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鲈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砚胜 张秀倩 +3 位作者 史东杰 孙向军 魏东 梁拥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为了解宝石鲈昼夜摄食规律和日摄食量,采用饱满度指数法在7-9月对124尾宝石鲈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00-17:00为摄食高峰期,凌晨1:00摄食活动最弱,翌日5:00摄食强度明显升高。7-9月,该鱼的日... 为了解宝石鲈昼夜摄食规律和日摄食量,采用饱满度指数法在7-9月对124尾宝石鲈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00-17:00为摄食高峰期,凌晨1:00摄食活动最弱,翌日5:00摄食强度明显升高。7-9月,该鱼的日摄食率(用占体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07%、3.34%、2.37%。宝石鲈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白天摄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摄食节律 日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摄食对哲罗鱼幼鱼排氨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占全 王丽 +3 位作者 贺杰 王建 周云 杨贵强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体质量(30.25±2.5)g的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在4个温度(11.5±0.5、14.5±0.5、17.5±0.5,和20.5±0.5℃)下摄食前后的排氨率。结果显示:饱食后,4个温度组哲罗鱼幼鱼的排氨率先升高...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体质量(30.25±2.5)g的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在4个温度(11.5±0.5、14.5±0.5、17.5±0.5,和20.5±0.5℃)下摄食前后的排氨率。结果显示:饱食后,4个温度组哲罗鱼幼鱼的排氨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14.5±0.5、17.5±0.5和20.5±0.5℃组具1个峰值,11.5±0.5℃产生2个峰值,其原因是鱼体内的机械性消化正常启动和化学性消化延迟启动共同作用的结果。4个温度组哲罗鱼幼鱼的排氨持续时间(DNR)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摄食前后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R=0.1427e0.0945t(R2=0.9567,11.5℃【t【20.5℃)和NR=0.3326e0.0905t(R2=0.9211,11.5℃【t【20.5℃)。饱食和空腹时,哲罗鱼的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哲罗鱼幼鱼对水温变化(11.5~20.5℃)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鱼 摄食 温度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对吉富罗非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史东杰 梁拥军 +1 位作者 孙砚胜 朱仲炎 《科学养鱼》 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
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 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鱼类的养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水溶液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探讨MS-222对罗非鱼最适的麻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MS-222 试验鱼 呼吸频率 氯乙醛 麻醉时间 麻醉期 复苏时间 丁香酚 复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血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4
作者 张立颖 赵萌 +2 位作者 李文通 袁丁 杨贵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8-1653,共6页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 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2)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3)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母本一方,U 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溪红点鲑 杂交种 血清蛋白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龙精子超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史东杰 孙向军 +2 位作者 梁拥军 孙砚胜 暴丽梅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6-309,313,共5页
为研究适合珍珠龙精子的短期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了不同保存液、保护剂、降温方式、解冻方式对珍珠龙(Scleropages jardini)精液超低温保存后精子活力的影响,初步解释了经超低温短期保存后珍珠龙精子活力明显较鲜精低的原因。结果显示:... 为研究适合珍珠龙精子的短期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了不同保存液、保护剂、降温方式、解冻方式对珍珠龙(Scleropages jardini)精液超低温保存后精子活力的影响,初步解释了经超低温短期保存后珍珠龙精子活力明显较鲜精低的原因。结果显示:采用Ringer's液作为保存液,以浓度为16%的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选取五步法超低温冷冻保存精子[精子缓慢降温至-150℃→液氮面上3 cm(约-170℃),停留4min→液氮面(约-190℃),停留1 min→液氮],40℃水浴解冻,可取得最好的冻后活力,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36.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 精子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望天眼性状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李荣妮 孙砚胜 +2 位作者 田仲 王赛赛 张欣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
试验旨在探索研究不同的水深和容器的透光性是否影响望天眼金鱼最终成功翻眼率,并通过杂交试验,探讨金鱼望天眼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试验首先选取红望天眼金鱼两雌一雄和一雄偏龙睛五花金鱼,进行人工混合繁殖,随机选取后代分四组,分别在... 试验旨在探索研究不同的水深和容器的透光性是否影响望天眼金鱼最终成功翻眼率,并通过杂交试验,探讨金鱼望天眼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试验首先选取红望天眼金鱼两雌一雄和一雄偏龙睛五花金鱼,进行人工混合繁殖,随机选取后代分四组,分别在透明玻璃缸水深15 cm(A)、透明玻璃缸水深30 cm(B)、不透光塑缸水深15 cm(C)和不透光塑缸水深30 cm(D)环境中养殖290 d,统计最终金鱼成功翻眼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进行望天眼金鱼与翻眼不成功的介于望天和龙睛中间体的金鱼进行正反交和各自自交,统计后代最终的眼睛性状。结果显示:水深对望天眼金鱼成功翻眼率影响极显著,容器透光性对其影响不显著;亲本翻眼程度越大,其后代望天比例越高,表明望天眼性状受遗传影响较大,并且一定程度上受母体遗传效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眼金鱼 望天率 水深 透光性 遗传 母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免疫增强剂对北京地区草鱼种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照辉 卢俊红 +2 位作者 朱华 倪寿文 蒋广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8,112,共5页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培育过程的饲料中添加由植物多糖、益生素、寡糖和天然分子筛等有机结合的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草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增强了草鱼种血清一氧化氮(NO)和碱性磷酸酶(ALP...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培育过程的饲料中添加由植物多糖、益生素、寡糖和天然分子筛等有机结合的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草鱼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免疫增强剂,增强了草鱼种血清一氧化氮(NO)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促进了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分泌,使鱼种在生长和抗病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草鱼种(Ctenophaungodon idellus) 生长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苗种挑选的实用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拥军 史东杰 +2 位作者 孙向军 孙砚胜 暴丽梅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77,共1页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锦鲤品系由杂交选育而来,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子代的表型性状极不稳定,加之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两性生殖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即使表型一致的个体,其基因型也存在很大...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锦鲤品系由杂交选育而来,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在子代的表型性状极不稳定,加之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两性生殖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即使表型一致的个体,其基因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预测杂交子代花色。而在锦鲤的养殖和观赏过程中,又主要是以色斑表型特征进行挑选,进而分归于不同的品系,因此,苗种的挑选过程是养成A、B级锦鲤的关键步骤,尤其是首次挑选和第二次挑选。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经过近十年的锦鲤繁养殖工作,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融合,总结出一套锦鲤苗种花色表型挑选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实用技术 苗种 孟德尔遗传规律 表型性状 杂交子代 科学研究所 杂交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温室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巨峰 刘文军 +8 位作者 张先光 刘克明 史东杰 周勇 王永辰 刘肖莲 李春艳 白晓慧 庄保陆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85-189,共5页
为提升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的养殖效益,降低能耗,构建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A棚)。该系统以传统温棚养殖系统为对照(B棚),通过将各养殖池交叉串联,配置集中输水管道和多层级物理+生物过滤等... 为提升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的养殖效益,降低能耗,构建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A棚)。该系统以传统温棚养殖系统为对照(B棚),通过将各养殖池交叉串联,配置集中输水管道和多层级物理+生物过滤等处理设施。通过比较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血鹦鹉养殖出产的品级、养殖成本及效益,研究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性能及效果。结果表明,A棚养殖的成活率为96.6%,比B棚高1.06百分点;参照国家标准GB/T 30946—2014观赏鱼分级规则血鹦鹉鱼,A棚出产AAA级、AA级和A级血鹦鹉的比例分别为19.70%、35.78%和29.64%,分别比B棚高4.1百分点、3.07百分点和1.87百分点;A棚出产返黑现象血鹦鹉和B级血鹦鹉所占比例分别为13.19%、1.69%,分别比B棚低2.23百分点、6.81百分点。表明该工程化养殖系统能够提高血鹦鹉的成活率和优级品的产出率,并能提高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品级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罗汉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10
作者 孙向军 史东杰 梁拥军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78,共1页
2007年至今,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汤山养殖基地引进选留了一定数量的花罗汉亲鱼进行培育,研究并掌握了其繁殖与养殖的规律,为大面积推广做好了准备工作。现将花罗汉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花罗汉 技术试验 养殖基地 科学研究所 大面积推广 北京市 亲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性淡水蓝鲨工厂化养殖试验及效益分析
11
作者 孙向军 夏艳洁 +4 位作者 马峻峰 史东杰 邵胜男 张欣 梁拥军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10000尾体长2~4cm的淡水蓝鲨苗种经过4个多月的工厂化养殖试验,养殖总成本支出113056元,收入144095元,共盈利31039元,投入产出比为1:1.27。从养殖效益上看,淡水蓝鲨工厂化养殖具有低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养殖前景广阔。
关键词 淡水蓝鲨 工厂化养殖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优质锦鲤苗种规模化早繁技术初探
12
作者 梁拥军 史东杰 +3 位作者 张升利 张欣 孙砚胜 朱莉飞 《科学养鱼》 2015年第9期79-80,共2页
优质锦鲤是观赏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的观赏鱼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8年引进优质锦鲤亲鱼、苗种等开展繁养殖试验示范,并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实现了优质锦鲤的亲本培育、配组... 优质锦鲤是观赏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的观赏鱼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8年引进优质锦鲤亲鱼、苗种等开展繁养殖试验示范,并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实现了优质锦鲤的亲本培育、配组、繁殖及苗种培育、挑选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目前已拥有优质锦鲤亲本、后备亲本2000组,年育苗能力4000余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创新团队 产业技术体系 省部级项目 亲本培育 苗种培育 雌鱼 养殖试验 雄鱼 产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高体革鯻生长和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拥军 孙向军 +2 位作者 史东杰 邵胜男 孙砚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0-884,共5页
盐度是水产养殖环境的重要理化因子,与养殖动物的渗透压、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探索盐度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充分利用内陆盐水水域发展养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国内外有关盐度对鱼类生长、发育、代谢的研究早有报道,
关键词 高体革 盐度 生长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组成、体色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东杰 梁拥军 +2 位作者 许金华 孙砚胜 张升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锦鲤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肌肉组成、体色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7.22±4.51)g的锦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在锦鲤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肌肉组成、体色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3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7.22±4.51)g的锦鲤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05‰、0.10‰、0.20‰、0.40‰)的微生态制剂粉剂,养殖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0‰微生态制剂组,锦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32.25%、26.19%,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5.98%;各试验组成活率、体表色度值无显著变化;各试验组的鱼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粗灰分含量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剂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各试验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SOD、AKP、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0.20‰的添加组最高,分别为69.84 U/m L、12.72 U/m L、14.21μg/m L,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24.33%、27.70%、26.00%。综上,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鱼体肌肉成分、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适宜添加量为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体色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细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东天 孙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MHCⅡβ) 实时定量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西伯利亚鲟血清指标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3 位作者 朱华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后40h后开始死亡,62h后停止死亡,累积死亡率为46.7%。结果表明:40h对照组和53h处理正常鱼组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与不再出现死亡后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处理患病鱼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2h处理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低,与40h对照组、53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93h对照组、93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3h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与40h处理组、44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62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从44h开始升高,直到62h,各个处理组均显著高于40h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及93h和168h的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实时定量了肝、鳃、脾、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力升高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较血清指标变化更为灵敏,hsp70基因在鳃组织最先有较高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感染 血清指标 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姜巨峰 韩现芹 +5 位作者 周勇 史东杰 王宇 宋立民 徐林通 张连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8-42,共5页
试验研究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选择体质量(7.98±1.32) g的棘颊雀鲷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尾鱼,分别投喂含有0 (对照组)、50 (A50组)、100 (A100组)、150(A150组)、200 mg/kg(A200组)天然... 试验研究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选择体质量(7.98±1.32) g的棘颊雀鲷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尾鱼,分别投喂含有0 (对照组)、50 (A50组)、100 (A100组)、150(A150组)、200 mg/kg(A200组)天然虾青素的饵料。试验期8 w。结果显示,50~150 mg/kg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A150组棘颊雀鲷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100组和A200组棘颊雀鲷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A50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可以有效改善棘颊雀鲷的体色,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棘颊雀鲷 生长性能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和呈味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郭振 梁拥军 杨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2,95,共7页
为了解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的影响,以生长于淡水中的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逐步增加水体盐度,检测盐度分别达到18和36后鱼体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改变能明显... 为了解改变水体盐度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的影响,以生长于淡水中的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逐步增加水体盐度,检测盐度分别达到18和36后鱼体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改变能明显影响罗非鱼肌肉内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调整完成后的第2 d,盐度为18和36的处理组鱼肉中氨基酸总量(TAA)分别为18.66%和19.5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90.85和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TAA为17.62%,EAAI为87.72),鲜味氨基酸含量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盐度调整完成后的第3 d,盐度18的处理组鱼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达到最大值,而盐度为36的处理组在第2 d即已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组(TFAA为0.085%)的2.52倍和4.06倍;盐度增加还可以提高罗非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增大PUFA/SFA比值,提高罗非鱼脂肪酸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盐度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4 位作者 董颖 胡红霞 王巍 东天 孙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7-161,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池塘边发酵鱼肉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gyrA、gyrB、rpoB和pur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淀粉酶、产蛋白酶能力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 为了筛选适合渔用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从池塘边发酵鱼肉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gyrA、gyrB、rpoB和pur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淀粉酶、产蛋白酶能力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6株芽孢杆菌分属于4个种,1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为阿氏芽孢杆菌(B.aryabhattai),2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2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6株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均具有产蛋白酶能力,其中4株具有产淀粉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产淀粉酶能力 产蛋白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虾青素对哲罗鲑虾青素含量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立颖 赵萌 +2 位作者 李文通 袁丁 杨贵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水温12~18℃,将体质量(435.63±21.32)g的哲罗鲑饲养在6.0 m×2.5 m×1.2 m的流水水泥池中,投喂含100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对照组)和10、20、40、60 mg/kg天然虾青素(雨生红球藻)饲料,每两周检测试验鱼肌肉中的虾青素含量... 水温12~18℃,将体质量(435.63±21.32)g的哲罗鲑饲养在6.0 m×2.5 m×1.2 m的流水水泥池中,投喂含100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对照组)和10、20、40、60 mg/kg天然虾青素(雨生红球藻)饲料,每两周检测试验鱼肌肉中的虾青素含量和鳃、肝脏、前肠、后肠、幽门垂、肌肉、血清、血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人工合成虾青素和天然虾青素对肌肉中虾青素含量及其组织抗氧化力的影响。70 d的饲养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 mg/kg和40 mg/kg组的试验鱼虾青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40 mg/kg含量组试验鱼虾青素含量显著优于20 mg/kg组(P<0.05);(2)各组试验鱼鳃、肝脏、前肠、后肠、幽门垂、血清、血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试验鱼鳃、后肠、幽门垂、肌肉、血清、血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100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相比,饲料中添加20~40 mg/kg天然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哲罗鲑肌肉虾青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建议哲罗鲑饲料中天然虾青素添加量为4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鲑 虾青素 总抗氧化能力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