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2019年和2023年4~6年级小学生烟草监测结果分析
1
作者 秦冉 郭欣 +1 位作者 王一凡 赵金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分析2019年和2023年北京市4~6年级小学生烟草监测结果,为小学无烟学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9年和2023年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数据,以尝试吸烟率为关键指标计算4~6年级小学生初始样本含量,采用PPS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分别抽... 目的分析2019年和2023年北京市4~6年级小学生烟草监测结果,为小学无烟学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19年和2023年北京市学校人群烟草监测数据,以尝试吸烟率为关键指标计算4~6年级小学生初始样本含量,采用PPS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分别抽取小学监测点校,各点校随机抽取班级,直至满足4~6年级小学生样本量。2019年监测7732名小学生,2023年监测10171名小学生,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二手烟暴露、烟草制品使用、烟草认知等。采用匿名在线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尝试吸烟率由5.11%(95%CI:4.63~5.62)降至2.79%(95%CI:2.48~3.13),现在吸烟率由1.62%(95%CI:1.35~1.92)降至0.35%(95%CI:0.25~0.49),尝试吸电子烟率由3.62%(95%CI:3.22~4.06)降至2.10%(95%CI:1.83~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室内二手烟暴露、吸好朋友递烟、长大后会吸烟、尝试吸电子烟为两年共同的尝试吸烟影响因素。2019年(OR=0.070,95%CI:0.051~0.095)和2023年(OR=0.038,95%CI:0.027~0.053)不尝试吸电子烟的小学生均尝试吸烟率更低。结论2023年北京市在校4~6年级小学生二手烟暴露改善,尝试吸烟率、尝试吸电子烟率下降,应持续保护小学生远离室内二手烟暴露,继续加强传统卷烟、电子烟等烟草制品同防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烟草监测 二手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伤害的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睿 李丹 +1 位作者 曹若湘 段蕾蕾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伤害 现状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10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流行特征
3
作者 唐孟利 刘扬 +2 位作者 秦冉 郭欣 李宏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描述我国10省或直辖市(以下简称为“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近视和配置相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国10省21个地级市幼儿园,对其中5~6岁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 目的:描述我国10省或直辖市(以下简称为“省”)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和近视前期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近视和配置相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国10省21个地级市幼儿园,对其中5~6岁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近视、近视前期流行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男女生近视和近视前期的分布差异,双侧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调查幼儿园5~6岁儿童12926名,近视率为5.5%,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为43.4%。男女生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vs.5.2%),但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46.4%vs.40.1%)。按省分层发现,8省男生近视率均略高于女生(P>0.05),10省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其中5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省调查地区按人均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分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和相对较低两类,近视率在2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更高,在2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高,在另外6省两类地区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在3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更高,在3省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高,在另外4省两类地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园5~6岁儿童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较高,男生近视及近视前期总的发生率略高于女生,近视率无明显差异,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近视及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均未呈现统一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近视 近视前期 散瞳 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同伴教育为主的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冉 郭欣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 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人群乙肝和艾滋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协调2所合作高校,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工作培训,建立高校志愿者队伍开展2周同伴教育,利用电子问卷组织知晓率等调查... 目的 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人群乙肝和艾滋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协调2所合作高校,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工作培训,建立高校志愿者队伍开展2周同伴教育,利用电子问卷组织知晓率等调查,评估试点高校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结果 同伴教育后,乙肝防控知识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会感染乙肝、“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能预防乙肝正确率增幅较大,分别由70.26%、77.41%增至85.20%、89.65%(P<0.05)。艾滋病防控知识中,“蚊虫叮咬”“与感染者共用浴缸、泳池”不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虽然有所提高,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0.99%、66.43%。活动后,89.24%的学生愿意积极从事乙肝艾滋病防控志愿活动(P <0.05)。结论 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有助于高校乙肝艾滋病等疾病防控,后期需要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大学生 乙肝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