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云水库上游侵蚀性降雨特征及水保措施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
1
作者 王玥欢 颜婷燕 +4 位作者 魏商 赵娅娜 徐发军 王云琦 程金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1)研究区2014—2022年共观测到92次侵蚀性降雨事件,年均侵蚀性降雨量为311.27 mm,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2)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划分为3类:Ⅰ雨型(长历时、大雨量、小雨强)、Ⅱ雨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Ⅲ雨型(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Ⅱ雨型发生频次最高。(3)不同措施小区的水土保持效益有所差异。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与裸地相比,高覆盖度草地(苜蓿)、鱼鳞坑(侧柏)、土坎梯田(玉米)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佳;而耕作措施小区没有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4)各措施小区产沙量与最大30 min雨强呈一定的正相关,产流量与降雨侵蚀力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与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是影响该区域不同水保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关键指标。高覆盖度植被措施和多种措施相结合的配置模式是减少坡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达到水土保持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侵蚀性降雨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指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方莹 李璐 +1 位作者 陆大明 钟莉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研究北京市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试探性地提出了以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村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为主要监测内容,径流量、泥沙含量、植被覆盖率、...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研究北京市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试探性地提出了以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村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为主要监测内容,径流量、泥沙含量、植被覆盖率、COD、SS、氨氮共6项监测指标的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还属于探索阶段,需不断优化完善,以期为全国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平原区 水土保持 监测内容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工程弃渣场选址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永福 张国军 +8 位作者 张永娥 刘艳萍 殷小琳 王昭艳 解刚 王友胜 王立明 张晓明 魏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5期75-79,91,共6页
为解决线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弃渣场选址问题,文章采用GIS分析及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案例进行弃渣选址研究并得出最佳选址结果。选址过程和方法可为类似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服务工程建设进度,减少弃渣造成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 线型工程 水土流失 弃渣场选址 GIS分析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