶解能力增强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交联后羊膜基质层胶原纤维密度增加、胶原间连接增多、胶原与上皮问的连接加强。结论紫外光-核黄素可使冻存羊膜发生胶原交联,从而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力学性质改变,抗酶解能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紫外光 核黄素 胶原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几丁聚糖生物膜眼部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树宁 刘文 +5 位作者 李松峰 吴志鸿 刘万顺 韩宝芹 吴葛玮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评价合成的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眼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将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 目的评价合成的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眼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将壳聚糖生物膜、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编号分别为1号膜、2号膜、3号膜)植入到不同组别兔的右眼前房内和左眼结膜下,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实验兔双眼反应。生物膜植入到前房内第15天时,每组选1只兔处死后将右眼角膜组织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种不同的几丁聚糖生物膜植入到结膜下,均未造成严重的结膜充血和水肿。1号膜、2号膜植入到结膜下,术后第30天时打开植入处结膜,发现生物膜已经降解;3号膜植入到结膜下,观察至术后2.5个月时结膜下仍可见植入膜的轮廓。1号膜、2号膜植入到前房中,随着材料的降解,出现了前房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积脓等严重炎性反应,它们在前房内的完全降解时间为10~13d;3号膜植入到前房中未引起明显的炎性反应,在前房内的降解时间大约为60d。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号膜、2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表面有大量降解为小颗粒状的植入材料;3号膜植入兔的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形态完整,表面无降解颗粒附着。结论合成的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在兔眼结膜下和前房内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生物膜 琥珀酰几丁聚糖生物膜 羧甲基几丁聚糖生物膜 前房 结膜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及其矫正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颖 周跃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双眼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