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齐涵 贾鹏举 +8 位作者 王春燕 胡维明 付晨光 夏晨妮 姜涛 吴曼琴 王学好 张长春 闫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 目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利用量表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症状和认知障碍情况,分析干预有效率、量表得分变化,以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来自北京市30家养老机构的620名老年人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7.92±9.79)岁,男性占比50.5%。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失眠、焦虑、认知障碍量表总分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可心 袁艺琳 +6 位作者 周天航 伍庭芳 杜春雨 谢晨妹 陈蔚然 王婧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1/f斜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9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评估量表(BACS)测...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周期性脑电信号(1/f斜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9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评估量表(BACS)测量神经认知功能,并采集闭眼和睁眼脑电图的1/f斜率,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大脑不同分区1/f斜率与认知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大脑中部睁眼状态下的1/f斜率高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组中言语记忆得分与1/f斜率负相关(前部r=-0.68,P<0.05;后部r=-0.44,P<0.05),精神分裂症组中1/f斜率则与言语记忆呈正相关(前部r=0.57,P<0.05;后部r=0.5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1/f斜率增高现象,1/f斜率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脑电图 功率谱密度 1/f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的脑电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艺琳 伍庭芳 +11 位作者 杜春雨 周天航 王婧 谭友果 文丽萍 朱灵艳 邱美红 潘杨 张长春 管丽丽 马弘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16(NSA-16)评估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短评估(BACS)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利用Oddball范式采集脑电信号,比较持续时间失匹配负波(dMMN)振幅,theta诱发功率及相位一致性(ITC)。结果:SCZ的NSA-16得分高于FHR及HC(P<0.001),BACS得分低于FHR及HC(P<0.001)。SCZ的dMMN振幅低于FHR及HC(P<0.05),theta诱发功率低于FHR及HC(P<0.05)。三组间ITC差异存在趋势(P=0.07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dMMN及theta振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内表型 失匹配负波 神经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屋”家庭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颖 樊理诗 +6 位作者 何锐 丁永卓 何志城 孔德莉 范箬馨 马弘 孙昕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5-832,共8页
目的:探索适合在中国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开展的“安全屋”家庭教育措施,以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发现其症状恶化,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4个城市的42个社区纳入298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分为干预组(150户)和对... 目的:探索适合在中国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开展的“安全屋”家庭教育措施,以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发现其症状恶化,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4个城市的42个社区纳入298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分为干预组(150户)和对照组(148户)。两组分别接受“安全屋”家庭教育和社区常规管理,为期12个月。干预组患者家庭在“安全屋”的支持下,每个月对患者复发(恶化)征兆至少进行一次分析,并根据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在基线时和第12月末由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生使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病情严重度指数(SI)值变化的差异。结果:干预12个月后,患者CGI-SI得分和基线相比均降低[患者组(2.8±0.7) vs.(2.1±1.0),对照组(2.8±1.1) vs.(2.5±1.2),均P<0.05],且干预前后CGI-SI差值干预组大于对照组0.3分(P<0.001);总体进步(GI)两组第12个月末得分后均低于基线值(均P<0.05);第12个月末干预组疗效指数(EI)得分高于基线值(P<0.05),而对照组第12个月末得分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屋”家庭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状况,巩固治疗疗效,避免复发、保持康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教育 早期预警 社区康复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蛭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南方 陈永斌 +3 位作者 刘启华 黄显雯 范俊逸 罗燕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95-198,227,共5页
目的探究龙蛭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龙蛭汤组、丁苯酞组、4-苯基丁酸(4-PBA)组、4-PBA+龙蛭汤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 目的探究龙蛭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龙蛭汤组、丁苯酞组、4-苯基丁酸(4-PBA)组、4-PBA+龙蛭汤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术后第3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比较各组大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特异性蛋白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各组大鼠脑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比较各组大鼠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升高,海马组织中GRP78和CHOP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海马组织中GRP78和CHOP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龙蛭汤组、丁苯酞组、4-PBA+龙蛭汤组微血管密度均比模型组高(P<0.05)。结论龙蛭汤可能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和CHOP的表达以抑制大鼠脑组织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进而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蛭汤 血管新生 脑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特异性蛋白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