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荆红卫 华蕾 +4 位作者 郭婧 金蕾 赵冬泉 王浩正 刘瑞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文章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开展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以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氨氮、总氮污染程度高;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屋面降雨径流总氮和氨氮污染最严重,路面降雨径流COD和总磷污染最严重... 文章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开展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以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氨氮、总氮污染程度高;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屋面降雨径流总氮和氨氮污染最严重,路面降雨径流COD和总磷污染最严重;下垫面降雨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后,由于冲洗下水道中的沉积物,使得水质污染进一步恶化。农业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也很明显。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选用SWMM暴雨径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选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城市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湿沉降、综合用地、路面和屋面等,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点源排放总量与非点源排放总量基本各占50%左右。为进一步挖掘污染减排空间,完善总量减排体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非点源 监测 污染负荷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交通环境监测点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念亮 李珊珊 +1 位作者 王欣 陈晨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6期7-11,22,共6页
研究分析了2013—2017年北京市交通环境点位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交通监测点NO、NO 2与PM 2.5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城区总体状况基本一致,与交通环境密切相关的NO 2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重污染日期间交通监测点峰值浓度也... 研究分析了2013—2017年北京市交通环境点位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交通监测点NO、NO 2与PM 2.5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城区总体状况基本一致,与交通环境密切相关的NO 2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重污染日期间交通监测点峰值浓度也明显偏高;周末交通监测点NO浓度在5:00—23:00低于工作日4.9%~32.1%,周末NO 2浓度在7:00—23:00低于工作日0.7%~7.4%,NO x浓度周末偏低与车流量降低密切相关;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减排措施实施后,北京市作为区域NO 2浓度高值区中心明显消失,PM 2.5浓度分布梯度减小,本地减排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x PM 2.5 污染特征 交通环境 空气质量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妍妍 徐谦 +1 位作者 李金香 张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为对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排放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以北京市6个渗滤液产生量大且处理工艺接近、设施稳定运行的垃圾填埋场、1个原液收集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2007—2012年渗滤液水质监测数据、垃圾处理情况数据的基础上,分析... 为对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排放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以北京市6个渗滤液产生量大且处理工艺接近、设施稳定运行的垃圾填埋场、1个原液收集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2007—2012年渗滤液水质监测数据、垃圾处理情况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渗滤液的产生量及污染物产生水平、典型治理工艺(生化+物化+反渗透)下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每吨垃圾约产生0.13 m3渗滤液,渗滤液原液及处理后,质量浓度最大的污染物为有机指标和含氮物质,其质量浓度水平以及部分重金属质量浓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渗滤液 监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一次沙尘过程中降水化学组分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金香 李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49-2154,共6页
2010-4-5北京市出现了罕见的沙尘过程中降水,在市中心采集了雨水样品,用离子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9种离子组分浓度,结果表明:该次降水pH值较高(7.33)、电导率偏高(24.50mS/m)、可溶性离子浓度普遍高,9种离子浓度总和为3080 eq/L;降水中... 2010-4-5北京市出现了罕见的沙尘过程中降水,在市中心采集了雨水样品,用离子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9种离子组分浓度,结果表明:该次降水pH值较高(7.33)、电导率偏高(24.50mS/m)、可溶性离子浓度普遍高,9种离子浓度总和为3080 eq/L;降水中离子当量浓度之比SO42-/NO3-为1.27,Ca2+/NH4+为1.25.为了进一步研究沙尘对降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统计了2005年至2010年全市3个监测点每年4月(沙尘高发期)监测的39次降水,得到其平均pH值为6.84、电导率为9.20 mS/m;降水中当量浓度之比SO42-/NO3-和Ca2+/NH4+分别为2.37和1.87.比较2组数据可见,发生在沙尘过程中的这次降水NO3-离子浓度的增加较为突出.而与历年年平均水平相比,4月降水均凸显了Ca2+和NO3-大幅增加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该次过程中同一监测点酸根离子前体物SO2、NO2的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在沙尘和降水持续期间NO2浓度较低,在降水持续的时段SO2浓度显著降低,表明大气湿度对于SO2气粒转化起到了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降水 离子浓度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表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荆红卫 郭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5,共5页
针对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现状、污染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深入剖析了目前地表水环境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地表水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北京 地表水 主要问题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阅兵限行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环境空气PM_(2.5)中生物质燃烧排放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红帅 刘保献 +1 位作者 董瑞 吴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1-498,共8页
为了考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施行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和工厂的限排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环境空气中ρ(PM_(2.5))、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左旋葡聚糖、甾醇类和多环芳烃类... 为了考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施行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和工厂的限排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环境空气中ρ(PM_(2.5))、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左旋葡聚糖、甾醇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布状况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燃烧潜在的风险评估,采集了2015年8月10日—9月1日环境空气PM_(2.5)样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目标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8月10日—9月1日,减排措施使城市点和交通点位的ρ(PM_(2.5))分别降低了23%和25%,减排加限行措施使得城市点、交通点和传输点3个点位的ρ(PM_(2.5))分别降低了44%、45%和66%.控制措施使3个点位的ρ(左旋葡聚糖)降低了92.4%~96.1%,减排措施起了关键作用;但对β-谷甾醇(生物质燃烧的另一个重要示踪物)和餐饮源的典型示踪物——胆固醇却几乎没有影响;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PAHs类化合物,采样期间控制措施对3个点位PAHs的排放抑制作用有限,在城市点位中以左旋葡聚糖为示踪物的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比其他2个点位可排放更多的PAHs类化合物,表明城市点位的风险高于其他2个点位.研究显示,研究不同时期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化合物种类及其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对于生物质燃烧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制订合理的控制措施、保护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阅兵 生物质燃烧 左旋葡聚糖 甾醇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3
7
作者 朱桂珍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4-166,182,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的现状监测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分析了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与 70年代末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了该地区 30年来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 北京市 土壤 重金属污染 防治对策 污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声环境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毅 刘嘉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4年第5期23-25,共3页
对北京市区"九五"及"十五"前三年道路交通噪声与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分析。通过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速旧城改造和搬迁四环路内工厂企业,改善市区路网结构,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北京市两项声... 对北京市区"九五"及"十五"前三年道路交通噪声与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分析。通过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速旧城改造和搬迁四环路内工厂企业,改善市区路网结构,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北京市两项声环境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进一步改善声环境质量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市区声环境回顾 2008年声环境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PM_(2.5)监测·模拟和评估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念亮 李云婷 +7 位作者 孙峰 张大伟 徐文帅 王欣 邱启鸿 董欣 孟凡 李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4期85-89,共5页
针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介绍了北京市大气二次污染物PM_(2.5)监测、模拟和评估关键技术,旨在为国内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拟评估、预报预警,以及重污染应急、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等重要环境管理工作提... 针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介绍了北京市大气二次污染物PM_(2.5)监测、模拟和评估关键技术,旨在为国内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模拟评估、预报预警,以及重污染应急、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等重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PM2.5 重大活动 评估体系 预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10月北京市4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100
10
作者 程念亮 李云婷 +4 位作者 张大伟 陈添 徐文帅 孙峰 董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2014年10月北京市4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气象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形成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4次重污染过程大气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扩... 采用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2014年10月北京市4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气象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形成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4次重污染过程大气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表现为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逆温(平均逆温强度为2.26℃/100 m)明显,风速(平均值为1.52 m/s)小,相对湿度(平均值为80.75%)大.在4次重污染过程中8—11日污染最重,ρ(Pm^2.5)日均值平均为264μg/m^3,并且区域输送对北京贡献率最大,平均值为63.75%;24—25日污染程度次之,逆温最强,逆温强度达5.94℃/100 m;18—20日重污染中北京ρ(Pm^2.5)高值(〉200μg/m^3)区主要集中在该市西北部地区;30—31日污染相对较轻,ρ(Pm^2.5)日均值最高只有154μg/m^3.数值模拟表明,在4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来自南方(包括河北、河南和山西西部等地)的外来污染物输送对北京Pm^2.5贡献较大,外来贡献率分别在42.36%-69.12%之间,同时北京本地也存在较强的二次无机盐及有机物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成因 逆温 区域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节期间大气污染分析 被引量:92
11
作者 李令军 李金香 +2 位作者 辛连忠 李海军 魏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7-541,共5页
分析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禁改限前禁放区和非禁放区除夕夜大气污染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异,以及禁改限后,以上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的趋同特点.同时评估了2000-2006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量鞭炮的集中燃放造成了大气短时严重污... 分析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禁改限前禁放区和非禁放区除夕夜大气污染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异,以及禁改限后,以上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的趋同特点.同时评估了2000-2006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量鞭炮的集中燃放造成了大气短时严重污染,但随鞭炮燃放的减少污染状况迅速改善.燃放鞭炮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PM10污染最严重;SO2、NOx浓度也有明显升高;CO则存在一定滞后,甚至没有明显响应.禁改限前非禁放区内存在明显的燃放污染高峰,禁放区则未出现.鞭炮燃放对大气颗粒物细粒子影响最显着,对粗粒子特别是粒径10-20μm之间的颗粒物影响不大.春节期间工业及交通污染排放的减少,导致空气质量好转,2000-2006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PM10浓度比冬季均值(12月-2月)低16%,比年均浓度低20%,但受一定气象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春节 鞭炮燃放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北京市PM_(2.5)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12
作者 王琴 张大伟 +4 位作者 刘保献 陈添 魏强 李金香 梁云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17-2924,共8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2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利用PMF模型对PM2.5的...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2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利用PMF模型对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源、燃煤、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工业源和建筑尘等,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2%、19%、19%、10%、6%和4%.PM2.5的来源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大风天气频繁、地面扬尘源为主要来源,而夏、秋、冬季均以二次源为主,尤其是夏季二次源贡献达56%,冬季燃煤源对PM2.5的贡献显著提升为25%.污染源贡献也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冬春季燃煤源对郊区点的贡献显著高于城区点,而二次污染源具有区域性污染特征.在区域性积累型重污染日,二次源对PM2.5的贡献均占主要地位,对气态前体物NOx、SO2和VOCs等的控制对PM2.5的减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F模型 源解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59
13
作者 王琴 刘保献 +4 位作者 张大伟 李云婷 郇宁 闫贺 张博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36-3646,共11页
2014年在北京市城市对照点定陵(城市背景点)、东四(城区点)和永乐店(东南区域传输点)3个不同功能站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连续自动观测,测定了包括含氧VOCs在内的98种挥发性有机物,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VOCs的组成特征... 2014年在北京市城市对照点定陵(城市背景点)、东四(城区点)和永乐店(东南区域传输点)3个不同功能站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连续自动观测,测定了包括含氧VOCs在内的98种挥发性有机物,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VOCs的组成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及大气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VOCs的年均体积分数为(47.36±13.78)×10-9,化学组成以烷烃为主,占39.55%,其次是OVOCs,再次是烯烃和芳香烃.中心城区点和东南区域传输点的VOCs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城市背景点.中心城区点VOCs受交通源和生活燃气排放影响显著,东南区域传输点受交通源和工业溶剂源影响显著,而城市背景点则受上风城区传输影响大.总VOCs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冬高、夏低的特点.受污染来源的差异影响,不同点位的不同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特征.甲苯/苯的比值分析显示,北京地区冬季采暖期燃煤影响突出,春夏季溶剂挥发贡献增加.北京VOCs大气化学活性以烯烃为主,其次是芳香烃和OVOCs,关键活性组分有乙烯、乙醛、间/对-二甲苯、甲苯、丙烯、邻-二甲苯、乙苯、正丁烷、1-丁烯和丙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分布 化学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5 位作者 孙峰 邱启鸿 张大伟 姜磊 周一鸣 潘丽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从PM2.5浓度变化趋势来看,这次重污染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两个台阶"型的浓度爬升阶段(P1和P2)、高浓度维持阶段(P3)和迅速清除阶段(P4).结合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和PM2.5组分分析可发现,区域传输是导致本次重污染的诱因,其中秸秆焚烧是影响因素之一,随后区域传输和本地污染物排放共同维持并加重了重污染过程.大气氧化剂OX与PM2.5浓度、二次离子浓度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表明较强的大气氧化性能促进PM2.5浓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10月上旬 北京 重污染 PM2.5 化学组分 秸秆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北京市NO_2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程念亮 李云婷 +7 位作者 张大伟 陈添 董欣 王欣 郇宁 刘保献 闫贺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6,共9页
根据2013~2014年北京市NO2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年及重污染日NO2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NO2平均浓度为56μg/m3,2014年北京市NO2年均浓度为56.7μg/m3.年均及重污染日NO2月均浓度均呈波浪型分布,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空间分布上... 根据2013~2014年北京市NO2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全年及重污染日NO2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NO2平均浓度为56μg/m3,2014年北京市NO2年均浓度为56.7μg/m3.年均及重污染日NO2月均浓度均呈波浪型分布,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空间分布上北部及西部山区NO2浓度明显低于中心城区及南部地区.NO2浓度与PM2.5、CO、NO呈正相关关系,与O3、OX无明显相关性;全年NO2光解速率峰值平均在0.105/min左右,重污染日光解速率峰值平均在0.026/min左右;全年及重污染期间,氮氧化速率分别为0.142±0.061、0.190±0.036;高浓度NO2既有利于O3生成,又对重污染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重污染日特定条件下北京市NO2的两种转化机制以转化为NO3-过程为主导.经计算2000~2014年北京市机动车的保有量与NO2浓度的相关系数R为-0.84,机动车NOx排放量对北京市NO2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时空分布 北京 NOR PM2.5 光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天气类型分析及预报方法简介 被引量:38
16
作者 程念亮 李云婷 +2 位作者 孙峰 张大伟 孙瑞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9-194,共6页
利用2013年北京市PM2.5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北京市重污染日逐月分布及其对应的地面天气类型、气象要素特征。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重污染日累计有58 d,占到全年天数的15.9%;北京市重污染日地面天气形势场可分为高压类、低压... 利用2013年北京市PM2.5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北京市重污染日逐月分布及其对应的地面天气类型、气象要素特征。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重污染日累计有58 d,占到全年天数的15.9%;北京市重污染日地面天气形势场可分为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3种类型,各占38%、41%、21%,重污染日PM2.524 h平均浓度为218μg/m3,均压类PM2.524 h平均浓度233.12μg/m3,高压类PM2.524 h平均浓度215.06μg/m3,低压类PM2.524 h平均浓度212.61μg/m3;重污染日地面气象要素主要表现为小风(1.69 m/s),湿度较大(68.6%),变压小(-2.86~0.85 h Pa),逆温(1.59~4.17℃/100 m);数值预报模式与统计模式相结合是北京市重污染日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污染 预警模型 天气类型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花爆竹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4 位作者 孙峰 张大伟 邱启鸿 孙乃迪 潘丽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1,共7页
结合常规污染物浓度和PM_(2.5)化学组分浓度,分析了201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对SO2、PM_(2.5)和PM10的影响最为显著。除夕夜间良乡、官园和怀柔3... 结合常规污染物浓度和PM_(2.5)化学组分浓度,分析了201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燃放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对SO2、PM_(2.5)和PM10的影响最为显著。除夕夜间良乡、官园和怀柔3个监测站点的PM_(2.5)质量浓度峰值分别达730.5、343.4、762.2μg/m^3,为2月17—25日和3月4—8日(观测期间)平均值的5.2、3.1、7.1倍。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组分中的SO_4^(2-)、K+和Cl-的影响最为显著,除夕夜间监测中心点位的SO_4^(2-)、K^+和Cl^-质量浓度峰值分别达92.2、95.6、57.4μg/m^3,为观测期间平均值的4.5、10.5、6.8倍。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气态前体物和NO_3^-、SO_4^(2-)、NH+4、OC等PM_(2.5)二次化学组分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积累,造成PM_(2.5)浓度升高,产生持续性的大气污染。根据各污染物与NH+4的质量浓度比推算得出,除夕、"破五"和元宵节3个时段烟花爆竹燃放对K^+、Cl^-、SO_4^(2-)、SO_2和PM_(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8.4%、61.1%、37.4%、38.7%和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 空气质量 PM2.5 化学组分 春节 沙尘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10)的来源 被引量:61
18
作者 邹本东 徐子优 +3 位作者 华蕾 韩玉朴 董淑英 鹿海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5,共7页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 PM10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十一”期间北京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云婷 王占山 +6 位作者 安欣欣 李倩 姜磊 富佳明 刘保献 李令军 张大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18-3226,共9页
采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PM_(2.5)化学组分观测和气团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5年10月份北京市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污染物主要积聚在600m以下.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 采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PM_(2.5)化学组分观测和气团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5年10月份北京市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污染物主要积聚在600m以下.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边界层高度极低.重污染期间不同站点PM_(2.5)浓度变化趋势和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大部分时段PM_(2.5)中NO_3^-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周边区域受重污染的影响面积相对较小,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及近周边地区.多手段的观测结果以及PM_(2.5)浓度与气象要素和各化学组分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区域传输,包括秸秆焚烧,对本次北京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地机动车排放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积累、二次转化以及垂直方向空间的极端压缩是导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重污染 空间分布 PM2.5化学组分 大气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郇宁 曾立民 +6 位作者 邵敏 崔良 毛节泰 周楠 董华斌 俞仲英 罗志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使用两台较先进的仪器,Aethalometer和Sunset碳分析仪(TOT),同时同地检测北京大气PM2.5的碳组分。实验发现两台仪器的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R2=0.80);EC(Elemental Carbon)和OC(OrganicCarbon)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82... 使用两台较先进的仪器,Aethalometer和Sunset碳分析仪(TOT),同时同地检测北京大气PM2.5的碳组分。实验发现两台仪器的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R2=0.80);EC(Elemental Carbon)和OC(OrganicCarbon)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82);OC/EC的比值白天较夜间高、正常天气较逆温天气较高、逆温天气下白天与夜间差别不大,OC/EC平均值约4.76;并分析了用OC/EC的比值大于2判断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碳黑 Sunset碳分析仪 黑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