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养殖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保明 王阳 +1 位作者 郑炜超 王朝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6,共9页
我国现代畜禽养殖正朝着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养殖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促进畜禽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产出效率、降低生产过程对劳动力的依赖、实现绿色高质量转... 我国现代畜禽养殖正朝着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养殖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促进畜禽养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产出效率、降低生产过程对劳动力的依赖、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满足规模化畜禽生产对品质安全、健康管理、提质增效的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模块化装配式畜禽舍建筑与热环境耦合调控技术、养殖环境参数精准监测与智能调控技术以及畜禽智能化饲喂、饮水、投药设备、畜禽舍清粪工艺与自动清粪装备、畜禽生产信息实时采集与智能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畜牧装备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卡脖子问题,并对中国畜牧业机械化与智能装备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智能装备 环境调控 饲喂 清粪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吸收法的畜禽舍氨气减排工艺及影响规律研究
2
作者 史凌杰 刘畅 +2 位作者 郑炜超 张卓毅 吴迪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2,共7页
为了揭示湿帘过滤和除臭帘喷淋两种工艺对氨气减排的效率及影响规律,为畜禽舍氨气减排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本研究以净化前后的氨气浓度为主要测量指标,借助模拟试验舱在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探究工艺、排放浓度、循环液及耦合... 为了揭示湿帘过滤和除臭帘喷淋两种工艺对氨气减排的效率及影响规律,为畜禽舍氨气减排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本研究以净化前后的氨气浓度为主要测量指标,借助模拟试验舱在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探究工艺、排放浓度、循环液及耦合因素对氨气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帘过滤和除臭帘喷淋两种不同工艺对氨气去除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去除效率均可以达到30%以上;(2)排放浓度和循环液对氨气去除效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排放浓度和循环液pH均与氨气去除成负相关;(3)工艺、排放浓度和循环液三种因素的耦合作用,及各因素间两两交互的耦合作用对氨气去除效率均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综上,基于化学吸收法的工艺能够在保证生产安全和控制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畜禽舍氨气的减排,且可以通过改变循环液pH等方式提高效率,从而为畜禽舍氨气减排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帘 除臭帘 模拟试验舱 排放浓度 循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帘清洗改善夏季蛋鸡舍热环境研究
3
作者 刘畅 俞柯吟 +10 位作者 齐莎日娜 郑炜超 王林 肖平 尚冬梅 李婷 杜强 殷容 何超 陈宣名 毕小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7,共9页
为研究湿帘清洗对鸡舍环境影响规律,试验在规模化蛋鸡舍湿帘循环水中添加药物浸泡24 h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监测并对比分析湿帘清洗前后舍内通风及热环境。结果显示:湿帘堵塞导致鸡舍通风阻力大,舍内存在局部通风死角及高温区域;与清洗... 为研究湿帘清洗对鸡舍环境影响规律,试验在规模化蛋鸡舍湿帘循环水中添加药物浸泡24 h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监测并对比分析湿帘清洗前后舍内通风及热环境。结果显示:湿帘堵塞导致鸡舍通风阻力大,舍内存在局部通风死角及高温区域;与清洗前相比,湿帘清洗后风机风量增加53.82%(P<0.05),湿帘过帘风速差异不显著(P>0.05),风机、湿帘两端静压差分别降低22.39%、60.00%(P<0.05);鸡舍上下层各走道和各列笼内平均风速、各层走道和笼内平均风速均显著提高(P<0.05);湿帘清洗后上层平均温度显著降低、下层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增加(P<0.05),上层平均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面对更高的舍外温度和更低的相对湿度波动,鸡舍日温差维持不变(3.6℃),日相对湿度差更高(清洗前7%,清洗后15%),鸡舍前中后端不同区域温度差和相对湿度差降低(清洗前3.9℃、8%,清洗后2.4℃、4%)。研究表明,采用药物浸泡和高压冲洗湿帘可明显改善鸡舍通风及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舍 湿帘清洗 通风 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旭 尹鹏 +2 位作者 彭海青 张志豪 李保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3期89-94,共6页
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多功能性和不同应用领域的推动下,人们对相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鉴于此,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技术短板并对该技术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畜禽养殖 无线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保明 王阳 +1 位作者 郑炜超 童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2-221,共10页
近40年来,养鸡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鸡种在遗传性能上大幅提升了高产指标,对养殖环境稳定性要求也愈来愈高,养殖设施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鸡只遗传潜力和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保证。该研究从规模养鸡环境调控理论、调控技术和设施设备3... 近40年来,养鸡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鸡种在遗传性能上大幅提升了高产指标,对养殖环境稳定性要求也愈来愈高,养殖设施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鸡只遗传潜力和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保证。该研究从规模养鸡环境调控理论、调控技术和设施设备3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阐明鸡舍保温隔热、湿帘蒸发降温系统和气流组织理论体系;围绕不同气候区鸡舍夏季通风湿帘降温系统调控技术,如鸡舍温度的均匀性控制、温风耦合调控及防温度骤降技术等;连栋鸡舍建筑、高密度叠层笼养、鸡舍环境净化设备等设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畜禽养殖发展的方向,从智能化养殖管理与监控平台、智能化笼内死鸡识别装置、福利化养殖模式及装备研发等角度展望了未来养鸡业的发展与研究内容,该研究为规模化养鸡环境调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现代养鸡产业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鸡 环境 设施 设备 通风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养殖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炜超 邓森中 +3 位作者 童勤 王阳 李保明 滕光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1,共10页
家禽智慧养殖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现代家禽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智能处理、深度挖掘海量养殖数据,实现禽舍自动化生产、精准环境控制、智能化管理的家禽养殖新型业态。在行... 家禽智慧养殖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现代家禽生产要素与生产环境,智能处理、深度挖掘海量养殖数据,实现禽舍自动化生产、精准环境控制、智能化管理的家禽养殖新型业态。在行业需求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家禽养殖领域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动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先进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家禽养殖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新方法。近年来我国在家禽生产信息采集、养殖环境调控、智能化管控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提升养殖生产效率、降低养殖工作强度、实现家禽养殖行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家禽养殖智能化关键“卡脖子”问题,介绍养殖环境精准监测及舒适度评估技术、家禽生理和行为感知及健康预警技术、环境精准调控技术、智能机器人与管控平台等技术装备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了我国家禽养殖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发展机遇,讨论了我国家禽养殖智能装备及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家禽智慧养殖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现代家禽养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养殖 智能装备 信息感知 环境调控 机器人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鸡场环境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炜超 葛绍娟 +2 位作者 王阳 邓森中 童勤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在当前以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导向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生物安全防控不到位导致的家禽疫病传播、舍内环境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应激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家禽养殖环境的合理调控是支撑高质量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的... 在当前以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导向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生物安全防控不到位导致的家禽疫病传播、舍内环境调控不合理导致的应激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家禽养殖环境的合理调控是支撑高质量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的基础,建立鸡场生物安全防控系统、提高舍内环境控制水平,对于改善家禽生活环境、提高动物福利、提升动物自身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家禽为主要对象,从场区和舍内两个维度出发,分别以生物安全和多元环境调控为目的,对空气、饮水、车辆和生物等病原传播媒介进行防控的技术方法和家禽养殖过程热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控手段和设备进行分析介绍,总结我国在家禽养殖环境调控过程中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绿色高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养殖 生物安全 多元环境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养殖智能巡检机器人设计概述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沅均 刘红光 +6 位作者 余立扬 廖新炜 余劼 陈宇佳 刘畅 秦文祥 郑炜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改善规模化蛋鸡养殖中人工巡检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叠层笼养蛋鸡舍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配备电源动力系统、控制主机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导航避障系统以及参数采集系统。同时,巡检机器人基于射... 为改善规模化蛋鸡养殖中人工巡检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叠层笼养蛋鸡舍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配备电源动力系统、控制主机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导航避障系统以及参数采集系统。同时,巡检机器人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磁导航技术构建巡检地图并规划路径,实现自主移动和避障;利用EfficientNet-Lite0等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死弱鸡和绝产鸡,以监测鸡只健康状态;通过SQL Server技术开发数据集成管理系统整合分析舍内采集数据,实现对鸡舍养殖环境、鸡只健康等信息的实时感知与预警。在福建光阳蛋业渔溪养殖基地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巡检机器人能根据指令自主巡检,提高养殖人员巡检效率75%。研究表明,智能巡检机器人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并保障蛋鸡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蛋鸡 健康行为监测 养殖机器人 图像识别 物联网 设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保明 王阳 郑炜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现代养鸡生产大多采用高产品种,这些品种对不利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对鸡舍建筑与环境控制技术的要求提高。养殖设施环境条件成为影响规模养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文章从规模养鸡的健康环境及其调控技术角度,围绕鸡场生物安全工... 现代养鸡生产大多采用高产品种,这些品种对不利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对鸡舍建筑与环境控制技术的要求提高。养殖设施环境条件成为影响规模养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文章从规模养鸡的健康环境及其调控技术角度,围绕鸡场生物安全工程防疫系统、鸡舍建筑与环境控制技术、福利养殖新工艺与设施设备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规模鸡场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环境控制 福利养殖 设施设备 工程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混合垂直通风猪舍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朝元 马晓春 +3 位作者 党昊昱 方志伟 梁超 王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211,共8页
为探究垂直通风系统(屋顶与粪坑混合排风)在寒区猪舍中的适应性,该研究在秋冬季节对内蒙古某规模化猪舍的热湿与空气质量环境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猪舍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测试期间,舍内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以... 为探究垂直通风系统(屋顶与粪坑混合排风)在寒区猪舍中的适应性,该研究在秋冬季节对内蒙古某规模化猪舍的热湿与空气质量环境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猪舍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测试期间,舍内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氨气(NH_(3))、二氧化碳(CO_(2))、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浓度分别为22.7℃、59.6%、6.5 mg/m^(3)、2 200 mg/m^(3)、2 915μg/m^(3),舍内通风量为0.34~0.39 m^(3)/(h·kg),各环境指标基本满足生产环境阈值要求;保育期间舍内有效环境温度范围为27.1~30.7℃,存在轻度热应激情况,占总监测时间的12.9%;2)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与NH_(3)、CO_(2)、TSP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系数分别为0.01、0.15、0.45、0.03、0.15,各环境参数空间分布均较为均匀;3)试验单元(U1、U3)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与死淘率分别842和818 g/d、2.68和2.79、1.68%和1.31%,生产性能良好。综上,不设吊顶的侧墙进风,屋顶与粪坑混合排风的垂直通风系统,总体上能够满足严寒地区猪舍秋冬季热湿环境与空气质量调节需求,保证良好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 温度 相对湿度 猪舍 适应性 热湿环境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期规模猪场建设工程防控技术思考
11
作者 施正香 李保明 +2 位作者 齐飞 李浩 赵学东 《猪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4-58,共5页
非洲猪瘟和环保的双重影响刺激了中国养猪业快速向集约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型,而舍间交叉感染、疫病难控、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猪场建设和管理中,人们的关注重点主要有疾病控制、粪污臭气治理和无抗饲料三个方... 非洲猪瘟和环保的双重影响刺激了中国养猪业快速向集约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方向转型,而舍间交叉感染、疫病难控、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猪场建设和管理中,人们的关注重点主要有疾病控制、粪污臭气治理和无抗饲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生物安全、环保安全和食品安全三个安全底线。在重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时,人们往往忽视工程防控技术措施的整体应用,其贡献尚无法得以很好的体现。文章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分析了隔离、合理分区和防止交叉感染等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作用,为猪场的工程防疫体系建设、守住三个安全底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猪场 交叉感染 生物安全 工程防控 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大鹏 仲玉婷 +3 位作者 施正香 童勤 郑炜超 李保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1,共8页
蛋鸡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温度、氨气、光照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温度和氨气是鸡舍冷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明确蛋鸡对重要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对鸡舍环境控制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鸡舍... 蛋鸡生长发育和生产过程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温度、氨气、光照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温度和氨气是鸡舍冷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明确蛋鸡对重要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对鸡舍环境控制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对蛋鸡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温度和氨气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关于环境因子对蛋鸡影响机制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基于现代规模化鸡舍通风管理方式和空气质量状况,给出未来在环境因子对蛋鸡影响的研究中应加强多目标因子耦合调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环境因子 生产性能 生理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改善夏季蛋鸡舍内热环境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阳 郑炜超 +2 位作者 李绚阳 李保明 万代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02-207,共6页
为研究应用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对蛋鸡舍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该试验选取了西北地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2种通风系统的蛋鸡舍,通过对舍内热环境的连续监测,探究了2种通风系统下蛋鸡舍内的热环境及热应激状况... 为研究应用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对蛋鸡舍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该试验选取了西北地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2种通风系统的蛋鸡舍,通过对舍内热环境的连续监测,探究了2种通风系统下蛋鸡舍内的热环境及热应激状况,并比较了2种通风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结果表明:纵墙湿帘山墙排风与传统纵向通风系统蛋鸡舍内温度最大波动幅度分别为2.7、10.3℃,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温湿度差异显著(P<0.05);传统纵向通风蛋鸡舍内无热应激状态比试验舍低9.9%,轻度、中度、高度热应激状态分别比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舍内高2.7%、7.2%、0.1%;但相同饲养条件下蛋鸡舍采用纵墙湿帘山墙排风降温系统的经济投入成本是传统纵向通风降温系统成本的1.6倍。综合2栋蛋鸡舍内热环境空间分布、温湿指数等认为,纵墙湿帘山墙排风系统应用于中国西北炎热干旱地区蛋鸡舍可降低舍内温差及热应激程度,为更好的缓解舍内局部热应激并将该降温系统在西北地区蛋鸡养殖中推广,建议在风机相对侧山墙上也安装湿帘小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降温 蛋鸡舍 热应激 通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鸡舍屋顶隔热改善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阳 郑炜超 +2 位作者 石海鹏 涂江 李保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7-213,共7页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 鸡舍屋顶夏季所接收辐射热最多,屋顶内表面与舍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较强,舍内垂直温差加剧,造成局部热应激影响蛋鸡生产性能。为探究屋顶隔热对蛋鸡舍内热环境及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试验舍(100 mm保温玻璃棉毡彩钢板屋顶)与对照舍(200 mm加气混凝土屋顶)2种不同材料屋顶对鸡舍内环境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鸡舍屋顶成本与养鸡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舍内温湿度波动比对照舍内小,试验舍内平均温度比对照鸡舍低2.3℃,对照舍内温度空间上呈垂直分布且温差大于3℃,由地面向屋顶逐渐升高且距离地面3.2 m高度水平面温度与0.8、1.6、2.4 m高度水平面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2)试验舍内热应激程度低于对照舍,对照舍内温湿指标正常水平比试验舍内低15.7%,轻度热应激程度高12.1%,中度热应激程度高1.7%,高度热应激程度高0.9%。对照舍内3.2 m平面上蛋鸡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高度热应激占2.5%;3)试验舍蛋鸡产蛋率比对照鸡舍高1.5%,平均蛋质量高1.9 g。对照舍3.2 m平面上蛋鸡产蛋率与距离地面0.8、1.6、2.4 m平面蛋鸡产蛋率差异极显著(P<0.01),周死淘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舍和对照舍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最高,对照舍底层0.8 m平面上蛋鸡平均蛋质量与距离地面1.6、2.4、3.2 m平面蛋鸡的平均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破蛋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对照舍屋顶的冷负荷峰值是试验舍屋顶冷负荷峰值的2.1倍,对照舍屋顶内表面温度比试验舍高3℃。试验鸡舍采用隔热屋顶1~1.5 a可收回投入成本,维持舍内热环境以提高蛋鸡养殖户的收入。该研究可为集约化密集型饲养模式下蛋鸡舍的环境调控及节能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温度 湿度 热应激 冷负荷 产蛋性能 死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成像技术的牛舍围护结构传热阻测试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哲 施正香 +1 位作者 安欣 王朝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5-241,共7页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传热阻测试方法对测试场合要求高、操作复杂、操作时间相对较长等难以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畜禽舍问题,该文引入热成像技术,开展了黑龙江地区2种不同类型牛舍的围护结构热特性参数现场测试,获得了基于热成像法和传统接... 针对传统的接触式传热阻测试方法对测试场合要求高、操作复杂、操作时间相对较长等难以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畜禽舍问题,该文引入热成像技术,开展了黑龙江地区2种不同类型牛舍的围护结构热特性参数现场测试,获得了基于热成像法和传统接触式测试法下牛舍墙体、屋面、门窗的特征温度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牛舍围护结构材料的传热阻,并与相应建筑材料的传热阻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墙体、屋面等围护结构,2种方法所获得的传热阻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小于15%;对于围护结构窗体和门,2种方法所获得的传热阻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20%~30%之间;虽然热成像法和接触式测试法现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都存在偏差,但因现场测试能综合材料老化、脱落、受潮和施工质量等实际情况,相对而言实测值的可信度更高;但综合考虑2种方法,热成像法的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很好地用于畜禽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 传热阻 热成像仪 接触式测试法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墙进风小窗位置对蛋鸡舍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阳 石海鹏 +1 位作者 王雅韬 李保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8-42,共5页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舍 纵向通风 进风口 气流组织 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行为时间的奶牛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国生 施正香 滕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8-244,共7页
如何高效准确地监测和管理好奶牛是当前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的关键。该文通过对17头奶牛休息时间、反刍时间和采食时间的连续61d监测和行为记录,利用SPSS23.0软件,结合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了奶牛健康状况评... 如何高效准确地监测和管理好奶牛是当前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的关键。该文通过对17头奶牛休息时间、反刍时间和采食时间的连续61d监测和行为记录,利用SPSS23.0软件,结合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了奶牛健康状况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与正常行为期间相比,奶牛非正常行为期间的平均休息时间增加25.7%,反刍时间和采食时间分别平均减少12.7%和2.3%。2)荷斯坦泌乳奶牛正常行为时间呈正态分布,每天(24 h)平均休息时间为300~600 min,反刍时间为400~700 min,采食时间为200~400 min。非正常行为时间呈离散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3)休息时间和采食时间是预测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采食时间对模型预测概率的影响力较休息时间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食时间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奶牛非正常行为预测概率变化扩大4.2倍。奶牛非正常行为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人工目视观察结果比较,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1%。该研究可为现代规模化奶牛场科学、精准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监测 算法 逻辑回归分析 奶牛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栋20万只叠层笼养蛋鸡舍夏季环境监测评估及建议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正东 王阳 李保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6,共7页
为评估单栋饲养20万只的叠层笼养装配式蛋鸡舍内环境,并提出改善舍内养殖环境的建议,试验对鸡舍建筑的气密性及夏季舍内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除墙体与屋顶交界处、屋顶进风口密封处存在漏风现象,鸡舍建筑墙体搭接处... 为评估单栋饲养20万只的叠层笼养装配式蛋鸡舍内环境,并提出改善舍内养殖环境的建议,试验对鸡舍建筑的气密性及夏季舍内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除墙体与屋顶交界处、屋顶进风口密封处存在漏风现象,鸡舍建筑墙体搭接处等关键位置温差在3.0℃以内,密封程度良好;鸡舍内温、湿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5.1~31.6℃、70.6%~84.6%,舍内温、湿度的平均值为(27.8±1.9)℃、(79.2±4.1)%;鸡舍内边侧走道测点温湿度与其他走道内温湿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走道内,距离风机相对侧山墙40 m区域内,风速较弱、气流交换缓慢;距离风机越近,风速越大,风速在1.5~3.0 m/s。结果表明大规模叠层笼养蛋鸡舍需进一步改善建筑气密性和通风系统以保证舍内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舍 环境监测 气密性 屋顶通风 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喷雾对种蛋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阳 涂江 +1 位作者 杨洪敏 李保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37,共7页
试验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种蛋表面细菌总数的杀灭效果,探究了适用于孵化场种蛋喷雾消毒的实行方案,为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孵化场种蛋消毒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不同位置的种蛋表面细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 试验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种蛋表面细菌总数的杀灭效果,探究了适用于孵化场种蛋喷雾消毒的实行方案,为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孵化场种蛋消毒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不同位置的种蛋表面细菌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mg/L微酸性电解水对种蛋表面的杀菌率为56.7%,显著优于场区内使用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当喷雾时间超过12 min后,微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趋于稳定,不会随着时间的继续增加而显著提高杀菌效果;喷雾完成15 min后打开风机,杀菌率可以达到88.4%,继续增加密闭时间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推荐孵化场蛋喷雾消毒的实行方案为: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微酸性电解水,喷雾器雾化喷雾12 min,喷雾后继续保持熏蒸室密闭状态,15 min后打开风机,排风5 min完成一次对种蛋的消毒过程。本应用方案与目前场区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案相比,可以减少消毒时间并显著提高消毒效果,可作为一种新的消毒方式应用于种蛋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杀菌 喷雾 微酸性电解水 种蛋 细菌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
20
作者 牛伟 刘羽 +3 位作者 杨潇 范淋佳 王朝元 施正香 《中国奶牛》 2025年第8期59-66,共8页
为探究现代奶牛场建筑的碳足迹及其对奶牛养殖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搭建了我国寒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建筑模型,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核算了该奶牛场建筑的碳足迹。该场采用低屋面横向通风奶牛舍,总存栏1.3万头奶牛,... 为探究现代奶牛场建筑的碳足迹及其对奶牛养殖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搭建了我国寒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建筑模型,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核算了该奶牛场建筑的碳足迹。该场采用低屋面横向通风奶牛舍,总存栏1.3万头奶牛,场区共设置有生产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和粪便处理区。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全生命周期建筑碳足迹为40362.97 T CO_(2)eq,牛场的建筑材料开采与生产阶段、材料运输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建筑维护阶段以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碳足迹分别为26929.49 T CO_(2)eq、3470.59 T CO_(2)eq、1374.56 T CO_(2)eq、3500.83 T CO_(2)eq、5087.50 T CO_(2)eq,比值约为67:8:3:9:13,其中建材开采与生产阶段是整场建筑碳足迹的主要部分,占比66.7%。此外,选择不同围护结构砌体材料对奶牛场建筑碳足迹影响显著,与常用的蒸压粉煤砖和加气混凝土砖块相比,使用煤矸石烧结砖可分别减少29.45%和12.36%的总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奶牛场 建筑 BIM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