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7年随访 被引量:66
1
作者 刘永珍 于逢春 +2 位作者 尹静 朱健 张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脑卒中患者7年生存率、卒中复发率、病残程度分级、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等预后指标的远期影响。方法...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对脑卒中患者7年生存率、卒中复发率、病残程度分级、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等预后指标的远期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00年前期研究中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61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基线时HAMD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7年后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病残程度分级表、BI、HAMD进行随访。结果 7年生存率为76.0%。101例女性PSD组患者7年生存率为75.25%,显著低于126例女性非PSD患者的86.56%(P=0.01);与410例非PSD组患者相比,206例PSD组患者BI较低(P=0.04)和HAMD评分较高(P=0.00),而卒中复发率、病残程度分级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SD可能会降低女性脑卒中患者的7年生存率,对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情绪有长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孟晓梅 于逢春 +5 位作者 尹静 唐晓梅 陈新平 刘永珍 尹铁伦 李常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MCI患者128例(MC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分别给予MoCA和... 目的探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MCI患者128例(MC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分别给予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结果对照组和MCI组MoCA总分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352,P<0.05;r=0.765,P<0.01);MoCA评分明显低于MMSE评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MCI组MoCA总分及各亚项得分明显降低(P<0.01)。MoCA筛查MCI敏感性为97.66%,特异性为95.05%,MMSE筛查MCI敏感性为32.03%,特异性为100%。结论 MCI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MoCA总分与MMSE总分相关;MoCA用于MCI筛查时敏感性优于MM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早期诊断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评估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惠萍 李常红 +3 位作者 杜志华 张燕辉 冯浩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78例TIA患者,发病1~2周内行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种检...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78例TIA患者,发病1~2周内行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3种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DSA显示65例T1A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占83.3%;159支动脉狭窄或闭塞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2.2%"US47.8%)。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多,占38.6%;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3.4%。频发TIA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TIA(69.6oAWS38.2%,P一0.011);TCD检查61例异常,占78.2%,发现98支血管病变,诊断为DSA的86.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4例异常,占69.2%,发现137支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为DSA的61.6%,其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DSA。结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TIA的主要发病原因,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联合检查可对TIA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颅内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多普勒 经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孙奉辉 徐依成 +2 位作者 陈新平 杜志华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 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 Hg vs(147.3±14.8)mm Hg,1mm 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 Hg vs(92.1±8.9)mm 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脑微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珂 王玮婧 +3 位作者 周正宏 唐晓梅 刘伟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微出血(CMB)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LI的老年患者219例,根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结果分为CMB组91例和不伴CMB组12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微出血(CMB)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LI的老年患者219例,根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结果分为CMB组91例和不伴CMB组12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CMB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不伴CMB组比较,CMB组高血压(85.7%vs 68.0%)、吸烟(37.4%vs 18.0%)比例显著升高,TC[(3.84±0.09)mmol/L vs(4.21±0.09)mmol/L]、TG[(1.25±0.10)mmol/L vs(1.41±0.08)mmol/L]、LDL-C[(2.19±0.07)mmol/L vs(2.45±0.07)mmol/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0.287,95%CI:0.134~0.614),吸烟(OR=0.280,95%CI:0.141~0.554)和TC水平降低(OR=0.656,95%CI:0.472~0.911)是LI患者CMB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C水平降低可能是LI患者出现CMB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高血压 吸烟 大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惠萍 李常红 +2 位作者 杜志华 房艳玲 于逢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78例,根据临床有无脑缺血症...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78例,根据临床有无脑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无症状组31例和有症状组47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检测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MCA)。经统计学分析颅内侧支循环类型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①78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0.5%(55/78),无症状组87.1%(27/31)高于有症状组59.6%(28/47)(P<0.01);②无症状组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开放率77.4%(24/31)明显高于有症状组42.6%(20/47)(P<0.01),有症状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侧支开放率44.7%(21/47)明显高于无症状组19.4%(6/31)(P<0.05);无症状组中ACoA开放率77.4%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ies,PCoA)、OA侧支开放(P<0.05);③无症状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MVMCA51.58±12.36cm/s明显高于有症状组32.23±10.31 cm/s(P<0.01)。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Willis动脉环侧支开放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颅内侧支循环以Willis环的前交通开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 经颅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检查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志华 李宝民 +4 位作者 王君 李大胜 于逢春 陈新平 杨兴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例年龄≥70岁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及术后72h分别行PWI检查,对比手...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例年龄≥70岁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及术后72h分别行PWI检查,对比手术前后影像的改变,并与相关CT灌注成像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成功实行CAS,术前PWI异常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WI正常的患者在术后无变化。手术前后脑血流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WI检查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前后有明显改变,其结果与相关CT灌注研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冯浩 张燕辉 +1 位作者 刘磊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OSAHS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又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OSAHS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又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7例及重度组18例,同期选取2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在入院当日接受TCD检查,检测CVR情况,包括平静呼吸时、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计算屏气指数(BHI),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平静呼吸时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4±9.87)cm/s vs (72.79±8.68)cm/s,P>0.05],病例组屏气后Vm和BH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63±6.65)cm/s vs (93.26±7.12)cm/s,P<0.05;0.71±0.16 vs 0.93±0.37,P<0.01]。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平静呼吸时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屏气后Vm、BHI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I与平静呼吸时Vm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052),AHI与屏气后Vm和BHI呈负相关(r=-0.557,P=0.011;r=-0.605,P=0.000)。结论 TCD能反映OSAHS患者CVR的变化情况,患者屏气后Vm、BHI明显下降,病情越严重,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流速度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伊龙 韩尚容 +26 位作者 曹勇 高远 管玲 贾茜 江滨 焦玉明 刘伟 姜勇 李姝雅 李亚鹏 李子孝 秦海强 茹小娟 孙冬玲 孙海欣 王蓬莲 王婷婷 谢雪微 许予明 许玉园 杨晓萌 杨营营 郑华光 周梦圆 宗黎霞 王文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0-708,共9页
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代谢 脂代谢 心房颤动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 于逢春 +1 位作者 朱慧萍 冯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研究中的144例患者,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LA组(80例)和非LA组(64例)。采用美国DP500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昼夜收缩压(24 h... 目的探讨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研究中的144例患者,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LA组(80例)和非LA组(64例)。采用美国DP500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包括昼夜收缩压(24 hSBP)、昼夜舒张压(24 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晚收缩压(NSBP)、夜晚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BPV)参数包括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晚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BP-SD)。根据DSBP和NSBP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同时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参数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分型的差异。结果①LA组昼夜SBP、DSBP、DDBP、NSBP、DSBP-SD高于非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杓型和超杓型患者的LA发生率高于杓型患者(63.0%和68.4%比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SBP(OR=1.070;95%CI:1.024~1.117)和DSBP-SD(OR=1.324;95%CI:1.129~1.552)增高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是LA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DSBP、DSBP-SD增高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血压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高密度征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伟 杨兴东 +1 位作者 唐晓梅 于逢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基底动脉高密度征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浩 唐晓梅 +1 位作者 刘伟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继发癫痫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aD患者210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单纯VaD组120例和继发癫痫组9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神经...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继发癫痫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aD患者210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单纯VaD组120例和继发癫痫组9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大脑中动脉屏气前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末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屏气指数(BH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D患者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纯VaD组皮质病灶和病灶面积≤15mm比例明显高于继发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5%vs 46.7%,64.2%vs55.6%,P<0.01),NIHSS评分明显低于继发癫痫组[(10.20±3.55)分vs(12.33±3.85)分,P<0.01]。单纯VaD组Vm、Vm’和BHI明显高于继发癫痫组,PI和RI明显低于继发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部位、病灶面积、NIHSS评分、Vm和Vm’是VaD患者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皮质下病灶、病灶面积过大、NIHSS评分过高、Vm及Vm’下降是VaD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癫痫 卒中 血流速度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因素 被引量:32
13
作者 尹铁伦 于逢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1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患者临床主... 目的通过对1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下降、精神行为异常,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等帕金森样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示,双侧额叶、皮质下脑白质,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长T1、长T2及脱髓鞘改变。脑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慢波改变。一氧化碳暴露时间≥4h的5例中,3例重度,2例中度;暴露时间〈4h的10例中,中度5例,轻度5例。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7例中,3例重度,4例中度。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1例85岁重度患者无效,14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轻度5例中,痊愈4例、好转1例;中度7例均好转;重度3例中,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大脑皮质和基底节区神经功能损害明显。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年龄越大、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血管障碍 震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预后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逢春 陈新平 +2 位作者 孟晓梅 刘永珍 张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预后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IA患者64例,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7 d脑梗死组16例、30 d脑梗死组9例和无脑梗死组39例,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和影像检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预后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IA患者64例,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7 d脑梗死组16例、30 d脑梗死组9例和无脑梗死组39例,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和影像检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脑梗死组比较,7 d脑梗死组和30 d脑梗死组患者的ABCD2评分明显增高,颈内动脉狭窄或软斑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加权成像阳性合并大血管狭窄或软斑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与ABCD2评分、弥散加权成像阳性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就诊时间延迟也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永珍 楼小琳 +1 位作者 朱健 尹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在276例住院患者中,以28例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为PLC组,选取同期入院、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无PLC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一般情况表、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性哭笑评价表...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在276例住院患者中,以28例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为PLC组,选取同期入院、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无PLC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一般情况表、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性哭笑评价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查。结果PLC组和对照组HAMD总分和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病理性哭笑与抑郁状态不匹配,提示两者解剖基础和发病机理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病理性哭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茁 楼小琳 +1 位作者 刘磊 邢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5-671,共7页
1概述 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据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发现,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事件的10%~20%。尽管针对超早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给予其他试验性治... 1概述 脑卒中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据大规模人群调查研究发现,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事件的10%~20%。尽管针对超早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给予其他试验性治疗是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仍然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最好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年龄〉65岁的人群中,7%~10%的男性及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会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梗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逢春 刘永珍 +5 位作者 唐晓梅 陈新平 孟晓梅 尹静 冯研 刘淑琴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2期947-953,共7页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与脑梗死之间关系。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OSAS组(n=126)和无OSAS组(对照组,n=51)。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血压标... 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与脑梗死之间关系。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OSAS组(n=126)和无OSAS组(对照组,n=51)。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性。分析两组24h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标准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夜间收缩压标准差(12.1±4.7 vs 8.8±3.7,P=0.001)、白天平均收缩压(138.9±17.8mmHg vs 131.4±15.8mmHg,P=0.008)、NIHSS评分[3.0(2.0~8.75)分vs 2.5(2.0~4.0)分,P=0.013]、合并脑梗死病史比例数(61.1% vs 41.2%,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合并OSA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矫正了相关危险因素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10,95%Cl 0.855~0.969,P=0.003)。结论合并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灌注成像检查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志华 李宝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在于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传统的CT和MRI检查仅能显示已经发生梗死的脑组织,而不能显示梗死前脑组织的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缺血状态.脑灌注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正在普及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的捕捉到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在于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传统的CT和MRI检查仅能显示已经发生梗死的脑组织,而不能显示梗死前脑组织的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缺血状态.脑灌注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正在普及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的捕捉到脑梗死前的这段缺血时期,从而对指导临床诊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诊断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正宏 于逢春 +1 位作者 孟晓梅 刘永珍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9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OSAHS)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7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OSAHS)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7例新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周时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四组,分别为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Ⅰ组,n=52),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Ⅱ组,n=60)、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Ⅲ组,n=59)、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Ⅳ组,n=56)。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及患者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入组满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随访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8%、5.0%、11.9%、16.4%,经卡方检验显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较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的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分别为0.033,0.046),余各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为0.768,1.177,0.490,0.123);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AHI值、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O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优势比(odds ratio,OR)3.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79~4.70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58,95%CI 1.308~8.111,P=0.011)、AH(IOR 1.071,95%CI 1.038~1.105,P〈0.001)、SaO2(OR 0.907,95%CI 0.848~0.969,P=0.004)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SAHS、肥胖、高血压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及短链脂肪酸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屹 陈新平 +1 位作者 陈亮 刘志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 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在帕金森病(PD)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变化情况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PD患者、年龄匹配对照组间,PD不同H-Y分级患者间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寻找可能参与PD病理过程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 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在帕金森病(PD)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变化情况尚不明确。文中旨在分析PD患者、年龄匹配对照组间,PD不同H-Y分级患者间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寻找可能参与PD病理过程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PD患者(PD组,n=20)和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对照组,n=13)粪便样本。通过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微生物群,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两组粪便样本中短链脂肪酸的浓度。结果 PD组和对照组粪便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66,P=0.002)。与对照组相比,PD组粪便样本中OUTs数量Sobs指数及Chao指数明显降低(P<0.05)。PD组粪便样本中变形菌门、韦荣球菌科和瘤胃菌科(厚壁菌门)细菌、双歧杆菌科(放线菌门)细菌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氨基酸球菌科(厚壁菌门)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组粪便样本中丙酸的绝对浓度(10.07±2.80)和乙酸的相对浓度(57.19±6.58)较对照组(16.27±6.91、63.49±6.16)显著下降(P<0.05)。H-Y 3级PD患者拟杆菌门细菌丰度、乙酸的绝对浓度明显高于H-Y 1-2级PD患者(P<0.05)。结论 PD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微生物丰度增加,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中的乙酸和丙酸浓度减低,为帕金森病提供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肠道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