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植物低聚糖改善小麦抗病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宏潮 冯峰 +2 位作者 王虹 胡道芬 余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从小麦细胞壁提取的低聚糖处理小麦的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从这两种处理材料中都分离出抗毒素.这种通过低聚糖处理而诱导积累的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的机制是抗毒素引起菌... 采用从小麦细胞壁提取的低聚糖处理小麦的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从这两种处理材料中都分离出抗毒素.这种通过低聚糖处理而诱导积累的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的机制是抗毒素引起菌丝生长点膨大、破碎和解体.从而抑制了菌丝的正常增殖.同时.用低聚精直接处理小麦的大田植株.适宜浓度的低聚糖可以降低锈病和白粉病感染麦株的程度,改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聚糖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低聚糖提取和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宏潮 王虹 +1 位作者 胡道芬 余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4,共5页
应用酶解法从小麦细胞壁中提取出低聚糖。经过活性鉴定,具有诱导大豆和小麦抗毒素产生,特别是从小麦代谢、细胞、植株等水平上改善该作物体内防御功能等生物作用。水解酶的种类、纯度、酶活值与所降解低聚糖的活性程度密切相关;高纯度... 应用酶解法从小麦细胞壁中提取出低聚糖。经过活性鉴定,具有诱导大豆和小麦抗毒素产生,特别是从小麦代谢、细胞、植株等水平上改善该作物体内防御功能等生物作用。水解酶的种类、纯度、酶活值与所降解低聚糖的活性程度密切相关;高纯度、高酶活单位的水解酶提取的低聚糖,具有较强的生物功能。对来源不同的低聚糖进行了活性差异的比较,同时还讨论了其它因素——诸如小麦细胞的生理状态,低聚糖保存条件等对低聚糖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法 植物 低聚糖 小麦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幼胚体细胞无性系植株再生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祥启 蒋有绎 +1 位作者 李春红 赵克勇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具有利用前途的 CEE尖端齐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已获得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种子,对再生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观察,本项研究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具有利用前途的 CEE尖端齐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已获得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种子,对再生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观察,本项研究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继代、植株再生及其移栽和正常化生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CEE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已继代14个月以上,仍能保持其胚性和分化能力,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进行抗性变异体筛选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再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体细胞无性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与耐受高浓度PEG变异体的筛选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晓东 林廷安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细胞悬浮培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离体辐射效应和高浓度PEG耐受性变异体的筛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2,4.D(5~10mg/L),低浓度的ABA(0.1~2mg/L),高浓度的蔗糖(6%~...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细胞悬浮培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离体辐射效应和高浓度PEG耐受性变异体的筛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2,4.D(5~10mg/L),低浓度的ABA(0.1~2mg/L),高浓度的蔗糖(6%~9%),较高的离子强度,以及逐步缩短继代时间,均有利于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相反,细胞分裂素,高浓度的NH和GAa的存在,不利于悬浮系的建立。细胞分裂素(4PU30,KT或BA)可促进细胞的团聚,不利于细胞的分散。此外,低浓度的2,4-D,4PU30(或BA,KT)和ABA的配合使用,在悬浮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2.辐射处理悬浮细胞的最适剂量为20~60Gy。3.未经改造的初期悬浮培养物远较悬浮细胞系对高水势敏感。4.胚性悬浮细胞系经20Gy的γ射线处理,筛选出了对15%PEG水势(约-11巴)耐受性的克隆6个,并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从20%PEG(约-15巴)筛选出1个抗性克隆。抗性细胞系对高浓度PEG和NaCl产生的水势在细胞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悬浮培养 苜蓿
全文增补中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籽粒性状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姚大年 刘广田 +1 位作者 朱金宝 梁荣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了 15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及 13个籽粒和馒头品质性状在 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 :(1)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 ,环境方差在产量和 12个品质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 10个品质性状上达... 研究了 15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及 13个籽粒和馒头品质性状在 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 :(1)基因型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极显著 ,环境方差在产量和 12个品质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 10个品质性状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变异在半数性状上大于环境变异 ,并在所有性状上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 ;(2 )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 ,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馒头 基因型 环境作用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朱金宝 刘广田 张树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79-684,共6页
利用12个小麦品种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在较差的... 利用12个小麦品种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对小麦烘烤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的互作效应在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是不同的,在较差的环境下,也有表现好的品种。不同环境下,烘烤品质指标的变化大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小麦品种品质的评价,不仅应考虑其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地点之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研究最终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烘烤品质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晓东 李冬梅 +3 位作者 徐文英 蒋有绎 胡道芬 韩立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DevelopmentofTransgenicWheatbyBiolisticBombardmetTransferringBastaR...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DevelopmentofTransgenicWheatbyBiolisticBombardmetTransferringBastaResistanceGenean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除草剂 抗性基因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麦成熟胚培养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宏潮 胡道芬 王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7,共6页
利用110多个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成熟胚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引起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一次成苗率等性状的明显差异.培养基的成份也起着重要作用,2,4-D是必需的生长素,使用浓度的范围较... 利用110多个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成熟胚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引起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一次成苗率等性状的明显差异.培养基的成份也起着重要作用,2,4-D是必需的生长素,使用浓度的范围较大,但浓度太高会降低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并明显抑制器官分化;0.5~1毫克/升的NAA和GA_3与0.5~1毫克/升2,4-D配合作用对培养有益,一次成苗率较高,同样浓度的ABA仅对根分化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在3~7%有助于愈伤组织生长.另一个影响因子是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长度,短时间继代培养(不超过一年)能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并加快其增殖,超过一年的长时间继代培养虽不影响愈伤组织的增长速率,但使绿苗分化率剧烈下降,白苗分化率上升.通过筛选适宜的基因型和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亦获得了较高的绿苗分化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耐热性的筛选方法与指标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如强 孙其信 张树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29,共8页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穗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灌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粒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内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穗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灌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粒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内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以相对热损伤率(RI%)大小评价基因型的耐热性。相关分析表明:Se在年际间和年份内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r=0.676**~0.757**),从而具有较好的重演性;而RI%与Sg呈显著正相关(r=0.328*)说明基因型的膜热稳定性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其田间的耐热性表现。上述方法指标将在今后的耐热性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耐热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1647S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立芳 刘建平 +2 位作者 刘秉全 胡道芬 毛振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5,共5页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宜作为优良的中介亲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光敏核不育系 花药培养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春红 孟祥启 蒋有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4-68,共5页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玉米花培效果的重要因素,杂交种的花培效果好于不稳定系,不稳定系又好于自交系.N_6与正_(14)两种培养基都适于花药培养,但正_(14)培养基优于N_6培养基.特别...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玉米花培效果的重要因素,杂交种的花培效果好于不稳定系,不稳定系又好于自交系.N_6与正_(14)两种培养基都适于花药培养,但正_(14)培养基优于N_6培养基.特别是液体培养基效果更好.花药接种的适宜时期为单核中期和后期.单核后期又稍好于单核中期,单核早期的花药不能诱导愈伤组织.单倍体与二倍体花粉植株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差异极显著,长度小于29μm的为单倍体.大于29μm的为二倍体或多倍体.鉴定的准确性可达到95%.因此可利用测量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方法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药培养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绿豆黄化幼苗生长及肌醇磷脂代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冬梅 李兆亮 桂明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多效唑抑制绿豆黄化幼苗生长和茎尖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降低内源IAA、ABA和甾醇水平。应用放射性标记及薄层层析技术,发现多效唑抑制肌醇磷脂代谢,PI、PIP和PIP2含量均高于对照,而DAG含量低于对照。
关键词 多效唑 肌醇磷脂代谢 绿豆 黄化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畸形果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冬梅 李兆亮 +1 位作者 李桂琴 吴秀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草莓生产中,有的品种(如戈雷拉)常产生青顶等畸形果现象,严重影响果品质量。本研究以“戈雷拉”(畸形)和“小实”(正常)品种为材料,从胚胎学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畸形果产生的原因。结果如下:1)切片观察表明,两品种相比,... 在草莓生产中,有的品种(如戈雷拉)常产生青顶等畸形果现象,严重影响果品质量。本研究以“戈雷拉”(畸形)和“小实”(正常)品种为材料,从胚胎学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畸形果产生的原因。结果如下:1)切片观察表明,两品种相比,草莓各部位的胚发育是不同步的,从下而上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其中“小实”的差异较小,而“戈雷拉”差异明显。观察表明,“戈雷拉”位于花托顶端雌蕊的花柱结构异常,致使顶部的胚珠不能受精结实。2)分析两品种间花粉的散发量、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力以及花粉管的伸长速度等方面,“戈雷拉”均明显低于“小实”品种。综上结果认为,造成“戈雷拉”畸形果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上述原因可认为是产生顶部不结实,致使后期花托内生长素含量不同,从而造成果顶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畸形果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原生质体的电激介导基因转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宏潮 胡道芬 +2 位作者 尾高志 町井博明 平林利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30,共6页
从小麦品种“Bodalin”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通过电激将质粒PBC1DNA(携带β-葡萄糖苷酸酶(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导入原生质体。采用BTX电激系统和ASP电激缓冲液,最佳电激条件为3... 从小麦品种“Bodalin”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通过电激将质粒PBC1DNA(携带β-葡萄糖苷酸酶(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导入原生质体。采用BTX电激系统和ASP电激缓冲液,最佳电激条件为300V(750V/cm)和50ms(约1000μF),转化的原生质体内GUS的活性最高;质粒DNA的有效使用浓度为25μg/ml。电激处理后,原生质体培养2~3天,GUS基因表达最强,宜于检测其瞬时表达;牛胸腺DNA可协助提高GUS基因的导入效果。质粒PBC1DNA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于添加潮霉素的KMP培养基。经4个月抗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生质体 电激 基因导入 潮霉素 抗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和盾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品种抗感白粉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立新 古旭 胡道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69,共5页
对40个小麦、4个黑麦和2个小黑麦品种及品系的胚和盾片进行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抗病和感病材料的过氧化物酶酶谱的主要差异在酶谱中部(B区).B区中一级酶带多,且在具有Rf0.50、0.56两条一级酶带的材料中,86%表现为抗白粉病.B区中一级酶... 对40个小麦、4个黑麦和2个小黑麦品种及品系的胚和盾片进行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抗病和感病材料的过氧化物酶酶谱的主要差异在酶谱中部(B区).B区中一级酶带多,且在具有Rf0.50、0.56两条一级酶带的材料中,86%表现为抗白粉病.B区中一级酶带少的或缺少0.50、0.56带的材料中,91%感白粉病.因此认为用胚和盾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既简便易行,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热稳定系数与田间早衰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立新 苏青 +1 位作者 苏瑞苹 郭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所...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所周知,氮素供应不足是引起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氮素供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氮量和植株体内氮素代谢的酶系统,在氮素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尤其重要.在某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硝酸还原酶活力(NRA)有很大差别,NRA强的品种氮代谢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叶片 硝酸还原酶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在冬小麦抗白粉病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立新 苏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5,共6页
通过对14个抗白粉病、23个感白粉病的冬小麦品种、品系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证明,由于对白粉病反应不同,在拔节至抽穗期,抗、感品种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有明显差别,据此可以对田间大量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预测,以防使用... 通过对14个抗白粉病、23个感白粉病的冬小麦品种、品系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证明,由于对白粉病反应不同,在拔节至抽穗期,抗、感品种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有明显差别,据此可以对田间大量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预测,以防使用感病材料接种花药和进行杂交。用叶片同工酶鉴定抗病性,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可与育种试验同时进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白粉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冬梅 李兆亮 桂明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以哈尔滨地区推广的“戈雪拉”和“小实”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草莓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1.草莓属于多心皮离生单雌蕊,柱头较小,表面有栅状排列的乳突细胞,... 以哈尔滨地区推广的“戈雪拉”和“小实”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草莓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1.草莓属于多心皮离生单雌蕊,柱头较小,表面有栅状排列的乳突细胞,花柱细长,中央可见有较发达的引导组织,子房内1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利用荧光法可清楚看到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花粉管的延伸途径,即由柱头一花柱引导组织—子房内壁—胎座—胚珠表面—进入珠孔。2.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先后经历了合子—二细胞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等阶段,胚发育属紫菀型,胚的形态呈直立型。3.草莓属核型胚乳,先后经历初生胚乳核—胚乳游离核—胚乳细胞—胚乳逐渐被胚吸收等过程,戈雪拉品种幼胚发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胚乳 发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基因变异及其对面团和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金宝 D.Mares L.O'Brien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1,共5页
利用澳大利亚不同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小麦配制的4个组合的F4代材料,研究了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基因变异及其对面团和面时间的影响,结果麦明由Glu-D1位点内等位基因d控制的5+10亚基和由Glu-B1位点内等位... 利用澳大利亚不同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小麦配制的4个组合的F4代材料,研究了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基因变异及其对面团和面时间的影响,结果麦明由Glu-D1位点内等位基因d控制的5+10亚基和由Glu-B1位点内等位基因i控制的17+18亚基,分别比其相应的等位基因a控制的2+12和等位基因e控制的20x+20y亚基可以显著地提高面团和面时间;Glu-3位点内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之间对和面时间具有加性和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蛋白亚基 面团和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道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5,共1页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以无性繁殖的方法,培养出取名叫'多利'的绵羊,它是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可以说它是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生物科学发展的巨大突破。继'多利'之后,美国科学家报道,他们成...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以无性繁殖的方法,培养出取名叫'多利'的绵羊,它是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可以说它是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生物科学发展的巨大突破。继'多利'之后,美国科学家报道,他们成功地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两只恒河猴,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克隆技术培养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物种。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用扦插法繁育果树,这就是最早的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