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岩 田乃菊 +3 位作者 赵玮璿 汤雨 张法英 李莹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参...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癌因性疲乏评分(Piper疲乏量表)、血清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35/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腹胀纳呆、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气短而喘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Piper疲乏量表总分及平均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CD_(3)^(+)、CD_(4)^(+)、CD_(4)^(+)/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EORTC QLQ-C30量表5个功能维度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肺脾两虚型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免疫功能,缓解中医证候,保障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非小细胞肺癌 肺脾两虚型 癌因性疲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