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二:方程
- 1
-
-
作者
刘劲苓
施银燕
-
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市正泽学校
-
出处
《教育视界》
2021年第11期78-79,共2页
-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文以化人’的育人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8182)成果
-
文摘
施银燕:刘老师,今天我们要来谈谈方程。一说到方程,我们就会想到笛卡尔的一句豪言壮语,"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尽管这个设想并没有实现,但方程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可见一斑。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数学史上方程的产生吗?刘劲苓:好的,我先说说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吧。早在《九章算术》中就出现过"方程"二字,不过这里的方程实际是我们现在的"线性方程组".
-
关键词
《九章算术》
代数问题
方程问题
古代数学
线性方程组
数学史
刘老师
数学文化素养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十三:括号
- 2
-
-
作者
刘劲苓
施银燕
-
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市正泽学校
-
出处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1期78-80,共3页
-
文摘
施银燕:刘老师,混合运算中除了数字符号、运算符号以外,还有一类专门规定运算顺序的符号——括号。您能讲讲为什么要有括号吗?刘劲苓:两步或以上的运算,必然涉及运算的先后顺序问题。因为运算顺序不同,得出的结果往往也不相同,如果不作出统一的规定,就会带来混乱。因此规定如下:先进行高级运算,再进行低级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为改变运算的先后顺序,就产生了括号。这套运算顺序法则,使自然数、有理数、实数乃至用字母表示的数的运算都井然有序。
-
关键词
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
运算符号
混合运算
数字符号
数的运算
刘老师
数学文化素养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一:用字母表示数
- 3
-
-
作者
刘劲苓
施银燕
-
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市正泽学校
-
出处
《教育视界》
2021年第5期77-79,共3页
-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文以化人”的育人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8182)成果
-
文摘
刘劲苓: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最先接触的数量是具体的数量,如一只鸡、两个人、三头牛等。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两个人和两只鸡都可以用"二"来表示,正像罗素所说,"想必需要很多年,才会认识到,一对野鸡和两天,都是‘二’这个数的实例。"从具体的数量到抽象的数是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抽象,也由此产生了算术理论。施银燕:从具体的数量到抽象的数,这个发展的过程十分漫长。但是,这又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人们生活中,离不开对应匹配、比较多少……那么.
-
关键词
数学史
数学文化素养
用字母表示数
抽象
鸡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文化素养话题之四:乘法口诀
- 4
-
-
作者
刘劲苓
赵铂楠
-
机构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北京市正泽学校
-
出处
《教育视界》
2021年第23期76-79,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文以化人’的育人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8182)成果之一
-
文摘
刘劲苓: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能够以完全真理姿态出现的——那就是准确无误的、实实在在、不受时代任何影响的、自由的乘法算术中的‘九九表’。"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我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可谓中国人的骄傲,(出示图1)这段历史在教材中也有所介绍。赵铂楠:在研究乘法口诀的教学时,我也注意到了这段小知识,您能不能就这个部分再展开介绍一下呢?
-
关键词
北师大版
大九九
数学文化素养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