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叶杰旭 穆永杰 +1 位作者 严显超 孙德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4-139,238,共7页
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是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膜技术、物化处理技术、蒸发处理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用于垃圾焚烧厂沥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是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膜技术、物化处理技术、蒸发处理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用于垃圾焚烧厂沥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 沥滤液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高氨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降解动力学分析
2
作者 汪诺 刀禹 +2 位作者 覃星雨 孙德智 刘新颖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0-507,共8页
从处理含高碳、氮浓度废水的反应器中筛选出一株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N1,通过菌落形态以及16S rDNA分析鉴定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对该菌在初始氨氮浓度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3000mg/L的生长... 从处理含高碳、氮浓度废水的反应器中筛选出一株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WN1,通过菌落形态以及16S rDNA分析鉴定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对该菌在初始氨氮浓度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3000mg/L的生长及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N1在氨氮浓度高达3000mg/L,对应游离氨浓度为590.2mg/L时仍能较好生长(48h,OD_(600)=3.264).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由500提升至3000mg/L,菌株WN1的最大氨氮转化速率R_(m)由15.93增加至43.29mg/(L·h).同时,反应过程中氨氮和COD的平均转化速率分别为7.06~9.36mg/(L·h)和95.63~199.13mg/(L·h).进一步,采用Haldane模型拟合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菌株的生长及基质降解特性(R^(2)=0.99),菌株WN1的最大比生长速率、最大氨氮比降解速率和最大COD比降解速率分别为0.36h^(-1)、6.45gN/(gDCW·d),122.85gCOD/(gDCW·d).菌株WN1的氨氮抑制常数Ki为3749.49mg/L,比其它自养或异养的氨氧化菌对高浓度氨氮具有更强的抗抑制能力,结果表明,菌株WN1在处理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动力学 高氨氮 游离氨 比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3
作者 马茗远 张浩然 +2 位作者 赵钟楠 朱维 徐康宁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15,共12页
[目的]评估建立长江流域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为推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基于水域面积,利用调节因子修正当量因子表,进而测算2010—2020年长江流域... [目的]评估建立长江流域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为推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基于水域面积,利用调节因子修正当量因子表,进而测算2010—20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次,计算流域内各地区水资源淡水及水污染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以此评估各地区水资源超载状况;最后,以全流域水资源生态超载系数为基准线界定各地区补偿主客体身份,基于公共物品属性及外部性相关理论,结合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各地区生态保护补偿的理论额度与下限值。[结果]①2010—20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17×10^(12),1.18×1012,1.19×10^(12)元,有逐年上升的趋势。②2010—2020年长江流域淡水资源生态足迹先升高后降低,而水污染生态足迹持续升高,结合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概念来看,长江流域未出现超载的情况,但在上海、江苏及河南地区存在水资源供需缺口。③在研究期间内,青海、西藏、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始终为生态保护补偿的客体,而安徽、云南、浙江、河南、江苏和上海始终为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支付补偿省份的额度均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之内,且逐年下降。[结论]本文研究建立的测算模型将水生态、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可以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维护以及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且合理的切入点与范例,有望推动中国一级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足迹 生态保护补偿 公共物品属性 外部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史芳天 齐飞 +3 位作者 徐冰冰 李明珠 王彦楠 孙昊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64,共8页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酚 嗅味 龙头水 嗅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削减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污染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小丽 樊乾龙 +3 位作者 何强 古励 王华东 梁文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4-260,共7页
采用前置生态塘-表流人工湿地-卵石过滤带组合工艺处理山地城市地表径流,研究了各单元在COD、TN、TP和NH4+-N方面的去除效果,以及径流中COD浓度和氮素形态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COD、TN、TP和NH4+-N,生态塘可以达到82%、53%... 采用前置生态塘-表流人工湿地-卵石过滤带组合工艺处理山地城市地表径流,研究了各单元在COD、TN、TP和NH4+-N方面的去除效果,以及径流中COD浓度和氮素形态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COD、TN、TP和NH4+-N,生态塘可以达到82%、53%、45%和32%的去除,表流人工湿地可以达到82%、83%、80%和61%的去除。COD由60 mg/L升至500 mg/L时,整个组合工艺的TP去除率由61%升至82%后下降至64%,TN去除率由50%提高至82%,NH4+-N去除率由67%降至41%。氮素组成对TN和COD的去除影响较大,NH4+-N∶NO3--N由3∶1变为1∶3时,COD去除率从73%提高到85%,TN去除率从53%提高到86%,NH4+-N去除率变化不大,为45%~51%。该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和削减城市地表径流中的COD、TN和TP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城市径流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活性炭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效能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包汉峰 杨维薇 +1 位作者 张立秋 封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污泥基活性炭(SAC),考察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效能和吸附动力学规律.并选择了2种商品活性炭(煤质炭,MAC和椰壳炭,YAC)作为对比,以初始浓度为50mg/L的Cu(II),Pb(II),Cd(II),Cr(VI)4种重金...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污泥基活性炭(SAC),考察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效能和吸附动力学规律.并选择了2种商品活性炭(煤质炭,MAC和椰壳炭,YAC)作为对比,以初始浓度为50mg/L的Cu(II),Pb(II),Cd(II),Cr(VI)4种重金属离子为去除对象,分别进行了3种活性炭的表面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SA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仅为YAC和MAC的1/3~1/2,吸附速率也相对较慢,但其对Cu(II),Pb(II),Cr(VI),Cd(II)的平衡吸附量却远大于2种商品活性炭,分别为9.9,8.9,8.2,5.4mg/g,说明SAC表面的高酸性基团含量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起到了关键作用;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SAC对Cu(II)和Pb(II)的吸附,SAC对Cr(VI)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SAC对于Cd(II)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与Freundlich两个模型均不能较好地拟合,说明SAC表面缺少能够与Cd(II)发生反应的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活性炭 重金属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垃圾沥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叶杰旭 穆永杰 +1 位作者 孙德智 钟晨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室温下,采用缺氧/两级好氧MBBR—MBR组合工艺对厌氧处理后的垃圾焚烧厂沥滤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pH约为7、进水流量1.0 L/d和总回流比400%的条件下,即使沥滤液的NH4+-N高约1 650 mg/L、COD约为6 500 mg/L时,组合工艺对COD、N... 室温下,采用缺氧/两级好氧MBBR—MBR组合工艺对厌氧处理后的垃圾焚烧厂沥滤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pH约为7、进水流量1.0 L/d和总回流比400%的条件下,即使沥滤液的NH4+-N高约1 650 mg/L、COD约为6 500 mg/L时,组合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率仍达到80%、99%、81%左右,出水NH4+-N<15mg/L,该工艺能实现对高浓度NH4+-N的有效去除。另外,二级好氧MBBR和MBR中的亚硝氮积累率分别达到90%、80%左右。这两个反应器中亚硝酸菌的数量远多于硝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 沥滤液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去除水中微量药物萘普生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葛四杰 吴芳 +1 位作者 张立秋 封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6,101,共6页
以水体中经常暴露的消炎镇痛类药物萘普生(NA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pH、离子强度(以Ca2+浓度表示)、共存腐殖酸浓度、操作压力和温度对纳滤膜去除NAP效能的影响.试验发现:溶液pH值、离子强度或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均提高了纳滤膜对... 以水体中经常暴露的消炎镇痛类药物萘普生(NA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溶液pH、离子强度(以Ca2+浓度表示)、共存腐殖酸浓度、操作压力和温度对纳滤膜去除NAP效能的影响.试验发现:溶液pH值、离子强度或腐殖酸浓度的增加均提高了纳滤膜对NAP的去除率,操作压力的增加则使NAP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当溶液温度在16.5~36.5℃范围内变化时未对NAP的去除率产生明显影响.在所有试验条件下,纳滤膜对NAP的去除率介于83.9%~96.2%之间,说明纳滤膜分离工艺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NAP的一种有效方法,分析认为静电排斥和筛分作用是纳滤膜去除NAP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萘普生 PH 离子强度 操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消化污泥施用对贫瘠土壤性质和蔬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欣 张盼月 +1 位作者 张光明 王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42-1847,共6页
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的共消化污泥进行农业利用,通过分析土壤和蔬菜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研究共消化污泥对土壤营养元素变化、蔬菜养分吸收、土壤重金属累积、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消化污泥施用显著提高了... 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和果蔬垃圾的共消化污泥进行农业利用,通过分析土壤和蔬菜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研究共消化污泥对土壤营养元素变化、蔬菜养分吸收、土壤重金属累积、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消化污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且提高幅度与共消化污泥的施用量呈线性关系,同时促进了蔬菜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但土壤总钾含量和蔬菜对钾的吸收受共消化污泥施用影响较小。共消化污泥施用后,土壤中Zn、Cu和Cd含量增加,尤其是Cd含量增加较明显,并且在蔬菜中累积,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规定的限值,蔬菜可食部分中Cu、Zn、Cr和Cd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值。因此,在共消化污泥农业利用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消化污泥 萝卜 油菜 营养元素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盐兼养培养下蛋白小球藻油脂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丽君 赵远 +2 位作者 张恒峰 王晓宇 梁文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119,共9页
以醋酸盐作为蛋白小球藻兼养生长中的有机碳源,采用尼罗红三维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法测定中性脂含量,研究了蛋白小球藻生长过程中的中性脂积累规律,分析了兼养和自养条件下生物量产率、总脂产率以及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显示,加入醋... 以醋酸盐作为蛋白小球藻兼养生长中的有机碳源,采用尼罗红三维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法测定中性脂含量,研究了蛋白小球藻生长过程中的中性脂积累规律,分析了兼养和自养条件下生物量产率、总脂产率以及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差异.结果显示,加入醋酸钠后,蛋白小球藻即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迅速,且同时启动中性脂的积累.5g/L醋酸钠既能促使藻细胞生长和中性脂的持续积累,又能避免过高的有机碳源所带来的环境胁迫,培养12d后,单位细胞中性脂含量达到自养条件下对照样的4.5倍,生物量和总脂产率分别是对照样的2.1倍和3.1倍.5g/L醋酸钠作用下,油脂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C16:0(22.42%)和不饱和脂肪酸C18:1(31.58%)、C18:2(10.89%)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盐 蛋白小球藻 中性脂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去除水中中性药物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芳 封莉 张立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2,共6页
纳滤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药物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选择中性药物安替比林(ANT)和异丙基安替比林(AMT)为研究对象,考察利用溶解-扩散模型和薄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一种常用的纳滤膜NF-X对ANT和AMT的去除效果.模型建立过程中,... 纳滤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药物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选择中性药物安替比林(ANT)和异丙基安替比林(AMT)为研究对象,考察利用溶解-扩散模型和薄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一种常用的纳滤膜NF-X对ANT和AMT的去除效果.模型建立过程中,首先在不同初始浓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通量和去除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渗透通量与操作压力线性相关,而和初始浓度无关.根据已有的试验数据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k和DK/δ,通过最优拟合的方法确定传质系数k与ANT和AMT初始浓度C_o关系为k=αC_o~β,而DK/δ与C_o无关,由此得到在不同操作压力和初始浓度条件下ANT和AMT去除率的预测模型(25℃,pH=7).最后,通过选取其它初始浓度和压力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值和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0%,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中性药物 膜理论 溶解-扩散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布洛芬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中恩 卢思颖 +1 位作者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属掺杂的磁性污泥活性炭(MSAC),考察了掺杂金属种类、催化剂和臭氧投量对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布洛芬(IBP)效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活性物种含量研究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锰掺杂MSAC的催化活性最高,当臭氧和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金属掺杂的磁性污泥活性炭(MSAC),考察了掺杂金属种类、催化剂和臭氧投量对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布洛芬(IBP)效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活性物种含量研究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锰掺杂MSAC的催化活性最高,当臭氧和催化剂投量分别为1.0 mg/L和50.0 mg/L时,IBP的去除率为86.2%,比单独臭氧氧化工艺高28.3%。当催化剂投量由50.0 mg/L增加至100.0 mg/L时,IBP的去除率仅增加了2.3%;当臭氧投量由1.0 mg/L增加至3.0 mg/L时,IBP去除率由86.2%增加至99.7%。叔丁醇的加入显著降低了IBP去除率,活性物种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BP的快速去除主要是由于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过氧化氢在·OH产生过程中起引发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催化剂 催化臭氧氧化 布洛芬 金属掺杂 活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胺甲基植物多酚收集微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远 王晓宇 +1 位作者 刘丽君 梁文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8-2425,共8页
将胺甲基化改性植物多酚(A-PP)包覆Fe_3O_4后所制备的Fe_3O_4@A-PP,作为功能性磁絮凝剂用于能源微藻细胞的采收,研究了藻液p H值、藻细胞胞外分泌有机物、絮凝搅拌条件和磁场强度对Fe_3O_4@A-PP收集微藻细胞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A-PP... 将胺甲基化改性植物多酚(A-PP)包覆Fe_3O_4后所制备的Fe_3O_4@A-PP,作为功能性磁絮凝剂用于能源微藻细胞的采收,研究了藻液p H值、藻细胞胞外分泌有机物、絮凝搅拌条件和磁场强度对Fe_3O_4@A-PP收集微藻细胞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A-PP相比,Fe_3O_4@A-PP的等电点由6.5提高到8.5,收集微藻的最佳p H值由7.1增大至8.2.Fe_3O_4@A-PP收集微藻细胞时,不受胞外分泌有机物的影响.快速搅拌的速率在200—500 r·min^(-1)之间时,对Fe_3O_4@A-PP收集微藻的效率影响不大,在快速搅拌之后无需增加慢速搅拌.在磁场强度为0.16 T—0.28 T时,Fe_3O_4@A-PP收集率随着磁场强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大于0.28 T后,收集效率不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PP 磁分离 絮凝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SB-MBR组合工艺处理糖蜜发酵废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靖伟 赫婷婷 +2 位作者 程翔 封莉 张立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6-1422,共7页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250mg/L、p H在为6.0左右时,EGSB对发酵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6%,甲烷的容积产气速率为0.48m3/(m3·d).MBR在溶解氧(DO)为1~2mg/L左右时,采用曝气-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处理EGSB出水,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且在曝气3h-搅拌1h交替运行条件下,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5.13%、58.57%,而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废水 膨胀颗粒污泥床 膜生物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铁钴电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飞贞 高康乐 +3 位作者 解迪 李雪 王海东 梁文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6-361,共6页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铁钴复合催化元素的活性炭(Fe-Co/GAC)粒子电极。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N_2吸附脱附曲线等分析表明:负载的催化组分是Fe_3O_4和钴铁氧体(CoFe_2O_4)的混合晶型;Fe和Co元素在颗粒活性炭(G...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铁钴复合催化元素的活性炭(Fe-Co/GAC)粒子电极。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N_2吸附脱附曲线等分析表明:负载的催化组分是Fe_3O_4和钴铁氧体(CoFe_2O_4)的混合晶型;Fe和Co元素在颗粒活性炭(GAC)表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和3.2%;GAC负载前后吸附行为没发生明显变化。以Fe-Co/GAC作为粒子电极,使用两级串联电催化反应装置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结果表明,在两级反应装置水力停留时间都为20min、电流都为0.2A时,第一、二级反应装置出水COD分别在75.8~79.1、42.6~44.8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4.4%和74.2%,处理效果相对于GAC提高了10.5百分点。同时,不同电流组合条件表明,两级反应装置的电流条件存在最佳匹配关系,适当降低第一级反应装置电流至0.2A,并适当增加第二级反应装置电流至0.6A,可获得较佳的COD去除效果,以及较低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铁钴复合 粒子电极 活性炭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固率和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及沼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彤 张立秋 +3 位作者 封莉 刘永泽 杜子文 韩绮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96-2607,共12页
为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和促进沼渣资源化利用,以底物降解效能和产甲烷量最大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不同进料总固体(TS)含量(含固率)(12%、15%、18%、25%、28%、33%)和有机负荷〔8.5、10.5、13.5 g/(L·d),以挥发性固体(VS)计〕条... 为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和促进沼渣资源化利用,以底物降解效能和产甲烷量最大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不同进料总固体(TS)含量(含固率)(12%、15%、18%、25%、28%、33%)和有机负荷〔8.5、10.5、13.5 g/(L·d),以挥发性固体(VS)计〕条件下厨余垃圾的中温厌氧消化特性,并对最优进料参数下沼渣特性和资源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料TS含量是影响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效能的重要因素,调节进料TS含量至25%时可获得最大累计产甲烷量(16.81 L)和最高单位容积负荷累计产甲烷量(42.01 L/L),挥发性固体降解率达72.29%,系统运行稳定.在进料TS含量为25%的条件下,系统累计产甲烷量随有机负荷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系统累计产甲烷量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最高,分别为24.04 L和79.64%,未产生酸抑制现象.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沼渣中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较高,电导率和重金属含量较低,pH适宜,满足《有机肥料》(NY 525—2021)和《绿化用有机基质》(GB/T 33891—2017)的要求.研究显示:当进料TS含量为25%、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厌氧消化系统运行效能最优;沼渣营养成分较高、生物毒性较低,具有较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后续经脱水处理并提高腐熟程度后可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干式厌氧消化 含固率 有机负荷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干扰因素识别及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鑫吾 封莉 +3 位作者 刘永泽 张立秋 许秀艳 郝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氨氮,重点考察海水中共存离子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规律,识别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碘离子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当样品中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氨氮,重点考察海水中共存离子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规律,识别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碘离子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当样品中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0765 g/L时,氨氮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明显降低,且在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1910 g/L时,下降趋势缓解且氨氮测定值达到检出限。采用碘酸钾氧化法和硝酸银沉淀法均可消除干扰,硝酸银沉淀法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碘酸钾氧化法,使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相同,省去了很多前处理步骤,有利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大规模的海水样品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氨氮 海水 碘离子 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运河流域沙河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余昊翔 杨东翰 +5 位作者 谢梦飞 曲丹 邱斌 刘永泽 李鹏飞 郭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49-2857,共9页
于2018年3—11月对北京市沙河水库开展水质监测,分析水环境质量现状,并结合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 于2018年3—11月对北京市沙河水库开展水质监测,分析水环境质量现状,并结合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总氮(TN)、总磷(TP)均呈现显著的月份变化,但各污染指标在样点间无显著差异.整体看来,沙河水库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劣Ⅴ类标准,总氮是现阶段的主要污染物.月份聚类分析将10个月份分为3个聚类组,分别为春季、夏季和秋季,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显示导致聚类组差异的主要水质指标为CODCr、TP、NH3-N,与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密切相关.沙河水库出库断面水质优于南沙河、北沙河入库水质,表明沙河水库存在一定的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水库 水质时间变化 水质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四尾栅藻代谢有机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林林 徐冰冰 +1 位作者 饶杰 齐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ρ(TP),并结合TOC(总有机碳)分析、考马斯亮蓝法、蒽酮硫酸法和茚三酮法研究不同ρ(TP)对水华中常见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规律及其IOMs(胞内有机物)和EOMs(胞外有机物)中TOC、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规律的影...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ρ(TP),并结合TOC(总有机碳)分析、考马斯亮蓝法、蒽酮硫酸法和茚三酮法研究不同ρ(TP)对水华中常见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规律及其IOMs(胞内有机物)和EOMs(胞外有机物)中TOC、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ρ(TP)的增加,四尾栅藻生长的指数期变长.ρ(TP)为0.01 mg/L时有利于四尾栅藻EOMs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ρ(碳水化合物)在指数期达到最大,为89.25 mg/L;ρ(TP)为0.20 mg/L时则有利于四尾栅藻EOMs中氨基酸的形成,并且ρ(氨基酸)在稳定期达到最大,为13.72 mg/L.ρ(TP)为0.01 mg/L时有利于四尾栅藻IOMs中氨基酸的形成,ρ(氨基酸)在指数期达到最大值(21.85 mg/L).利用EEM(三维荧光)对四尾栅藻的EOMs和IOMs进行表征发现,ρ(TP)的改变会对四尾栅藻IOMs和EOMs中不同物质的峰强产生影响;同时,随着藻细胞的生长,ρ(TP)也会影响四尾栅藻EOMs中的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尾栅藻 胞外有机物 胞内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SB反应器处理发酵废水效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靖伟 程翔 +1 位作者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6,161,共7页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先后对模拟发酵废水和实际发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配水阶段硫酸盐负荷(SLR)对EGSB反应器净化效能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先后对模拟发酵废水和实际发酵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配水阶段硫酸盐负荷(SLR)对EGSB反应器净化效能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 2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5 h时,COD去除率可达92%。随着SLR增加,COD去除率降低,当SLR为1.3 kg SO42-/(m3·d)时,反应器出现酸化。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延长HRT至24 h后,COD、SO42-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82%左右。同样条件下,EGSB处理实际发酵废水,COD、SO42-去除率分别为75%、60%。配水和原水阶段硫酸盐还原菌所能达到的最高电子流比重分别为21.1%、17.5%,对应的最低COD/SO42-为3.0,此时整个反应系统竞争最为激烈,但产甲烷菌仍保持较高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废水 膨胀颗粒污泥床 硫酸盐负荷 电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