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视角的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评估及其空间聚集特征研究
1
作者 于倩茹 裴厦 +3 位作者 刘春兰 乔青 郑方钰 朱林红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3-1146,共14页
稀缺性是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评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合理定价。既有的研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的探讨较少,定量评估匮乏。为此,基于稀缺性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综合... 稀缺性是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评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合理定价。既有的研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的探讨较少,定量评估匮乏。为此,基于稀缺性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综合评估框架,涵盖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给、生态系统调节服务需求和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替代状况等4个维度。以超大城市北京市为例,揭示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的空间聚集特征,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高稀缺性区域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低稀缺性区域则集中在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高、调节服务供给高的生态涵养区。2)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格局主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高-高型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3)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具有空间尺度效应,在网格尺度上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随着尺度的增大空间异质性减弱。建议未来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定价时应考虑构建稀缺性调整系数,以修正现行价值评估体系,从而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价值。该文提出的评估框架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核算的技术体系,为区域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和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稀缺性 空间异质性 尺度效应 空间自相关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裴厦 于倩茹 +1 位作者 刘春兰 郑方钰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呈现显著的稀缺特征。研究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稀缺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制定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定价策略以及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调节... 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呈现显著的稀缺特征。研究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稀缺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制定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定价策略以及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性分析理论框架,并运用生态模型测算、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相对稀缺程度的时间演变、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基于相对稀缺理论和空间聚集理论,以供需关系为基础可以构建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分析理论框架。②2010−2020年,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呈现出“提升期”(2010−2015年)和“回落期”(2015−2020年)两个阶段。③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指数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聚类效应显著;2010−2020年,高-高聚类区(占全市面积的40%以上)先增加后减小,低-低聚类区(占全市面积的15%以上)逐渐减小。④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的影响因子(q值)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人口密度(0.62)、年降水量(0.41)、NDVI(0.40)、生态用地比例(0.36)和坡度(0.20)。人口密度和生态用地比例的交互影响作用(q=0.77)最大,其次为NDVI与生态用地比例的交互影响(q=0.76)。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程度呈逐渐优化的趋势,且演化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建议合理控制人口分布、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比例和质量等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调节服务供给和需求空间结构;同时,未来可以根据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稀缺指数构建差异化的调节服务定价方法,优化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服务 稀缺性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3 位作者 刘晓娜 宁杨翠 朱林红 乔青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城市自生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 城市自生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22年7−9月和2023年7−9月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明晰了研究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对比了8种主要乔木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树种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林分结构对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调查共记录自生草本植物70科220属334种,其中菊科种数最多,达84种。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频度较高,分别为48.82%、48.03%和46.46%。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早开堇菜和狗尾草的多度较高,均在1000以上。②主要乔木树种中,毛白杨和侧柏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80。国槐和油松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偏低,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0.50。主要灌木树种中,紫丁香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7。山桃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偏低,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0.50。不同乔木树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灌木树种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郁闭度、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均与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其中,郁闭度与其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和-0.424。具有乔、草垂直结构的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优于乔、灌、草垂直结构。在乔、灌、草垂直结构中,生物多样性水平随着灌木层盖度的增加而下降。研究显示,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自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不同树种的林下自生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林分结构主要通过林冠层透光性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绿化隔离地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及修订建议
4
作者 崔阳阳 易华炜 +5 位作者 王玮 陈曦 罗雁莎 王宝成 朱利军 薛亦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855,共8页
殡葬行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因污染控制程度较低受到关注,2015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DB11/1203—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解和掌握标准实施效果,提出对后续标准修订的建议,于2020年7—8月对北京市5台火... 殡葬行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因污染控制程度较低受到关注,2015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DB11/1203—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解和掌握标准实施效果,提出对后续标准修订的建议,于2020年7—8月对北京市5台火化机和5台遗物祭品焚烧炉有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5个火化车间无组织VOCs排放进行现场检测,与标准实施前的污染排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利用ADMS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对环境空气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标准实施后北京市火化机、遗物祭品焚烧炉污染控制程度提高,排放水平降低,其中颗粒物排放下降94.1%~97.9%,气态污染物排放下降8.9%~97.7%;但部分污染物仍不能稳定达标,CO和NO_(x)容易超标,主要受火化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影响,可考虑进一步改进燃烧设备和净化装置以提升气态污染物达标水平,火化车间室内环境VOCs平均浓度为1770μg/m^(3),约为标准限值的3倍,须引起关注;标准实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降低,NO_(x)、SO_(2)、CO和颗粒物最大浓度贡献分别下降了99.1%、99.0%、98.5%和98.3%,下降后浓度分别为0.007、0.003、0.060和0.020μg/m^(3)。建议后续调整基准含氧量,更能反映实际状况;加强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维护和无组织排放管理;推动恶臭物质研究,考虑将VOCs排放纳入标准控制指标,探索火葬场飞灰科学处理处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葬场 大气污染 排放水平 环境效益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的北京市山区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凌文翠 武亚林 +3 位作者 方瑶瑶 陈大地 刘桂中 孙长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为了掌握北京市山区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F-IBI)进行了评价。于2021年8月、2022年5月、2022年10月对5条代表性山区河流的11个点位,进行了鱼类种群、水质、生境等调查。构建... 为了掌握北京市山区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F-IBI)进行了评价。于2021年8月、2022年5月、2022年10月对5条代表性山区河流的11个点位,进行了鱼类种群、水质、生境等调查。构建了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确定核心指标9项,分别为鱼类总物种数(M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2)、鲤科鱼类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比(M4)、鳅科鱼类占总物种数的百分比(M5)、底层鱼类百分比(M20)、杂食性鱼类数量百分比(M22)、耐受性鱼类数量百分比(M23)、黏性卵鱼类数量百分比(M26)和鱼类总个体数(M30)。采用比值法对上述核心指标进行赋分,并按照F-IBI得分将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划分为5个健康等级。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其中“优”、“良”点位占比为72.7%。通过分析F-IBI值与水质、生境等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全盐量、pH与F-IBI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水深、距闸坝的距离、溶解氧、透明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河道大量补充再生水会造成F-IBI下降,但是经过适当人工干预措施,如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提升鱼类生物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山区河流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指标体系 全盐量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
6
作者 武亚林 凌文翠 +2 位作者 刘桂中 李焕利 陈大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4-1730,共7页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这4项核心指标构建研究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体系,运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B-IBI分值,并将所有调查点B-IBI分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阈值,以此确定河流健康分级标准,将河流健康划分成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上较好且呈现空间分异特点,处于好及以上等级的调查点占72.7%,潮白河水系优于永定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上游优于下游。(2)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仍较脆弱,B-IBI易受多种环境因子胁迫。该评价体系可作为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指导研究区河流进行可持续科学管理,也为其他区域河流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北京市延庆区 生态健康评价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7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时空演变特征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继平 刘春兰 +2 位作者 王辉 裴厦 乔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的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明晰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遥感/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水源涵养和娱乐休闲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性系数、权衡协同度及均方根偏差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及权衡强度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化调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娱乐休闲及粮食生产服务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呈波动增加趋势。(2)水源涵养分别与粮食生产、娱乐休闲服务之间均表现为权衡关系,粮食生产和娱乐休闲服务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水源涵养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大,娱乐休闲与水源涵养之间的权衡强度次之,粮食生产与娱乐休闲之间的权衡强度最弱,3者的权衡强度随时间推移均呈增加趋势。(4)将潮白河流域划分为农业核心生产区、农业生态发展区、水源涵养核心保育区和水源涵养生态发展区4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差异化的管控建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及国土空间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关系 生态功能分区 潮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娜 张继平 +1 位作者 乔青 杨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4-2213,共10页
为探析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简称“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的供给时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定量评估了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并分析了气象因子、植物群落因子对其供给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绿隔... 为探析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简称“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的供给时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监测数据定量评估了绿隔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并分析了气象因子、植物群落因子对其供给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绿隔地区植被生长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日变化特征,在14:00左右达到峰值。2022年绿隔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供给量为3.02×10^(21)个,供给能力为0.51×10^(16)个/m^(2),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简称“二绿地区”)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和供给量均明显优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简称“一绿地区”),主要与森林面积比例、植物群落因子差异有关。②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并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二绿地区对温度响应更显著,但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③空气负离子浓度受植物群落因子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林分阶段、群落结构为主要影响因子,并均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植物群落因子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明显,在林分阶段上表现为近自然林>人工林,在林分类型上表现为混交林>纯林,在群落类型上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在群落结构上表现为乔灌草>乔灌>乔木>乔草。研究显示,乔灌草结构的针阔混交林的空气负离子供给能力最高,而乔草结构的针叶林供给能力最低,未来应重点加强近自然林营建,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森林群落,其中,一绿地区应重点进行林分类型和群落结构调整,二绿地区应重点关注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优化以及植被覆盖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供给能力 植物群落 气象因子 城市森林 绿化隔离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和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双 瞿艳芝 +3 位作者 俞珊 牟洁 刘桐珅 张增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文章对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协同效应系数评估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均有所下降,并呈... 文章对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协同效应系数评估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利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均有所下降,并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已实施的减排措施基本具有协同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作用普遍大于CO_(2),且“十二五”时期的协同效果总体好于“十三五”时期;(3)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对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有正向驱动影响,能耗强度降低和能源结构优化对排放有较显著的负向驱动影响,且两者的协同减排综合驱动影响“十二五”时期高于“十三五”时期。最后,从能耗强度降低、能源结构优化和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角度提出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驱动因素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ERT模型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沈岩 武彤冉 +8 位作者 闫静 李韧菲 崔阳阳 刘欣宇 樊守彬 翟冀飞 曹西子 万芸菲 薛亦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5-1082,共8页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及CO_(2)减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行驶工况、气象、燃料组分及燃料消耗量等数据,应用COPER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机动车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量,并识...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及CO_(2)减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行驶工况、气象、燃料组分及燃料消耗量等数据,应用COPER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机动车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量,并识别其污染排放特征和不同车型、排放标准等级车辆的排放贡献,采用ADMS-Urban模型模拟了机动车污染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CO、NO_(x)、PM_(2.5)和VOCs排放量分别为12.15万、4.06万、0.18万和2.57万t。车辆结构得到优化,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达86.97%,数量占4%的柴油客货车排放贡献大,分别占机动车NO_(x)和PM_(2.5)排放总量的84%和60%;非末端排放占机动车VOCs排放量的20%,需要引起关注。机动车尾气排放对5个交通监测站点贡献的NO_(2)平均浓度为15.7μg/m^(3),其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机动车CO_(2)排放量为1683万t,其中柴油车排放贡献约21%。对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需要进一步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RT模型 北京市 机动车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聚集污染影响--基于EG指数与AERMOD模型情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5-1329,1408,共6页
基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活动水平数据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核算结果,引入EG指数分析产业聚集度,通过AERMOD模型设置低聚集、中度聚集、高度聚集情景预测,研究产业聚集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挥发性有机物... 基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生产活动水平数据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核算结果,引入EG指数分析产业聚集度,通过AERMOD模型设置低聚集、中度聚集、高度聚集情景预测,研究产业聚集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空间分布聚集程度的提高,区域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和区域TVOC平均浓度升高,排放源可通过空间聚集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2)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VOCs排放在街乡镇层面已呈现出高程度聚集。(3)医药健康产业空间集群带来VOCs聚集排放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需采取多措施以降低产业聚集对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健康 产业聚集 模型情景 EG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趋势与协同控制情景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贺勇 樊守彬 +2 位作者 李婷婷 王亚洲 龙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4-1463,共10页
为了分析北京市长时间尺度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趋势,研究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效应。应用COPERT 5模型构建2005—2020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CO、NO_(x)、VOCs、PM_(2.5)和CO_(2)、CH_(4)、N_(2)O的排放清单,以2020年为... 为了分析北京市长时间尺度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趋势,研究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效应。应用COPERT 5模型构建2005—2020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CO、NO_(x)、VOCs、PM_(2.5)和CO_(2)、CH_(4)、N_(2)O的排放清单,以2020年为基准年,设置5种减排情景评估2025年各情景下的机动车污染物减排效果,并利用协同减排弹性系数法和坐标系法分别分析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CO_(2)排放增长趋势显著,相比2005年,2020年其排放增长率达到85.25%,而其他污染物相比2005年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控制情景下,北京市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于基准情景(BAU)均具有减排效果,综合控制情景(RIS)减排效果最好。从协同减排弹性系数法和坐标系法分析结果看,不同控制情景下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均具有协同效应,且RIS下协同效应最优。未来北京市应积极采取综合控制对策,兼顾统筹各种减排措施,为尽快实现降碳减污协同治理和绿色低碳经济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排放趋势 情景分析 减排效果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雪 荆降龙 李国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0-283,共4页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职责。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验检测等过程操作、实验室的资源状况以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等。为此,设计开发了实验室信息... 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首要职责。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检验检测等过程操作、实验室的资源状况以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等。为此,设计开发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环境监测的重点过程及其资源情况有机结合至系统中进行管理和有效控制。该系统具备操作流程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其中资源管理包含人员管理、仪器管理、方法管理和物料管理4个部分,实现过程操作自动化和资源管理动态化,同时加强质量控制。该系统的建立,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可以在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 自动化 动态管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苯并[a]芘生态毒性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宋金梅 蒋宝 +2 位作者 李艳丹 蔡敏琦 张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17,共7页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固碳减碳、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苯并[a]芘(Ba P)植物敏感性低且富集能力强的生态毒性特征,比较了不同植物种类的修复效率,梳理了当前现有...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措施,以其固碳减碳、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苯并[a]芘(Ba P)植物敏感性低且富集能力强的生态毒性特征,比较了不同植物种类的修复效率,梳理了当前现有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归纳了植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植物类别、污染物特征和土壤性质对植物修复的影响,提出可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接种植物内生菌等强化措施提高植物修复效率,进而实现土壤中BaP污染修复技术的“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BAP 生态毒性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演化研究
16
作者 张学航 何宝南 +6 位作者 何江涛 马硕 刘菲 杨珊珊 史芫芫 何炜 杨白驹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36,共14页
生态补水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对于地下水安全回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关于地下水污染风险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有关生态回补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演化研究还鲜有涉及。为此,本文以永定河回补区为研究对象,从回补前后(2002... 生态补水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对于地下水安全回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关于地下水污染风险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有关生态回补条件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演化研究还鲜有涉及。为此,本文以永定河回补区为研究对象,从回补前后(2002—2022年)工业污染源格局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入手,构建耦合污染荷载输入-包气带阻滞-含水层输移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体系,探讨污染荷载格局变化和水位波动双驱动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演变规律,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源整体数量和荷载在2002—2022年呈下降趋势,以首钢工业园为代表的冶炼加工业的关停搬迁是主要原因,至2022年,高、中等风险荷载区域分别下降至0和14%。相比之下,地下水脆弱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14年之前超采导致了水位持续下降,之后压采和生态回补使得水位快速回升,水位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了地下水脆弱性。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污染综合风险呈先下降后升高的演变规律,以2014年为转折点。2014年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受地表污染荷载和水位波动的综合影响,冶炼加工业锐减导致污染荷载降低,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脆弱性减小,因此综合风险持续下降。随着2014年末大幅度压采和2019年外源水生态回补,水位快速回升导致地下水脆弱性增大,而地表污染荷载格局无明显变化,因此综合风险反而升高,该阶段水位波动成为主控因素,中等风险及以上企业主要分布于河东-丰台地区,占比从2014年的3%上升至2022年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风险 污染荷载 水位波动 生态补水 永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雨水工程污染物去除效果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凌文翠 李焕利 +2 位作者 方瑶瑶 刘桂中 孙长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8-743,共6页
为比较不同雨水工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对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和植被砖铺装5种措施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生物滞留池对COD、SS、氨氮和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 为比较不同雨水工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对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和植被砖铺装5种措施的雨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生物滞留池对COD、SS、氨氮和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特别是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2.1%和70.7%;植草沟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达91.3%,但其总磷出水浓度高于进水;透水砖铺装有氨氮释放现象,造成出水氨氮浓度升高;对比3种透水铺装发现,透水混凝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综合最优,其对COD、氨氮、总磷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0%、72.7%、79.4%和82.2%。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文献报道,认为生物滞留池和透水混凝土铺装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削减效果,而植草沟对雨水中氨氮的去除具有显著优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控制目标、成本和污染物去除效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雨水净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池 植草沟 透水铺装 雨水污染物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与CO_(2)协同控制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珊 牟洁 张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4,共8页
该文以产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为研究重点领域,运用协同控制效益分级指数法和协同减排当量法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措施均对NO_(x)、PM10、VOCs和CO_(2)具有协... 该文以产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为研究重点领域,运用协同控制效益分级指数法和协同减排当量法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措施均对NO_(x)、PM10、VOCs和CO_(2)具有协同控制效益。从协同控制效益分级评估结果来看,绿色生产水平提升、高排放车淘汰分别对于PM10和CO_(2)、SO_(2)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最好,高精尖产业发展、控制传统行业产能、小客车总量控制、新能源车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广对于NO_(x)、VOCs与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均较好。从协同减排当量评估结果来看,绿色生产水平提升、控制传统行业产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的协同控制效益较好,协同减排当量值占比分别为27.5%、18.8%和13.5%,产业领域是大气污染物和CO_(2)协同控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 协同控制 效益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19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3 位作者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20
作者 贾海洋 高美平 +2 位作者 聂磊 刘文文 魏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8-556,共19页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原辅料中VOCs含量差异较大,水性和溶剂型汽车涂料平均ρ(VOCs)为289.92和490.32g/L;水性、本体型及溶剂型胶粘剂平均ρ(VOCs)为27.00,27.50和196.67g/L;水性和溶剂型清洗剂平均ρ(VOCs)为116.60和831.20g/L.②水性涂料的主要组分为醇醚及醚酯类、酯类和醇类,溶剂型涂料的主要组分为芳香烃、酯类和醇类,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的主要组分均为烷烃.③水性涂料中,各种类型有机物质量占比依次为SVOCs(36.03%)、IVOCs(37.77%)和VOCs(26.21%);溶剂型涂料中,主要为VOCs(95.41%),仅含少量IVOCs(4.59%),未检出SVOCs;本体型胶粘剂中仅检测出VOCs;溶剂型胶粘剂中,主要为VOCs(97.36%),含少量IVOCs(2.64%),未检出SVOCs.④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OFP值分别为93.67,2679.27,25.82和41.82g O_(3)/(L原辅料),首要贡献物种分别为二乙二醇丁醚(42.03%)、1,2,3-三甲苯(28.29%)、2,2,4,6,6-五甲基庚烷(52.20%)和2,2,4,6,6-五甲基庚烷(78.63%).⑤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SOA值分别为18.49,16.70,4.82和4.28g SOA/(L原辅料),水性涂料中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溶剂型涂料及胶粘剂中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⑥本研究加入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的评估后,发现单位体积水性涂料所生成的SOA值高于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应在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中重视水性涂料中SVOCs和IVOCs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行业 活性有机碳(ROC)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 成分谱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