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北京市18~79岁血压升高人群血压监测与认知情况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晶 马爱娟 +9 位作者 方凯 李航 隗瑛琦 谢晨 姜博 谢瑾 祁琨 周滢 赵越 董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目的了解2014年北京市常住18~79岁血压升高人群的血压分布特征、血压测量特点及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共抽取20 080人为调查对象,实际应答人数为19 815人,其中有效血压升高人数5513名。分析... 目的了解2014年北京市常住18~79岁血压升高人群的血压分布特征、血压测量特点及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共抽取20 080人为调查对象,实际应答人数为19 815人,其中有效血压升高人数5513名。分析其血压水平、血压测量时间、血压自我判断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的分布差异,以及准确判断自我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血压升高率为25.9%。血压升高人群的平均收缩压为149.2(95%CI:148.9~149.6)mmHg。平均舒张压为92.5(95%CI:92.3~92.8)mmHg。收缩压水平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舒张压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水平升高,舒张压水平降低(P<0.05)。1个月内有23.7%的调查对象测量过血压,有14.6%的调查对象从未测量过或记不清测血压。有81.5%的调查对象认为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但只有36.6%的调查对象能准确判断自我的血压水平。职业、医疗保险形式、是否诊断过高血压(OR=17.507)和最近一次测量血压时间(OR=0.27)是准确判断自我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需提供更可及的基层血压测量健康服务,加强早期发现及患者管理能力,并对全人群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升高 血压测量 认知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北京市劳动力人群饮酒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晨 方凯 +2 位作者 马爱娟 董晶 董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劳动力人群的饮酒行为现状及与其他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抽取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人口学基本信息和饮酒相关信息,... 目的了解北京市劳动力人群的饮酒行为现状及与其他慢性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抽取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人口学基本信息和饮酒相关信息,以标准方法测量腰围,实验室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过去12个月和过去30 d北京市劳动力人群饮酒率为43.43%和31.15%,其中男性为62.09%、47.58%,女性为23.74%、13.82%。不良饮酒行为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P<0.05)。高中或中专或技校、大专毕业为过去12个月饮酒的危险因素(OR=1.183、1.138),高年龄组、已婚/同居、丧偶/离婚/分居为过去30d饮酒危险因素(OR=1.157、1.182、1.454),就业、本科及以上学历(OR=1.381、1.311、1.301、1.215)为两者共同危险因素。有饮酒行为人群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吸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或行为的比列更高(P<0.05)。结论饮酒行为在北京市劳动力人口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男性人群,饮酒率居高不下。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地区、就业与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给予适合的干预措施,倡导正确的"零"饮酒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人群 饮酒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现状与人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航 董忠 +7 位作者 马爱娟 董晶 方凯 谢晨 祁琨 谢瑾 周滢 赵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0-603,61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业余屏幕时间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和使用手机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的长短、构成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北京市...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业余屏幕时间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和使用手机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的长短、构成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标化后中位数是210 min,P25和P75分别为120 min和300 min;总业余屏幕时间占总业余时间的91.32%。业余屏幕时间中看电视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90 min,使用电脑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30 min,使用手机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60 min,总看电视时间、总使用电脑时间和总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占总业余屏幕时间的41.19%、25.76%和33.05%。男性(190 min)、18~44年龄组(240 min)、城区(210 min)、大学及以上(240 min)、未婚(270 min)和京籍(190 min)人群的业余屏幕时间较高。无论男女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男性43.57%,女性46.24%);在年龄组方面,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在城郊方面,无论城区还是郊区,都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城区42.89%,郊区48.43%);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使用电脑和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则逐渐上升;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人群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最高(43.03%),在婚/同居和离异/丧偶/分居人群则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9.10%和59.92%)。结论北京市成年人业余屏幕时间长,占总业余时间的比重大;不同人群业余屏幕时间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时间 看电视时间 静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北京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与经常锻炼现状调查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富健 曹杰 +4 位作者 董忠 李建新 李刚 陈纪春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身体活动与经常锻炼现状,为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的指导干预和慢性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 242名18~79岁北京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参考2000年美国发表的"... 目的:了解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身体活动与经常锻炼现状,为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的指导干预和慢性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 242名18~79岁北京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参考2000年美国发表的"身体活动概要"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计算居民各类别身体活动代谢当量(MET),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标准计算居民经常锻炼率。依据201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设计对样本进行加权调整。结果:19 584名资料完整的对象纳入最终分析。2011年北京市成年居民每人每周职业劳动、家务活动、交通和休闲锻炼MET中位数分别为1 918、839、922、928(MET-min/周)。女性职业劳动和休闲锻炼MET均低于男性(职业劳动:1 436 MET-min/周vs 2 156 MET-min/周,P<0.001;休闲锻炼:827 MET-min/周vs 944 MET-min/周,P<0.001);老年人休闲锻炼MET(1 490 MET-min/周)高于青年人(718 MET-min/周,P<0.001)和中年人(1 162MET-min/周,P<0.001)。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31.5%[95%可信区间(CI):30.7%~32.4%],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比男性不经常锻炼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R)=1.26,95%CI:1.14~1.40];与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不经常锻炼的风险较低(中年人:OR=0.54,95%CI:0.50~0.59;老年人:OR=0.46,95%CI:0.39~0.54);相比于受教育年限≤6年的居民,受教育年限7~12年(OR=0.66,95%CI:0.57~0.77)和>12年的居民(OR=0.46,95%CI:0.39~0.54)不经常锻炼的风险较低。结论:2011年北京市成年人休闲锻炼不足,经常锻炼率低。应进一步制订、创建有利于北京居民尤其女性、青年和受教育程度低人群经常锻炼的健康政策、环境,推动健康北京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锻炼 健康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