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LNET):网络构成与初步定位结果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宇 郄秀书 +6 位作者 王东方 刘明远 苏德斌 沈永海 武智君 刘冬霞 孙竹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82,共12页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由10个观测站组成,每个子站主要由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也称快、慢天线)和闪电甚高频(VHF)辐射探测仪构成,实现了对闪电的多频段的综合观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BLNET的...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由10个观测站组成,每个子站主要由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也称快、慢天线)和闪电甚高频(VHF)辐射探测仪构成,实现了对闪电的多频段的综合观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BLNET的网络构成,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法对网络的定位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网络内部水平定位误差小于200 m,网络外部100 km处水平定位误差小于3 km,最后利用Chan氏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生在2013年7月7日的一次雷暴过程分别进行了地闪和云闪定位,将定位结果和对应时次的雷达回波进行比较,发现地闪和云闪都出现在大于30 d BZ的雷达回波区,表明了探测网络和定位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闪电网 到达时间差 误差分析 闪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及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东方 孙竹玲 +6 位作者 袁善锋 卢晶雨 郄秀书 刘明远 徐燕 陆高鹏 田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1-864,共14页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率和站网的探测性能。升级后的BLNET不仅具备了对云闪、地闪脉冲类型的快速识别和电流峰值估算等功能,也实现了对闪电辐射源脉冲的三维实时定位,以及通道可分辨的闪电放电过程精细定位。对2017年7月7日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辐射源脉冲实时三维定位结果分析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一共观测到11902次闪电,以云闪为主,地闪占总闪的28%,正地闪较少,仅占总地闪的5%,在雷暴成熟期,最大闪电频数高达927 flashes(6 min)^-1。通过对比分析闪电辐射源位置和对应时刻的雷达回波,发现辐射源基本集中在强回波范围内。对一次正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该正地闪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预击穿过程,闪电辐射源的始发位置位于海拔高度约5.4 km,随后通道向上发展,在约10 km高度,通道开始沿着水平发展。对一次负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初始阶段放电首先从约7.1 km高度处始发,通道向南水平发展,同时部分负先导分支向下发展,约38 ms后,通道短暂停止发展,17 ms后,通道始发处重新激发。以上结果表明,BLNET不仅具备对整个雷暴生命史闪电活动的三维实时定位和监测,而且可以实现对闪电三维放电通道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三维定位 BLNET(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 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运行故障分析及维修处理
3
作者 柳云雷 韩亚静 张龙斌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4期232-232,共1页
本文简要探讨自动气象站组成结构,分析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常见故障,提出针对性处理对策,给出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建议,以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运行故障 维修处理 日常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函 张鸿波 +7 位作者 刘冬霞 陈志雄 田野 袁善锋 王东方 卢晶雨 周筠珺 郄秀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5-844,共10页
基于北京宽频带闪电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获得的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2017年北京暖季7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主要发生于前部线... 基于北京宽频带闪电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获得的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2017年北京暖季7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主要发生于前部线状对流云区内且集中分布在30 d 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少部分的闪电分布在后部的层状云区域内。从闪电辐射源三维分布结构可以发现,闪电活动大部分处在6~11 km的高度范围。将能够同时反映强回波深度和面积的0~-30°C温度区域内大于30 d BZ雷达回波体积(V)作为强回波指标,并与闪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上在7次飑线过程中,总闪频数和V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5次过程的闪电频数峰值同时或提前于V的峰值出现,二者的时滞相关系数超过0.61,提前时间为0~96 min。另外两次过程中闪电峰值落后于V峰值,落后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闪电与对流活动的关系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可为闪电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活动 大于30 dBZ雷达回波体积 滞后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