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子赫 颜婷燕 +2 位作者 王姣 程金花 王云琦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3,135,共11页
[目的]定量分析小流域的功能结构,探究小流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为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延庆区的碓臼石小流域、怀柔区的鱼水洞小流域、密云区的古北口小... [目的]定量分析小流域的功能结构,探究小流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北京市北部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为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延庆区的碓臼石小流域、怀柔区的鱼水洞小流域、密云区的古北口小流域以及昌平区的葫芦河小流域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域,结合研究区域的主要特征和治理目标,构建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运用系统障碍度模型揭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各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葫芦河小流域由初级标准提升至中级标准,碓臼石小流域、鱼水洞小流域和古北口小流域综合建设均已达到初级标准。②文中引入障碍度模型,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进行量化,提高了评价的精准性。③在北京市北部山区小流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效益应关注土壤侵蚀模数,经济效益应关注经济投产比和土地生产率,社会效益应关注恩格尔系数和乡村从业人员比例,水质提升效益应关注COD含量。[结论]①本研究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在北京市北部山区是实用可行的。②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北京市北部山区水环境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小流域内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提高,促进了小流域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北部山区 生态清洁小流域 障碍度模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评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佳璇 宋秀瑜 +2 位作者 杨之恒 包美春 李瑾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47-50,共4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后管护是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期有效运行、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及其运行状况,更好地推动后续小流...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后管护是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期有效运行、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及其运行状况,更好地推动后续小流域建设与管护工作,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逐步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管护资金与经费不足、管护体系不完善、管护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公众参与度不高、监测与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估,完善管护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和设备,加强宣传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护机制 水土资源保护 生态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测算与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敬东 王文轩 钟莉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结果表明:北京市不适宜人工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为高坡度不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区域,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是人为扰动区,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包括耕地、园地、部分林草地和部分建设用地等;至2025年末,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4.93万hm 2,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为90.30%。提出从坚持政策制度引领、探索治理新方法、强化监督管理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确保如期实现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阶段目标值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宇 陈芳孝 +1 位作者 陈柏舟 靳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14-16,共3页
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中占比较大,且水土流失危害严重。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规范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北京市启动了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研究工作。通过对选取的35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 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中占比较大,且水土流失危害严重。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规范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北京市启动了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研究工作。通过对选取的35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现场情况的调查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解析,提出适用于现阶段工作需要的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体系、指标值设定及各项指标计算方法,为建立全面、合理、适用的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防治指标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近40年来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冯笛珂 符素华 +4 位作者 丁建新 颜婷燕 徐发军 腾润平 张大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目的]降雨侵蚀力可以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是评价区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指标。分析北京市1981—202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对科学评估和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1—2020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119... [目的]降雨侵蚀力可以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是评价区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指标。分析北京市1981—2020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特征,对科学评估和防治区域水土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1—2020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119个雨量站点逐日降水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年降雨侵蚀力和中雨(10~25 mm)、大雨(25~50 mm)、暴雨(≥50 mm)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趋势变化以及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1991—2020年年降雨侵蚀力范围为1691.51~3914.89(MJ·mm)/(hm^(2)·h·a),年降雨侵蚀力与大雨和暴雨的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与中雨的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空间整体上表现为从东北向周围递减的趋势。近40年来,北京中雨侵蚀力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雨侵蚀力、大雨、暴雨以及夏季7,8月的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局部区域如密云、平谷一带的年降雨侵蚀力下降趋势相对较大。年降雨侵蚀力以及中、大、暴雨的降雨侵蚀力变化的主周期约为25年,且存在2~3次“低-高”交替变化。[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农业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侵蚀性降雨特征及水保措施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
6
作者 王玥欢 颜婷燕 +4 位作者 魏商 赵娅娜 徐发军 王云琦 程金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 [目的]探索密云水库上游降雨类型和不同水保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为该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石匣坡面径流场2014—2022年92次侵蚀性降雨实测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而揭示侵蚀性降雨下不同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1)研究区2014—2022年共观测到92次侵蚀性降雨事件,年均侵蚀性降雨量为311.27 mm,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2)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划分为3类:Ⅰ雨型(长历时、大雨量、小雨强)、Ⅱ雨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Ⅲ雨型(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Ⅱ雨型发生频次最高。(3)不同措施小区的水土保持效益有所差异。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与裸地相比,高覆盖度草地(苜蓿)、鱼鳞坑(侧柏)、土坎梯田(玉米)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佳;而耕作措施小区没有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4)各措施小区产沙量与最大30 min雨强呈一定的正相关,产流量与降雨侵蚀力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与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是影响该区域不同水保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关键指标。高覆盖度植被措施和多种措施相结合的配置模式是减少坡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达到水土保持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侵蚀性降雨 产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进怀 袁爱萍 李世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10-12,共3页
为落实"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要求,北京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为脉,紧紧围绕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这一主线,坚持走... 为落实"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要求,北京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为脉,紧紧围绕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这一主线,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拓北京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为首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内涝 水土保持 综合监管 温榆河公园 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晔 张守红 +4 位作者 李华林 齐元静 张志强 张建军 吴敬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2057,共16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辨析了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观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框架与技术路线,从理论、技术、措施布局、效益提升、人地关系和谐等视角,凝练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其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技术框架体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密云板栗林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萌 关红杰 +1 位作者 王若水 张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以北京市密云板栗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处理(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水土保持单一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以期为密云区板栗林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植物措... 以北京市密云板栗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处理(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水土保持单一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以期为密云区板栗林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植物措施方面,卷柏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62.8%,88.3%,减流减沙效果优于椰丝毯、狗牙根和结缕草处理;工程措施方面,水平阶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83.2%,92.9%,减流减沙效果优于鱼鳞坑处理;组合措施方面,水平阶+卷柏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86.7%,96.1%,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最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还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综上,考虑到植物+工程组合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略强于工程措施,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板栗林水土流失防治,具体采取水平阶作为研究区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措施 组合措施 产流产沙 减流率 减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分级研究
10
作者 张永娥 张国军 +9 位作者 刘艳萍 马文涛 王立明 魏小燕 殷小琳 张晓明 魏商 王霄 陶清瑞 付建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分级,有助于规范和指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通过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2017—2021年已验收的21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指标,分析其水土流失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等,结合... 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分级,有助于规范和指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通过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2017—2021年已验收的21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指标,分析其水土流失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等,结合专家咨询论证,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分级。结果显示:露天煤矿的扰动地表面积、永久弃渣量、土石方挖填总量较大;农林开发工程的扰动地表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建设总工期和水土保持投资较小;其他电力工程(光伏项目)扰动地表面积最大,但永久弃渣量、土石方挖填总量等都较小;指标单元化后,露天煤矿单位面积的永久弃渣量、土石方挖填总量仍较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分级后划分为重度影响类、中度影响类、轻度影响类3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特征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与典型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方莹 李璐 +2 位作者 陆大明 钟莉 张世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确定了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指标,针对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地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的径流量、泥沙量、...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确定了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指标,针对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地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的径流量、泥沙量、植被覆盖率、COD、SS、氨氮6项监测指标,通过利用人工或自然汇水区、自然坡面、监测小区、过水断面,对监测数据获取方法进行探讨,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措施做了典型设计,为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设计和监测指标的获取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平原区 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方法 典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营管理及科研试验的实践与思考
12
作者 徐锁军 王春华 +1 位作者 贾国栋 吕相融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5期16-19,共4页
北京市鹫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园至今,已经成为展示和宣传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北京市鹫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为例,总结园区建成以来建设、发展和运营状况,提出园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对鹫峰水... 北京市鹫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园至今,已经成为展示和宣传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北京市鹫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为例,总结园区建成以来建设、发展和运营状况,提出园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对鹫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进行思考,以期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运营管理 科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佳妮 王云琦 +4 位作者 李耀明 魏商 李成 王玉杰 戚海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2,共10页
以滑坡灾害发育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基于相关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0个指标构成易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20年发生的... 以滑坡灾害发育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基于相关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0个指标构成易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20年发生的8756个历史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信息量模型开展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滑坡发育的主要指标为水系、NDVI、坡度,其中信息量值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距水系距离[200 m,500 m)(0.809)、NDVI中的[8%,38%)(0.563)、坡度[13°,20°)(0.500)、距水系距离[0,200 m)(0.429)、距水系距离[500 m,1000 m)(0.428);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7.26%和31.82%,极高易发区的空间分布与水系分布高度吻合,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精度为78.20%。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滑坡易发性评价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