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再次活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葛逸盟 杨硕 李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新鲜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后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再次活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新...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新鲜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后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再次活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新鲜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后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并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有妊娠意愿及尝试的患者术后6年内的妊娠结局。根据后续是否获得活产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次活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88例纳入研究,其中术后6年获得活产110例,活产率58.5%(110/188)。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年龄、不孕时间、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取卵次数、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粘连情况及输卵管伞端形态)以及活产周期或最后一次移植周期基线窦卵泡数(P=0.205)这一可能影响再次妊娠结局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单一部位及多部位致密粘连是影响再次获得活产的独立预后因素(OR=0.185,95%CI:0.046~0.736,P=0.017;OR=0.124,95%CI:0.024~0.640,P=0.013)。结论新鲜胚胎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后因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术中盆腔粘连情况影响后续妊娠结局,盆腔粘连对术后活产有不利影响且是患者术后6年内获得活产的独立预后因素。积极改善盆腔粘连、预防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对患者术后生育力恢复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盆腔炎性病变 妊娠结局 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例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超 侯征 +2 位作者 李华军 李蓉 乔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5-1479,1486,共6页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8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分型标准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CSP患者中Ⅰ型组占36.5%(315/862),Ⅱ型组占53.1%(458/862),Ⅲ型组占10.3%(89/862)。3组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患者中腹痛发生率为24.2%(209/862),阴道出血发生率为65.0%(560/862)。3组CSP患者腹痛及阴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0.062)。Ⅲ型组患者诊断时停经时间为55(46,64)d,妊娠物中位径线长29.6(19.1,43.3)mm,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为60673(17164,122203)mU/mL,需辅助药物杀胚治疗、腹腔镜监视下手术、子宫动脉阻断率分别为27.0%(24/89)、33.7%(30/89)、32.6%(29/89),手术时长101(67,125)min,住院时间4(3,7)d,治疗花费11933.7(8760.7,15250.6)元,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出血≥200 mL发生率及输血率分别为83(33,178)mL、24.7%(22/89)、7.9%(7/89),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所有患者持续性CSP发生率为3.1%(27/862),3组持续性CS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3,P=0.187)。结论不同类型CSP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及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Ⅰ型和Ⅱ型患者治疗侵入性较小,Ⅲ型患者的医疗资源消耗较多,对多学科团队及个体化管理有较高要求。不同类型患者经规范管理,其治疗预后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体征和症状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术后胚胎移植活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馨雨 杨硕 +5 位作者 陈茜 宋雪凌 杨艳 张佳佳 马彩虹 李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胚胎移植助孕活产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胚胎移植共643例资料。比较术后治疗方案及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胚胎移植助孕活产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胚胎移植共643例资料。比较术后治疗方案及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以活产率为主要终点指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活产的因素。结果643例中,宫腔粘连为轻度20.5%(132/643),中度63.6%(409/643),重度15.9%(102/643)。宫腔镜术后至第一周期胚胎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6(73,225)d。临床妊娠率32.7%(210/643),活产率24.7%(159/6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26,95%CI:0.880~0.974,P=0.003)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OR=1.188,95%CI:1.030~1.370,P=0.018)是活产的预后因素。轻度粘连组和中度粘连组中年龄增大活产率显著降低(P=0.004、0.018),重度粘连组随着年龄增加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526)。术后雌激素用量、人工周期数目、手术与移植间隔时间、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移植的胚胎类型对活产无显著影响。结论年龄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是宫腔粘连术后胚胎移植活产的预后因素。宫腔粘连术后新鲜胚胎移植或冻融胚胎移植、术后至胚胎移植间隔时间对活产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活产率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于MTHFR 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永杰 侯树辰 +1 位作者 常亮 刘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 目的·研究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补充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677TT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URPL)患者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MTHFR 677TT型URPL患者45例。按照叶酸补充方式将其分为3组,包括A组16例(研究开始前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叶酸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活性叶酸补充),B组15例(研究开始前进行过普通叶酸的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活性叶酸补充),以及C组14例(研究开始前进行过普通叶酸的补充,研究开始后进行普通叶酸与活性叶酸联合补充)。分别于入组时(第一次)、入组补充后(第二次)对3组患者的红细胞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浓度进行检测,并开展比较。结果·在3组患者中,任意2组的第一次红细胞5-MTHF浓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第一次红细胞5-MTHF浓度相比,3组患者的第二次红细胞5-MTHF浓度均有提高(均P=0.000),且B组患者的红细胞5-MTHF浓度的增幅高于A组(t=2.373,P=0.049),但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补充普通叶酸相比,补充活性叶酸可以更好地在短时间内提高MTHFR 677TT型URPL患者的红细胞叶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不明原因反复流产 5-甲基四氢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饮食导致小鼠卵巢组织线粒体功能异常
5
作者 侯恩太 顾晓阳 +2 位作者 倪士峰 李新宇 乔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分析高盐饮食对卵巢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盐饮食(NSD)组和高盐饮食(HSD)组,每组10只。NSD组给予正常盐饮食,HSD组给予8%NaCl高盐饮食,持续4周。通过NaC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COV-434建立高... 目的分析高盐饮食对卵巢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盐饮食(NSD)组和高盐饮食(HSD)组,每组10只。NSD组给予正常盐饮食,HSD组给予8%NaCl高盐饮食,持续4周。通过NaC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卵巢颗粒细胞COV-434建立高盐处理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电子传递链复合物(Complex)Ⅰ~Ⅴ的表达情况,动力学法检测SOD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化学发光法检测ATP水平。结果与NSD组相比,HSD组小鼠卵巢ComplexⅠ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ComplexⅤ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DH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卵巢中ATP含量也显著下降(P<0.01)。高盐处理后COV-434细胞中ComplexⅠ和Complex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ComplexⅤ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DH活性显著降低(P<0.01),ATP含量不足(P<0.01)。结论高盐可引起小鼠卵巢线粒体的氧化稳态失衡、Complex表达水平变化、三羧酸循受阻以及ATP水平不足等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小鼠卵巢 线粒体功能障碍 电子传递链 琥珀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罗氏易位的临床特点及其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黄锦 廉颖 +1 位作者 乔杰 刘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分析男性罗氏易位的生育期临床特点,探讨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在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进行了96个PGD周期,选择... 目的:分析男性罗氏易位的生育期临床特点,探讨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在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进行了96个PGD周期,选择正常或罗氏易位核型的胚胎移植。分析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及其PGD周期的临床特点。结果:80对男性罗氏易位者夫妇中,62对夫妇因男方严重少、弱精症而致原发不孕,占77.50%(62/80);8对夫妇因男方继发少、弱精症而出现继发不孕,占10%(8/80);10对夫妇因反复自然流产就诊,占1 2.50%(10/80)。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13;14)易位有50例,占62.50%(50/80);(14;21)易位有15例,占18.75%(15/80)。96个PGD周期中,17个周期无胚胎可以移植,79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25个PGD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31.65%(25/79)。至目前,共有18对夫妇分娩了21个健康子代,3对夫妇持续妊娠中。结论:少、弱精症是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不育的主要原因,辅助生育技术可以解决其不育问题。PGD技术可以为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获得健康的子代提供帮助,减少了女方流产及分娩畸形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 遗传 植入前诊断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因子复合物——基因转录调控的多能选手 被引量:1
7
作者 杭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9-269,共11页
整合因子复合物(integrator complex,INT)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对小核RNA转录成熟和基因转录调控的认知,也重新掀起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潮。INT是1个至少由14个亚基组成、分子量超过1.4 MD的蛋白质复合物。它一方面通过内切酶活性切割转录... 整合因子复合物(integrator complex,INT)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对小核RNA转录成熟和基因转录调控的认知,也重新掀起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潮。INT是1个至少由14个亚基组成、分子量超过1.4 MD的蛋白质复合物。它一方面通过内切酶活性切割转录本,执行功能;另一方面与PP2A磷酸酶结合,调节RNA聚合酶Ⅱ上C-端重复序列关键位点的去磷酸化,调控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在多种RNA(信使RNA、小核RNA、增强子RNA等)的转录生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小核RNA转录成熟的过程中,INT于转录起始被招募至聚合酶Ⅱ的CTD区,并随之在小核RNA基因上移动;识别3′成熟序列元件后,活性亚基切割转录本,完成短链RNA的转录成熟。同时,它还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例如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转录暂停-释放、转录延伸、增强子转录本生成、DNA和RNA代谢等。在生理病理功能方面,整合因子复合物及其组分在肿瘤发生与个体发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尽管如此,直到最近关于该复合物的组分与结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组成该复合物的14个亚基以大量的α螺旋为特点,在形成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组装成庞大的转录调控机器。本文将就整合因子复合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研究、疾病关联与问题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因子复合物 小核RNA PolⅡ转录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过程中胎盘囊泡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赖少阳 周璇 赵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原核、真核生物释放的膜结合囊泡[1]。许多细胞类型,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到高度恶性的肿瘤细胞,都可以产生并释放细胞外囊泡[2-4]。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发生机制,EVs可以分为:外泌...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原核、真核生物释放的膜结合囊泡[1]。许多细胞类型,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到高度恶性的肿瘤细胞,都可以产生并释放细胞外囊泡[2-4]。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发生机制,EVs可以分为:外泌体、微颗粒和凋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囊泡 母胎界面免疫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 子痫前期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