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混合现实的三维场景生成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海燕 东野啸诺 王涌天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3,共9页
在混合现实系统中,三维场景作为虚拟空间的关键构成要素,其高效生成方法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辅助内容生成技术的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性的归纳与总结了近年来三维场景生成的各项技术方法,以及混合现实... 在混合现实系统中,三维场景作为虚拟空间的关键构成要素,其高效生成方法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辅助内容生成技术的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性的归纳与总结了近年来三维场景生成的各项技术方法,以及混合现实场景下三维场景生成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场景生成 混合现实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的西夏文化元素提炼及混合现实数字人互动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晨雨 祁悦 +3 位作者 郭瀚之 潘怡丹 包仪华 翁冬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A模型,进而生成新素材,融入大佛寺数字人形象设计,搭建基于三维实时渲染的高逼真数字人互动装置。同时,对AIGC应用于传统文化数字IP生产的管线进行整理和完善。结果成功生成包括纹样、服装、配饰等在内的新素材,并将其融入数字人形象设计中,结合DeepFake技术打造出数字人互动装置。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播方法,有助于指导传统数字文化IP设计,激起年轻群体的文化共鸣,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生成新素材和创新互动装置,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互动体验,也证明了AIGC技术在传统文化创新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西夏文化 数字IP 互动展示 设计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的光学-惯性混合跟踪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长宇 刘越 王涌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3-519,共7页
针对手术导航系统中光学跟踪容易受到遮挡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光学和惯性跟踪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有较高精度的光学跟踪系统对惯性传感器的偏置误差进行估算,使用FIR滤波器对惯性传感器测量噪声进行滤波,该方法通过Kalman... 针对手术导航系统中光学跟踪容易受到遮挡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光学和惯性跟踪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有较高精度的光学跟踪系统对惯性传感器的偏置误差进行估算,使用FIR滤波器对惯性传感器测量噪声进行滤波,该方法通过Kalman滤波器完成数据融合得到目标姿态.当出现部分光学遮挡时,混合跟踪系统将未被遮挡的标志点位置信息与目标的姿态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完整的6自由度位姿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光学和惯性跟踪信息,能够在部分遮挡条件下得到准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并将虚实融合手术导航图像准确地反馈给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跟踪 惯性跟踪 混合跟踪 手术导航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反馈训练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凯 岳康 +3 位作者 胡昊辰 沙浩 刘越 王涌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0-1161,共12页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及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在认知训练及神经康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认知训练方法相比,应用于神经反馈训练中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将用户真实的训练环境替换为可定制...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及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在认知训练及神经康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认知训练方法相比,应用于神经反馈训练中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将用户真实的训练环境替换为可定制的沉浸式虚拟环境,在显著降低系统使用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训练绩效.从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反馈训练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出发,分析了神经反馈训练机制,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反馈训练方法;结合神经反馈训练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提出诱发更明显的脑电特征、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提高反馈信息的传输速率、提高训练过程的舒适度以及融合多模态脑影像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神经反馈 脑-机接口 认知能力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的信息可视化和交互式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一 陈靖 +1 位作者 周琪 刘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为探究解决增强现实浏览器人因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移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人因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新型设计流程,并在实际设计中论证其有效性.首先对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并将需求转化为任务;然后将抽象信息可视化为数据... 为探究解决增强现实浏览器人因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移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人因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新型设计流程,并在实际设计中论证其有效性.首先对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并将需求转化为任务;然后将抽象信息可视化为数据视图,并采用概览与细节方法对构成视图的视觉元素进行布局;再使用渐进式交互法组织离散数据视图,生成交互界面;最终通过对浏览器原型的迭代设计解决评测过程中发现的人为设计错误.可用性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增强现实交互系统增进了用户对目标的认知,改善了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增强现实 信息可视化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场景在线学习的跟踪注册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桂振文 刘越 +1 位作者 陈靖 王涌天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29-2945,共17页
三维注册是移动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在线学习的跟踪注册方法,能够精确地对自然场景进行跟踪注册.该方法首先改进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描述符匹配方法,提高初始注册矩阵的正确性;然后,通过对场景进行有效的在... 三维注册是移动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在线学习的跟踪注册方法,能够精确地对自然场景进行跟踪注册.该方法首先改进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描述符匹配方法,提高初始注册矩阵的正确性;然后,通过对场景进行有效的在线学习,提高注册精度;最后,利用前一帧的注册矩阵快速恢复已丢失的关键点,以提高注册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流畅地对视频帧进行跟踪,并能保持较好的注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注册 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描述符 在线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现实分场景推送情景感知服务的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林一 刘越 +1 位作者 王涌天 贺长宇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5-2134,共20页
针对目前增强现实浏览器中由于标签使用不当阻碍用户认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场景推送情景感知服务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寻找兴趣点并检索内容的认知流程划分场景,采用情景感知四层服务框架分别创建了3个场景的功能模块,通过关联3... 针对目前增强现实浏览器中由于标签使用不当阻碍用户认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场景推送情景感知服务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寻找兴趣点并检索内容的认知流程划分场景,采用情景感知四层服务框架分别创建了3个场景的功能模块,通过关联3个场景模块,构建了完整的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浏览器相比,基于上述方法设计的增强现实浏览器系统在分类准确度上平均提高了13%,用户对系统预测效果的平均满意度提高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增强现实浏览器 情景感知服务 用户体验 认知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面部表情迁移:从人脸表示到表情迁移综述
8
作者 包仪华 涂子奇 +2 位作者 骆乐 刘越 翁冬冬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3-1299,共17页
数字人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真实世界的人类与虚拟世界连接,具有广阔应用潜力.在数字人的构建中,面部构建尤其具有挑战性,为了实现数字人的逼真面部表情,通常采用真实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驱动,然后将这些表情迁移到数字人上,即面部表情迁... 数字人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真实世界的人类与虚拟世界连接,具有广阔应用潜力.在数字人的构建中,面部构建尤其具有挑战性,为了实现数字人的逼真面部表情,通常采用真实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驱动,然后将这些表情迁移到数字人上,即面部表情迁移.文中综述了数字人面部表情迁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三维人脸表示、面部成分提取及表情迁移方法3个关键技术环节.回顾了从显式三维可变形模型到隐式神经网络表达的技术演进,分析了表情与身份信息分离、跨维度表情映射等关键挑战.文中指出当前技术主要面临三维模型表现力有限、特征提取易受环境干扰、跨主体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量文献的分析评估,提出应发展具备更强局部表达能力的可变形人脸建模方法,探索基于卷积隐式神经网络的精确表情分离技术,以及融合隐式神经网络与非线性人脸表示的表情迁移框架;这些创新方向有助于简化迁移流程,增强系统泛化能力,最终实现更自然、高效的数字人面部表情生成,推动数字人技术在军事训练、教育教学、心理舒缓与影视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 人脸描述 面部成分提取 表情迁移 隐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超表面研究进展及应用(特邀)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蕾 熊浩然 +3 位作者 吴翰铭 刘珅东 王涌天 黄玲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4,I0001,共2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显示、动态成像、智能传感、第六代(6G)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表面作为一种能够对电磁波波前进行灵活调控的新型调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可重构超表面通过引入可调材料或施加外部激励,能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显示、动态成像、智能传感、第六代(6G)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表面作为一种能够对电磁波波前进行灵活调控的新型调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可重构超表面通过引入可调材料或施加外部激励,能够动态实时调节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相位、振幅、偏振等,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这使其在多种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如可重构光学元件、动态结构色显示、智能无线通信、探测与成像系统等。该综述对近年来可重构超表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可重构超表面的基本原理、调控机制及其在显示与成像系统、光计算、无线通信等多个应用领域中的进展。文中总结了可重构超表面在高效动态调控、高集成度和大规模制造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提高材料响应速度、推动超表面的智能化设计以及探索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制造工艺,为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可重构超表面 动态调控 动态显示 光计算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塑料3倍全动型变焦镜头设计
10
作者 蓝澜 王紫东 +3 位作者 傅峥尧 赵申雨 程德文 杨通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08-2019,共12页
为满足消费电子领域对紧凑型、高性能变焦镜头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全塑料3倍全动型连续变焦镜头。该设计采用全动型变焦结构,所有透镜组均可运动,以优化变焦倍率和像质水平。利用Q型非球面提高成像质量,并结合塑料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用Li... 为满足消费电子领域对紧凑型、高性能变焦镜头的需求,设计了一个全塑料3倍全动型连续变焦镜头。该设计采用全动型变焦结构,所有透镜组均可运动,以优化变焦倍率和像质水平。利用Q型非球面提高成像质量,并结合塑料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用LightTools为光学系统各表面设置相应的光学属性,通过光线追迹进行鬼像分析。优化后镜头实现了22.72~68.16 mm的3倍变焦,F数为4.5,光学总长小于68 mm。在10,1,0.2 m的物距下,不同焦距各视场80 lp/mm处衍射MTF大于0.3,160 lp/mm处MTF大于0.22,实现了高分辨率成像,且凸轮曲线设计流畅无拐点。鬼像分析表明,各表面组合形成的鬼像与像点最大辐照度之比均小于0.0122%,对系统影响较小。全塑料3倍全动型变焦镜头在光学性能、紧凑性及可制造性方面均表现出色,为高性能、小型化变焦镜头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全动型变焦 全塑料镜头 Q型非球面 变焦凸轮设计 鬼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游戏交互模式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松 翁冬冬 +2 位作者 刘越 魏小东 李永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02-2409,共8页
为了研究增强现实技术对常见交互模式用户体验的影响以及该技术适合应用的游戏场景,对比了增强现实游戏和传统手机游戏中2种交互模式的差异.采用复杂程度不同的交互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简单模式采用"按钮交互"过程,复杂模式采用... 为了研究增强现实技术对常见交互模式用户体验的影响以及该技术适合应用的游戏场景,对比了增强现实游戏和传统手机游戏中2种交互模式的差异.采用复杂程度不同的交互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简单模式采用"按钮交互"过程,复杂模式采用"收集"过程.通过可用性测试、问卷调查以及自由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反馈;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2种交互方式的差异,并对2种交互模式适合的应用场景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模式 增强现实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增强现实的光照估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万奎 刘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实时叠加到用户周围的真实场景中,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拥有一致的光照效果是该技术的难点之一.光照一致性研究包括光照估计、材质表面反射属性估计以及真实感渲染等内容,其中光照估计是光照一致性的... 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实时叠加到用户周围的真实场景中,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拥有一致的光照效果是该技术的难点之一.光照一致性研究包括光照估计、材质表面反射属性估计以及真实感渲染等内容,其中光照估计是光照一致性的先决条件,结合材质表面反射属性可以保证虚实物体一致的光照渲染效果.文中概述了增强现实中光照一致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当前光照估计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光照估计 光照一致性 虚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图像及显示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邹博超 刘越 郭玫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89-1597,共9页
视差立体显示因其能再现三维空间信息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观看视差立体显示与观看真实场景的视觉机制是不一致的,将引起晶状体调节与双眼辐辏的冲突,进而引发视觉不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描述了调节辐辏功能的视觉机制;... 视差立体显示因其能再现三维空间信息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观看视差立体显示与观看真实场景的视觉机制是不一致的,将引起晶状体调节与双眼辐辏的冲突,进而引发视觉不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描述了调节辐辏功能的视觉机制;然后分析了立体显示中调节辐辏冲突所引起的视觉异常现象及其测量方法;总结了立体图像舒适度预测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按照眼部、脑活动、自主神经系统3类测量方法对视疲劳客观评估的潜在指标进行了分类;最后讨论了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以及相关研究在虚拟现实头盔立体显示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立体图像 调节辐辏冲突 视觉舒适度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觉再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璐 刘越 祃卓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9-2000,共22页
针对触觉再现技术面临的数据获取难、设备真实感低、应用数量少等问题,在触觉感知机理和触觉再现范式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触觉信号采集、建模、渲染等关键环节的方法和特点,归纳了典型触觉再现设备的种类和实现原理,讨论了触觉再现技术的... 针对触觉再现技术面临的数据获取难、设备真实感低、应用数量少等问题,在触觉感知机理和触觉再现范式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触觉信号采集、建模、渲染等关键环节的方法和特点,归纳了典型触觉再现设备的种类和实现原理,讨论了触觉再现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根据触觉再现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构建触觉感知模型、提高触觉数据特征提取与模型处理精度、开发低功耗低成本的普适性触觉系统与多通道融合的交互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感知 触觉建模 触觉再现系统 触觉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图像识别算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桂振文 刘越 +2 位作者 陈靖 王涌天 徐志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7-1494,共8页
针对目前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运算复杂和内存占用量大,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移动平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图像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使用BRISK特征点检测算法提取图像特征和低字节的FREAK描述符对特征进行表述,解决了特征检... 针对目前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运算复杂和内存占用量大,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移动平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图像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使用BRISK特征点检测算法提取图像特征和低字节的FREAK描述符对特征进行表述,解决了特征检测时间长和特征描述符内存占用大的问题;其次,将智能手机的重力信息添加到图像特征中改善了BRISK特征的区分能力,解决了相似结构特征难以区分的问题;最后,建立描述符的多级索引,实现相似描述符的快速查找,解决了描述符匹配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运行在资源受限的智能手机上实现对场景的实时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FREAK算法 BRISK算法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显著性分析与改进边缘方向直方图特征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军 付天宇 +1 位作者 杨健 丰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0-2840,共11页
为了实现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信息融合,弥补单一模态图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分析与改进的边缘方向直方图EOH(Edge Orientation Histogram)特征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显著性分析技术找到可见光图像中... 为了实现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信息融合,弥补单一模态图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分析与改进的边缘方向直方图EOH(Edge Orientation Histogram)特征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显著性分析技术找到可见光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得到显著性图;将其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实现可见光图像中重要信息的划分。然后,利用自适应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算法,探测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上的特征点;利用改进的EOH,描述特征点。最后,根据描述计算特征点的相似性,在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上找出对应的特征点,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匹配。在3种不同情况下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了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采集条件相似情况下,特征点正确匹配率为96.55%,而在图像采集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特征点正确匹配率可达74.21%。该算法可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精确快速匹配,即使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采集的角度与位置均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仍可以满足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匹配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显著性分析 自适应特征点提取 边缘方向直方图 特征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智能手机上的场景实时识别算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桂振文 陈靖 +1 位作者 刘越 王涌天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前常用的SIFT和SURF识别算法存在匹配时间长、运算量大和内存占用多等问题,无法满足实时移动检索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手机上的实时识别算法,通过缩短特征点检测时间和降低尺度空间特征点定位的复杂度,保证识别的实... 目前常用的SIFT和SURF识别算法存在匹配时间长、运算量大和内存占用多等问题,无法满足实时移动检索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手机上的实时识别算法,通过缩短特征点检测时间和降低尺度空间特征点定位的复杂度,保证识别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有效地运行在普通的资源受限智能手机上,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同时能实现对场景的实时识别,消耗内存资源也较少,适合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检索 SURF算法 SIFT算法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先验稀疏字典和空洞填充的CT图像肝脏分割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雪虎 杨健 +1 位作者 艾丹妮 王涌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87-2697,共11页
针对复杂多变的肝脏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稀疏字典和空洞填充的三维肝脏图像分割方法。对腹部CT图像进行Gabor特征提取,并分别在Gabor图像和灰度图像的肝脏金标准边界上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像块作为两组训练集,利用训练集得到两种查询... 针对复杂多变的肝脏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稀疏字典和空洞填充的三维肝脏图像分割方法。对腹部CT图像进行Gabor特征提取,并分别在Gabor图像和灰度图像的肝脏金标准边界上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像块作为两组训练集,利用训练集得到两种查询字典及稀疏编码。将金标准图像与待分割图像配准,并将配准后的肝脏边界作为待分割图像的肝脏初始边界;在初始边界点上的十邻域内选择大小相同的两组图像块作为测试样本,利用测试样本与查询字典计算稀疏编码及重构误差,并选择重构误差最小的图像块的中心作为待分割肝脏的边界点;最后,设计一种空洞填充方法对肝脏边界进行补全和平滑处理,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利用医学图像计算和计算机辅助介入国际会议中提供的肝脏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肝脏分割图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并获得了较高的分割精度。其中,平均体积重叠率误差为(5.21±0.45)%,平均相对体积误差为(0.72±0.12)%,平均对称表面距离误差为(0.93±0.1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CT)图像 肝脏分割 稀疏编码 字典学习 空洞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视点双曲面折反射红外全景成像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星光 贺宇 +4 位作者 王岭雪 蔡毅 刘福平 李茂忠 陈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7-205,共9页
在单视点结构约束条件下推导了给定红外探测器参数(像元规模和像元中心距)和俯仰角范围时,二次曲面反射镜面型(离心率)、反射镜厚度、反射镜与折射镜头之间的安装距离、折射镜头焦距等参数的数学公式,为建立单视点双曲面折反射红外全景... 在单视点结构约束条件下推导了给定红外探测器参数(像元规模和像元中心距)和俯仰角范围时,二次曲面反射镜面型(离心率)、反射镜厚度、反射镜与折射镜头之间的安装距离、折射镜头焦距等参数的数学公式,为建立单视点双曲面折反射红外全景成像系统提供了几何约束关系。与此同时,针对双曲面反射镜的特点,推导了其用于单视点折反射红外全景成像系统时空间分辨力(垂直方向瞬时视场和水平方向瞬时视场)的数学公式,并在理想大气、假设目标对比度足够高、探测方程相关参数最简化的条件下将其与现有的NVTherm IP模型结合获得系统作用距离的公式。采用不同像元规模和灵敏度(噪声等效温差)进行了仿真,发现:(1)系统空间分辨力随像元规模的增大而增大;(2)系统作用距离随像元规模和灵敏度的增大而提高,但灵敏度的增大对作用距离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反射光学 全景成像 红外 空间分辨力 作用距离 双曲面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投影几何校正误差评估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翔 唐东川 +2 位作者 杨涛 谢敬辉 刘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近年来,投影拼接显示技术在展览展示、产品发布、虚拟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还缺少完整的投影拼接几何校正误差评估方法.在深入分析多投影几何校正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误差评估方法,分为自相关投影拼接误差... 近年来,投影拼接显示技术在展览展示、产品发布、虚拟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还缺少完整的投影拼接几何校正误差评估方法.在深入分析多投影几何校正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误差评估方法,分为自相关投影拼接误差(投影机自身几何校正之后所产生的误差)以及互相关投影拼接误差(多台投影机之间叠加区域的配准误差);首先提出了自相关投影拼接误差的关键参数——重投影误差(描述了每台投影机投影图像中每个像素点与预期投影位置的接近程度),并使用平均重投影误差、最大重投影误差以及关键点配准误差完善自相关投影拼接误差的评估体系;然后提出了互相关投影拼接误差的关键参数——叠加区域误差(表示投影机之间叠加区域对应像素点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使用平均叠加区域误差、最大叠加区域误差完善互相关投影拼接误差的评估体系;最后使用该方法对平面投影、曲面投影、自由表面投影拼接的几何校正误差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误差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投影几何校正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投影显示 几何校正 重投影误差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