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言落实 文学支撑 文化导向——近五年全国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评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钱荃 陈沛 谢璇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针对目前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从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文言现象”“文学理解”“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入手,对2019年~2023年全国23个省市的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与测试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测试... 针对目前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从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文言现象”“文学理解”“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入手,对2019年~2023年全国23个省市的中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与测试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的中考文言文测试呈现出“聚焦文言现象,语境化测查文言翻译;侧重推论深意,多文本考查个性化理解;坚持立德树人,情境化落实以文化人”的典型特征。基于此,笔者对初中文言文课堂提出了重视文言积累、强化文言理解与增强文化意识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文言文测评 文言现象 文学理解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特征及备考建议
2
作者 陈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分析2022—2024年10个省市的30套中考语文试卷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主要围绕文化类主题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并有意识设置“标签”,建构多元互动关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框架。能力测评关注文本信息的获取、解释与运用。因此,师生备... 分析2022—2024年10个省市的30套中考语文试卷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主要围绕文化类主题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并有意识设置“标签”,建构多元互动关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框架。能力测评关注文本信息的获取、解释与运用。因此,师生备考时应精读文本,获取并整合关键信息,把握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任务合理解释并有效运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框架 命题特征 备考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语言运用”核心素养解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钱荃 陈沛 龙亦成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7,共6页
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全面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测评趋势以及教学方向。首先,通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明确... 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全面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测评趋势以及教学方向。首先,通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明确该素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语言文字,发展语用能力。其次,通过分析近五年来语言积累与运用评价的中考测试,总结出“语言运用”核心素养测评“设置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真实过程”的趋势特征。最后,围绕该素养的学习目标与评价趋势,基于“活动—情境—任务”组元,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 语言运用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评价趋势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植语境,践行语用——近年中考“积累与运用”测评导向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沛 钱荃 吴甜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64,73,共5页
“积累与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语文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测试内容、测试材料和测试形式三个方面,对2017~2021年共23套中考语文试卷的“积累与运用”板块作了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其测试内容主要聚焦语言... “积累与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语文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测试内容、测试材料和测试形式三个方面,对2017~2021年共23套中考语文试卷的“积累与运用”板块作了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其测试内容主要聚焦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的运用;测试材料多样化,反映“立德树人”的思想主题;测试形式灵活创新,关注语言积累的学习过程。基于此,本文提出创设真实语言实践情境,聚焦典型学习任务,系统化、集约化地开展语言知识教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与运用 中考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