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土壤可蚀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1
作者 杜宇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为构建北京市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可蚀性K值影响因素,基于全国土壤调查数据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中进行空间插值,探讨北京市土壤可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市土壤K值介于0.038 7~0.056 7 t·hm^(2)&#... 为构建北京市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可蚀性K值影响因素,基于全国土壤调查数据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中进行空间插值,探讨北京市土壤可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市土壤K值介于0.038 7~0.056 7 t·hm^(2)·h/(MJ·mm·hm^(2)),其中丰台灰黄土的K值最大,粘身两合土的K值最小。全市土壤均为低可蚀性土壤,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2)从空间分布看,全市的土壤可蚀性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北京市土壤可蚀性与水土流失空间分布差异较大。(3)冲积物形成的粘身两合土砂粒含量最高,其土壤可蚀性K值最低;冲积物形成的丰台灰黄土砂粒含量最低,其土壤可蚀性K值最高。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可蚀性呈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可蚀性值呈现出旱地>林地>荒地>灌木林的特征。研究结果对北京市土壤侵蚀预报、水土流失精准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空间分布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简易堆填场输氧抽气治理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慧玲 张学平 康敏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7-292,共6页
为分析垃圾简易填埋场应用输氧抽气治理技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某垃圾简易堆填场开展输氧抽气现场试验和监测,研究技术应用过程中垃圾填埋气体成分与含量变化、垃圾体内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垃圾体沉降规律等。结果表明,单井抽气模式下,垃... 为分析垃圾简易填埋场应用输氧抽气治理技术的变化规律,通过在某垃圾简易堆填场开展输氧抽气现场试验和监测,研究技术应用过程中垃圾填埋气体成分与含量变化、垃圾体内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垃圾体沉降规律等。结果表明,单井抽气模式下,垃圾填埋气体中氧气含量升高并逐步稳定;其含量接近于环境空气中氧气含量,而甲烷含量急剧降低。系统输氧抽气运行由于新鲜空气输入氧气含量可达20%左右,试验停止后氧气含量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后期由于好氧反应加速,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升高反弹。输氧抽气可加速垃圾体有机质的降解。输氧抽气导致垃圾体温度显著上升,试验区非饱和带垃圾体中部温度升幅较大,可达42~45℃。输氧抽气使垃圾体沉降加速,沉降区域以抽注气井为中心向四周扩展,2个月试验期间,中心区域沉降值达14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简易堆填场 输氧抽气 填埋气体 温度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定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综合分析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川 陈素云 牛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4,共5页
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参数,不同的试验类型及求解方法对应的求参结果往往会有较大差异。在结合试验区含水层条件下,提出了持续注入法与瞬时投源法两种试验思路,考虑到含水... 地下水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参数,不同的试验类型及求解方法对应的求参结果往往会有较大差异。在结合试验区含水层条件下,提出了持续注入法与瞬时投源法两种试验思路,考虑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的获取相对容易且可靠,因此,在利用上述参数建立试验区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试验类型进行溶质运移模拟,最后结合解析法与数值法两种方法互验后综合确定试验区弥散系数。其中,在使用解析法对瞬时投源试验参数计算中提出全程最优曲线拟合法,从试验整体数据出发,在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参数准确的前提下,数值法能较准确、直观的体现计算值与实测值浓度变化情况,进而通过调整参数得到准确结果。不同水力特征下的试验类型所反映的参数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此类基于不同试验类型与求参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思路为今后不同地质条件下弥散系数的确定起到了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系数 持续注入试验 瞬时投源试验 解析法 数值法 全程曲线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